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得入骨。
1.
为什么我不喜欢有些总说自己有创意就能成功的人?
有的人创意是怎么做好一件已经在发生的事。有的人创意是说五年后这世界会喜欢什么样,所以只有他知道。
你又不是科幻作家,谈这个有什么意思。
十年前有人知道每个人过年的时候都狂戳手机屏幕吗?
十年前有人知道吃饭前大家都会用摄像头消毒吗?
十年前有人知道用爱屁屁就可以叫到车买到饭吗?
怎么看准时机做好当下,然后看准时机响应趋势,是更实际的吧。
有人说,有的科幻小说和电影的确预示了未来的某些事物。是啊,就因为是科幻故事,那猜错的也很多吧。
2.
过去传统行业的产品中,规划是更重要的。因为设计生产销售周期都很长,一招错了满盘皆输。
花了三年做了最好的打字机,上市发现大家都用电脑了。完蛋。
花了六年做了最好的平板电脑,上市发现早了 20 年。完蛋。
3.
互联网产品是可以小步快跑的,可以敏捷开发、迅速迭代的。
我用半个月做一个测试版扔到市场上去,用户说喜欢什么、用户需要什么,我再给什么。
产品变成用户喜欢的样子更能成功,还是变成设计者喜欢的样子更能成功呢?
4.
新旧更替、淘汰过滤,剩下的不是做得更好的,而是做得更对的。
大家都说 Mac 体验好,但当年一统江山的是 Windows 和兼容机。因为开放是大家的选择。
大家都说诺基亚结实信号好,但死得最快的就是他。因为智能机是大家的选择。
5.
还有很多例子啊。
Facebook 原本是只针对美国 985 高校学生的实名社交网站。
Twitter 原本只是发短信的小工具(短信有 160 字符限制,所以 140 变成了 Twitter 的默认限制,哦,新浪微博也原封不动抄了这个限制)。
Airbnb 原本是 Aired & Breakfast,提供的是气垫和早餐,不是公寓更不是别墅。他们还卖过麦片。
还记得最早的微信吗?没有语音、没有摇一摇、没有朋友圈、没有公众号、没有支付、没有红包。
他们之所以成为现在你看到的样子,不是当初在计划书里写的,而是演变和进化成这样的。
这是 1999 年的京东。我特别喜欢强东那时的样子,笑起来像一朵花。特别配十年后火遍互联网的那个姑娘。
6.
要说做产品迭代,清河的那个粗粮公司,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功能要做哪个,不做哪个,不是想当然,是让用户投票。功能哪个做得好,哪个做得不好,还是让用户投票。
不说别的,就是这种方法,就领先其他公司很多年。有的公司还是在讲互联网大势、分析张小龙饭否。顶个球。
多听用户说的,少听那些动辄就社群经济蓝海红海紫海黑海平台思维生态圈马太效应长尾理论的演讲家说的,好好埋头做产品,才是正道。
当然啦,我见过的最能听进去用户意见的是这位:
7.
创业不易,产品经理也不易。
反正我觉得产品经理更多是在做判断,判断什么是合理的、合适的、合情的,而不是设计一个高大上的完美工艺品。
做用户调研、跟用户访谈、观察用户行为、做用户实验、收集用户行为数据、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做用户可用性测试、看用户流失率、了解用户使用路径,然后判断怎样的功能用户会喜欢,这是产品经理该做的(不是评论里有人解释的『听取用户意见』就是傻逼呵呵地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
关在屋子里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还是图样图森破。
就好像迎风生翅、遇水成鳃一样,你的产品要成为在进化之路上的胜利者,才能在兵荒马乱的竞争中活下来。
祝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