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督工并不熟悉国内科研单位“外宣”部门的工作情况,所以才有对于“经费”的纠结。这一拳力气不小,可惜打了空气了。
实际情况就是,这类公众号没有经费,用爱发电。
我和地学圈一些高校及院所的公众号团队打过交道,真正的情况就是各个团队普遍没有对口的经费。从经费的角度,督工的纳税真正名正言顺走进科普宣传的,其实主要走的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的渠道。
至于各院所公众号写的那些东西,并没有申请传播局的专门科普项目,所以也谈不上经费支持。
诚然,院所内部通常都有负责科学传播的部门,但这里的科学传播,主要是面向媒体的科学新闻、新闻通稿、访谈讲座,面向线下的科普宣传、走进中小学、社区展板、中科院公众日组织活动等。至于公众号的非新闻通稿型原创科普文章,从未听闻过有专门经费支撑的,比如稿费。
当然,也有一些院所动过招聘专员负责公众号运作事宜的念头,但这种与临时工无异的岗位,拿到手里的也就是一些劳务费用,哪个院所每年下来还没有一点灵活机动的劳务、印刷费了,对吧。东拼西凑,养活个把“闲人”还是足够的。
至于地球所公众号,他们的日常就是几个老师负责兼职盯着,找几个热情比较高的研究生固定写稿,没有稿费,但每个月的津贴会多发小几百块钱,走的好像还是勤工俭学渠道。
具体到这个事情,那个作者其实也是学生,但不是那几个固定作者。看了新闻和督工的视频受到启发,结合视频文案再查过其他资料,但出现了大段原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确实是不规范引用,应该批评教育。
但他其实并没有收到任何稿费,没有得到督工纳税的资助,反而是本人牺牲个人学习和休息时间进行科普创作,事件的性质,大家还是要正确看待。
归根结底,科普这件事,在目前中国的整个科研体系里,其实是缺位的。
科学家没时间弄,多数科研人员也不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存在责任,科研部门没有名正言顺的经费弄,自然也没法聘请专门团队做这件事,宣传部门与科研部门还经常脱节,那不就只能抓几个学生来灌鸡血收割热情了嘛。
想想就搞笑,世界老二的科普工作,竟然缺乏正规军的身影,主要靠着学生们的鸡血,还有我们这些商业公司打游击,用知识性内容包装广告。
传统上,我们的科研经费里是不存在outreach这一项支出的,近年来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开始转变了。但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状态。
所以诸位也大可不必痛陈纳的税都去哪里了,答案很简单,花在那些你看不上眼的,面向真正基层和低龄群体的线下基础科学知识普及教育上去了,小区通知栏的科学小知识插画见过吗,广场健身设备上的小知识见过吗,就这。
至于你们想要的网络线上科普,人家第一靠爱发电没花你钱,第二没有商业行为以此盈利,还是要在鼓励和包容的基础上进行批评教育,大可不必一竿子打死。
至于说审核责任,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审核人员对自己没看过的东西发现不规范引用吧?审核时还去一篇篇看文献吗,发论文送审时也没有专家这么干啊,这真的是有点苛责了。所以有句话叫做文责自负,说的就是如此。
给一些人总结一下:
1.类似公众号没有经费支撑,tanwu一说无从谈起,督工此拳打了空气。
2.学生凭借热情无稿酬创作,这种热情值得肯定和保护。
3.学生不规范引文确实是犯错了,需要批评教育。但这个事情无限拔高也就没意思了。
4.公众号方面兼职甚至免费管理,你也不可能要求天下所有人都读过督工的东西,不知情,怎么谈责任?充其量是没有引导好向平台投稿者注意写作规范……但这难道不应该是当事作者多年所受教育需要承担的角色吗?
