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苏关系破裂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沈志华最近有一本书,《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里面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一读。

————————————————————————————————

一方面,中国和苏联本身就有着地缘矛盾,共和国当年以放弃追索外蒙主权换回旅顺和中长铁路,那显然也是憋着一口气的。中共虽然是在苏共帮助下建立的,但瑞金覆灭后,本土派崛起,把苏联派扫到了一边。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也是自己一步步发展壮大。在苏军于东北移交一部分缴获的日军军械之外,苏联更多地是在帮助国府而不是中共。这些历史问题,就让共和国与苏联从一开始就不是很亲密。另外,始终要注意一点,中共是依赖着完全背离苏共指导方针(依赖大城市和工人)而发展壮大的。共和国和苏联可以说是完全的同床异梦。

波匈事件后,苏联威望大跌。而中国在迅速崛起。沈志华认为,自1949到1956年的顺利发展,让毛对人民的力量以及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他认为当时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言,已经到了合适的时机。这也带来了一定的矛盾。

然而,这都不是让中国和苏联势成水火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其实是路线差异。

那么,为什么“路线差异”会引起对立?为什么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和英国的福利主义就没引起这么大的对立呢?

————————————————————————————————

这个问题可以参阅《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里面讲解了全面计划经济所带来的道德、思维的转变。一些要素,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但是从当年那个体制的角度,则是关系重大。这里我做一个简要的转述。

全面计划经济需要这样一种体制,就是政府机构需要调配所有的资源、人力。然而,到目前为止,一个社会对物资的需求,从总体上看,总是大大超过其生产能力。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按轻重缓急来分配这些物资。更近一步地,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生产,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政府必须提出一套组织生产的方案,也可以将这种方案视为对人力的分配。

这些物资和人力的分配方案,就是计划。在一个国家之内,不可能执行两套计划。计划与计划在国家层面显然是互斥的。

而另一方面,计划的执行,有赖于全体国民同心协力。如果有国民反对这个计划,并拒绝配合,那么很显然,要么这个国民在政府强制力压迫下不得不配合,要么这个国民就被排斥在整个经济体系之外,难以生存。

在舆论上,计划是排斥质疑的。这是因为,计划的执行,既然有赖于全体国民的同心协力,那么也就要求全体国民对计划本身的有效性坚信不移。如果国民不相信计划的有效性,那么在执行时就会三心二意,计划也就不能有效实施了。

而政府官员们,却又相信自己的计划能够为整个国家带来更好的未来,那么由于这个目的的崇高,他们在打击任何威胁计划实施的人或力量时,就很有可能会心安理得地使用暴力,或至少使用强制力。

————————————————————————————————

那么,我们再回到“路线差异”的问题上。

为什么全面计划经济国家之间的路线差异会造成双方关系恶化?因为如果别国反对一国的计划,该国国民会听到这些反对的声音,这不但对本国计划的实施具有潜在破坏作用,更近一步地,这是在否定执政当局的执政合法性(legitimacy,表示人民服从其执政的意愿多少,与具体法律无关)。

全面计划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计划的理由总是为了国家发展,或者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国家发展。如果这套计划被批评为错误的,那么政府就犯下了罪行,也就是说“辜负了人民的信赖”、“浪费了国家的财富”,那么,是不是该换一批人来重做计划呢?这对于政府的执政合法性是严重的打击。

因此,如果都是全面计划经济国家,一国批评另一国的计划,也就意味着伤害了对方政府的执政合法性,进而伤害执政稳固性。

对于周期性选举、换届的国家,这种伤害并不根本,虽然恼人,但达不到撕破脸的地步。然而,正如哈耶克所提出的,全面计划经济国家里面,不管政党和人民本来是不是心向民主,不管是不是原来就具备民主制度,由于民主在议事过程中的低效性,这些国家最终总会为了提高计划和实施的效率,而抛弃民主。

换言之,全面计划经济国家无论起点如何,最终必然抛弃选举带来的程序合法性,政府必然走向固化,而减少换届带来的政策不连贯。

那么,如果该国执政合法性被伤害了,这种伤害是长期的、深刻的,也是难以忍受,因为政府难以换届,计划方针不可能随时改变(一种计划往往要有五年、十年的执行期)。

————————————————————————————————

我们不妨进一步讲,两个全面实施计划经济的国家,只要彼此大方针、大计划有所不同,就会逐渐走向对立。因为其中一国内部的、外部的反对者,一定会援引另一国(假定其运行正常)来反对该国的计划。

波匈事件后,东欧国家捧中国的意思,无非是说还有另一种非苏联的计划方针看起来也挺成功,凭什么我们都要跟随苏联的模式呢?苏联的模式有可能是错的啊。换言之,他们未必真觉得中国有多正确,恐怕更多地是想制衡苏联。东欧把中国抬出来反苏联,这时候如果中国不坚决和苏联站在一起,那么显然苏联会对中国产生恶感,甚至会在国际上反击,贬损中国路线,从而维护自身。而反过来说,中国当时执政的基本都是本土派,独立自主是他们毕生的追求,在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自降身价去追随苏联?更何况中国当时的一些计划方针已经与苏联不同了。这时候追随苏联,说苏联的好话,那么中国自己国内的计划怎么办?一方面说苏联模式好,一方面又不追随苏联模式,显然在国内会造成舆论的混乱——这恰恰是计划执行时要避免的混乱。

所以,到后来大家就互相贴“修正主义”的标签,抨击对方的路线。这自然是没办法不对立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国都要宣称自己的正统性,为什么要给对方贴修正主义之类的标签了。

总而言之,以中国的体量,采取了与苏联不同的路线,而有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失败,中苏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对立。历史上就是这样。

全面计划经济,对极度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虽然往往有奇效,但副作用不可小视。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原因就是大家说的什么误会啊,不妥协啊,领导人性格啊,长波电台啊,什么争夺领导权啊之类的

实际上这不是根本原因


你打不赢泰森,直接原因是你这一拳没躲过去,下一拳没躲过去啥的,第三拳被打倒了,直接原因是第三拳吗?应该是

但是根本原因就是你根本就打不过他,第三拳你抗住了还有第四拳呢···



中苏破解根本原因课本上写的很清楚了


苏联要的是苏联的战略

中国要的是中国的战略


两国都不可能为了对方的战略牺牲自己的利益。

什么长波电台啊核潜艇基地啊之类的都是外在的,表现出来的

两国战略的冲突才是根本的




前段时间土耳其和俄罗斯又是攻击飞机又是杀大使的,不也没打起来?

