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本来可能独享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严谨的科学态度却“被迫”让他和里克特分享了当年的诺奖。
1974年,丁肇中的课题组先于里克特,使用质子加速器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丁肇中将之命名为J粒子,因为字母“J”和他的中文姓氏“丁”形近。
里克特的课题组随后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几乎同时发现了这个新粒子,里克特用希腊字母将之命名为ψ粒子。
使用质子加速器发现新粒子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做精确测量。与之相反,正负电子对撞机较难发现新粒子但可以做精确测量,精确测量时你需要提前知道产生这种粒子的对撞能量。
打个比方,丁肇中团队用的质子对撞机是广撒网,有鱼没鱼我大网一撒一捞。里克特团队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提前给鱼打好了窝,拿着钓竿直接上饵扔鱼窝里。
问题就在这里,里克特仿佛有如神助,就好像提前知道了新粒子在哪,duang地一下就撞出来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丁肇中团队里的组员,可能有人无意中向里克特那边泄露了新发现的消息。
2014年,我曾有幸现场聆听丁肇中老先生的报告,他表示,他的团队在1974年8月其实已经获得初步结果。但为了稳妥起见,没有急于发布。他们花了一些时间,改变实验条件,重新检验自己的结果,把磁场强度降低10%,粒子被偏转到探测器中不同的位置,如果新粒子是假的,对应的质量峰将会消失。然而磁场降低10%后,质量峰依然存在。
丁肇中做实验非常谨慎,为了避免实验结果不可靠,他要求布鲁克海文的实验团队反复核查,尽可能排除一切不是新粒子的可能。他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急于发表可能不可靠的实验结果,所谓“非凡的结果需要非凡的证据”。
这种严谨在客观上却给了对手抢先机的机会。两个月后,在1974年10月,里克特在斯坦福的实验团队也发现了同一个新粒子。丁肇中听说了里克特的结果,只好抓紧时间。后来,PRL同时发表了两个组的文章。
科学界如今把这个粒子命名为J/ψ粒子,这是粒子数据手册中唯一使用两个字母命名的介子。J/ψ的发现掀起了粒子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夸克种类由1974年之前的3味变为了之后的4味,直至后来的6味(地黄丸,划掉)。
这个实验发现是如此重要,两年后,丁肇中与里克特就分享了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老先生分享1974年以来的人生经验,最重要的体会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
有意思的是,丁老先生在报告中始终以J粒子称呼自己发现的粒子,绝口不提里克特和ψ的事。
后来的人们吸取了教训,有个什么发现不管是真是假,先挂个arxiv。抢时效太重要了,2012年中国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整套探测器还没完工,先用其中几个探测器收集数据,就是为了抢在韩国人前面。
然而,类似丁老先生遭遇的事情还是没法完全避免,如果有一个人同时是两个合作组的成员,那么这人就有成为双面间谍的可能……
日本人拿诺奖拿到手软。
现在几乎每年都能拿到。最让人惊奇的是,有个人拿诺奖,主要是他本科论文的工作。
至于是哪个人,自行查找。
郑强总是拿这个本科论文为例子……
穆利斯是最离经叛道的诺奖得主。
此人的命特别好,他最好的一篇文章是吸毒后写出来的。读研究生发论文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对成天撩妹、约炮还要带小孩的穆利斯来说,写论文也确实是个伤脑筋的事。某天,嗑完药后,穆利斯眼冒金星,似乎看到了时光倒流与宇宙爆炸。
他仿佛看到了宇宙的源头,从幻觉中清醒过来的穆利斯奋笔疾书,居然想出了某个解释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写了“时光逆转的宇宙学意义”(Cosm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ime Reversal)一页纸多点的文章,投稿到《自然》 周刊,居然登了出来。
一个学化学的学生嗑自己研发的春药之后,能在多少教授都高攀不起的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物理学论文,这个世界对穆利斯也够偏心了!而且它这篇论文只有一个作者。这个比其它的动不动好几个第一作者,多个通讯作者的文章牛很多。
至于其它花边就更多了。
薛定谔是最有名的种马,种马什么意思都好懂。
而且她老婆的心真大,居然还……
杨振宁得奖的时候还没有加入美国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过当时的情况是比较复杂,因为国民党被打败了。
李政道当时好像已经加入了美国籍(知情者可以核实一下)。
评论区有人说,李政道得诺奖时候,也没有加入美国国籍!
