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记得这位早早看穿一切的大妈吗?
记者: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您怎么看?
大妈:那啥?超市都没人啦,那还不关门干嘛?
记者:大妈,无人超市不是没有人这个意思,而是说,超市里没有售货员收银员等等员工了。
大妈:那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啊!哎,就你们这语文水平,还当记者呢?
记者:是是,大妈说得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大妈,那您对这种新型的超市有什么看法呢?
大妈: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那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
记者:这个?我们暂时还没了解到。
大妈: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假货,是不是更便宜啦!超市里有没有员工,关我啥事?
记者: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出将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改变啥哟?买东西不花钱啦?刷刷支付宝那也是花钱呐!
记者: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大妈:哟,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啦?每天都弄些专门裁剪底层员工的玩意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要不弄个没有公务员的政府啊?
记者:大妈,您对马云是不是有意见啊?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这种无聊的记者有意见,问问题从来都问不到点。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而是带来幸福的改变。现在很多改变不仅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许多烦恼!这才是你们记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也没有视频链接,不过人民日报报道过关于无人超市,这位大妈的回答亮了,记者晕了!。
当一家公司横看像和小商小贩抢饭碗,竖看像和小商小贩抢饭碗,躺着看还是像和小商小贩抢饭碗,那它绝对是在和小商小贩抢饭碗。
如果他们没有和小商小贩抢饭碗,那美国的实体制裁清单里怎么没他们名字?
这句话我能翻译翻译,它其实是这么个意思:
“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懂什么是资本主义?最多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而积累资产的,他们敢侵略谁呀?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喽。”
“他们只能剥削本民族的百姓,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以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私欲。”
光吃不吐就算了,逮着一只羊往死里薅,现在羊阴阳怪气几句,你还怪羊?
干点资本主义该干的事吧,华为不是干得挺好吗?怎么到你们这了,就只会画ppt?
人们主要对后半句话有共鸣,前半句换成什么都无所谓,一样有共鸣,比如:
所以这儿没马斯克什么事,你们看后半句就行了
马一龙一看就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的人,吹马一龙的人只是还没有成为他的代价而已,毕竟外国的资本家圆。不过别急,说不定就快了了。
特斯拉美国工厂新冠病人造汽车,中国工厂007加班用不合格零件提产量,打着梦想的旗号赚黑心钱,完事马一龙一发火箭去火星了,你在地球上开着劣质特斯拉,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上海赶走国产电动车厂请来特斯拉,真是捡到宝了。
阶段不同。
在美国如果你想做零售团购这类业态,你的对手是沃尔玛、target这样的连锁集团;在中国,是多层级的分销体系和末端零售——个体户或者小贩。
全世界零售发展轨迹都差不多,最开始也都是本地化供给服务本地人群,历史上美国也广泛存在着生鲜菜市场(欧洲有些城市还有,波士顿郊区也有,现在只作为补充)、杂货店。
互联网巨头收拾一遍之前,工业化的零售企业比如沃尔玛已经把这些业态“刮”过一遍了。
传统的美国大型百货,也不进小镇,沃尔玛当年用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沃尔玛的扩张方式是先向外抢占据点,再向内填满,最后全面占领市场。
沃尔玛进驻的小镇,零散的个体生意或者小型零售商就会消失掉一部分。在工业化的供应链和更多的SKU面前,这些单打独斗的人显然没有什么优势。
如果大家去一些美国的小镇也会发现,虽然人数比较少,但是街面上的品牌也都是连锁:
是的,互联网时代以前,这些巨型集团已经抢过小贩的生意了。
在中国,“抢小贩生意”,还有巨大机会。
现在你是一个科技巨头,你认为自己的技术和平台比现在的市场运行模式,更有效率、更有商业机会。
那么,你会选择和浑身肌肉的沃尔玛和target死磕么?(Amazon这么看是很牛的),还是找一个更容易的对手:
比如社区菜贩?
你可以理解为,做生意都不是来用爱发电的,有软柿子捏的时候,干嘛不捏呢?
