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初中生获奖发明与院长父亲的科研成果高度相似,老师称是「大手拉小手」,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规范?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dong-lei-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冰山一角而已

这个大赛2019年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利用同步辐射研究镁硬度的热处理过程,要知道,同步辐射全国也不过几台而已,大多数高校教授排队一年都未必能用上,而来自东莞的高二学生竟然有大把的时间亲自操作仪器进行原位研究(见官网相关图片),这中学生有点不简单啊。

当然了,更有意思的是,指导该高中生的曾老师,是一位博导,而他其下的一位博士生所发论文,和该同学获奖作品高度相似。

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何同学,制备了高催化活性复合碳材料解决水污染问题,真心佩服,高二的学生竟然知道热解金属有机框架(MOF)制备碳材料,这可是化材制备常见套路啊。

可尴尬的是,获奖作品的图片怎么跟发表在Dalton Transactions期刊上、署名为西北师范大学的一篇文章一模一样呢?

获奖作品图

论文图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数都数不过来.....

————————————分割线——————————

没想到随手一答得到了很多朋友们的肯定,那就再补充一些案例...

来自石家庄的范同学研制的是一种高比能硫/石墨烯-锂二次电池,这课题大家都懂吧,可是科研热门研究领域、天坑专业研究生常见方向啊。

但是!中国知网显示:在以河北科技大学为申请人的名为“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专利中,第一发明人李老师,其技术主要内容与范同学的参赛作品基本类似,都是硫/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明明范同学的功劳不小,她竟然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实在是太奇怪!

来自重庆第八中学的谢同学。进行了电致化学发光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在次黄嘌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该同学做实验非常认真,有图片为证哦!

然而,在西南大学左同学的硕士论文中,找到了一模一样的实验流程图和实验数据!

还有今年的获奖作品,人均申请国自然的程度哈。牛哇牛哇 中小学生真牛哇!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正常的啊,这只是属于吃相不好看而已

大手拉小手这种东西,不算常见但也不算罕见,苏联有院士给中学生上课,有大教授带习题课,这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吃相好看不好看。

换个同学啊,发小带一下不就完了,不查80年代老档谁也翻不出什么问题。


简单说一下,大手拉小手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是成体系的。比如某小学的对口招生单位里有一所高校,那么这所高校的院士或者是大教授很有可能就是大手拉小手的标牌人物。

像一些附中,中学生跑校本部做理化生实验是常见的事情。只要有老师愿意给个实验方案,联合教育学院的中学xx学科教学法教研室的老师给一个超纲的原理解释,精硬中学生照猫画虎能做出来的实验其实不少。由于校本部和附属机构是一个单位里的,中学部和校本部的老师全程盯梢,全班组队前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合规问题。

至于专利要看是什么,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我高中申请了二位数的基本都批下来了,原理ok甚至量产性都是ok的。由于正经发明专利审核周期比较长,很有可能赶不上升学需要,所以我估计很大几率也是实用新型专利。

如果一旦查出是实用新型专利,最多警告啊处分啊完事。因为实用新型要求长期以来只要不是什么颠覆相对论或者是搞出永动机之类的低端操作,一般都给过的。

报道没给出专利号,不知道哪位大手给一个让咱看看?


查到了,实用新型。没什么可喷的,太正常了。

实用新型连调包侠都不需要当,只要假设有个包能完成给定任务就成


user avatar   xie-xuan-54-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校是国内最堂而皇之的自留地

公务员事业单位你也很少见到领导能把你当秘书兼私人管家用的吧

私企领导再骑脸你还可以换公司吧

但是高校文科尤其财经类的

导师带女学生去陪酒叫司空见惯

理工类的老师让学生替他搬家接孩子招待亲戚带饭叫屡见不鲜

外面成立一个皮包公司

用国家的经费做自己的项目,把国家补贴的学生,当做自己企业的员工,何止996?直接007

一个月给学生开几百块钱,学生还要感恩戴德

更有甚者,学生做的东西涉及这帮老师的商业秘密

于是老师压着学生不让发论文,最后学生只好草草的发点边角料混个毕业

读书期间的主要功劳全部打水漂,如果毕业去企业还好,毕业想走科研的路等于一辈子被毁

以上的内容不需要在科研圈子里,只要读过几年研究生我敢说绝大部分都听闻过或者就是亲历者

或者你在企业里搞校企合作,你看看这帮老师做实验带的是不是全是学生

现在有些人,只要你批评点问题,他就要上升高度,说你是攻击什么

科研经费投入不是必须有产出,高校也不可能去严格的制定KPI,研发都有试错

但批评现在高校管理的问题丛生,变成了反对“科研砸钱”

