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婚姻制度为婚姻“创造”了很多矛盾,而生育权是其中一个。
男性听到的完话:你要生育后代就要结婚,你要结婚就要买房买车给彩礼支付生活成本,但老婆获得这些财产后可以不生。
这是一个只给义务不给权利的矛盾:你先付出吧,但不一定有结果。
这个矛盾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就会产生这种漏洞,有漏洞,意味着有利益,例如骗彩礼,找接盘侠。
实际上骗彩礼现象在农村地区经常发生,一个人跟你承诺生儿育女,但结婚几个月后提出离婚,就可以拿走几十万的彩礼,而且这个行为是完全合法的,彩礼不用退。
甚至有网红律师开发了相关课程,售价299元,卖了20万份。
还有就是本问题中的案例,女方通过承诺为男方生育后代,让男方一直花钱养育自己的血缘孩子,直到孩子成年后离婚,不但孩子养大了,丈夫的财产也可以对半分割。
这个过程完全合法。
看上去,单方面给予生育权是一条非常有利于女性的法条,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反效果。
因为男性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到离婚案例中的生育权漏洞,就会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防范风险:
这些解决方案与女性对婚姻的期待不符,就形成了矛盾和性别对立。
舆论上往往会疯狂吐槽男性这些防范风险的解决方案,认为男性不想负责任,但对男性没有生育权这个风险从来都是闭口不谈。
婚姻制度中类似生育权之类的矛盾很多,根源是我们的婚姻制度里人为设计了很多倾向性,这些倾向性对一方来说是福利,但对另一方来说,则构成了风险。
人类厌恶风险。
虽然这些倾向性为婚姻带来了很多矛盾,但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去掉这些倾向性,而是不断修饰这些法条,让男性误以为这些风险已解除,同时由妇联出面指导媒体避免传播类似案例,防止人们了解到这些风险。
例如农村的骗彩礼案件是经常有的,但是主流媒体基本上不会(能)报道此类案件,就是怕男性知道得太多。
所以人们在网上看到的婚姻纠纷,大多都是女性权益受到损害的,男性受损的案例都过滤掉了。
例如本问题中的案例,法院和媒体由此至终都不会提及女方的欺骗行为,只会说男方的要求是不合法的。
所以这些矛盾在网上讨论永远没有结果,因为大家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会在意别人的痛苦。
这个实在是没什么好洗的,就是女方找了长期饭票帮忙带大孩子,孩子大了就想着一脚踢开。
然而找长期饭票不违法,踢开饭票离婚也不违法。男方要求女方精神赔偿反而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之前知乎也有类似的问题,问二婚,自己和前夫的孩子长大了,自己应不应该离婚追求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可见这种找饭票行为很常见。
然而尴尬的是,愿意接受二婚带娃女性的男性通常经济和受教育程度都不怎么好,很难有意识的避免被当长期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