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考底利耶的《政事论》? 第1页

  

user avatar   yi-yang-99-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题目可真是太巨大了。

我认为,类似于我这种没有能力阅读原文,只能从secondhand的翻译和研究著作中获取信息的人,是没有资格告诉他人该“如何评价”《政事论》之类的著作的。不过,我可以大致地总结一下目前国内外对《政事论》的三种观点,以及我个人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

第一类观点:《政事论》是古代印度的天才之作,是最早的现实主义政治巨著,是最早的经济学巨著,是最早的管理学巨著,是最早的城市学巨著,饱含古印度神秘智慧和人生哲理,愚蠢的现代人难以望其项背,从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学到如何治国理政,如何经天纬地,更能帮助想要成为一位成功人士的你,如何发家致富,如何在商场上获得狼性文化,如何运作你的超级企业,甚至还能教会你如何应对从考试到相亲人生难题,如何塑造考底利耶式现实主义人格,如何塑造有利可图的人际关系,如何健身节食,甚至帮助你应对老母猪产仔等突发情况,等等。

此类观点常见于在印度(及西方)泛滥的各类“考底利耶教你如何做生意”等机场书店成功学书籍和营销号中。

第二类观点:《政事论》是一本古代孔雀帝国首相婆罗门遮那基耶(又名考底利耶)写下的国家治理操作手册。摩羯陀完全按照该手册进行运作而成为雄霸次大陆的超级帝国。因此,尽管现代印度和政事论的时代相差两千年,印度也应该根据《政事论》进行统治和治理,特别是需要重拾其现实主义传统,以此重获辉煌;而一部分外国人也认为,《政事论》传统从未中断过,现代印度的政治和外交不能说完全按照《政事论》来运作,至少也是受到《政事论》的深远影响的,因此从《政事论》角度研究印度的政策生成逻辑和实际运作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由于各种原因这类想法目前相当有市场。

实际上,尽管政事论也自吹自己易学易懂,但如果你真的曾经读过《政事论》就能意识到,现实主义指的主要是超越其道德主义的态度和理念,如果有人觉得这部超级长长长长的著作可以用作真正的治国手册,那就和觉得《爱经》能真的指导性生活差不多。诚然,《政事论》非常详细和复杂,涵盖了从法律到经济到官僚管理到口粮分配种种方面,细化到令人乍舌的地步(例如连各种酒和家畜的饲料配方都翔实记载了一波,也包括如何鉴别嫌疑犯和死因的方法),但就和诸多此类“论”(sastra,这词原意就是“教你怎样做”)著作类似,书中其实有相当大的篇幅用于印度人从古至今都非常喜爱的分类细化规则写作,这类写作表面上看是周详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和一一列出应对对策,但很大程度上是闭门造车虚空输出。例如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曼荼罗国王圈(Rajamandala)理论,它的理念实际上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远交近攻”或“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并且依据这个模型来列举不同情境下应该采取的对策。这一观念确实非常现实主义然而在论及实操方面时,该书其实将大量精力放在列举“要素有ABCDEFG”“每个要素还有正负强弱评级”“有要素ABCD的是敌人”“要素CDFG”是盟友“有AB和EF的敌人的盟友的敌人我们如何分类和应对”“有CD的敌人的盟友的敌人是盟友还是敌人我们如何分类应对”“强CD弱EF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又算是什么性质我们如何应对”,等等,最终描绘出一个大概只有在银河帝国内部混战时才可能真的出现的复杂到极点的抽象曼荼罗模型:

而它给予的建议大都是这种类型,即A-2情景下B-2这种人一定会做C-5类行为,你只要用D-12~19型方法去应对即可(包括它特别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择手段”部分),但由于模型实在太过复杂,我觉得如果真有国王照此行事在翻书对号入座找到应对之策前可能就已经被人破门而入弄死了。

换而言之,《政事论》提出的是现实的问题,给出的是现实的理念,但到具体操作这一步并不见得非常现实。拿着这“手册”去现实里寻找一一应对的情况,那恐怕是会让人失望的。这种古代印度作者所热爱的列举式规则写作方式被我一位朋友形象生动地形容为印式《报菜名》,它与其说是在考虑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真实情况和应对方法,倒不如说是考验作者大开脑洞细化规则和穷举能力的一种智力游戏(尽管我觉得确实可以感受到当时印度古代知识分子沉迷于此类写作时那种连续虚空输出的嗨爆感)。这点就连古代印度人自己都吐槽:

