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时候的人初次见面,如何知道对方是真是假? 第1页

  

user avatar   jiaoshu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个还真没有留意过。只记得商鞅最后流亡时没有“身份证”(照身帖),结果作法自毙。所以,至少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当时就有了“身份证”。当然,照片肯定是没有的。至于你奇怪的问题,仔细想想我也奇怪过,然而遗憾的是没有深究。所以。。。所以,现在我们试着深究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资料可考的身份证,最早还真是商鞅的照身帖。什么是照身帖呢?

照身帖由官府发放,是一块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国人如若没有就被认为是黑户,或者间谍之类的。

太史公《史记·商鞅列传》载: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可见,确实不能辨别人的真伪,但还是要“验”


明·余邵鱼《周朝秘史》这样描写:

  “鞅走至函关,天色将昏,扮为商旅投宿,店主求照身之帖验之。鞅曰:‘吾无照身帖。’店主曰:‘吾邦商君之法,不许收留无帖之徒,如有受者,与无帖之人同斩,决不敢留!’商鞅叹曰:‘吾设此法,而今已及自身,所谓立法自毙耳!’又投它家,皆要验帖,俱备不收,直叩关门,关吏曰:‘商君设法,黄昏闭关,鸡鸣放关,今已至二更,决不放关。’勒复走回,正遇公子虔,即活捉囚之,宿于馆驿……”


记得电视局《新大秦帝国》中,商鞅在遭到拒绝时很傲娇地说了自己就是商鞅,结果店主反唇相讥,你是商君,我还是孝公呢。

逻辑上,陌生人之间见面其实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商人),社会地位的(官员、士子),其他流动人口(刺配的罪犯,云游的僧侣等),接待流动人口的人(妓女等)。农耕文明下,多数的家庭需要身份证明的不多。这方面的文献也不好找。

大体来讲古代的身份证分为这么几类: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和等级身份证。前面的僧侣,还有妓女所用的就是职业身份证。

001.职业身份证

僧侣用的叫“度牒”。妓女则是一种特殊腰牌,就像司机的驾照。这么看来,其实和从业证书没什么区别。

《西游记》里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通关文牒。所谓通关文牒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沿用过的名称有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等。持有者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

通关文牒:

大清护照:

新华每日电讯的专栏作家关山远先生在《古人也有身份证》一文中对通关文牒,也就是僧侣的度牒有更详细的说明: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日本还藏有唐时的度牒文物,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非常珍贵。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没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道,称为私度。经官府发现,将会给予处罚,勒令还俗。因此,后世僧人游方挂单,必须随身携带戒牒,作为身份证明。

正因为如此,度牒是稀缺品,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在唐宋时,官府还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史载,安史之乱时,御史崔众被委派至河东道向僧尼、道士收取度牒银。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记载:“绍兴中,军旅之兴,急於用度,度牒之出无节。上户和籴所得,减价至二、三十千。时有‘无路不逢僧’之语。”可以推测:如果碰到到处都是和尚尼姑,那么官司府肯定是没钱了。

一直明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免费发放度牒,结束“度牒银”制度。令人感慨的是,民间传说,明建文帝被叔叔打下南京时,没有自焚于宫中,而是化妆成和尚逃走,当时他翻出了爷爷朱元璋留给他的一个密件,里面就有度牒一份。

以上是僧侣。罪犯的话,大家看过《水浒传》,应该都知道有个词叫“刺配”。嗯,这个是犯人的身份证。相信也没人会去伪造这个东西。

002.临时身份证

寻常的百姓一般是没什么身份证明的,而且实用性也没那么大。十里八乡的还好说,但总有要出门的时候呀。在涉及到普通人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一种叫“路引”或“门券”之类的东西。

明朝为例

明朝是里甲制或称保甲制。《明史.食货志一》:“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

明代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用来知会对方的官方文件。

003.等级身份证

最繁复也最重要的要数这个了。历史上重要的官阶证明有: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隋改)、牙牌、腰牌等。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

秦·杜虎符

兔符(没有图片):《新唐书·高祖纪》:“辛巳,停竹使符,班银菟符。”《新唐书·车服志》:“﹝ 高祖 ﹞颁银菟符,后改铜鱼符。”《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汉 发兵用铜虎符。及 唐 初为银兔符,以兔子为符瑞故也。”

鱼符

鱼袋

龟符

唐代,鱼符类似身份证,所谓“鱼袋”是装“鱼符”用的,也是防伪,皇帝召见时,光有鱼符还不行,你得有鱼袋。宋后鱼符渐废,鱼袋反客为主。

锦衣卫牙牌

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载:牙牌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可见,等级身份证开始扩大用户阶层了。

乌木腰牌(疑似郑和身份证)

清·红绿头牌(有面部特征描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倪方六在《中国古代“身份证”真实面貌曝光》中指出:

唐代特别重视“身份证制度”的推广,连高句丽、安南这些蕃国使者也统统都发给不同样式的符,蕃国符以雌雄来分,雄符留在朝廷,雌符(有12块之多)交给蕃国来使带回去。再有来臣,则以雌雄符相合来证明其真实身份。

皇太子也有身份证,但不是符,而是一种玉质的身份证,即所谓“玉契”。如果皇帝外出亲征,或是其他事情离开京师,由皇太子当“代总统”(监国),此时皇太子的身份证又不同了,所使用的是“龙符”;亲王或是大臣留守,则发给“麟符”这种身份证。


以上可以大略窥得古代身份证一二。并非题主所说没有身份证。但这样的身份证没有照片,制作简单,依旧有相当大的隐患。比如第一个回答说的杀人夺证。为了打击这种行为,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官员的符一般都是贵金属,仿造的经济代价和人身风险其实也不小。若说孙权怎么知道刘备是刘备,之前鲁肃就接二连三的往荆州跑,肯定认识啦。


综上,古人是有身份证的。但是没有照片,面部特征可能会在古代身份证上以文字的形式体现。至于是不是本人,真的没办法像现代这样一目了然。否则,王嫱就不会出塞了。




  

相关话题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何评价快意恩仇法孝直(道法自然)的言行? 
  三国时期的精英部队都有哪些? 
  文科班女生居多,政治历史是文科,但是为什么会有“女生不关注历史政治”这种说法? 
  为什么战国时代的大战动辄几十万人,后世的大一统王朝发兵却鲜少有如此规模?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甚至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历史上,“杜广”指的是哪两位古代名将? 
  关羽被活捉前为什么不自杀? 
  把卢俊义的武功放在三国中是什么水平? 

前一个讨论
如何处理与人渣下属的关系?或者把他踢出科室?
下一个讨论
冷军的油画艺术价值真的那么高么?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