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360期? 第1页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我先前多次提到的,所谓中产/小资/小布的必然反动性。

所谓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需要一个大前提,即阶级固化,且全民基本上认同了阶级固化。

但我国当下的环境是,阶级并未固化(相对而言),上可升,下可降。同时,文化上也根本性地反对阶级固化,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终呈现就是,我国所谓的中产/小资/小布,是不存在稳定且确定的阶级观点的。当社会偏向于上升,他们就会日常右,觉得自己是优胜劣汰的赢家,堂而皇之地追求并彰显人上人的位置,并对更上层阶级表现为吹捧。而当社会偏向于固化,他们就又会开始扮演左,开始去取代真正广大下层群众的生态位,试图占据无产阶级话语权,对上层们恨不得吊路灯。

但这些态度和行为,本质上是什么呢?几天前的想法,我已经明确说过了:中产/小资/小布,不论呈现为左或者右,本质上都是因为自己的阶级地位,也是为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即,根本上还是在维护着阶级社会。

由此,哪怕前路漫漫,每个人也理应就此对正确的方向,看得更清楚:既不是增加阶级流动,也不是认可阶级固化,而是,消灭阶级以及其背后的思想文化。

而在另一条想法中又说过,群体朝消灭阶级的方向去前进,非常类似于减肥,是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长期坚持的,而一旦懈怠,很快就回去了。原因很直接:我们这个物种,在天性和基因层面,就是趋向于形成阶级的,就是趋向于高效积累脂肪的。是进步和理性让我们认识到,阶级和脂肪的危害。但本能并没有改变,只能依靠更强大的理性,于是很难。

难倒什么程度呢?难倒了我个人,若被问起 “该怎么行动”,“如何实现”,很可能会无奈地叹口气,寄希望于人类基因改造、脑后插管、无限能量技术这些更正本能或爆堆生产力的途径。说到底,我对人类的理性能力,确实没多大的信心。

但若讨论范畴,非要限定在所谓 “政治人文社科” 的框架中呢?那么该有的框架,或合适的问题就成了:

共同体内,什么样的决策制度,会有更大的可能,可以组织起更高的理性,而去压制那些我们已经明显不健康的本能?而此处的 “不健康本能”,特指趋于形成阶级社会。


user avatar   Yumemi-Hoshin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督工这期相当有意思,从“家委会驱逐事件”扯到“民主实践”,最后惯例施法“社会化抚养”。

虽然里面有很多的观点我不赞同,但这期视频的内容广度是很有趣的,于是我决定分几个层面,详细的扯一扯。

利益相关:东部某直辖市公立市重点小学家长,身处的环境和“家委会驱逐事件”有一定相似之处。

第一层:家委会驱逐事件

对于这个事件,我和360期视频的观点其实差不多,只不过督公说得比较高情商,那我就来个低情商的吧:

在这个事件中,学校、班主任、控诉的家长、联名的37个家长都有点大病。

病的程度排序:班主任>学校>控诉的家长>联名的37个家长。

为什么?我们一个个分析。

班主任

对于班主任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教书育人,组织正常的学习计划,确保班级里的孩子健康成长。留不留作业这是手段,况且就现在的情报看,作业量也只是正常范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写作业,应该怎么办?

那当然是允许她的孩子不写啊,这有什么问题吗?现在老师考核又不是这个,就算学校有指标要求,那么锅向上面甩啊。而不是闲的没事发动家长搞点政治斗争,最后这不是把自己搞进去了么?

学校

作为一所当地的“王牌”学校,校方自然会对自己学生的成绩有所要求。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有家长就是抗议,班主任的处理就是会激化矛盾,那么校方就应该尽早介入干涉了。而不是坐在那里,装作英国公务员。

控诉的家长

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好的,我孩子的班级里,不同的家长也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的就是要鸡,有的就是放养,但大家都只会在自己的家庭里实践。

说句不好听的,别人的孩子乐意怎么养,关你毛事?这名家长显然认为全班,乃至全校的教育模式都应该向她靠拢,否则就是不正确。双方在媒体上的对喷也是大道理一套一套,可是,你孩子呢?

