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之道 说了一下字源,我稍微说一下词源。
{不}这个词来源于漢语P系否定词,或者说就是P系否定词的基干;上古音[pə]。该系包括{不}[pə],{弗}[pət],{非}[pəj],{否}[pəʔ]等。
{不},否定副词,是最单纯的對動词的否定,例如《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弗}来自于“不之”合音,意思同{不},但后面只接不带宾语的及物動词(包括活用为及物動词的形容词等)。如《战国策》“燕、赵破宋肥齐尊齐而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 以不信亲王也。”这里“利之”与“弗利”并举,很明显{弗}是包含一个“之”的。
{非},否定副词,表判断否定。如《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注意上古漢语没有判断系词,只有判断句式,这个“非”不是系词,也不能说它等同于“不是”。
{否}是个否定性“助動词”,用于在上文已有動词或形容词谓语时指代其否定,如《左传》“赴以名,则亦书之; 不然,则否。”后引申出否定感嘆,用于应答,如《孟子》“‘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 ‘否,许子衣褐。’”
漢语有两套否定词,P系和M系,区分点是(上古)声母是p还是m。M系否定词又分“毋”类和“無”类,两类上古主元音不同。“毋”类包括{毋}[mə],{勿}[mət],{微}[məj],{未}[məts]等。“無”类包括{無}[ma],{亡}[maŋ],{罔}[maŋʔ],{莫}[m'ak],{靡}[majʔ],{蔑}[m'et]等。M系否定词多含有某种“存在性否定”,即它们常常蕴含“不存在”这个范畴。
{毋},否定副词,禁阻否定,带强烈祈使意味。《论语》“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勿},“毋之”,意思同{毋},与{弗}一样只接无宾语的及物動词。《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中表示禁阻否定的是「⿹弓二」或「弜」,据推测「⿹弓二」为「發」[pat]初文,「弜」是「柲」[pit]初文,皆是P系。其被毋勿替代可能体现了漢语中M系代替P系的趋势。
{微},带有强烈假设意味的否定词,表示“如果没有”,与{非}对比,包含明显的“存在性否定”意味。表示“如果没有”,如《论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可表示“即使没有”,如《韩非子》“微君言,臣故将谒之。”
{未},否定副词,已然否定,带有主觀色彩,表达的是说话人對一件事“至今仍未发生”的一种情绪。
{無},否定動词,存在否定,是“有”的反義词。《论语》“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無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靡}{蔑}与{無}用法基本相同,分别常见于《诗经》和《左传》,可能是其方言形式。
{亡},也作“罔”,与{無}关系密切的否定動词,似乎是其不带宾语的形式。《论语》“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莫},否定代词,句式上相当于“無……者”,如《论语》“‘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后虚化后又加一“者”,成为“莫……者”句式,如《史记》“‘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莫在上古后期演化出禁阻否定的用法,并逐步代替了“毋/勿”,如《庄子》““莫为盗,莫为杀人。”。
注意,这些東西基本只在上古时期有效,西漢后基本就演化乱了。
再往上,亲属语言例如藏语只有M系否定词,所以漢语的P系怎么来的还不知道。可能与漢语历史上发生的大融合有关。(有些迹象似乎表明漢语为两个来源融合成的语言,但这个学说还很不完善)
在我看来,特斯拉想石锤掉张女士太容易了好吗?
现在事情这么大了,都惊动到特粉的精神领袖马斯克了。
行车记录不是特斯拉后台都有吗?
不是只有特斯拉能读取(破解)吗?
直接倒出来事发前后10分钟的记录公布大众不就直接锤死了吗?
还轮的上张女士跳脚吗?
至于隐私啥的,涉及面这么广已经不存在隐私问题了,反正特斯拉也不尊重车主,就直接公布呗?
多少数据啊,拘留5天都整理不出来,都不如我们新招的实习生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锤呢,人道主义吗?
还有人在那说,车主不给车就鉴定不了。
行,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那特斯拉给一份精选的数据是咋回事?
不用怕网友看不懂,我看不懂,我后面有千千万万网友会翻译成我能看懂的Excel。
你倒是公布啊。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