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批「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称人们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网络用语真的会影响表达能力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ei-an-zhong-de-guang-mi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我作为群众,也想批一下“新常态”,“遏制房价较快上涨趋势”等用语,是你们媒体()离开了“梗”就不会说话了吗?


user avatar   zhuang-yao-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不是不让用成语了?

不能厚古薄今啊。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脱产文人阶层对于文化资源的垄断权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对文化资源的垄断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民间的梗实际上是社会自发形成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源生于社会,它脱离了脱产文人阶层的掌控范畴,自然会被脱产文人阶层凭借其掌控的发声渠道进行抨击和打压。

维持并垄断对文化资源的掌控,是解决他们的饭碗问题,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则是通过在言行举止上区别于一般社会公众,从而实现脱产文人阶层的自我阶级构建。

之前我说过,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工业化时代,脱产文人阶层已经难以通过在“器用”层面区别于一般社会公众以实现自我阶级构建。 他们穿的衣服,大众也穿得,他们吃的饭食,大众也吃得,他们用的器物,大众也用得,通过“器用”区别于社会公众已经极为困难,因此,只能通过一般公众做不了或不会做的迷惑行为以实现阶级构建,而抨击公众话语从而区别于公众就成了主要方法之一。

公众越说什么,他们就越要抨击什么,公众越喜欢什么,他们就越要反对什么,他们通过刻意区别于一般大众以实现自我精神升华,形成阶级内部共识,构建阶级认同,这是一种身份证明,一种内部服从性测试,一种识别标志,一种共同体特征。

其实你如果接触过他们的圈子,会发现他们在圈子内部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是高度趋同但又与一般公众格格不入的,一个人抨击公众的某些喜好,其它人就会群起响应,纷纷附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这就是阶级构建,在物质已经无法和公众拉开差距时,就必须要在想象的共同体层面和公众拉开差距。

但其实他们的这种自我认同又是高度脆弱的,因为缺乏社会基础提供支撑,他们的这种自我认同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信息茧房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近亲繁殖,近亲繁殖必然导致劣化,信息层面也一样,所以他们的这种自我认同构建总是越来越古怪,越来越迷惑,越来越脱离社会,不过这也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不脱离大众的,还能叫士林风议吗?

话又说回来,“梗”是什么?

梗的实质,是特定信息场景的模因化,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共识,对复杂信息的符号化,它是一种“缩写”,是把大量信息进行简化传播的过程,这在人类历史上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古有之,成语和歇后语本质上就是梗。

特别是成语,成语一般来说是四个字,但背后的典故往往能写成一篇小作文,而使用成语的人相互之间都心领神会,通过这种把信息进行简化处理然后准确传递的方式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幅提升了,它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伟大创举,是一种语言层面的“编码”和“解码”,或者不如说,编码和解码的逻辑根源,就是梗。

在古代,梗是一种庙堂式的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用典”,用典就是用梗,善于用梗之人,在古代叫“引经据典”,科举时代考八股制艺更是以典为纲,古代只有文人才欣赏得来的昆曲也以唱词念白中包含大量典故而著称,甚至于能不能听得懂昆曲中的诸多典故,在古代是具有文化水平测试性质的,非饱读诗书之人不能懂的昆曲门槛非常之高。

换言之,在古代,用梗是古代脱产文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根本,不会用梗之人在古代脱产文人阶层中是斯文扫地的,而到了当代,他们反而只能通过抨击大众用梗以实现阶级构建了,这就是脱产文人阶层内部长期的信息近亲繁殖导致不断劣化,以至于出现本文作者这种信息畸形儿的典型例证。

文化的垄断终会被打破,正如其它形式的垄断一样,脱产文人阶层这种旧时代的余烬,终将因为他们内部的信息近亲繁殖和文化资源在社会层面的普及而灰飞烟灭,我们一般公众要做的,就是好好推他们一把。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林能干点别的吗?

这是他去年的大作

讲实话,论叙事,就曹林写的那些东西,知乎很多人随便挑一个都比他强。

不知道他到底自大什么,教这个那个


user avatar   yue-ye-tu-xiao-xia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词都点名了?

怎么不敢点名别的?

感恩安排上?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央视新闻频道曾经有一个系列节目,叫我的这五年。内容是讲述一个人大约在五年来生活的变化。

每次节目结尾时候,都是讲述者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我的这五年,666。

即使是央视级别的媒体也在探索着拥抱网络用语,甚至有的词已经进入了正式场合。

比如甩锅这个词。外交部骂美国佬恨不得天天把这个词用个十次八次:你自己的问题非要说是我干的,这不是甩锅是什么?

另外,央视新闻频道的24小时节目也曾经用“我伙呆”这样的词来调侃,我隐约记得是某次购物节的大数据分析。只是随着我伙呆的流行热度过去,它也从央媒上消失。

语言随着时代有所发展,即使是央视这样的媒体也会逐渐吸纳一些流行词。当这样的词汇经受住考验,它们也会进入主流。

而yyds绝绝子这样的词,我估摸着就跟我伙呆一样,过几年就是时代的眼泪。

这样的词即使看不上,也不妨碍向下兼容。


user avatar   bu-yao-bei-he-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本事别删


user avatar   linmengj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媒体从不批「治B」「找S」「某宝」等
没有因此称“人们离开「字母代替」「某字代替」就不会文字交流了”
更别提振臂疾呼“字母代替、某字代替真的会影响表达能力吗?”


user avatar   shu-ying-qing-qian-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打自己脸可真是行为艺术




user avatar   girigiri-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日份共产主义奋斗者营业啦,无语子,今天跟同志出去战斗啦,搞点低贱纳粹448顺便暴风攻入残酷到断jiojio的死伊万死罗班死妮娅死丽塔死莉莉娅死洛洛夫死娜塔莎死安德烈死萨克死菈达死基尔波诺斯的东线战场,最后缓缓口服一片英国购入的三无止痛片,还点了西伯利亚的手榴弹做了个隐藏武器用,五年计划就是yyds, 真的绝绝子啊!!!~~~今天跟同志也是保卫苏维埃的一天!害,明天又得要去战俘营和战地医院啦,好烦啊,感觉我的战俘们都好傻,连Canut revolts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背《资本论》不说了,明天又是苏联人苏联魂的一天,同志我在斯大林格勒患了那个大病,但是我不治,诶就是撑儿,真是绝绝子,希特勒寄吧谁啊? 这里都是苏联人民的领土,它是什么牛马,勇敢苏苏,不怕困难!




                    

相关话题

  郭敬明的文字是否仍有可取之处? 
  如果用将日语音译成汉字,那么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会有怎样的翻译? 
  现在网络上对五毛群起而攻之这一现象原因为何? 
  媒体批「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称人们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网络用语真的会影响表达能力吗? 
  有没有什么网络用语或饭圈用语让你反感? 
  最近流行的「我倒,你也网上冲浪啊」到底是什么梗? 
  亚洲之外是否存在声调语言? 
  假设中英文水平都达到母语的层次,那么在阅读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时,阅读的习惯和速率有明显的差异吗? 
  如何评价某老师说「讲发音,绝大多数老师都讲嘴形、舌位,但是这是没用的」? 
  如何看待我国外交部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方式?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大力出悲剧」的产品?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