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到底混哪个圈子

就像下面这个话题里

唱赞歌的回答可以往前排

说点不好听的就往下放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了,早就不是那个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就可以搞出大发明的时代了。

指望一个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做出什么突破性进展,纯属无稽之谈。

这种竞赛的初衷可能是好的,鼓励中小学生们多思考、动脑子,提出一些有创意的点子,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小的发明创造,就足以。

但是一旦你设立了这个赛道,就很难区分少儿组和成年组。真正的少年儿童搞出来的小玩意,也势必要被真正的科研成果降维打击。甚至除了这种过于利益相关的,程序上也很难挑刺,毕竟没说不能有老师指导。

所以,一个悲哀的结论是,大学之前的所有科技创新比赛,90%是拼爹的。

如果考虑到广义上的拼爹(深圳中学的清北名师,高官父母带来的各种资源),那可能是99.9%。

程序上难以规避,就只能靠制度改变去解决问题。我同意下面一位答主的观点:这种明显拼爹的项目,就不应该允许用来在中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各类奖项申请上。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高中、大学其实心里门清,但就是愿意要这种学阀子弟。

毕竟对于清北来说,一个高考700分的小镇做题家,和一个高考600分,父亲是顶尖研究院的大佬并且很明显打算子承父业,学术道路已经铺好,顶刊SCI随便安排,优青起步、杰青不难、院士也不是不可能,甚至中小学阶段怎么说也已经接触过科研有了一定科研素养的新星,后者,明显更有招进来的价值。

你嫌高校不公平,高校笑你看不穿。


一些不适合发知乎的补充: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还是那个观点,我完全相信这名中学生有能力搞出这种技术成果。

大家不要那么酸,不要见不得人家年纪那么小就可以那么优秀。

这种歪风邪气要不得,不然这些优秀的少年科学家就要被网络键盘侠给喷得泯然众人了。

所以我强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抖音、快手和B站、知乎这类有影响力的直播平台,组织少年科学家进行成果答辩。由国内随机挑选的相应领域专家向他们提问。这样的直播节目不仅可以证明少年科学家们并非浪得虚名,同时又是很好的科普载体。

我作为一个科研人和科普作者,非常期待这样的节目能够早日成为现实,相信广大有求知欲的人民群众也会非常喜闻乐见。

这些少年科学家一定能够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科研素养和出众的动手能力让键盘侠们闭嘴。

小学生不仅能够敲除癌基因,还能够分析茶多酚的抗癌机制。所以一个中学生造雾霾检测仪也非常合情合理。

流言止于智者,公道自在人心。

请期待少年科学家直播答辩的各位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左下方赞同按钮!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就上个985而已 ……说明比以前已经好很多了……而且也比美国好很多……

以前都是直接拉上清华的,而且也不用搞”科技竞赛“这种弯弯绕,参考高晓松……


user avatar   mao-mao-56-16-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赛成果和他人成果高度相似,应该安抄袭算啊。孩子取消资格就好了。父亲安帮助作弊算。

事件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需要琢磨的是对策。

我一直认为,学术不端比如抄袭,或者冒领其他人的成果,应该进入司法程序才对。应该立法禁止。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不用说那么多。

孙悟饭要是出个论文,《论超级赛亚人在地球防卫时的应用场景》,

把他爹的元气弹拿来当成果,研究下元气弹的小型化,元气弹发电,元气弹储能,

谁能挑什么理?

他们孙家的战斗力摆在那呢,没赛亚人靠谁啊,靠雅木茶还是靠龟仙人?

归根结底,

你这个科研成果得他妈像一个成果,

只要不是特别的离谱,你愿意拉一拉那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说实话也没什么办法,

问题在于,光谱快测酒精技术到底是不是很牛的技术,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其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利用激光高效测酒驾的方法,可瞬间测出汽车内的酒精分子.如果车内有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万分之一,测量系统就会报警.
《光学精密机械》 2016年第2期6-6,共1页

激光测酒驾系统与机场和大型活动场所常用的非接触式爆炸物探测器的原理类似。人们在路边设立一个特殊的激光装置,用于照射过往车辆。光线会由设在路对面的镜子反射回来。这时,激光器就可以根据反射光的光谱分布检测到车辆内部是否存在酒精分子。不过,该设备的缺陷是无法识别到底是车内的司机还是乘客饮过酒,但可用作酒驾的初步筛选。
《百科知识》 2016年9期

激光道边酒驾快测的这个系统,能不能真的有效筛查出来酒驾?

