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曹大佐run非洲后,我一直就是很敬佩的。
但你要说他以前的肥皂论,牛奶论那些暴言都不存在,那我也觉得很扯淡。
归根结底,人都年轻过,也都会暴言,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
比如fan叔河南水灾时捐了十七万,我心服口服。
回头一看霍!曹哲也捐款了,那行,那就都是好样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
那百花呢?
我也跟个一千!
我希望大家吵归吵,骂归骂,一个反手建设大坝,另一个给郴州家乡修个路,铺个桥。
大家能在这个平台混到这一步,多多少少也是有能量的人,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不管你的道路是什么,也不管你身在哪里。
我们不要只自己吃上炸鸡去馋那些吃不上的人,而是要力所能及让更多人吃上炸鸡。
要卷就卷这个,让大家看到你是个堂堂正正的爷们。
实在不行你孝顺父母,给家人安排的舒舒服服的,也是正能量。
百年之后,你我皆尘土,重要的是我们给这个世界留下过什么,而不是我们说过什么。
内卷一词太文雅,掩饰了其背后的残酷性。要我说就是吃人,上层吃下层,下层互相吃。
入关一词也太文雅,掩饰了其背后的阴阳怪气。白话一点就跟霸王别姬名台词“一个个都他妈忠臣良将的摸样,这日本兵就在城外头,打去呀,敢情欺侮的还是中国人!”差不多。同胞相食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去吃美国人肉喝美国人的血。
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考公和润对应了当代年轻人的两大出路。一是打不过就加入,另一是打不过就逃跑。剩下的只有当个工具人劳碌到死。
曹兄自然是选择了润,只是这个润的方向略抽象。一般认知中,要润都润北欧要么北美,再不济也是日韩。怎么都不会是非洲。
但仔细想想,那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家伙最大的追求也不过是用国内吃来的这些东西去发达地区置业或者挥霍罢了。润了半天竟和自己最恶心的东西殊途同归,那也太讽刺了。
所以,非洲才是留有幻想的希望之地。祝安好。
做有价值的事情和有价格的事情是两码事。在我看来曹丰泽去非洲建水电站这件事确实比清北学生在微信里面研究炸屎表情包更有价值。但是后者显然收入更高。
现实工作就是这样,有价值的工作不一定有价格。再有价值的工作离不开琐碎事务的缠身,可能是管理流程的卡脖子,或者是把握方向的人不专业,导致空转内耗,最后也变得没价值。所以对于那些坚持自己理想,不妨碍别人,确实做贡献的人要给予尊重,即使大佐之前的言论也是有些过于极端。有些有价格的工作就是没有价值,最明显的就是娱乐圈多少拿着高薪的明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产出,他们被封杀我甚至觉得毫无影响,也正好淘汰劣币让对创作有追求的年轻人出头。
有价格的工作也挺好的,但是别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能消费什么当做有价值的事。尤其是在网络上各种制造焦虑,搞各种鄙视链,把人按价格分个三六九等,真的就只剩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壳,活着没劲。
我看很多人喜欢搬语录,真正通读《毛选》的有几个?教科书里几乎贴着脸告给你要实事求是,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
我看很多人喜欢分析这个批判那个,一部《第一书记》纪录片,质量好坏暂且不论,有多少知道且看过?有幸接触过那三年驻村的几个第一书记,有刚毕业稚气未脱的,有工作几年处事经验颇老道的,也有见天抱怨的,他们加上补贴工资一月到手不到七千,根本没有周末一说,村里人口不多,可杂事一堆,考核的压力大,他们都是连轴转的,他们背负着脱贫的重任,他们背负着老乡殷切的希望,那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刚来时唯唯诺诺,躲在村书记背后,村民说话比较大声,他以为村民是在骂他,听不懂方言,满脸痛苦,三年之后,变成一个眼神坚毅脸膛黝黑,熟悉村里任何一户人家的情况,不嫌弃村里贫困人家的脏乱,拿起飘来大口饮凉水的汉子,走的时候大家都舍不得,他哭了,但他实实在在的做了很多事,他给村里铺好了产业之路。之后一起吃饭,说他感恩那三年村民对他的包容,感恩黄大娘对他的照顾,感恩我母亲给他包的饺子…
那个处事老道的驻村第一书记,三年瘦了不少,那个见天抱怨的小哥,从没因情绪上的不快落下手里的工作。
收起你们高傲的头颅,请把视线稍微向底层看一下,同你们一样都是中国人的农民、工人还有几亿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产生活,你们何曾愿意了解?