再多说几句:公开部分我与地球所公众号负责人的聊天记录,供感兴趣者查证。
对于本事件的解决,我也有点不成熟的个人建议,刚才发在了想法里:
在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的一篇投稿文章不规则引用@睡前消息 视频文案的事件上,其实当事学生才是那个最可怜的人。错固然是错了,但当事学生也第一时间以个人身份道了歉,地球所也在昨夜12点多第一时间私信道歉过,学生后来也单独道歉(但方式不好),但督公到今天下午还是坚持官方公开道歉。如果一定要地质所方面再公开声明一次,有人考虑过对学生的伤害吗?考虑过对他的学业,人际关系甚至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吗?用网络大V的能量无情碾压一个学生的一切,甚至不惜对他的现实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这真的是督公想要追求的结果吗?不至于吧。更何况,这件事里很难说地球所公众号存在审核责任,日常引导不足的问题可能存在,日后也肯定会加以改进。其实当事学生现在真的挺惨的,一天一夜没睡,惶惶不可终日。我想督公也不希望看见这样的结果吧。我以为,整个事情的关键,还是应该放在为什么中国的官方科普处于用爱发电的畸形状态,请不了专门的创作、审核团队,对于流程的把关能力极低,也谈不上对于创作者的日常教育和规范(都是一茬一茬的学生而已)。为什么中科院只给科普工作留出了相当于科研经费0.2%的费用(2016年数据),低于国际同行数倍甚至数十倍。我觉得以睡前消息的影响力,如果能推动这个事件向着利国利民的角度有所进展,才不失为一个善终。
还是希望能以保护学生的原则继续推动此事的解决,错误已经承认,下不为例就可以了。
如果还能往推动国家改革科普制度的角度迈出一小步,不失为坏事变好事。
洗稿当然是问题,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就堰塞湖问题来洗稿,我还得问问两笔钱去哪了。
1 我交的税,很大一部分是拨给各个研究所的,你们为什么混到在本行专业问题上洗媒体稿,连我不正确的四舍五入都要抄,有明显语法问题的口误也照抄一遍。
2 研究所搞科普宣传可以理解,但这笔经费是给你们写东西,找素材用的,现在直接对着视频打字,这笔宣传费用谁贪了?
这不是一家机构的问题,早在1921年湖南
……
==这种问题直到21世纪仍然存在==
……
以上就是国内教育圈的现状
最后再说一个和这次事件类似的事,早年厉工头“主编”的西经,成了很多学校的教材
但是学过这本书的人应该能发现,书中出现了至少两处逻辑错误,这样一本教材纯属误人子弟。这本书很可能是厉工头交给手下学徒工搞得,但厉工头既然挂了“主编”的名,这个锅就该他背。
自称当事人的人已经写回答致歉了,态度很诚恳你们就原谅他吧。。。
“才怪”
我们网民们,需要的是受益者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官方账号的官方道歉,官方账号、声明末尾盖着公章的那种。抄袭文章怎么发的,道歉声明就怎么发。不是这种刚注册连实名认证都没有的知乎小号发个无痛不痒的道歉声明。
注册知乎账号仅仅需要一个验证码。难道说是“你们只是损失了自己的著作权、污了自己的眼睛,他可是花费了一个手机号去收验证码啊!”
“滑稽”
此外该问题本人亲测无法在知乎搜索到(安卓app端版本6.21.0,时间2020年7月27日7时07分),望各位朋友注意。
27日下午13点补充。
还有个点挺逗,投稿人抱怨马逆操作舆论拖着联系不上。
马逆是老油条了,干这种事不是没可能(其实我觉得很有可能,虽然电话是文主席打的)。
但联系不上丝毫影响不到官方在微博、知乎、公众号、百家号等多个渠道发一个盖着章的声明吧。
在声明里表示虽然文章来自社会投稿,但自己也有疏忽、有错误、增加审稿人手、严防类似事故。同时表示欢迎有能力有热心的人投稿我们官方给提供发布平台。我们多数网民也就放心了。
这目前干了的的工作就是撤稿、小号个人发声明致歉、联系被侵权者抱怨联系不上。不知是想先上车再补票还是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毕竟只有这两个选择会影响到发声明(承认错误了就没法补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