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开车,不会喝酒,不抽烟,也不擅长喝茶。所以我不接送客户,不推杯换盏,不接香烟,茶浅尝辄止。
至今没怎么影响我接案子。
我是从研发工程师岗位离职,转型成为的律师和专利代理师。只要我把这个履历掏出来聊两句,当事人很容易把专利案件委托给我。
当事人委托律师,看中的是律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迎来送往、吃饭喝酒,否则他不如直接找个三陪。
说一个老衲走过的弯路。
在老衲打算涨律师费的时候,特别渴望有个律协的职位,当时律协青工委有个副秘书长,这个职位老衲特别想要。结果舔着脸上去和律协的打交道,做了很多协会的事情,结果呢?这个职位被锦天城一个名声很差的律师拿掉了。但最后老衲一个常年白嫖的朋友帮了老衲的忙混到当地的几个大商会去了,既然结果都一样,还要这个职位做什么?可去他妈地把
结果没想到两年以后,竟然直接捞到了个职位,虽然不值一提,但回想根本和之前喝酒玩耍没关系。老衲被商会接纳是靠帮一家公司成功申请再审,胜诉换来的,并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喝酒,汽车。
老衲现在十几万的小车从来没想换,日常也就是各种普通T恤衬衣,要说值钱可能就是老婆送的金利来的包。上桌从来不喝酒,只喝水,交流效率也高了很多。
所以,个人经验关键还是口碑和价值,哪个老板是傻瓜?每天哄他高兴的人多了去了。今年刚刚接的一个顾问单位,招标时候其他人都在迎合雇主,老衲上去就是一句:来就是给企业踩刹车的,敢这样说一来是这家企业这些年高速发展通过商会对他的业务有了解,二来企业除了解决法律问题还是要有人来做坏人的。这老板也超级乖觉,每每遇到不想签的东西,直接让老衲把关,老衲也不傻直接条文收紧,不许改风险大。肯签那肯定诚意满满,不肯签正好事情解决。所以说白了律师揽案本身也是个律师业务定位的问题。
老衲选择的是做坏人,拿专业,商业熟。作为一个故事,供各位大状参考
利益相关,从不应酬,包括和同行之间,从不跟客户喝酒,并未影响客户委托,也并未影响同行源源不断的介绍案子给我。
1.很多人通过应酬确实获得案子了,但并不等于他不应酬就一定没有案子
我觉得任何人选择的路都是求仁得仁,有人说我看到某某大律师天天出去应酬,圈子也很广,案子很多,甚至自己都不用做案子,专门出去应酬接案子介绍案子给被人自己就收入很高。很多刚入行的或者发展不好的律师喜欢说不出去应酬哪来案子,天上也不会掉案子下来。但我想说这是因为这些人选择这种方式拓客,他人脉广,在朋友中曝光率高,当然会获得一些接触案源的机会,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另外一面,就是如果他不应酬是不是就一定没办法获客。
2.那些通过应酬获得案源的律师,也有可能因此失去了另外一种类型的客户
我觉得每一种类型的律师都有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以我个人为例,如果我想要寻求专业帮助的时候,我倾向于选择那些专注于在自己专业上的专业人士,甚至比较喜欢那种看着木讷的人,而比较讨厌那些比较油的每天在各种圈子社交的人。因为我天然的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专注做一件事是没有时间天天出去应酬的,特别是成年人,有家庭的成年人。
事实上我的客户中有一些委托我之前也见过别的律师,甚至有一些还是亲朋好友介绍的律师,最后还是选择我的。也有一些地方上的客户有非常多的本地律师资源,但是还是来北京找我的。我跟它们也素不相识,如果你自己专业ok,至少在同行中是有一定口碑的,有专业需求的客户怎么都会找得到你,不用你去陪他吃饭。
再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假设我有一个客户需要一个其他领域的专业律师,我一定不会去找那些整天在酒桌上的交际花律师,而是会在我的通讯录里找那些我认为专业过硬的律师,他们可能平时连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跟我讲,甚至有的都没有说过几句话。