在我看来,以小学生的心理,就算这位家长不让她的孩子写作业,快乐教育。她的孩子在班级里也不会人缘不好,因为小孩子其实反倒羡慕那些不用写作业的人,但她为了自我满足,直接A了上去,直接破坏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现在就算转到一所新的民办,我觉得以这样的做父母的理念,孩子未来也未必能多快乐成长,真是够倒霉的。

联名的37个家长

督公恐怕不接触一线教育很久,家委会,或是有家委会苗头的“家长群”早就都普及开了。而老师通过这样的组织施加影响,也是公开的秘密。

为何?因为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老师的权限非常小,在东部沿海城市,甚至缺乏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的手段。

我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一个班级里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上课的时候甚至会下座位找其他同学玩。孩子本身没啥生理问题,也不是坏孩子,单纯就是家庭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规则感。

在过去,这根本不是啥大事,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搞几次罚站,这孩子的规则感也就被纠正过来了。但放在现在,罚站是不可能罚站的,这是体罚。教训也是不可能教训狠的,这是精神虐待。

所以,最终能用的办法就是,其他家长分头去找这个家长谈,让对方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加强家庭教育。这件事也的确就这样解决了。

为什么说这37个家长有点大病。

因为在我举的这个例子里,是对方的孩子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正常课堂纪律,才会有这种缓和的劝解。这帮人在对方孩子并不会严重影响班级教学的前提下(报道里的那些事例根本不算什么),搞了一个“驱逐”,你们以为自己是谁啊,被老师和学校当枪还不自知。

当然,督公在360里援引南方周末的报道,指出了另一个事实——这场驱逐是从一个高端小区的业主群里开始的,进而引出教育改革的话题。

这其实就更说明这37个家长有病了——你们不过是住在一个小区而已,非要整这事,无法理解。

第二层:教育改革的成与败

知乎上对游戏版号的关心程度要远大于对K12教育被毁灭的关心程度,说明知乎用户的整体年龄还是蛮年轻的(滑稽)

在这点上,督公在视频中提出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实际上也已经是滞后一年的旧闻。

国家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的确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两年前开始打压私立,比如半年前出手毁灭了K12教育,弄得新东方都开直播带货了(狗头)

同时,公立教育的投入也是在加强的,“不许留作业”、“用学校托管挤压课外班时间”、“美育德育体育计入未来成绩”等连环手段施加下来,的确从表面上大大缓解了“卷”,但这些政策是否提升了“公平”,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拿着督公的那个话引子说:发生驱逐事件的学校是某个高端小区的对口学校。我不清楚这家学校现在怎么留作业,但估计在国家政策面前,作为一所公立,也要缩的。

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如我在上一层说的,现在的中产教育早已不是“卷卷卷”的模式,而是不同的家长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知识进行的不同教育。

学校不留作业,觉得不行的家长会自己留。

学校留很多作业,觉得不行的家长会自己帮着孩子写。

在小学阶段,有能力(财力、人脉)的家长选择学校的标准早已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学习环境”,这东西就像美国街区的缩影,不同财力、人脉的家庭被学区房制度精准地划分在了不同片区里。

还是个人的例子:

我小的时候,从小学到大学,穷的富的都有,成绩和家庭情况也没什么必然联系。

但到了我女儿上学的时候,同学的家庭环境都非常“一致”,在她接触的圈层里,既看不到富太多的,也看不到穷太多的。

这意味着什么,请诸君自己思考。

那么,这一波教改成功了吗?从降低“卷”的角度说,的确成了,很厉害。

从“公平”的角度说,我觉得反而是加剧了“不公平”,加剧了“社会分层”。

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反对这个方向的改革,任何结果都有代价,中国教育什么的时候相对最公平?

当然是大家一起卷题海的时候。

那样,又真的好吗?

第三层:建立社会共识?

我不扯督公的美帝选举比喻,也不扯他惯例施法的社会化抚养。这些看似核心,其实也是督公拿来打烟雾弹的引子。

360期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是“建立社会共识”

对于这个观点,我只能说督公其实才是360期中所说的“妄图回到黄金时代”的人。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除非遇到点巨大的外部困境——比如天灾啊,战争啊什么的。

否则社会共识只会越来越分崩离析,而不可能重新建立起稳固的具体共识。

向大了说,我们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既然都自由发展了,在具体的议题上怎么可能有共识?

我们只可能在一些普世观点上有共识,但这些很“大”的共识是绝难指导具体的议题的。

回到一开始的教育问题。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相信是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同的“大”共识。

可一到具体操作,这不就打出狗脑子,谁也说服不了谁么?

