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人家开车去,用不了三五年,顶多三五个月。
别闹,是说真的。
书生得先参加预选赛的童生试,童生试是在家乡举行的,要经过县、府、院三重考核,方能中个秀才。
中了秀才(就是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一般在本省考,但有的省份没有考点。你像贵州,一开始根本就不是考点,所以贵州的秀才得去云南参加乡试。后来贵州不乐意跟人合考混榜,就单独开了本乡考点。
乡试过了,就叫中举。中了举,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举就是要在秀才堆里的省大考拿名次,一般都是前一百名才有可能被录取,贵州名额少,一般要进全省前三十。因此来说,中举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范进中了举以后就得了间歇性神经病,毕竟能中举太不容易,突然跟我说中举了,太刺激,我接受不了,就疯了。
乡试和会试都三年一次,本省乡试在秋天,俗称秋闱,在八月间。会试明年春天就开考,俗称春闱,在三月间。
我大略做个示意图:
以往二月春闱开考,时间太紧,后来改成三月。因此,云南、贵州、广东、新疆等地去京城参加会试的举子,自然要提前行动。朝廷给路途较远的举子都发路费补贴,山东、山西、河南等省的五两,云南、贵州、广东等省的十两。后来根据情况调整,山东等地的一两,广东等地三十两。银子直接找当地布政使发放,还要发火牌。凭火牌即可在沿路驿站取马车一驾,车上插“礼部会试”黄旗,号曰“公车”,待遇非常好。(《科举的鼎盛与末路·入仕之途》)
公车的话,一般交警碰见了都不哔哔。有的地方交警很黑,故意坑爹,对过往车辆半百刁难,但都不敢黑公车。由于很特殊,所以人们以公车代替举子,作为对他们的称呼,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敬称。和二三十年前农村说谁“吃国库粮”一样的效果,很牛逼,我村就有几个吃国库粮的(我并没吃上)。
话说你进京赶考,考完等着发榜呢,碰见大事儿了,对朝廷割让土地很心痛,号召十八省举子一起上书,你姓康,是个庸俗的人,和你一起发起上书的姓梁,大儿媳妇叫林徽因。你俩一起干了一番事业,就是想改变中国。
俗称举子闹事儿,雅称公车上书。
(皇上你看我写的怎么样?)
大部分欧洲国家和美国,不但给你孩子冠姓,还给你冠姓,还有首歌形容结婚:以我之姓 冠你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