这就是根本原因他们的国力就打不起来,直接原因再多也没用

抗战前蒋公委曲求全,日本还不是士兵失踪了就打,你这次过去了,下次还有狗丢了马跑了呢,总有一次能打起来,有根本原因在,直接原因总会不断,直到打起来···



这就是我说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很多

但是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一个


苏联的国家利益的实现,除非中国当时主政的是衍圣公,一律跪舔,全部满足,无底线牺牲自己全部都满足

不然中苏还是得分手····



其实真正的原因课本上已经写了,就是苏联的国家利益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当然课本上写的比较含蓄

无法忍受苏联的老大哥似的颐指气使



大家知道:事后诸葛亮非常好当,事前诸葛亮几千年就这么几个

因为我们现在看到了大量以前的档案,知道当时的资料,中人之姿都是诸葛亮

当事人只能通过自己了解的部分资料进行推理和猜测,非绝世天才很难保证正确


当然档案资料太多,也有缺点,就是容易陷入细枝末节······

比如衮衮诸公儒家大师们孔夫子一句话能解释三百本书出来,一个克字都能写好几本书出来·······都是闲的····


user avatar   zhang-xue-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的答案很大一部分是故意用讲相声的手法写的。严肃地说,就是很多人对六十年代的世界形势往往是二战完了马上接着冷战,然后大家在冷战阶段站队(大部分西欧和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两面讨好(南斯拉夫,印度等),或者中间转向(中东和东南亚,最著名的就是伊朗)。

其实一战是三大(英法普)多强(美国虽然实力大,但是够不着海外,奥斯曼奥匈帝俄中国北洋这些老大帝国还在),英法加上自己的殖民地是巨无霸的存在,是德国完全不能比的。二战时多强除了德美和突然出来的苏联,其他都衰落的厉害甚至解体(奥斯曼变中东诸国,帝俄的波兰和黑海,奥匈帝国的捷克南斯拉夫更不用说),类似战国七雄的后半段,小的都被逐渐收拾了。

二战后到六十年代,这个转变期间,就是美苏肢解英法的海外殖民霸权、金融霸权的过程。这对于全世界当然是一件好事,经济更加自由了,殖民地解放了,真正的全球化开始。美国这个时候才开始成为一个全球帝国,而不是仅仅是南北美洲的老大。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就是要挑事,让美苏把目光放到对面而不是自己身上。但是其实没啥用,英法不倒,美苏是不敢互斗的,没那个资本。

对于殖民地而言,大部分殖民地是这个时候(接近六十年代),而不是二战结束的时候独立的。印度之所以没捞到联合国比较好的席位,就是因为二战后是英国的一部分。这个运动本质是美苏的领导,但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提法)或者不结盟运动(印度的提法)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另外提醒一下大家,印度独立的时候是抱的苏联大腿,印度宪法写了印度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印度部分邦的执政党还是(名义上的)共产党。后来当然是呵呵了。

冷战不是美苏全心全意弄死对方的游戏,实际上美苏的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国内和自己的小弟上面。和对面硬碰硬,哪有把当初英法在世界各地的特权一点点弄到自己兜里舒服。

中苏的矛盾在于1 大俄罗斯主义,伤害邻国利益。这个不用讲,老传统了。中国也没法百分百照顾越南朝鲜的利益,但是和苏联比那是不行的。当然苏联比起英法美日的吃相,那又是白莲花了。

2要不要搞国际主义。其实共产主义的对外援助,属于给你是情分,不给是本分。中国在非洲的援助,看起来是共产主义或者和苏联斗气,其实都是有打破西方封锁矿产资源的目的,纯政治因素一半都不到。

但是中苏的矛盾在于,第三世界国家如果看着美苏这样斗而不破,那就真的没啥前途了……实际也是如此,独立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大部分都没能发展起来。直到冷战后期和冷战后,西方”去工业化“才找到机会。

而且从苏联自己的角度来看,维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也是有利的,只是这个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回报非常慢的过程。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苏联是没有这样一个长期计划的能力的。

美国阵营,其实是反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自己的工业的(日韩台这些冷战前线的傀儡除外)。中东的冷战后历史,其实就是一个谁工业化美国就打谁的历史。这是一个苏联的大利好,但是苏联么,太在乎自己的小日子了。

3中苏的另外一个矛盾就是中印矛盾,这个真的就是如果苏联足够强势和公平,是虽然不能避免(民族主义是独立后的不二选择),但是不会造成严重裂痕的遗憾。苏联一边倒选择印度,是一个看起来现实,实则愚蠢透顶的决定,这不是因为我自己是中国人所以这么说,而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的。苏联经不起丢掉中国市场,中国生产,和中国的背刺。但是苏联认为中国是一个可有可无、本来就没指望上(苏联更乐意见到一个懦弱的予取予求的蒋政权)的小透明,这是一个绝对的战略误判,而且被证伪就那么几年(两弹一星)。中国虽然也产生了“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巨大误判,但是不管是正确性还是后果,都是无法和这个相比的。

如果说前面是屁股和路线问题,屁股和路线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是真的无法理解、无法原谅。这个虽然偶然,但是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苏联在印度倾销重工业产品和军工,购买轻工业品,驻扎威胁中东和东非的舰队,这些利好看起来巨大,但是和“对抗美国”是不那么沾边的。

支持越南对抗中国就更是愚蠢了,为了斗气给自己插刀。


简单来说,就是苏联当时非常短视,在真正的冷战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实质放弃了胜利的选项。

===========原答案分割线=============

@冷哲 的回答引用的沈志华,这个吧——我一直觉得沈是资料的巨人,分析的侏儒。

搞物理的都知道,简单系统你数据足够多,理论是侏儒一样能得到靠谱的结果,但是政治这种复杂的东西么,不好说。


我就说一个很简单的假设问题:假如国际共运团结一心,如何才能打赢冷战?