我更倾向于测的是驾驶员开车之前有没有用五粮液洗头,或者在车里拿茅台养鱼。

初筛的准确率是多少,北方大部地区都有乙醇汽油,能不能分辨出是逸散还是司机自己喝酒了。

记者3日晚从交警部门获悉,该部“红外线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系8月1日新《条例》实施后第一次使用。
据介绍,我市交警以往查处酒驾、醉驾,主要依靠电化学原理的呼气式酒精检测仪进行现场呼气测试(简称“吹测”),以及抽血后依靠光谱分析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简称“血检”)两种方式。其中,“吹测”方便快捷,但按照执法程序规定,如当事人对吹测结果有异议的需要进行“血检”,而该检测需要抽血,容易引起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耗时相对较长。
为提高执法效率,新《条例》第50条特别规定了使用红外线酒精检测(简称“红外测”)的方式。即采用国家计量认证的红外线酒精测试仪再次进行检测,并以该次检测结果作为确定违法行为性质的依据。据悉,这一方式在国外早已得到成功运用,其准确程度和检验体内酒精的结果几乎没有误差,方便、快捷、准确。由此,《条例》规定,驾驶人酒后驾车被查处时对吹测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进行红外线复查。
《800警力猎虎行动 红外线测酒驾一查一个准》 2010年08月04日 10:2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要是能应用能测,我举双手赞成,这是大好事,省着交警同志顶风冒雪查车,既不安全也太辛苦了,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法测,

测酒驾又不是测大气,

车内的小环境里有没有酒精蒸汽的特质,也只能通过迫近或者把探头直接伸进去来最终甄别,

那和把吹气测酒精伸进去有啥区别?

你把一个2010年已经在深圳开始用的东西,

2016年德国某大学就已经搞定的专利,

在2018年挪到路边再申请一次专利,还没什么实际作用,这还用解释吗?

大手拉了个啥,拉了个蒸汽?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研以外的资本为零.jpg

科研论文一等奖:《我的院长父亲》


user avatar   wen-dao-wa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术年纪轻轻就做了虎贲中郎将,但却遭到了一些质疑,有人说他“骄纵不法”“傲慢无礼”“徇私忘国”。。。

总之,如果不是他爹是副国级高官,他肯定坐不上这样的高位。

但大将军何进非常欣赏袁术,为他辩解:

公路乃汝南袁氏嫡子,家学深厚。本朝自其先祖袁安便才华出众、刚正不阿。

其祖袁汤累迁司空、司徒、太尉封安国亭侯,其父袁逢历任太仆卿、司空、执金吾,三老元老封宣父侯。

父祖皆为三公,如今公路为虎贲中郎将,实乃是一段大手拉小手的佳话,本应世间传诵,岂可随意非议?

我大汉以孝治天下,公路追思祖宗,投身朝廷,为诸臣楷模,岂容小人诬陷?

若是任你们随意编排朝廷安排,我这大将军你们是不是也要说是因何太后之故?

今天我就把话说明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哪儿都是天理!




           

相关话题

  假如中国和美国断开学术往来(并且和世界都是断开的),那么中国和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差距是会变大还是变小? 
  读博是选择清华的普通导师,还是中等 985 成果比较好的年轻老师? 
  颜宁为啥说饶毅掺合的事一概不闻不问? 
  2020年,你对自己的科研之路有什么期待? 
  如何看待《我的人类学家父亲》发表为 C 刊论文,以散文风格记述院士父亲的工作? 
  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中哪个是前者和哪个是后者? 
  如何看待杨辉 Cell 文章被全球二十个实验室质疑无法重复,杨辉回复已有重复再遭反驳?实际情况如何? 
  复旦大学公布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调查结果:「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怎样判断一位教授的科研水平与他在所处领域的地位? 
  三部两院开展的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专项行动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国内医院为什么不愿意用国产的医疗设备?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比如CT,PET-CT,核磁,DSA等?
下一个讨论
31 岁北大考古博士刘拓在考察洞窟壁画时坠崖去世,他对考古学有哪些贡献?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