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繁荣指收入不错,积贫积弱是没有积蓄。
另外,宋朝的经济政策远远称不上开放,后人吹嘘的民间经济更多是为了对比西欧中世纪,满足民族虚荣心,毕竟是最后的荣光了。
先说收入
农业税上,北宋沿袭唐德宗的“两税法”,承认土地私有制,按土地面积定额征税,一般每亩收1斗(12.5斤,亩产300斤左右),江南等地每亩收3斗,两税收入2000万-3000万贯之间;政府养兵,没有了兵役,但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北宋农民的税负并不轻。农业税总共在5000万贯-7000万贯之间。
商业税上,宋朝鼓励商业发展,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宋仁宗在一道诏书中称:“商贾不通,财用自困。”,工商税率比较低,2%-3%之间,商税最初500万左右,中期保持在1000万左右。低税率成就了宋朝经济的繁荣,但民间商业集中在利润微薄的产业中下游,如服装、玩具等。
国营专卖上,宋朝的国营专卖比汉唐都要严酷,专营的领域更广,囊括了盐、酒、铁、茶、香料、醋等上游产业,并且制定严酷的法律禁止民间涉入,更是加强了对专营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管理。专营收入达到4000万贯,是晚唐税收总额的两倍。
北宋初期财政总收入是7000万贯至8000万贯,中后期的财政总收入在1.2亿贯至1.5亿贯之间,峰值是1.6亿贯,远超前朝。
北宋一改历代王朝开国的轻徭薄赋传统,从一开始就是重税,远超汉唐。
在鼓励商业上,宋朝远不如唐,政府占据上游重要产业,只将下游薄利行业留给了民间。宋朝的商业繁荣,与政府关系不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规律使然。
再说支出
针对节度使问题,宋太祖的办法简单直接:收缴兵权,中央养兵,弃府兵制用募兵制。全靠中央拨款。北宋养兵120万,创历史之最,军费一度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关于北宋军费开支之巨大,宋仁宗时的大臣蔡襄曾提到:“禁军一兵之费,一岁约费钱五十千文。厢军一岁费钱为三十千文,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这还只是士兵的工资,不包括前线支出、军官俸禄等费用。加总起来,达到6000万贯。如遇到战争,费用又得增加千万巨。
针对权力集中问题,各级政府财权、军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皆由中央任命。因此,北宋创设了最复杂的官僚制度,官员互相牵制,各级政府盘根错节。北宋初期在编官员2.5万名,疆域更大的唐朝从没超过2万,地方吏员二三十万名,科举取士人数是唐的5倍。俸禄支出1200万贯。
仅军队和官员的支出就已经是7200万贯。这还不包括大规模战争、基建、皇室开支。
如影随形的财政紧箍咒,使得北宋无法发动持续性战争。与北方战争,小规模战争宋朝总能取胜,大规模战争总能一败涂地。军事策略只是表面原因,财政紧张造成的急于求胜才是本质。
当国有垄断透支民间经济潜力后,收入乏力,宋朝又玩起了通货膨胀。
1102年5月,在蔡京的主持下,政府铸造折五钱“圣宋通宝”,贬值2.5倍,试行成功,经济未出问题。
1103年,朝廷下令铸造折十钱“崇宁重宝”,币值再贬2.5倍。
后来又强制收回,但官府收购折十钱的价格较低,百姓财富凭空遭受巨大损失,再次遭到政府洗劫。
1107年,再铸折十钱。公元1111年,宋徽宗命令折十钱贬值为当三钱,持有折十钱的人的资产一下子缩水70%
民间财富被政府剥夺干净,当北方战事又起时,政府已经无力筹集军费了。1126年,蔡京被罢官之后的第二年,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从开始实施通货膨胀,到北宋灭亡,仅仅24年。
至于南宋,情况更严重,无休止的北伐战争是个财政黑洞,而收入一直跟不上,一直靠通货膨胀饮鸩止渴。
南宋灭亡时,民间经济一片狼藉,经过元朝的百年统治后,到了明朝建国,已经看不到民间商业了。
更多详细内容请看文章《财政眼中的帝国兴衰(三)——两宋》
更多正宗的历史知识,请在微信公众号“拿破仑小炒”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