答案非常残酷也非常简单:苏联和东欧吃糠咽菜扶植中国,一直扶半个世纪,就能赢了

背后的数字非常简单,根本不用复杂分析,因为势均力敌的胜利解错综复杂,而大局必输的局面胜利解没几个:

1 苏联国力最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是美国的70%,耗下去肯定耗不赢美国。

2 不要说什么社会主义后劲足,恢复式发展(被打成废墟到恢复正常)跟随式发展和探索性发展的速度是两码事

3 大部分工业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国力相差不大。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全部是工人,大家要享受,享受的程度受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而不是最顶尖的那部分科技成果的限制。顶尖发达国家和前端发达国家差的是最顶尖,而不是中部科技。(实际上苏联的中部科技也远不如美国,底子差太多)

4 更不要说苏联地理位置摆那儿,人均生产力还要打个气候折扣。国力对峙,本质是工业人口的堆积

现在欧盟在人口自由流通的前提下,就算是欧猪四国,和德国的差距仍然是远远小于和世界平均差距的。日本已经超过又掉回来,韩国中国都是有机会跑到第二世界平均水平八成的。

大陆沿海省份已经赶上台湾——香港那是赶不上,放心,他会掉下来的。

甚至连大家瞧不起的印度,我一直认为,其沿海邦,几十年后,也能慢慢赶上来,所以不要小瞧印度。大家最后都会堵在瓶颈上。

5 也就是说,苏联加上东欧仆从国大概4亿多,扣除中亚的非工业化人口,总人口也不过和美国一个国家(当年不到2亿,现在已经接近3亿)相当,双方看上去势均力敌,只不过是因为美国作为自由国家(当时民主国家指的是共产阵营,因为美国当时妇女黑人之类的选举权利一直落后于苏联),动员程度不如苏联罢了。国力的70%其实就是人口70%的体现

而西方阵营,工业化人口足足有7亿。中国5亿人口瞬间工业化了也只能平手。这还是在大家工业化程度差不多的前提下,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苏联的工业水平分布不齐,整体是极大落后于欧美的,就算最顶尖的东德捷克波罗的海三国也是不如西欧邻国的。差距是绝望的。

(这里谢谢大家对我的数据错误的指正,我的人口数据是按2008年左右算的,和60年代有极大差距,当时苏联的人口是明显大于美国的,但是这种人口多一倍的差距对讨论影响其实不大,因为大家都知道苏联的很多加盟共和国是不能算在人口力量的)

真要逼得美国和盟友逼得全力作战,苏联加东欧是肯定打不赢的。

甚至都不用美国自己出手,美国一个小弟日本的经济就能和苏联对线了……因为日本人口就有1亿,和苏联核心人口相当,气候优于苏联。

当然,幸运的是,冷战的构造看上去是两方对峙,实际上都是各自剥削小弟的借口之一……

6 所以如果真的正儿八经的搞国际主义,苏联唯一的胜利可能,就是发展第三世界国家。


而世界上,扣除日本在工业化人口能够和美国一比的潜力国家,非常不幸的是,有两个。印度和中国。

(伊朗、土耳其、菲律宾当时算美国一方,印尼越南算苏联一方,除了日本其实都不够看,孟加拉巴基斯坦地位未定——定了也不顶屁用。泰国巴西阿根廷不用指望,尼日利亚埃及人口还未爆炸)

不要觉得老毛觉得国际共运领导只能是中国是自不量力,拿半个世纪后2019的国家实力你回头看,苏联没解体在经济上仍然当不了国际共运老大。你拿头来和中国比啊?

如果两个小弟都和苏联一条心,但凡有一个发育了,冷战基本就稳了。问题是这个时候尼赫鲁进攻西藏,立马让苏联只能二选一。

中苏论战,本质就是,你要吃糠咽菜半个世纪用来打赢冷战,还是混吃等死好好过日子然后原地爆炸

苏联的答案是:

我都不想,我选择印度!

老毛说他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打我们——其实不用做蛋糕,而用分蛋糕的想法来看,尼赫鲁又不关心国际共运,你们死了关我屁事,我转头舔美国人有什么难的。就像1+1=2一样简单明了。

苏联选择了当帝国主义,要的是一个听话小弟印度一起当失败者,而不是要当老二跟着大哥打胜仗。

不可能的,知乎网友有一个算一个扪心自问,你们会选这条吃糠咽菜但是有百分之十的概率在孙子辈、一半概率在曾孙辈打赢的战略吗?

印度六十年代发展程度比中国高,人口和中国一样多,又不会像中国一样自不量力争权,扶植个七七八八然后被吸血,然后和美国互相打假球,谁要打赢冷战了,每天上班然后去里海度假不好吗

选择印度,不是非常美好吗?为什么要害怕大魔头中国,倒向美国来打自己呢?他可是共产国家啊!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这不是苏联东欧2亿人口加10亿印度人对抗7亿西方国家的快乐故事,这是一个10亿中国人加7亿西方吊打2亿共产国际,然后印度人看戏的悲哀故事。


user avatar   cai-tou-hu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尔海特十四世 答案真的要笑死我了。

开口国际共运,闭口教育别人用民族主义揣摩某人太low。

然而根据李丹慧教授的相关论文,在越南问题上某人恰好就是犯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错误,以至于上世纪60年代某人反复向东南亚国家代表团做检讨,日内瓦会议时犯了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1954年!


