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操死后,他 5 岁的幼子为什么拉着曹丕的手喊爹? 第1页

  

user avatar   xuan-yi-18-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列出史籍原文。

《三国志·裴松之注》: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赵王干,建安二十年封高平亭侯。二十二年,徙封赖亭侯。其年改封弘农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燕公。三年,为河间王。五年,改封乐城县。七年,徙封钜鹿。太和六年,改封赵王。干母有宠於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涉及到题主问的部分,原文给了我们几条线索:

其一,曹干别名曹良,生母陈氏得宠,但在曹干三岁时就死了。

其二,曹操死时,曹干五岁(即现代的四岁)。

其三,曹操遗命曹丕善待幼弟曹干,曹丕照做了,还让曹叡也善待曹干,曹叡也照做了。

其四,陈氏参与到定储之争,为曹丕出了大力。


关于喊爹这件事,我的第一判断与传统认知不同,那就是此事不合理,也不真。

曹干母亲陈氏受宠,使曹操晚年得子,这是会令曹操相当欢欣之事,此后恐怕会愈发加重对她母子的宠爱。而三四岁的孩童虽然身体发育远未成熟,但绝不至于连至亲都认错,况且古人成熟早,曹干也不会缺了营养,在母亲早逝的前提下,老爹曹操更会尽量多与他见面。所以说曹干认兄为爹是不靠谱的。

但是细想以后,我又觉得先前的判断有些武断。

曹操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刘备、关羽、孙权及其他更多汉室忠臣的福,很是忙碌,经常担惊受怕,先后出征合肥、汉中、摩陂等地,虽然宠爱曹植、曹干兄弟,但见面的机会终究是少。

其次,曹干出生后,曹操已经僭越称王,他的那套服饰、排场已经脱离人臣范畴,会令人印象深刻。而曹丕继位后9个月才篡位称帝,在那以前的服饰排场与死鬼老头子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曹干看来,魏王曹丕和魏武王曹操除了脸以外都一样(从画像上看曹丕也是大胡子),那么认错就不足为怪了。我料曹丕事先没预备自己的一套魏王服饰(应该不敢)。

还有一种邪恶的判断,是 @蒙古上单 这类曹操之友最喜欢的,认为曹干是曹丕播的种,所以曹操死了就喊亲爹。这个么~~~虽然很合理,但应该不会是……吧。因为曹操自己耕田方面还是挺强的,除了曹干以外,他在晚年至少还生了金乡公主[1](后来嫁给何进之孙,曹操养子何晏[2])。而曹丕这方面比父亲就差了不少,加上当太子时需要装俭朴低调,应该不敢干替父鼓掌这种高风险的事情。

以我看来,曹干认兄为爹有可能是出自母亲的心计。前文说过陈氏在立储之争中站队曹丕,出过不少力。陈氏既然能站对位置,又能出了力还不被曹操发现、猜忌,那当然是一位智慧不凡的女子。她死前应该是作了一番部署,教会了儿子怎么跟太子哥哥相处,达到令曹丕加赏旧功的效果。

国人偏于含蓄,儒家讲究虚伪,所以“呼兄为翁”就是向曹丕讨赏的一种高明方式。从后来的历史上看,效果非常好。

至于陈氏如此安排,是不是进一步想要获得即位资格呢?这个就又是想多了,制度上既不允许,兄弟感情也没那么好,更别说曹丕自己也有儿子。而且郭女王[3]、甄姬这两个女人也都不省油,玩太过了怕是得不偿失。(感谢评论区 @khjk 的提醒,王昭仪应该也是有动作的。)

