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例如“物理”和“分子”)? 第1页

  

user avatar   lacart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世纪东亚各国“开化”是一个同步进行,有时候断断续续的复杂过程。中国制造的词汇(华制汉语)和日本制造的词汇(和制汉语)各有早晚,有时候有竞争,有时候有输出输入。比如1860年在大清成书的“万国公法”,在清国认知进展比较缓慢但在日本被广泛认知,“国债”,“民主”,“主权”之类的词汇在日本普及度上升。结果对于很多留日清国留学生首次接触这些词汇的地点是日本,把它们理解成和制汉语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关话题

  日本法西斯主义者是怎么面对日本文化中大量的中国文化影响的? 
  为什么欧洲日本要搞多政党联合组阁?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将出售日本邮政1万亿日元股份,持股降至三分之一? 
  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三国认知有何不同? 
  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哪个更好? 
  德国日本经济人均经济收入都差不多 国土也差不多大 为什么日本的人口会比德国多那么多? 
  如何看待日本福岛计划出钱招募中韩网红,协助推广当地旅游? 
  想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大连日本风情街的? 
  日本人会不会认为汉字“破坏了日文的纯粹性”? 
  所谓日本的初梦渍,糖渍茄子是什么(゚o゚;或者说怎么做呢? 

前一个讨论
在白话文已经相当完善的今天(而不是形成初期),如何评价日语词“渗透”进汉语?
下一个讨论
成都独创的“时空伴随”,是否可以做为全国防疫典范?





© 2025-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