同样、根据李丹慧教授相关论文,某人从1965年开始一直反对有苏联参加的,越美谈判,认为北越不应该与美国谈判。


而根据杨奎松教授的相关论文,1970年代,之前还支持打到底的某人一下子来了一个大转弯:

为什么说中苏分裂,我却说了那么多越南战争的事情?

原因就是 @比尔海特十四世 答案刻意神话某人,刻意把某人与赫鲁晓夫之争拔高到“国际共运命运”,然而李丹慧,杨奎松教授相关论文证明在越南问题上某人也难逃“真香”定律。

另外,根据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叙述》,某人在一开始是非常支持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尤其高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当多的回答依旧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以及导致的后果,而没有真的深入深层原因里面去,对经典与决议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去深入解读决议背后说明的根本性矛盾。


中苏关系乃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普遍关系破裂的深层次原因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估计错误,导致始终没有正确认识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没能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比如苏联与东欧、中国与朝鲜在一段时期、中国与越南,民族主义矛盾与民族国家利益,并没有被国际主义共运掩盖。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结成民族主义国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的,这些客观现实你可以不去重视它,但是它反过来总会咬你一口。


同时民族主义国家的传统因素不可小觑,革命的出发点是民族国家,终点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共产主义。我们先抛开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仅仅从出发点和终点来看,面对阶级矛盾的同时也要面对民族矛盾,试图用阶级矛盾掩盖民族矛盾,长时间看是不可能的。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承认民族主义国家存在并且还将长期存在于现实当中,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解散民族主义国家的程度,国际的共产主义运动必然会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正确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共运时机还不成熟,强行推进是必然失败的。




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共产主义革命而革命既没有成功也没有彻底失败的地方,主要是南亚。

其中尼泊尔共产党已经夺取了全国范围内的政权,然而革命是不彻底的,地主阶级依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互动,该国国内生产关系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印度的情况则更加奇怪,他们只在有限的几个邦取得了执政地位,并且走的是议会斗争路线。邦与邦之间的民族矛盾、邦内部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性别矛盾乱成了一锅粥,单纯的把这些矛盾都归结到阶级矛盾,指望着依靠阶级斗争化解全部矛盾是不现实的。

他们墙上挂着的革命领袖越多,这些矛盾的解决越是看起来遥遥无期。




解决矛盾还是要一条一条的来,一步一步的走,“一抓百通”在这个时代越来越不现实,以阶级斗争为纲并不能真的纲举目张。


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认识不少尼泊尔共产党员。尼共内部存在不少的路线斗争,仅从尼共内部的路线斗争与现实焦灼,能够看出中苏关系破裂的深层次原因,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定性、次要矛盾的解决方法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观来看,中苏关系破裂是必然的。


简而言之,主要矛盾没看起来那么主要、次要矛盾没看起来那么次要,因而采取的应对方法是有问题的。


尼共内部我最喜欢接触的还是做实事的人,也就是着力于解决实际矛盾问题的人,而不大喜欢专注于路线斗争的人。注意我并不是不重视路线斗争,而是觉得路线斗争还是要脚踏实地,要与现实相结合,不能仅仅是为了革命而革命,始终不能忘了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达卡姆是个不到40岁的尼泊尔共产党员,跟着一个老尼共党员手下做妇女工作,我管他叫“男妇女主任”。这个中国很多人听过的名词,翻译成尼泊尔语更有幽默感,把他笑得肚子都疼了半天。


达卡姆男妇女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满世界研究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尤其是编织、纺织和刺绣工艺,与尼泊尔传统开司米刺绣工艺相结合。同时研究世界主要奢侈纺织品的流行趋势,制作刺绣图样,设计刺绣工艺流程。


简而言之,这位哥们儿,身为一个糙汉子,做的是绣花的活计。


达卡姆是一条壮汉,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丛林之虎,打仗是一把好手。我跟他切磋过军事上的问题,这位肌肉猛男是正宗的战士出身,手榴弹、地雷、AK47步枪才是他最心爱的玩具。从十几岁参加游击队以来就没怎么睡过正宗的算得上床的东西,整天都是在丛林里跋涉行军,一边跟原尼泊尔国王的政府军作战,一边发动群众。


你想象一下一个肌肉猛男研究刺绣的场面,挺辣眼睛的。


达卡姆男妇女主任自己都觉得辣眼睛,他十分十分的不愿意让人旁观他做自己的工作,即使我动用了国际共产主义同志的身份也不行。看来他心里面还是有疙瘩的,他依旧怀念自己的手榴弹和步枪。只有在展示他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时候才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亮晶晶的光芒,他会把脖子向前伸着,热情而近乎渴望的向你推销他的成果。


他是作为一个设计者出现的。


他设计出图样,然后手把手的教给尼泊尔妇女。尼泊尔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在很多地区即使是家里大牲口都比妇女的地位高,很多农村妇女实际上仅仅是生育工具和家庭劳动力。达卡姆和他革命导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妇女联合起来做手工业品卖到国际市场,为农村妇女提供可靠的专属的经济来源,从而提高尼泊尔妇女的话语权。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达卡姆因为曾经到中国留学过,见过一些现代时尚用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被组织安排做这项工作。


你要说达卡姆对此没有怨言,那是瞎说,谁都看得出来达卡姆实际上是不愿意做这种细活儿的。扛枪打仗才是他的本命,最烂也是种地做工,这种娘炮兮兮的工作他是不情不愿的。


但是他确实做得很好,他设计的图案样式在我看来档次并不低,尼泊尔妇女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做出的劳动成果也确实精美绝伦。


我问过达卡姆,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做这些你不难受吗?你为什么还能做好?


