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理解“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眠的人”这句话?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句话说的是诉讼时效制度: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合法权利收到侵害,但迟迟不通过诉讼或其他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我国一般是三年),那么就有可能承担不利的后果、导致起诉被驳回。

这一制度背后有节约司法成本的考量:随着时间推移,取证会越来越困难,诉讼所产生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十几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再放到今天提起诉讼,考古一般的举证需要更多投入,法官恐怕也得研究一番当时的法律,为了溯及力问题掉些头发。

但也不只有成本因素。我们假设有两种情况:

  • 发现有人未经授权把我的知乎回答改编成抖音视频,用自己的名义发布,我知道了但不说,过了三年半,想着闲着也是闲着,起诉一波;
  • 有人未经授权把我的知乎回答改编成抖音视频,用自己的名义发布,我去了北极,没有网,过了三年半,才连上 4G 刷到了视频,马上起诉一波。

论司法成本,两个差不多一样高,但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我很无辜 -- 我没躺在权利上睡大觉啊,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对此,《民法典》说的是,「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样看来,诉讼时效制度,除了节约成本之外,还有一层鼓励权利人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自身权利的意思 -- 不知道情有可原,知道了但不作为,法律也帮不了你。

另外,法律追求的不仅有是非曲直,还有效率和稳定。

两个人有了纠纷,一方说:信不信放学打你,到了放学时间,没挨打,另一方就高高兴兴回家,该吃吃该睡睡。但如果对方这一拳也没落下来也没收回去,这几天恐怕都要惴惴不安。法律上的事情也是如此,需要一个时间点让大家意识到这事翻篇了,不用再担心涉诉风险。

说个极端的例子:在美国一些州的法律中存在「逆权侵占」制度:如果一个人公然占有了他人的土地,吃亏的一方明明知情,却始终不采取行动,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土地就归占有人所有。

听起来这像是在保护强盗、打压「苦主」,实际上,这类法律保护的是经济效率和社会秩序:既然你不要,别人能利用它发挥价值,那就让他去吧;如果社会成员也接受了,那就不再过多干涉。

总之,属于自己的正义还是要及时去争取,不然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网约车司机为救婴儿连闯 3 个红灯,家属却拒绝作证称「与我无关」? 
  为什么一些跑分平台还没被打掉? 
  如何看待香港反对派议员辞职全部生效?香港的政治形势会如何发展? 
  湖北一医生「被曝向患者家属索要红包」?这是道德问题吗?会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吗? 
  2016-2020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 13%,你怎么看?通过率应该提高还是降低? 
  是否应该立法允许安乐死,人们有没有选择结束生命的权利? 
  最近艺人的航空里程相继被盗,盗窃者是如何得手的?有什么方法能加以防范? 
  在公共场合宣称说我要炸太阳系违法吗? 
  从现行法律的角度来看,劳动者可以拒绝值班吗? 
  如何看待妻子因吃不到火锅而跳车身亡,丈夫因“过于自信”而获刑? 

前一个讨论
非洲的比较古老的风俗现在还存在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在支付宝买理财产品?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