首先,「朱音」「墨音」并不是已有定说的术语,而是在以文明本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中才使用的名词。使用这类术语,建议在叙述时提及一下来源(由谁在何处提出)。下面进入正题。
介音:
- [ɯ] 是日语中元音 /u/ 的 IPA 标记。
- 题主给出的注音并非现代日语,而是中世(镰仓–室町)之前日语的发音。当时的「旷」取 /kwau/ 的音,即 [kɰaɯ]。记作 [kɯɰaɯ] 可能是有问题的——这里的 /w/ 是近音而不是完整的元音,前一个 [ɯ] 应是多余的。
- 现代日语里「旷」读作 [koː]。在中世,人们把 /au/ 连读成 [ɔː],把 /ou/ 读成 [oː]。而到了近世(江户),人们又进一步把 /au/ 也读成了 [oː]。同一时期,在日语音系里滞留了数个世纪的 /kwa/ 终于失去唇音特征和 /ka/ 合流。从 [kɰaɯ] 到今天的 [koː],演变过程基本如此。
- 中古(平安以前)时日语音系里除 /kwa/ 以外还有 /kwi/ /gwe/ 等音,这些音早在中世就脱去唇音特征,和 /ki/ /ge/ 等音合流了。
- 中古时从汉语引入的 /y/ ([j]) 被保留至今,称作「拗音」。
结论:汉语音韵学中所谓的「介音」在日语中也存在,主要是 [j]。早先曾经存在的 [ɰ] 在 /kwa/ /ka/ 合流之后就从日语中消失了。
韵尾:
- 日语音系里最初是没有韵尾的,所有的音节都以元音结尾。但在中古末期(平安),日语引入了汉语的韵尾 /-m/ /-n/ /-ŋ/ /-p/ /-t/ /-k/。其中 /-m/ /-n/ /-ŋ/ 被原样保留了下来,/-p/ /-t/ /-k/ 都被不同程度地开音节化了。
- 类似于 /kwa/ 的消失远晚于其他同类音,入声韵尾 /-t/ 也是如此。现有证据表明(参见评论),中世末期的日语依然一定程度地保留着入声韵尾 /-t/——它直到近世才完全消失。而 /-p/ /-k/ 则是引入之初就被开音节化了。
- 日语里的「音节」概念有时也会涉及到双元音。比如 /kwau/ 在日语里是两个音拍 /kwa/ + /u/,同时也是(疑似)一个音节 /kwau/。但和汉语不同的是,这里的 /a/ /u/ 没有主次之别,也就没有「阴声韵尾」这种概念。
结论:汉语音韵学中所谓的「韵尾」在日语中也存在,主要是 /-m/ /-n/ /-ŋ/ 这三个(鼻音韵尾)。但入声韵尾和元音韵尾则不存在。
部分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歴史的仮名遣/Late Middle Japanese/Early Middle Japanese/字音仮名遣の変遷/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