他说,这是党性。





他导师说,党性个屁,这小子闹情绪的时候多了去了。


党员当然也是有人性的,达卡姆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个党性机器,他是需要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才能进一步做下步工作的。看着尼泊尔妇女织的披肩、围巾卖出去换成钱,然后把钱亲手交给那些农村妇女,看到那些本来牛马不如的妇女眼睛里闪起光芒,佝偻的后背不由自主的挺起来,在丈夫兄长面前不再是唯唯诺诺的样子,或者某个家庭同意家里女童去上学,他才会由衷的为自己的工作自豪。


就这样,他们这帮人一手一脚的帮助一个又一个尼泊尔家庭的妇女们拥有希望,拥有未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尼泊尔革命远远算不上已经成功了,广泛的土地革命还没有实施,党内路线斗争也非常的尖锐,国内矛盾重重,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但是我对尼泊尔革命还是抱有信心的,共产主义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尽管矛盾困难很多,但是他们也有同样多的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人。


达卡姆从一个战士转身成为一个妇女工作者,同样经历了思想上的残酷斗争。他的导师也是一个老游击队员,跟我是好朋友,曾经给我爆过不少达卡姆的黑料。他先意识到了尼泊尔革命的问题所在,即使受到了党内同志的排挤,他依然坚决的放弃了党内较高的地位,跑去农村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他的理论是生产力不能达到革命彻底的水平,那就首先要努力去提高生产力水平。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不但要靠生产关系的改善,还需要做很多很多实际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理论和教条不会告诉你的,是需要人去做、需要人去摸索的。同时这些实际的事情也会作用于生产关系,从而制订一套符合尼泊尔实际的革命路线,没有探索没有调查,那就只是教条。


达卡姆这个大老粗就不认这个理。


他愿意跟着导师的根本原因是当年在游击队里的上下级关系,以及那时候建立的绝对信任,可是情绪该闹还得闹。


达卡姆曾经想不通,大半夜的一个人跑到曾经的游击队宿营地去“怀旧”,然后被熊赶得满山乱跑;


达卡姆曾经也把不同意家里女孩子去上学的农民给揍了一顿;


他还跑去印度,想干自己的老本行,然后被印度的同志臭骂一顿赶了回来;


达卡姆干过最离谱的事情是跑去农村里给妇女发武器,让她们受到欺负的时候一枪把自己老公崩了,气得他导师追着屁股后头骂,一边骂一边又把那些武器收回来。


就是那一次让达卡姆彻底转变过来的,他们去把发下去的武器收回来的时候,发现那些武器全部都在妇女们的丈夫、兄长手里,无一例外。


她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压和剥削。





当然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然而并不是有了枪杆子就一定有政权。


有了政权之后呢?是不是就一切都结束了?


在跟达卡姆他们一帮人接触中,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很多很多落地的思考。他们的尼泊尔披肩、围巾,我也在帮着销售,当然走的是市场化路线,这一点我和达卡姆的导师意见是一致的,达卡姆本人则还有情绪。


多年的实际工作,让我早已认清了一个现实:理想主义的旗帜举不了多久。人性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当然也是复杂的,无论是妇女运动的名义,还是扶贫帮困的名义,或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名义,都难以应付和抵抗人性的诸多问题。所以在跟他们的合作中,我们可以坐而论道,但是落实到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商业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律。即使我再欣赏达卡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也绝对不能把情怀当饭吃。


说到底,中国和尼泊尔不一样。


当年中苏关系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中苏关系破裂的症结也就在这里:社会发展阶段不一样,生产力水平不同,无论你怎么小心翼翼,都不可能长期保持利益一致。


把他们的货倒腾回中国以后我发现,市场根本就不会吃“理想主义”那一套。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尼泊尔干脆还是封建社会,尽管达卡姆他们是本着崇高的理想在做事,也确实作出了不小的牺牲,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国市场是不会愿意去买单的。


不管是他们拿理想主义要挟我,还是我用商业手段盘剥他们,这桩生意都注定破产了事。


这也就是中苏关系破裂的最深层原因。





说到底,理想主义虽好,但是那只限于掏钱之前


现在达卡姆他们的事业发展得非常好,认清现实、直面矛盾,让他们在尼泊尔的偏远农村拥有很高的威望。唤醒一个妇女,发展一个妇女党员,往往能够影响一整个家庭。随着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妇女儿童权益也得到了充分保障。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时刻注意遵守国际贸易准则,与跟别的国家进行贸易并没有什么区别,也让他们的商业信誉非常好。他们的事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良性循环着,达卡姆这哥们儿也逐渐不再犯浑,老老实实的顶着一膀子的肌肉干绣花的活儿。


他们既承认现实,也拥有着理想。





注:

1、文中人物是化名;

2、开司米是cashmere的音译,其实就是克什米尔。开司米披肩并不一定是要用藏羚羊绒做的,现在尼泊尔境内已经全面禁止了藏羚羊的捕杀,现有开司米披肩全部是普通羊绒织造的;

3、尼泊尔跟印度是两码事,尼泊尔是一个人口只有2800万的山地农业国家,与中国并没有现实地缘政治冲突;

4、尼共里面的派系相当多,不光只有毛派和联合马列两个,而是派系林立,毛派和联合马列里面也各自分裂成了各种不同的主张;

5、除了思想上的借鉴以外,中国并没有插手尼泊尔革命,也没有干预尼泊尔内政。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大哥好不好,有多好;有多坏,坏不坏

这些都不是关键

中国当老大当了几千年,晚清开始被胖揍了一百多年,思维确实进步了,知道现代国际关系,自己不该当老大。

但是,自己不当老大,并不代表想认别人当老大

“老大哥”三个字,很值得玩味

如果“大”字没了,喊一声“老哥”没问题;

但是如果“哥”字没了,要喊“老大”,这就不容易了,就算喊了,也只能是暂时的。


user avatar   ling-hu-er-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看看赫鲁晓夫是怎么看待的:《苏联太傻太天真》