幸福不是凭你们坐而论道得来的,而是靠千千万万甘愿扎根基层的共产党人辛苦工作和辛勤的劳动人民合力得来的。
比之只会键盘的人,有行动力的人强他们太多。
小时候看士兵突击,那个团长有一句名言:
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做到
我还是那句话,他的很多言论,我这辈子都不会认同;但这不影响我认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知行合一,难能可贵
知乎有个非常蠢的问题:给你30万去不去非洲。提问的人绝对是用脚趾头想问题。
绝大多数去非洲打工的人都没有30万/年(外交部,商务部,华为,小米那些头部单位和企业的不算)。差不多都是25-28,第一年去的也就20不到。
我去过除了非洲和南极洲以外的5大洲。国外飘了5年。现在工资都没有30。很多时候没得选。
没有什么感触,因为国外务工(包括打黑工)的绝大多数都没得选。我认识两个,一个黑在日本,打零工,一年差不多32万人民币。一个在缅北当快递员,一年80多(不是国内的那种快递,是专门给偏远地区的drugdealer送物资的那种夺命快递)。后者甚至不能算务工人员,他是自己“创业”。有些萍乡老乡黑在美国打黑工,一年也超过30万,不过我不认识,只是听说。
所以真的以为国外赚的很多吗?30万一年不要说去非洲了,南极洲我都去。
曹大佐是我在土木高等教育领域里见到为数不多践行理想的躬行者。
如今土木势微,上至清华下至普通211,转行跑路风气盛行一时。清华之下的浙大,我熟知的建筑工程学院,许多研究生内卷刷简历刷实习,学习靠佛科研靠编,从研一入学就开始为选调或者地产做准备,现在房地产被国家稳字当头,选调成了大家最热门的选择,学院宣传的不再是某某某奔赴祖国西部边疆或者一带一路,而是某某某考上央选某某某考上省委办公厅某某考上省住建厅。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在当下愈发成为学而优则仕的路径。
曹大佐没有靠三清的学历随便刷个发达地区选调躺平,也没有去高校继续压榨新入学的韭菜们,也没有去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拿着资本家垄断下的高薪水,更没有去搞一些花里胡哨的研究通过自媒体赚眼球。
相反,曹丰泽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人,他身体力行地跟着理想去了非洲,来到99.99%的博士生都不愿意来的坦桑尼亚,建设水电站也并非什么高收入工作,在工地也并非什么轻松的活,这一行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充满了人情世故与酒桌文化,充满了道不尽的心酸与苦涩。
也许以后,清华年度候选人物会被忘记,清华博士生的身份也会被忘记,网红的烙印也会被刷掉,但坦桑尼亚矗立着的水电站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运转下去,从高处一跃而下的浪花带着电机转动进入电网输送到非洲挨家挨户,世世代代用清洁水电的坦桑尼亚人民会记得某个从五道口来到异国他乡建设水电站的年轻人。
穿着绿马甲的大佐,在我看来比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人更值得珍惜。
曹大佐去非洲
对曹大佐本人:知行合一是好事
对我们:曹大佐去非洲是好事
这时候,个人认为要放下很多成见。
当初大佐在做出决定,走这条路的时候,嘲笑的声音有,理解的声音也多,究其动机有,抨击其功利也多。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甚至说平庸的年轻人,如果我放到大佐那个位置,肯定会选择转码并提桶跑路,光是清华毕业的红利就足够吃我一辈子了,我是没有办法沉下心来,远离故土跑到非洲去做建设——不论是否如人们口中的高待遇或者高薪,我想这都是一次比较决绝的决定了。
先不谈“入关论”和大佐在过去的一些令人不喜的言论,先不谈知乎上存在已久的←→之争,我们观其行为,发现大佐终究还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形象——至少比某些只会BB而非做出一点工作的大V强。
归根结底,大佐还是实践了,做了不少有利于祖国,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工作的,大佐还是造福了一方水土,造福了一方人民,所谓“论迹不论心”,不外乎如此。因此,在这方面,大佐的行为还是值得我一个普通人去尊敬的。
我觉得曹大佐在非洲这事上言行合一的选择是值得称赞的,评价人格这个说辞有点过了。
但是我不觉得这就是什么理想主义,如果去非洲当总工指挥修水电站就是理想主义,那么工程师到越南印度孟加拉建厂是不是理想主义?到澳洲当护士是不是?在美国做装修打灰是不是?
是中国人民欠非洲人民什么吗?要去那里吃苦作贡献赎罪所以用理想主义这个词?
还是说因为非洲生活比澳洲美国生活苦,只有吃了大苦才能算理想主义?这种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的苦大仇深是种病。
ps:我觉得把吃苦当作一种理想主义的必要条件或者说经常能从吃苦跳跃进理想主义是一种传统文化基因,在别的文化里似乎理想主义和吃苦没有什么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