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例如“物理”和“分子”)? 第1页

  

user avatar   lacart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世纪东亚各国“开化”是一个同步进行,有时候断断续续的复杂过程。中国制造的词汇(华制汉语)和日本制造的词汇(和制汉语)各有早晚,有时候有竞争,有时候有输出输入。比如1860年在大清成书的“万国公法”,在清国认知进展比较缓慢但在日本被广泛认知,“国债”,“民主”,“主权”之类的词汇在日本普及度上升。结果对于很多留日清国留学生首次接触这些词汇的地点是日本,把它们理解成和制汉语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关话题

  日本为什么不用苏联的方法处理核污染水? 
  有哪些美到极致的神翻译? 
  如何看待北海道大雪致航班延误,中国游客大闹机场和推搡警察的行为,以及日本媒体对此的报道? 
  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小,为什么不填海扩大面积? 
  如何看待存在部分未成年人精日问题? 
  mother fucker一词如何优雅地直译成中文呢? 
  日本有哪些隽永的俳句? 
  关于在日本投资房地产? 
  如何评价姜峯楠(Ted Chiang)在纽约客上的随笔《坏汉字》? 
  中国的发展有受日本或韩国的“邻国原理”效应吗? 

前一个讨论
在白话文已经相当完善的今天(而不是形成初期),如何评价日语词“渗透”进汉语?
下一个讨论
成都独创的“时空伴随”,是否可以做为全国防疫典范?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