我记得,当我们访问中国在全国旅行时,我们看到了全靠人力、没有机械化的土石方简陋施工方式。中国人排列成行站在那里,用手传递着盛满泥土的箩筐。这真像是别出心裁的传送机。有人用肩扛着箩筐,有人则用背背着。咱们的爱说俏皮话的人杜撰了(我不知道这句俏皮话的发明权属于我们中间哪一个人)这么一句话: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台中国步行式挖土机。要叫我说,这个比喻还相当贴切呢。有一次在饭桌上,我们开了许多玩笑。而中国人喜欢开玩笑,他们往往挑头儿开玩笑。这一次我谈了在我们看来这些步行挖土机在中国是怎么工作的。他们哈哈大笑。后来我又一想:这话可别惹恼他们呀,要知道中国人是非常爱生气的。不,他们正确地理解了这句玩笑,没有生气。也或许他们生气了,但没露声色。他们善于伪装,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他们善于带上一副假面具,既不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真实看法,也不表露出自己的感情。

1958年中国人向我们提出援助武器的请求,因为他们打算实施一次新的反对蒋介石的军事行动。他们索要空中掩护用飞机、远程大炮、海岸大炮,还有一些别的什么。我们全都给了他们。我们以为他们正在策划一次消灭蒋介石的决定性战役。我们当时不仅没有阻止他们,而且正相反,我们认为这个行动是正确的,有助于统一中国。于是他们开始实施自己的行动。具体地说这次行动就是攻击两个与中国大陆毗邻的沿岸小岛即台湾海峡澎湖列岛64个小岛中几个最大的岛。。这个战役并不轻松。双方交火许久,而且美国人还积极支援蒋介石。然而优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方。我们当然全心全意关注他们的胜利,我们把同情心全部寄托在毛这个方面。必须把这两个岛上蒋介石分子的窝点端掉,因为在向中国大陆派遣登陆部队时它们可以作为跳板。那个时候蒋介石还在抱有这个幻想,根据我们的情报,美国人则怂恿他进攻中国大陆。

当我们看到天平指针正在向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方向倾斜、这些岛屿可以夺取而毛却停止进攻的时候,我们是何等惊愕可想而知。战斗偃旗息鼓了,而这次行动竟无果而终。后来,周恩来来访,见到他时我们问道:“你们当时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们是有意识这么做的。”“怎么是有意识这么做?你们并没有拿下那几个海岛嘛,你们发起这次行动不就是为了占领它们吗?你们的‘有意识’是什么意思?你们这种行动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只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但又不想让蒋介石离开我们太远。我们希望他留在我们的军事能力所及范围之内。我们不仅可以用空军袭击这些岛屿,而且也可以用岸边大炮打到它们。如果我们占领了这些岛屿,蒋军就会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丧失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用军事手段骚扰他们的可能性。”“在自己的岸边拥有敌占岛,等待敌人实施登陆,这哪里是什么好事?这么近的距离岂不是为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吗?

但北京一再表白他们的理由。我们还是没能弄明白他们为什么拒绝把这个行动实施到底。既然如此,何必给这些岛屿造成巨大损失呢?他们狠狠地打击了这几个岛屿,蒋介石甚至撤走了其中一个岛上的驻军。这个空岛本来就可以占领了。我直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不把这个耗资颇多的战役进行到底。早在准备这个战役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或许有必要更加积极地援助中国?我们曾建议把我们的歼击机调到他们那里,调一个飞行大队或者需要多少就调多少。他们对这个建议却突然做出了非常神经质的反应,并且让我们明白了这个建议使他们感到尴尬,感到屈辱:他们不要这样的援助!我们没有再勉强。我们本来是想助他们一臂之力,因为他们先前曾主动向我们提出。我们给了他们飞机、大炮,派出了自己的空军教官,还派出一些将领充任顾问。但是,当我们要派兵团过去而被他们拒绝时,我们感觉到他们对此举做出了很坏的评价,虽然我们除了愿意帮助朋友和兄弟巩固其国家边境和统一国家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我们一贯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蒋介石政府、收复沿海岛屿和把台湾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图。

当这次行动正在进行时,那两个海岛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全世界的报刊上。也发生了其他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向我们揭示了北京在对我们友好关系上的真实面目。中国上空正在进行着空战。蒋介石的空军装备有携带”空对空“级导弹的飞机。蒋军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飞机发射的导弹有一些发生故障,坠落在地面上。其中有的保存得相当完好。我们的顾问知道这个情况,就向我们汇报了。不言而喻,我们对美国军事上的新发明,特别是和导弹有关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那是一种很小的叫作”响尾蛇“的导弹即AIM-IXL型的响尾蛇导弹,其起飞质量为84千克,射程为18公里,但它的结构却极其复杂。
我们又有了一次了解美国技术的机会。正所谓,美国人通过中国把样品亲自给我们送上门来了。于是我们致函中国人,说我们知道他们缴获了什么什么导弹,我们想对这些导弹进行研究,从而以后可以利用美国技术为我们的共同利益服务……没有回音。过了些时候我们催问。他们再一次不答复。我们很奇怪:怎么能这样?我们把什么都给了中国:我们的机密军事技术、图样、生产工艺流程图、样品,我们直接向中国人提供装备,而他们在和蒋介石军队作战时缴获了武器却不肯给我们?莫斯科对此感到不可理解。我们摆出了百折不挠的姿态。这时他们才答复说:他们自己现在正在研究这枚导弹,因为只有这一枚,所以他们不能给我们。待到他们研究好了,便主动与我们交换情报。
我们对此不能同意。导弹技术很复杂,而中国的技术发展还没有达到能够迅速地、内行地研究这枚新型导弹的水平。我们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更高些,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在建造这类导弹,并且这类导弹已经被用于装备了,所以我们需要美国的样品以便用来进行对比。我们当然预料到美国人可能有所创新,搞出点有趣的东西来,这些可供我军借鉴。除此之外,这种答复实际上大大刺伤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委屈。我设想,任何人处在我们位置上都会做出与我们完全相同的反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什么东西都不对中国保密,我们把什么都给他们,援助设备、顾问、安装技师、工程师、设计师,像亲兄弟一样和他们分吃最后一块面包,而他们缴获了武器却不愿意交给我们!

