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东亚各国“开化”是一个同步进行,有时候断断续续的复杂过程。中国制造的词汇(华制汉语)和日本制造的词汇(和制汉语)各有早晚,有时候有竞争,有时候有输出输入。比如1860年在大清成书的“万国公法”,在清国认知进展比较缓慢但在日本被广泛认知,“国债”,“民主”,“主权”之类的词汇在日本普及度上升。结果对于很多留日清国留学生首次接触这些词汇的地点是日本,把它们理解成和制汉语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