(以上来自七世纪波腊伐宫廷诗人檀丁的小说《十王子传》)

当然了,现在也有一种观点,即这种列举游戏并不是《政事论》的核心,而是后人附加的部分。

因此,你要说当代的、现代的印度在外交内政方面是从《政事论》中寻求了智慧,按照相同的逻辑进行思考和决策,比如现在印度外交政策灵感都来自于国王圈理论,我觉得是扯淡。确实,你观察印度政要发言,引用《政事论》是经常之事,但这可能是有古老文明传统国家的一个通病,即完全以现代政治理念、现代政治逻辑和现代决策机构作出的决策,总是需要去寻找古代智慧中的依据或切合点来增加自身的合法性,并同时彰显文明本身传统的博大精深。本身这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政事论》中确实有很多非常具有智慧的段落,例如它列举了很多钓鱼执法手段去测试臣民忠诚度,例如煽动叛乱、用美色勾引臣下等,但它也发出警告,不要把国王和王后也作为测试忠诚的对象,不要对原本忠诚的人搞错了度,导致本来并不腐败的人变得腐败,因为很多时候人变坏只需要一个契机,而人一旦变坏是很难回头的。但是,当代人之所以觉得这些话语具有智慧,并不是因为它真的能对当代人有所启迪或教导,而只是因为当代人的早已约定俗成的观念(“不要考验人性”)和这些观念能够不谋而合而已。

其实真正的问题就在于目前印度有人是真的认为一部两千年的著作比现代国家的体制和政治原则更有价值、更值得参考,必要的话真的能拿来作为治国手册,这样印度在外交内政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考底利耶得到解决(此类观点代表:被台湾人吹爆的某《七河之地》作者,某印度青年历史创作家。印人党也喜爱扯虎皮做大旗,但这和现实主义无关,只和他们“祖宗的武功秘籍是永恒真理”的理念有关)而与此同时,印度国外的研究者也有真有人觉得现代印度的战略思维和现实主义传统一脉相承自于考底利耶时代,因此研究透了《政事论》就能知道现在的印度如何行事。对于这样的想法,我持保留态度。

第三类观点:《政事论》是一本反映了古代印度特定阶段和特定思想流派政治理念和政治思想的古籍。就和许多类似古籍一样,它的层次复杂,如今的学者不能断言作者考底利耶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更无法断言考底利耶是还是不是《指环印》中月护王的传奇婆罗门宰相贾那吉耶。唯一能确定的是,《政事论》是总结了某个特定思想传统的汇编成果,它可能有一个最古老的核心部分,但后人在此部分上添加了许多他们自己的看法,并且对全文进行了重新编辑。要将那最古老的部分精炼出来,需要做非常艰难的文本工作。而在此之前,必须将这个理念铭记在心,即《政事论》的思想并不完全统一,最早的汇编者可能是真的治国理政者,但后来给它添了诸多有的没的内容的人显然不是,因此也不能将其作为一本真实的国家治理手册来看待。而作为规范性而非描述性文本,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考底利耶(或其追随者们)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而不是一个国家在当时确实是按此治理的。它的优点在于,在其对国家情况展开分析的时候,相比起在它之前和之后的许多著作,它并不是宗教的,也不是(完全)道德主义的,也不是理想主义的,它的根基和出发点都是“artha”,换而言之,如何追求世俗的、现实的、物质的利益(所以翻译成《利论》其实更正确)。因此,《政事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不是道德寓言和宗教训诂。它不会认为,一个国王只要品德高尚心怀慈悲并且高度虔诚就能带着全体国民一起升天,它坚持国王需要刚柔并济,暴力、战争和诡计都是保护国家和王权的必要手段,但暴力和惩罚必须张弛有度,这并不是道德要求,而是因为滥用强制力会招致反效果。它对王权进行辩护,并不是因为王权神授,而是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最高权威的存在,人类会陷入完全没有法律和道德规制的弱肉强食状态,也就是和国王圈同样出名的“大鱼吃小鱼”理论。鉴于其他的治国术政事论文本都已经失传,考底利耶《政事论》在保留这些思想传统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