但没有办法:武器在他们手上嘛。于是我们决定向中国人施加点压力。当时我们正在准备给他们发送中程弹道导弹生产资料,而他们也非常着急地催促我们赶快发出。我们向我们的军事顾问下达指示,让他们在谈判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以自己的名义在私下对他们说,我们向中国提供我们的最新技术,而他们连作为战利品缴获的武器都不愿意给我们,这让我们感到委屈。顾问们应当暗示说,我们在移交导弹生产资料方面遇到了”技术性困难“,并说很可能我们无法如期交出。我们确信,这些话一定会传到那些应该听到的人们耳朵里。果然不久我们就获悉中国人同意把那枚导弹移交给我们。导弹交由我们的顾问发往莫斯科。北京方面在这里玩了一种很不明智的”保密把戏“。这个把戏当然在我们的关系上留下了某种印痕。我倒想说,这件事让我们头脑清醒了,正像那句俄罗斯谚语所说,兄弟归兄弟,钱财要分清(相当于汉语中的”亲兄弟,明算账“。--译者注!)

我们拿到了这枚导弹,它被送往莫斯科附近的一个科研所。我们的设计师很快就报告说这枚导弹很令人感兴趣,说我该前去参观一下。我去了那个研究所。人们向我演示了导弹的组装和拆卸。从作战部队条件下使用角度来看,这枚导弹令人极感兴趣。它很容易拆卸和组装,只消用一把扳手就可以。我们的导弹并不比它差,但工艺性不够好,组装起来较为复杂,重量也较大。就战斗性能而言,我们的导弹不比美国的逊色。但我们衡量了一下,认为美国的导弹制作更精良。我们的设计工程师就这样完全客观地做出了报告。于是我们决定开始生产这种导弹,只是做一些小小的修改。

关于这枚导弹的研究情况,设计师后来经常向我报告。我那时在军事技术方面下功夫颇多,因为军备问题很尖锐地摆在面前:我们认为我国落后于美国。必须把失去的东西补回来,主要是在导弹和导弹运载飞机方面。用军事基地把我们包围起来的敌人拥有强大的轰炸机,我们迫切需要装有空对空导弹的歼击机和地对空导弹,用以防卫。必须尽快地、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武装起来应对战事突发。后来人们告诉我,中国人没有把热感应自导头部的敏感元件交给我们。这种元件尺寸很小,形状像钮扣。没有它们,导弹就不成其为完整的导弹。我们再一次向中国人索求,但他们回答说全部都交了出来。我们没有再坚持。也许他们在拆装导弹时将这些零件丢失了,也许他们故意不给。后来我们的几家科研所自己解决了这个课题,不过花了许多时间才破解了技术秘密。最终人们向我报告说这个课题已经解决。

这枚导弹风波所带来的不快滞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败坏了我们的心情。从前我们简直是用天真的目光看待我们与中国兄弟的关系。我们为能够与他们保持这种良好的交往而高兴。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一下子改变了全世界的力量对比。中国就是中国嘛!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幅员辽阔的陆地大国,并且紧邻我国的边境。此时整个社会主义体系形成了边境连绵不断的统一阵营,而这是一支相当强大的力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世界阵营形成。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逐步取得胜利,日益深入人心。可就在这时发生了这种迫使我们深思的事件。我们的关系仍在友好地发展着。然而冲突也开始临近。我们的道路开始出现分歧。那个时期中国很明显地形成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先前的真挚关系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就是老人家看出来了,苏联那套吃枣药丸,再跟下去自己也要药丸。

我举几个例子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当年尤金被老人家找来谈话,谈话记录你们感受一下,老人家说了这么一段话,当年请你们来看我们文章,是吃饱了没事?写个文章还要你们看,我的本意是让你们看看中国有没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老人家或许像他说的那样,但是下面的人呢?

我在看温铁军视频的时候,他说了一段很多人都不晓得的历史,当年跟老大哥好的时候,整个文艺界都以说俄语为荣,做啥都要老大哥首肯,温铁军把这个点破了,我们当年在各个方面都苏化了。

然后你们再来看看老人家在重上井冈山说的。

王卓超回忆,那天毛主席反复强调这些,那个年代报纸上也比较注意宣传“反修防修”的问题。毛泽东还问他们,认真读过“第九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没有?这篇文章中有段讲“苏联特权阶层”的话是他改写的对苏联修正主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你们下山后,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国为什么要反修防修了。主席说的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毛泽东讲的是这么一段: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动,苏联特权阶层控制苏联党政和其他重要部门。
  “这个特权阶层,把为人民服务的职权变为统治人民群众的特权,利用他们支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力来谋取自己小集团的私利。
  “这个特权阶层,侵吞苏联人民的劳动成果,占有远比苏联一般工人和农民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们不仅通过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以及花样繁多的个人附加津贴,得到高额收入,而且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化公为私。他们在生活上完全脱离了苏联劳动人民,过着寄生的腐烂的资产阶级生活。
  “这个特权阶层,思想上已经完全蜕化,完全背离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传统,抛弃了苏联工人阶级的远大理想。他们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社会主义。他们自己背叛革命,还不准别人革命。他们唯一的考虑,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统治。”

以上内容来自,前奏:1965年重上井冈山


user avatar   wang-yi-qu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明显缺乏一种妥协机制。