我来说几个吧
马上又要到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布的时候了,说起诺贝尔奖,用一个万众瞩目来形容应该毫不为过吧,貌似就连很多小朋友都听过诺奖的名号。我们知道,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除了名满天下的殊荣外,还会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约1000万人民币)。那肯定有朋友好奇了,按这个路数发钱,发了100多年,怎么钱还没发完呢?
谈票子之前,我们首先还是来说一说他的创始人诺贝尔本尊吧。诺贝尔于1833年出生于瑞典,回顾这个人的一身,用一个“奇人”来形容他,好像也一点也不为过。这家伙不仅是化学家,工程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和出色的商人!诺贝尔这一生共获得了355项专利发明,还在欧美等五大洲的20个国家,开办了接近100家公司,是个实打实的富一代。而你们知道,诺贝尔最出名的一项发明是什么吗?竟然是土炸药!所以,当他知道他自己的发明,最终被作为大规模杀伤武器,被用到战场上时,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有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出现,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那当时,诺贝尔留下了多少钱,作为诺奖的“启动资金”呢?根据数据,在1895年的时候,诺贝尔把他自己94%的财产都拿出来了,当时共计约3100万瑞典克朗[1],这笔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当时诺贝尔奖金是15万克朗,据说在诺贝尔的遗嘱里,这个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教授大约20年的薪资”。那么根据换算,由于通胀的原因,其实当时这笔奖金的价值跟现在的奖金价值几乎相当,约等于1000万克朗,因此通胀率大概在67倍左右,所以换算下来,当初诺贝尔的3100万启动资金,相当于21亿克朗。咦,确实也不算小钱!但是,按每年5000万这么发,发了快120年了,很明显也是不够的对吧。那这多出来的钱哪儿来的呢?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从投资上赚来的!是的,诺贝尔本人拿出那么多钱后,并不是放在银行里等吃死利息的,而是成立了基金,请了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管理的。那根据计算,现在每年诺奖的花销,除了奖金,团队管理费外,还要包括颁奖典礼筹备费的等名目,大概要1.2亿克朗。在算上每年的通胀,所以基金需要永续呢,至少得保持3.5%的年化收益[2]。
而实际的收益情况呢,要比这个好得多!虽然在刚开始的50年,基金的收益始终在亏损,但自从1953年,瑞典政府开始允许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后,情况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2008年的财报,基金大约64%的钱投资了美国和欧洲股市,20%的钱投资了债券,剩下的投了房地产和对冲基金[3]。而我们知道,美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经历了几波长达十几年的大牛市,加上诺奖的名头,争取到了很多政府的免税,比如股票赚了钱不交税。所以结果嘛,到2020年12月,基金的总资产评估大概在52亿瑞典克朗…
这不就是城会玩么,每年发1个多亿,发了120年,资产还比刚开始翻了2倍多…。现在各位朋友应该知道,为什么诺奖的奖金发不完了吧。
先说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每年诺奖的其它奖项都是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唯独只有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颁发,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虽然真实的原因无从考究,恐怕只有诺贝尔先生自己才知道,但大概率是由于,当时的挪威正值被瑞典统治,而诺贝尔的时代,正式挪威人闹独立的时候,期间发生了不少的流血冲突,所以选择把和平奖放到邻国挪威颁发,应该是一个祈愿和平的美好遗愿,另外12月10日也是诺贝尔去世的日子。
但是啊,诺贝尔和平奖的口碑和风评近年来却大有翻车的趋势,尤其是2009年颁给了刚上任几个月的奥巴马,而在其任内,美国就发动了“阿拉伯之春”。最讽刺的是,2015年10月,美军飞机炸毁了阿富汗昆都市的一家人道主义医院,造成了42名病人和医护人员当场死亡[4]。而这家医院的创办人,恰好是199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无国界医生组织(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这事,就很离谱对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有很多故事,它甚至被称为假的诺贝尔奖,大家知道怎么回事吗?原来,诺贝尔本尊当年以他的财产设立的诺奖,其实只有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5种。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是在诺贝尔去世72年后的1968年,才由当时瑞典中央银行的行长提议设置这个奖项,以此来纪念诺贝尔本尊。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奖其实和真正的诺贝尔奖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奖的全称也叫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直译过来就应该是“用以纪念诺贝尔的经济学奖”。这也是为什么,与其它几个科学类的诺奖比起来,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就一直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