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文《考“苕”》認爲指紅薯的“苕”是“山藥”兩個字的合音,“苕”指紅薯以後,又引申出“頭腦糊涂,不明事理”的意思。倪志佳、項夢冰《番薯的詞彙地理學研究》認爲“苕”爲“山藥”合音的說法不足爲訓。
漢語方言中,除了將傻說成“燒”之陽平的,還有說成“超”之陽平的,有的地方二者並用。比如山東《章丘方言志》記成“嘲”꜁ʂɔ/꜁tʂhɔ(傻)。從這點上來看,至少傻這個意思上不是來自“山藥”的合音。
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此物古因辰、韶諸郡專造,故曰韶粉(俗誤朝粉)。”韶,《廣韻》市昭切,禪母宵韻平聲字。朝,《廣韻》陟遥切,又直遙切,此處當讀後一音。明代將產於廣東韶州的鉛粉稱爲朝粉,說明當時俗音裏“韶粉”的“韶”讀如“朝”,聲母是個塞擦音。宋應星既以俗音“朝粉”之稱爲誤,則正音“韶”字聲母讀擦音。幽燕、中原等地,禪母平聲字主要讀送氣塞擦音,讀擦音的爲數甚少。普通話禪母平聲字讀塞擦音的主要包括“垂仇酬蟾蟬禪辰晨臣純醇常甞裳償承丞成城誠盛”,讀擦音的主要包括“殊時鰣誰韶”。具體到“韶”字,現在各方言聲母一般讀擦音,但北京等地讀塞擦音也不算例外,“韶”字讀如“潮”其實是這些地方的常例。元代《中原音韻》“韶”就與“潮朝”二字同音,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擬作tʃhiɛu。明末袁子讓《字學元元》:“北音……呼殊爲除,蓋誤禪于床也。”说明以前北音禪母平聲字讀塞擦音的現象比現在更爲廣泛。從“韶”塞擦音、擦音兩種讀音來看,這個意爲傻的說法有可能也像“韶”一樣來自一個禪母平聲字。它的本字也確實可能與“韶”有關。
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丙辰,詔韶州自今所鑄新錢毋得滅裂,務令民間不能倣傚。近歲韶州所鑄新錢不甚磨錯,湖東人號爲韶錢,又倣之私鑄,夾以沙土,謂之沙錢,每千財值二三百。
南宋初年韶州鑄造官錢之時非常草率,錢幣表面粗糙,荊湖東路之人謂之韶錢。荊湖東路民間又模倣韶錢自鑄私錢,錢中夾入沙土,謂之沙錢。
南宋的韶錢是一種劣錢,清代則將成色不足的銀子說成“潮銀”。又有潮金、潮銅之類的說法,衹是不如潮銀用得那麼廣泛。有人認爲潮銀是因爲雜質多,表面水紋起伏較大似潮而名之,這是望文生義。韶錢是鑄造低劣的官錢,潮銀是成色不好的銀子,二者在表示通貨質量低下方面一脈相承。可以假設“韶”字語義演變如下:
使用廣泛的韶錢爲劣錢>錢幣或金銀成色不足爲韶>低劣不好爲韶>人傻爲韶
陳鋼《北京方言詞典》:
cháo 潮 ⑴銀子成色不好。⑵質量差。|不拿~貨當好貨賣。⑶(技術或能力)低下。|他那手藝太~。|我眼力~。|~人。|⑷說話沒有分寸。也說“勺”“勺道”。|這人真~,逮什麼說什麼。
南方還有一些地方傻或不好的說法讀如果攝字,大多讀陽平。比如廣州傻爲꜁so, 湖北蒲圻“傻”爲꜁ʂo(與“勺芍”同音)或꜁ʂau(與“苕韶”同音)。江西不少地方將差、不好說成꜁so或꜁sio,湖南則往往是ʂo꜄。這些說法似乎與宕江入聲字存在關係,有的可能是北音借詞,具體來源待考。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與上一音稍異也】 曰‘懵懂’,曰‘勺鐸’【音韶道,似當少度,以無思量也。以中原音少韶,度道字改此】。”元曲常出現“杓”。李崇興《元語言詞典》“杓”釋爲傻、蠢。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潮朝韶”tʃhiɛu,“杓芍”ʃiɛu,“杓”又音ʃ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