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查找话题
首页
中国的学术圈在未来会得到改善么?
中国的学术圈在未来会得到改善么? 第1页
1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的,如果和平稳定的社会持续下去,一代会比一代强。
中国的学术圈在未来会得到改善么? 的其他答案 点击这里
1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联合工作机制再次回应论文调查问题:钟南山任复核专家组组长,图片误用与图片造假有本质区别?
当代欧美学术圈有哪些特征?
遇上一个很垃圾很坑人没有学术水平还一直装有的研究生导师怎么办?
在化学研究中,你都见过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神操作?
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指导?
科普作品需要有学术价值吗?
没有导师的指导,研究生如何阅读文献、提出创见、写论文?
学术圈有多乱?
清华大学学生如何看待胡鞍钢?
南大梁莹被曝学术造假后称「再追究下去人人都有问题」,这话可信度有多高?
前一个讨论
第一次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是种怎样的感受?
下一个讨论
期刊一样的情况下,一篇六人论文的一作,和两篇三人论文的二作,哪个含金量高?
相关的话题
做科研到底应不应该灌水?
如何评价“在中国搞学术,是非常受意识形态而左右的”?
回复审稿人补实验的要求时,能否直接表达自己暂时没有条件补实验?
即将上研究生的科研小白,该怎么阅读文献?
你在学术界遇到最让你无奈的事情是什么?
李银河本人获得过哪些成就和成绩,能和她的名气相匹配?
如何看待高福院士对于论文争议的回应:大家混淆了论文与临床诊断?科学家是该先发表论文还是该先进行防控?
「佛系科研」可能吗?
如何看待南京艺术学院鼓手自爆父亲利用特权帮助其学术造假?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如何评价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科院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对于青年科研人员,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能否两全?
会议摘要和期刊论文除第一作者不变外,其他作者变化完全不同可以吗?
要在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但觉得自己的设计太简单,怕被怼,怎么办?
你在学术上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如何看待中国石油大学李小芳博士阶段破釜沉舟转换研究方向发表32篇SCI?
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如何评价他在法学界的学术贡献?
阅读经济学或金融学文献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2015 年在你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单纯为了记笔记看论文,有必要买ipad pro吗?
如何评判一项学术工作的影响力?
论文阅读平台 ReadPaper 覆盖近 2 亿篇论文还免费,使用体验如何?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如何梳理经济学文献脉络,了解领域发展情况?
博士在读生如何经济独立?
科研论文能不能全部投到一个论文池里面,然后期刊社自己去池里捞自己对口的文章?
怎么看对裴钢的处理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中哪个是前者和哪个是后者?
如何高效地阅读一篇学术论文呢?
为什么学术中老是用“我们”来做观点的主语?
为什麼中國大陸稱呼有碩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博士毕业还得做博士后?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 2025-04-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