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真的就不在乎这些面子上的事情了。
你辞职,老板就是挽留,无非几句客气话。老板请你吃饭,还能请你满汉全席吗,你肚子有多大,你能吃几口。
把自己的工作交待好,该拿的工资补偿拿到位就可以了。其他真的不重要。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大概如下原因:
他觉得没必要,我是雇你来,不是求你来,我给了你工资,不欠你的。
你没有那么重要,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他没有那个时间和闲心。
去年,我司下属子公司某核心部门走了四五个人
老板请吃饭的就一个
这哥们家庭有zf背景,去了同行业最大的央企总部
来了两年而已
剩下几个虽然去处都不错,学历背景都不错,有的去了同业最顶尖的民企
能力也是部门里的顶梁柱
待的时间也不短
老板没挽留任何一个,也没请任何一个吃饭
企业算是中大型企业,但那个部门,常年和老板直接打交道
老板下场请吃饭就一个原因
这个人走了之后还能用上,而且是得需要他这个层面直接打交道那种,他现在得和这个员工搞好关系
其他的,讲实话,一届打工人而已,远不到拼交情让老板来请吃饭的地步
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也甭管什么可替代不可替代,多少功劳多少苦劳,没意义的,这世上压根就几乎不存在什么不可替代
人要向前看,最忌往过去找理由
离职就是找好的工作,打更好的工,原单位能维持关系当然最好,不能也就不能了
管他呆了十年还是几年
所以忘了你那个过去呆了十年,及其不停的在那回味过去的功劳,寻找没挽留的原因
往前走就好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