2 、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

3 、党际关系混淆于国家关系。

4 、存在着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以及为此而产生的证明其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斗 争。

(此结论来源于沈志华老师及其门下弟子的课堂上,非原创)


我们可以以朝鲜战争作为一个节点。

朝鲜战争期间两国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苏联不希望与美国正面冲突而维护自己的战略目的,将中国作为战略缓冲带以及盟友在必要的时候作为棋子,而且许多行为背着中方让中方有些措手不及,很多方面体现着“大国沙文主义”与“大俄罗斯主义”。而中国作为一个刚刚结束百年凌辱才开始完全独立不久的新国家,必然会将维护自己的独立与主权作为首要目标。而这个矛盾,一直延续到中苏关系破裂之时,始终无法解决。而关于毛泽东参战的原因,我最支持的观点是他害怕北朝鲜溃退后东北成为新战场,除了美国的威胁外,斯大林也会借口联盟关系出兵东北,重复二战后以此借口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东北利益的行为。

而我们看导致中苏分裂的导火索,如“长波电台事件”“联合舰队事件”“援助越南事件”包括苏联在中印关系的态度问题。本身中国领导者对于主权就比较敏感。再加上斯大林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盛行,尤其是朝鲜问题上苏方私自向朝方承诺,以及为了本国利益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中国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中方对于苏方加剧了不信任。客观的分析,不论是苏方要求设置长波电台还是与中国共同组建联合舰队的要求,都是基于当时两国国情以及国际形势做出的较为客观的要求,但中方领导人都以涉及主权问题的回复拒绝了。(“联合舰队”的事情涉及到金门事件,可能原因较多)。而中方对于苏方对于“中印问题”的态度大为光火,我认为与斯大林在朝鲜战争期间为了本国利益而牺牲中国利益的做法有一定关系。虽然在大方向上两国比较一致,但牵扯到具体的国家的利益,双方矛盾激增。战争前期双方的矛盾在更大的威胁之下暂时搁置,而在战后两国之间的矛盾由于这场战争本身更加无法愈合,最终走向了分裂。

在美国人的威胁面前,中苏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在朝鲜的战场上亲密配合,两国之间关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苏方对于中方所提出的绝大多数要求进行了满足,根据报告以及解密电文显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为中方在朝鲜的作战以及解放军武器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两国关系亲密无可厚非,可是在朝鲜战争之后。面对强大的敌人,两国合作的胜利使得关系走向了一个高峰。两国军事合作的领域已经到了核技术,苏联机械部长表示“你们应该到中国同志那里去,并向他们讲述什么是核武器。他们想制造原子弹,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怎样制造原子弹。”而在边界问题上更是宽松,新疆哈萨克州与苏联接壤的15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基本是有边无界[1],有边无防,其他地区看管也十分松散,两国牧民都可以随意穿过国境放牧。在国内的宣传中,中苏友谊世代长存,两国人民对于彼此的热情过分高涨。

中共苏共国家关系良好,但中苏两国关系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界限。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在存在着共同敌人以及巨大的共同利益时候,两国异常团结。可一旦双方在彼此的利益上出现了争执,一点点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在不正常的亲密关系下将危害无限的放大。中苏关系破裂之前,亲密的关系混淆了许多彼此的利益,例如领土的主权等。而出现了不和谐之后,这往往就会成为冲突的焦点,珍宝岛事件所代表的一系列边境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朝鲜战争的胜利之后,中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升,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眼中抗击美帝国主义的英雄。在斯大林死后,尤其是苏共二十大将斯大林打倒之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地位越发重要,而朝鲜战争的胜利就是其重要的筹码。随后上台的赫鲁晓夫对中国方面也是十分尊重,在“匈牙利事件”的处理上,中共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渐渐的,中苏之间的地位出现了变化,而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地位也不在那么稳固了。自斯大林开始,就奉行着国家主义至上的原则。而这种意识形态上的话语权就是保障其国家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各国共产党思想上的控制进而进行组织上的控制,满足其对于利益保障的需求。而中共随着朝鲜战争的胜利而带来的国际地位的上升自信心膨胀,同时也对斯大林在朝鲜战争时期一系列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使得高层不满,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意与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争夺。“毛泽东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因为只有掌握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人才能够领导社会主义阵营。所以毛泽东准备与苏共论战,并说服之”。而这也是导致中苏分裂的一个隐形因素。

由战前两国的博弈我们可以看到中苏之间的国家利益上有着比较大的冲突,苏联的全球战略以及其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危害到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这一矛盾一直延续到中苏关系破裂。战争期间共同的敌人面前一定程度上双方达成了妥协,可这一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而战争期间两国亲密无间的合作虽然带来了胜利,可却演变成了盲目地亲密,党际关系混淆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暂时地搁置了双方一些矛盾,却成为了日后关系破裂的伏笔。而在战后随着中国因战争胜利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苏联相对的下降,双方进而又产生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成为了最终分裂的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异常复杂,解释也很多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沈志华先生的几本论著《中苏关系史纲》、《中苏分裂的真实原因和内在逻辑》等。


user avatar   liu-xiao-yang-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相关话题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道歉事件? 
  怎么样评价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为什么列宁要支持芬兰,波兰等其他国家的独立? 
  如果司马懿的主子是刘邦,同僚是萧何韩信张良陈平,他还能兵变篡权,架空刘邦吗? 
  美国参议员竟称「中国有 5000 年的偷窃和欺骗历史」,如何看待其言论? 
  为什么溥仪要被关监狱? 
  女真和蒙古谁才是东亚古代第一战斗民族?? 
  如何看待女权之声的文章:「毛时代的妇女解放不过是神话,而这个神话在毛后期就已经破产了」? 
  历史上有哪些躺着也中枪的故事? 
  既然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不自求出路,自己完成社会制度的变革?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目前的历史剧多拍满清,而几乎没有明朝的历史剧?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的 1787 宪法可以至今沿用?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