3.律师这个行业从长远看竞争优势永远都是业务能力,在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之前,很多社交都是无用的
假设一个律师是跟爱情公寓里的张伟一样,他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他做业务不靠谱。他就是天天到处刷存在感,在各种圈子进行社交,甚至是向上社交,他大概率会是做无用功,可能别人会顺便通过他让他介绍个专业的律师,但是不愿意把案子交给他来做。
律师行业里这种二道贩子还是不少的,他们就是执业之初潜心钻研开拓案源,参加各种社交,“整合各种资源”,确实很多人找他们介绍律师,他们的收入也确实比同时期一个小案子一个小案子做的律师要高一些,但久而久之别人业务能力已经成熟起来了,他还一直活跃在社交圈里。
并不是否定应酬这件事,但年轻律师抓紧时间修炼自己内功更重要,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那些三四十岁,甚至年纪更大的律师仍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擅长的业务的,基本上也就那样了,初期耐得住寂寞很重要,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还有,一定要少喝酒,喝多了,久了,脑子一定会坏掉的,当律师脑子好用很重要。
最后讲个小故事,供参考
我老公也是律师,可能男性和女性在职场确实有所区别吧,女性可能有优势的地方在于拒绝应酬这件事很简单,可以找的借口非常多。虽然我觉得其实也差别没多大,都是个人选择问题。在多年以前他认识的一些同行朋友找他合作案件,总喜欢出去吃吃喝喝。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个律师朋友给他介绍一个案子,那个律师的同学是那个客户公司的法务,客户是个企业老总,虽然不是特别大的企业,但是生意做的也不错。他那个当法务的同学毕业就在那个公司,不但当法务,因为能喝酒,经常陪老总出去应酬。
老总遇到任何法律问题和案子的时候都是让他去外面找律师咨询,委托外部律师处理,而我老公的这个朋友就是他们找上的律师之一。第一次约我老公出去谈这个案子就喝酒到半夜才回来,一身酒气。我问他谈案子问什么要喝酒,喝的五迷三道的还怎么谈,你的专业性难道是通过酒量展现出来吗?我老公说大家都喝他不好意思。他还感觉特别好,称兄道弟的喝了一场之后案子一定会委托给他们。
后来我跟他打赌,这个案子他要么最后不会做,要做也不会委托你们。因为你们应酬的场景,和你那位不靠谱的律师朋友身上一定点专业素养都没有的样子,他就是跟你们再好也不会愿意找你们。
后来有一次冬天那个老总又找他们谈案子,三九天两个人喝到半夜回来了,我老公进家门后话已经说的不是很清楚了,我问了他半天才问出来他朋友跟他一起回来的,到了小区他自己回家了,他那个律师朋友怎么样了他不知道。后来我让他出去找找,他在我们小区找到了他那个朋友躺在我们小区路边上,后来把他弄到我们家,我爸在旁边照顾了一晚上怕他出事。
那个案子最后果然没有委托他们,那件事之后我老公也在没有通过这种应酬的方式去谈客户了,而他的业务也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我从不喝酒,一样有饭吃。
他从不喝酒,一样有饭吃。
你从不喝酒,一样有饭吃。
当从不喝酒的你我他都有饭吃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喝酒也一样有饭吃。
记住,喝酒不是有饭吃的必要条件,更多的时候喝酒反而影响你吃饭。
我只能说,很多业务,专业度不是第一位的,那就需要应酬。
应酬换个大家能接受的说法,那就是交朋友,未必需要喝酒。
在有一定水平以后广交朋友,对业务一定是有帮助的;自己毫无交换价值的时候,去应酬也是无效社交。
只接陌生人案源,比方说做自媒体,流量巨大,当然可以不应酬,但其实难度更大。
大部分律师的状态是,自媒体做得不行,应酬也是在很小的圈子里,上桌了话也不会讲,可不就只能搞个小几十万混着,还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