此外,尽管它只是规范性文本(因此它的文本中为了普适性特意不将它的模型国家和任何一个现实国家挂钩),但从字里行间你其实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部分真实情况。例如,因为它讲的就是一个中小国家要如何实现富强并成为帝国称霸,从它提出的战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次大陆北部相当动荡,存在政治形态高度异质的国家类型(既有中央集权的王权国家、又有部族共和“大会(sabha)制”国家)、大小不一的区域国家、跨区域政治和频繁的吞并战争的存在,这些使得有效灵活的外交策略成为必须;因为它讲了许多城市和商业管理的要诀,因此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城市生活和商业社会兴盛的情况,使得王权必须找到有效管理它们的办法,在直接干涉、垂直治理和为社会实体留出自治空间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远程商业和流动性强的部分群体是常见之事,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人口普查也是必须的;同样地,和后来许多婆罗门单方面意淫的婆罗门之法高于王法文献不同,《政事论》展现出来的社会画面是婆罗门依附于拥有暴力机构的国家,政府权威要高于宗教和道德权威,王权和神权会相互制约,但国王并不会真的温顺地按照婆罗门的道德规训和其设计的以宗教正确为最终目的体系去治国。因此,包括前面提到的国王圈理论,研究也只会追溯产生这种“国王圈”理念所反映的当时次大陆北部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态和尔虞我诈的战略环境,并不会严肃地跟着原作去探讨“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又算是什么性质我们如何应对”的问题。以下引用自Patrick Olivelle:

“论”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过去的信息,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将它们理解为对人类如何正确从事形形色色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理性化思考,而不是描述历史上人类真实作为的尝试。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牢记这一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政事论》中收集到有关实际历史、习俗和观念的有效信息,因为他们是利用了现实世界的专业知识和观察来提供他们的规范性愿景。

这种阅读方法并不仅仅只限于《政事论》,也可以用于古代印度的许多著作中。比如说,你可以看到许多法论型文献中大谈特谈学生睡了老师的年轻老婆会招致什么样的惩罚(可能是神罚也可能是人罚),这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并不是这样的惩罚在古代印度能够执行并且曾经真的一本正经执行过,而是学生睡了老师的年轻老婆这个现象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政事论》是研究古代印度特定政治和经济思想传统的重要参考书籍;作为史料方面的价值尽管存在意见分歧,但依然是值得讨论的。我个人支持这种观点。

此外,我觉得要评价《政事论》,最好还是自己去看看这本书(虽然很长很长很长,但是由于前述的分类穷举法,我觉得喜欢和规则类书籍较劲的人应该会觉得本书充满趣味XD)英文版本有Kangle上世纪60年代的精校本,三卷,包括了整理不同版本得到的原文、评论、英文翻译和研究,也称KA本,archive可得。后来印度和西方陆陆续续又出了很多的翻译版本,Patrick Olivelle的翻译(《 King, Governance, and Law in Ancient India 》)对此书的历史背景、其作为手册的“可操作性”和其背后理念的分析很值得参考,也是我之前看的版本。对于其原作者和文本演化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TR Trautmann的《Kautilya and the Arthaśāstra: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utorship and evolution of the text 》(他认为,因为多作者且跨时代,政事论是不能用作史料使用的,当然他的观点也不是人人认同(包括中文译本作者朱成明老师lol),后来其实他自己也做了让步)。这些书都可以直接在archive或者Zlibrary上找到电子版本。中文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去年刚出《利论》,由朱成明老师根据KA本翻译,相对于那个部头来说并不贵。




  

相关话题

  一个人总是偏执地认为航天科技最有意义,所有文科背景的东西都是完全虚无的,怎样劝说他从偏执想法中走出来? 
  说起明朝,有什么能让人感觉美好的人事物吗?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好在哪里? 
  三国志里的甘宁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请问网络法西斯是什么? 
  第一次鸦片战争有没有可能打赢? 
  元朝和清朝的国号是什么? 
  玄奘是否伟大? 
  康熙击败噶尔丹之后 为何准噶尔汗国没有灭亡? 
  李敖和高晓松对台湾228的观点完全相反,知乎大神也来一个呗? 

前一个讨论
除了昆虫的复眼,为什么大多数生物都是进化成两只眼睛,眼睛多了不是更好吗?
下一个讨论
印度文明起源比夏朝还早,研究印度历史却要靠中国,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