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些传统相声里面为什么把百(bai)读成百(bo)? 第1页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啥文读、白读了,就是两种错误的伪汉语读音。(不同部落的)阿尔泰人(在不同时期)征服北方汉族后,发汉语入声困难,所以用不同的近似音,替代汉语入声。百 /p ʌ/ 中的入声 /ʌ / 发不出来,就用了 / a i / 和 / w ɔː / 两种音来替代。“伯”也是同理。


user avatar   coywj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入声来源的文白异读

==========写在前面==========

由于不断看到一些对内容有误解的回覆,因此需要简要地澄清一些概念。

首先,「文白异读」是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方言不同,文白异读也会有不同的体现,声母、韵母、声调皆有可能。本题中的文白异读属于韵母异读的一个小类。

既然是「异读」,文与白一定是并存的,即在同一方言中,同一个字在偏书面-偏口语、正式/非正式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读音。因此,有些人说「我们方言的『白』就读bo」,但他们的方言可能「读且仅读『白』」,与本题有关,但仍是两回事。

下方疏理的是北系官话中的文白异读现象,涵盖的区域广泛,且存在于生活语言中。文末提及「上口」是由于题目是从相声的角度问的,但这个现象并非仅出现在梨园行,也不是从梨园行扩散到口语中的,不存在「用的是『中州韵』」之类的原因。

==========进入正文==========

北官常见的源自入声的文白异读主要有四类:

  1. 轴 (文u/iu-白ou/iou): 衄、六、宿、粥、叔、熟、肉等;
  2. 着 (文o/io/uo-白au/iau): 薄、庹、托 (托生) 、瘧 (发瘧子) 、略、阁、鹤、觉、药、戳 (「肏」即是此白读音) 、勺、凿等;
  3. 宅 (文e-白ai/iai): 白、伯、迫、脉、隔、客、摘、择、侧 (侧歪) 、拆、色等;
  4. 贼 (文e-白ei): 北、德、忒、勒、黑、塞、贼等。

为便于记忆,已将代表字调整为声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另外,还调整了拼音符号,使其能够尽量规整地反映文白的分化,与汉语拼音表音已有所区别。此外,还重新调整了例字的顺序,将同部位声母放在一起。以下是经过简化的描述,为理解方便,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

其中,「轴」类异读的原因较为复杂,牵涉到「东」「冬」分韵的区别,理论上可出现于n/l/z/c/s/zh/ch/sh/r后。

「着」类异读或源自单元音o的消失。单元音o消失 (普通话中bo/po/mo/fo的韵母实际上是uo,lo等音节是语气助词才使用的轻声音节) ,o或者增生u介音,文读并入uo (喉牙音g/k/h后变为e) ,或者分裂为白读au。相应地,带i介音的io,文读也并入üe (「觉」并入「决」) ,白读也并如iau (「觉」并入「矫」) 。

「宅」类异读或源自单元音eh (音近「欸」) 的消失。单元音eh消失,eh或者并入文读e (唇音后再变为合口呼uo) ,或者分裂为白读iai (唇音与翘舌音后无i介音,即ai) ,喉牙音后使声母腭化,韵母变为ie。如「隔」白读giai,腭化为团音jiai (并入「街」) ,最终一同变为jie (如「隔着墙头儿」「隔壁儿」) 。

另,「上口」是戏曲曲艺界的行话,是艺人总结出来的口传心授的语音与时音不一致之情況的集合。形成「上口」的原因多种多样,上述的入声文白只是其一。

除此以外,还有韵母裂化、尖团合流、阳调入阴、入派三声、章莊合流、介音增减等。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日文里有汉字,没学过也能大概看得懂」这类说法? 
  有的中国人靠飙英语装13,那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一般靠飙什么装13? 
  阿富汗现在官方语言是啥,有没有好的学习渠道。1年的时间能入门吗……? 
  是不是所有国家(地区)的语言的标准音都是以首都(首府)的语音为基础?如果是,为什么? 
  汉语存在日语概念里的「敬语」吗? 
  为什么uan韵字大都含有「圆」的意思? 
  为什么很多英语单词会以辅音结尾? 
  “莫我肯顾”“诚不我欺”等是否可以说明汉语的语序曾经是主宾谓? 
  “闻”字是如何从“听觉”发展成“嗅觉”的? 
  汉语(普通话)中有没有在世界上很稀有的发音? 

前一个讨论
香港地铁是不是世界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教科书?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要求独角戏开国语,对此侬哪能介看法子?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