最终可行的结果还是大家各干各的,谁也别影响谁就完事了。

从这个角度说,只有某天生育率掉到不得不启用人工子宫,精子库和卵子库随机匹配的情况,督公的社会化抚养才能有可能实践。

没有具体共识就是这个时代的共识,请各位牢记这一点。

附加层:B站弹幕观察

360期的弹幕和内容同样有趣。

我简单总结一下:

一开始督公批评班主任和37个家长的时候,弹幕几乎一边倒跟着批评。

然后督公说控诉的家长也有错的时候,弹幕有很大一部分转了风向。

接着督公说这是高端小区的对口学校,弹幕里开始扯阶级矛盾。

再然后督公扯到美国政党政治的比喻,弹幕里开始嘲讽红脖子和白左。

最后督公开始说观点了,弹幕里一水的刷“社会化抚养”的这个梗。

发这些弹幕的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我也相信就算一个人再无脑,也不至于在这短短20分钟的视频里就左右横跳。

我指出这个观察结果是想说明——

1、从弹幕看,具体共识就是个不存的东西。

2、互联网发言的短平快设计,正是割裂人群,消灭共识的助推器。

弹幕短短一行,微博120字,能表达什么完善的观点?天然就促使用户去体现他们观点中最极端的部分,督公在这样的环境里发布视频,号召共识,也算是一种蛮矛盾的体现了。

最后,督公视频里唯一提到的外站就是知乎,表示知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2500个回答。

嗯,虽然是拿知乎的讨论当反面例子,却也说明知乎的确是现在互联网上唯一的长图文和深度广度兼具的讨论场。

只可惜,或许很快就不是了。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不得不说本期节目是最近一段时间里《睡前消息》栏目做的最炸裂的一期。整期节目虽然一直在讨论同一个新闻,但是涵盖的内容却非常繁杂,包括但不限于:

(1)“卷成人上人”和“开发创造力”的两种教育理念之争。(2)精英阶层的学区房和顶级教育资源。(3)家长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问题。(4)良好决策的程序正义问题。(5)教改的失败的原因。(6)社会化抚养的可行性。(7)如何共同塑造社会共识。

一篇回答肯定无法将以上所有内容全部面面俱到地讨论完。但是用一句笼统的话来概括地话,我觉得以上问题其实都是下面这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呢?

“保卫我们地现代化生活!”这是督工和工业党最响亮的口号。但是,所谓“现代化生活”,不仅仅意味着家家通水通电,出门有公交高铁。它更是一种规范秩序,一种和传统伦理和道德规则完全不一样的船新的生活规则。而教育问题,我觉得可能是中国的现代化生活里内在张力最最凸显的地方。一方面,作为拥有儒家传统和科举制传统的文明古国,教育本身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面地位就举足轻重。另一方面,现行的中考,高考等升学制度制度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中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身处天南海北,不同阶层的国人所能分享的唯一共同经历可能就是这么一套升学考试。因此,凡是和教育相关的话题,永远能激发起最广泛的讨论。而这里面,也包含着现代化的中国最多的冲突和矛盾。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样一出看似是“精英阶层内部争斗”的戏码会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和争论。因为其中的校园霸凌,家长排挤,教育理念之争等并不只是精英家庭独有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都可能经历的。现实中我们既能见到那39个家长这样的父母,他们发自内心的相信“教育能让人出人头地”,也见过心怀教育理想,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想人格的父母,同时他们各自的缺陷诸如家长委员会的蛮横,受害人母亲的“情商低”,我们也能在身边遇到。而精英阶层通过高于市价的学区房垄断好的学校,地方也需要通过用教育资源和土地绑定的方法进行土地财政,更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的情况。因此,透过教育这一管,我们能看到的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样貌。而“我们应该安排什么样的教育”,就是“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这个问题最直白,最现实的展现。在这一点上,说一句“教改的方向就是中国社会未来的方向”这样的重话也毫不夸张。

然而另一方面,教育的现状也是社会现状的反映。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在兜售“社会化抚养”方案的督工这次突然说出“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化抚养”。我觉得,督工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花了许多时长来谈家长委员会应该如何参与学校管理,如何保证决策的程序正义等等问题。因为如果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是运动式的,那么哪怕以后采取了社会化抚养的方案也只会是运动式的抚养。更重要的,学校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和未来工作技能的场所,更是需要传递社会价值观给孩子们。而如果我们要通过社会化抚养的方式限制家长将自己的价值观输送给孩子的话,那么必须问明白,学校要给孩子传授什么样的价值观。

这就是“社会共识”的重要性了,只有整个社会能达成共识,教育系统才能将这种共识传达给学生。而这恰恰是最困难,也是矛盾最容易爆发的地方。督工的方案是,通过大讨论的方式最后谈出一个共识出来。但是这么一套“哈贝马斯狂喜”的方案究竟是否具有有效性,却是无法证实的。而且即使这么一种大讨论能够存在,以目前的社会矛盾之激烈,意见之凶猛,究竟是能促成共识还是导致撕裂也是不好说的。至少仅就网络舆论环境来做参考的话,希望不大。