我还想到有最后一种可能,为何曹干会认兄为爹?为什么有明显的不合理,却如此自然地发生了?我敏锐地嗅到了这最后一种可能性。

曹丕的身高,大概是被爸爸浓浓地遗传到了。

参考

  1. ^ 金乡公主嫁给曹操的养子何晏。然而何晏好色,多纳妾室,又服用五石散。 何晏最初一直没有官职,直到曹芳时期才被曹爽提拔,并因为娶了公主封爵列侯。然而何晏依旧恶行不断。公主贤明,对母亲沛王太后提起丈夫时说:“何晏一天比一天恶劣,一定会惹祸上身的,这可怎么办呢?” 母亲反而笑着说:“至少你就用不着嫉妒了!” 母亲认为若是做丈夫的品行败坏,做寡妇都要好过做妒妇。不然会把一个好女人生生地逼疯。 249年(正始十年),何晏作为曹爽一党被司马懿杀死,司马懿派人抓捕何晏五六岁的儿子。何晏母亲尹夫人把孙子藏在儿媳的同母兄曹林的宫殿中,又苦苦哀求,司马懿很赏识公主的先见之言,又看在曹林的份上,放过了何晏的儿子。
  2. ^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一称何进弟何苗之孙 )。 何晏之父早逝,司空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学,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魏文帝在位时,未被授予官职。魏明帝认为何晏虚浮不实,也只授其冗官之职。大将军曹爽秉政时,何晏与之共事,得以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封列侯。高平陵之变后,与大将军曹爽同为太傅司马懿所杀,被夷灭三族。
  3. ^ 曹魏文德郭皇后,闺名失传,字女王,安平郡广宗人,东汉南郡太守郭永之次女,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氏少年秀慧,父亲郭永奇之曰:“此乃我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

user avatar   zhong-zi-bin-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攻击别人下三路,一向是我最厌恶的事情,先不说宫闱密谈大多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他们嘲笑揣测的东西往往也伴随着一股浓浓的恶俗味道,甚至把一些值得夸耀的善行也当作阴暗的谈资——当然他们有这么做的自由,毕竟解构是随意的,只不过他们这种自娱自乐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历史探究罢了。就像某位伟人的所谓医生搞的xx海秘史一样,不过博人一笑而已。

那么回答正题:

此段记载出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文

魏略曰:幹一名良。良本陈妾子,良生而陈氏死,太祖令王夫人养之。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流涕。

《魏略》在魏国的家丑上一向秉笔直书,毫无顾忌避讳,曹操和丁夫人如何离婚,卞夫人向曹操求官不成,曹丕怎么占有甄氏,甄氏惨死,曹睿如何打击报复,魏略都一件不漏的记载下来,全无《魏书》歌功颂德之词——所以在不为曹家人遮丑这方面,我们是完全可以相信《魏略》的

所以这个史料怎么理解?就按《魏略》字面意思理解,要是作者知道什么内情,按他的脾气早就大书特书了,还用得着什么隐笔吗?

为什么曹良管曹丕叫爹?因为曹操死前将丧母失父只有五岁的曹良托付给了曹丕,曹丕也不负父托对他非常照顾,经常把他放在身边。曹丕当时已经三四十岁正是当父亲的年纪,只有几岁大的曹良把他误认作父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无需多加揣测。

这段话的关键是最后一句,曹丕每当看到曹良叫自己爸爸的时候,更正他让他改口叫自己哥哥,就会想起这孩子悲惨的身世,忍不住悲伤落泪——曹丕这种性情中人,有这种反应很正常。

其实更虐心的是,曹良三岁丧母,五岁丧父——而六年后,他的“小爸爸”曹丕也离他而去,临终前只能再次把11岁曹良托付给20岁的曹睿。

而在他24岁长大成人的时候,曹睿也离世。曹良(曹幹)就这么无力的看着魏国一天天江河日下,直到曹奂景初二年魏国已经行将就木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在他的一生中,完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衰落,也先后见证了自己亲人的凋零,人生无常,苍天无情,莫过于是。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曹丕《杂诗》




  

相关话题

  吕布在长安被李傕击败后,为什么先后投袁术,袁绍,张杨,而始终不肯主动投曹操呢? 
  李世民放在三国能否一统(认真审题,不要只看标题,还要看内容)? 
  曹操早年都在做什么(即讨伐董卓之前的日子里)? 
  为什么都说曹丕篡汉,却没人说刘邦篡秦? 
  如果潘金莲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曹操,会如何通奸谋害亲夫? 
  满宠在曹魏集团是什么水平和地位? 
  关羽的冰封战神和武圣那个更好一点呢? 
  为什么曹操把三个女儿许配给汉献帝? 
  曹丕为何在曹操死后迅速选择代汉,而不是继续利用汉朝的政治资源? 
  三国时期,曹操部下那么多谋士,为什么最喜欢郭嘉? 

前一个讨论
黄蓉练了三四十年至高无上的九阴真经,为何武功还是与五绝有很大差距?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梁山水军总司令是李俊,是为了平衡水军各家族的关系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