但是,督工用一期火力十足的节目让我们意识到,是时候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规范秩序进行思考了,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无法回避。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么两个问题:我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呢?而假如我的期望和其他人的期望有了矛盾甚至对立,那么我该如何在社会中和他者相处呢?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现成答案,需要大家自己去寻找。而能激起这样的思考,我觉得是督工最最了不起的地方。


user avatar   deng-fei-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这期内容挺失望的。我们谈论别人,谈论历史的时候,都是阶级视角,唯物视角,科学视角。但真正付诸行动,无一不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和情绪。这几十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无论是宏观上对于一代人的教育,还是自己孩子的长远未来,都未必有多清晰的考虑。大部分人的基本诉求,无非就是不出格,别生事端就行。

视频中对于班级中其他学生家长面对的情况几乎是一笔带过,完全没有阐述他们做出这样集体放逐行为的背景,这边补充一些从知乎上看来的事件时间线,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反方也得有说话的资格不是: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位家族就因为自己“快乐教育”的理念和班主任发生了多次冲突,行为包括学校组织的足球赛上,看到自己孩子被换下,立马在场边大吵大嚷干扰球赛继续进行;学校组织文艺汇演,以学校无权收费为由坚决不同意家长集资购买演出服,最终其余班级的孩子都穿了新衣服,而该生同学只能和他一起穿校服演出,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都哭了(小学一年级孩子普遍还没有学会隐藏自己对新衣服的向往)。以及视频中提到的觉得自己孩子被体罚上课时间翻墙闯入学校。

而更过分的是视频中一笔带过的200元钢笔事件。这本是班上接近40名家长集资购买用于教师节送给老师的礼物(人均不足10元),最终却被这名学生的家长作为班主任老师收受家长财物的证据,向教育局写信举报,造成班主任被教育局通报批评和处分,并不再担任该班级班主任。对老师来说,面对这种举报基本是属于六爷到底吃了几碗粉一样只能剖腹自证的无解问题。

进入二年级以后,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担任该班级班主任,但该家长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来要求班主任,并扬言要继续举报。其余学生家长群情激奋,忍无可忍,这才有了联名放逐事件。

班级授课是一种集体教育,满足的是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这位家长一己之私来要挟公共资源按自己的需求调配,本来就是个错误。而义务教育法又让学校无权拒绝她的孩子入学,其他家长错就错在采用了这种集体“谋杀”的方式来以暴制暴。其实倒不如用行动投票,集体申请转到其他班级,留她家孩子一个人成为一个班级,如她所愿享受精致的一对一教学,看她敢不敢心安理得让孩子渡过一个没有同学,没有集体,被所有人提防区别对待的童年。

另外督公也应该详细谈一谈,在社会化抚养模型里,后期面对教育成果不能让家长社会满意,应该由谁来担责?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法评价

因为任冲昊在360期中强调共识,而他与睡前消息却没有共识。

另外,请任冲昊不要给我点赞

如果你点了,请看以下回答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马前卒能办个儿童福利院收几十个孤儿实验一下他的社会化抚养,人民群众也可以感受一下这种模式是否真的这么美好。如此重大的改革,根本不可能不经实验就全国铺开。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我总觉得孩子们不管开庭出身如何,到底还是有希望的,所以教育是我为数不多的不主张加速的领域。

但是奈何老师们比资本家还能作死。

所以车轱辘话就算了。

隔壁某高赞说当代社会没有共识。

扯。

你敢不爱国吗?这年头红线那么多,除非你是外国人,不然哪条红线不是共识?

你敢犯罪吗?除非你有个感天动地好继父,不然还是老实一点。

怎么就没有共识了?


user avatar   zhang-da-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lu-yao-3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user avatar   jiang-rui-ji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95期? 
  睡前消息里的粉丝是不是正在形成饭圈化? 
  如何评价王炳忠对马前卒睡前消息的回应?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81期? 
  如何看待马前卒的新节目《魔都探店》?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85期?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252期督工炮轰“赘婿文”是垃圾文学? 
  马前卒为什么这么博学多才? 
  如何评价马前卒认为超出四大名著文学价值的网文成千上万?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315期? 

前一个讨论
女子花 200 多万买房,男友分手后索要一半,同居期间获得的财产属于共同所有吗?从法律角度如何解读?
下一个讨论
认真努力的你却无缘升职加薪,你觉得是为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