至于捏柿子的人心里怎么想的,是不是捏完之后沉溺于垄断利润,这个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以上,供参考。
前者通过科技创新的溢价赚钱,后者通过欺凌垄断套现。
本质上资本家对这两件事都不排斥,但问题是,不完成前者,直接去做后者,吃相太难看。
更何况,这直接打了宪法第一条的脸,是可忍孰不可忍。
随便话唠几句居然这么多赞,搞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此次六大门派围攻菜市场一战,反映的是国内资本市场极端的不成熟,直说吧,就是愚蠢,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政治逻辑,商业逻辑上,也是一塌糊涂。
我们复盘一下这次围攻前的三次大战。
分别是淘宝脚踩零售商,滴滴吊打出租车和美团横扫小餐饮。
商业逻辑暂且不提,政治逻辑上这三次大战至少表面的道义还是有的。
淘宝降低了零售商门槛,虽然影响了税收,但催生了快递行业的勃兴,还是扩大了就业。
滴滴降低了出租车门槛,虽然受到一些地方的抵制,但总体也是扩大了就业,还打破了被诟病已久的出租车公司行业霸权。
美团横扫小餐饮,更是真真切切地扩大了就业。
基本上不用太复杂的商业模型我们也能发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学的理论,这三次大战确实动了一些人的蛋糕,但总体来说,被动蛋糕的阶层是有转型出路的,更大范围来看,总体就业扩大了,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底层民众总体来说是有利的。
然而这次围攻菜市场一战,动的是谁的蛋糕?
从总量上来说,刺激生鲜消费的动力是有限的。毕竟一家人吃多少菜,是不会大幅度增长的。这个盘子变大的可能性不大。
从动蛋糕的对象上来看,都是很不好转型的,菜贩是辛苦活儿,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这部分人本小利薄,根本无力和资本对抗,他们没饭吃,谁来负责?
从扩大就业的角度来看,生鲜超市和配送带来的就业极其有限,一个小区一般五六个人足够,弥补不了菜贩的就业流失。
所谓的政治逻辑,本质上是民生逻辑,硬指标就是就业,就业少了,就意味着民生质量的下降。
那么从商业逻辑上,围攻菜市场能成立吗?
实际上,也是不成立的。
商业的本质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长期来看,单纯提高利润是不可行的。
说白了,你想多赚钱,要么就多开荒一块自留地,要么就提高现有的产量质量,否则你想多赚钱,就只能靠垄断欺凌。
前三次大战,本质都是开荒自留地,所以没有问题。
而眼下的围攻菜市场,却是妥妥的垄断欺凌的前奏。
垄断欺凌不要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就算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算这事发生在当下的美国,菜贩协会上找律师打官司,下暴力围攻线下门店,搞到你玩不下去。
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菜贩协会搞暴力围攻,国家一样会出来为他们做主。
过程不同,结果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值得抱怨。
你要用钱砸别人的命,就真的会有人拿命砸你的钱!
我去过美国的菜市,那就是如果这次六大门派围攻菜市场得逞后的结果。
说实话,围攻以后,我们市面上的菜能留下三成品类都不错了。
内脏,小动物,特别一点的时令蔬菜,小众土特产,要么涨成天价,要么直接消失。
因为这些都很难进入工业链条。
届时,受害的不止有失去生计的菜贩,还有起草贪黑的菜农,更多的,则是被迫改变生活习惯的普通人家。
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居然有人认为抢你饭碗的是“马云的10块钱一双的袜子”、“拼多多上20块钱一份的盒饭”,而不是知乎上叼飞盘公公们无限吹捧的“海量顶级专家精确计算”下的10万一平米的房子。
这是韭精中毒,得电。我看豫章书院迟早得为你们这帮人重新营业。
马斯克做的是科技产业企业,国内相同类型的是华为,中航技等企业。
而阿里,百度,腾讯都是互联网企业而非科技产业企业。
两者的业务逻辑就不一样,前者是用技术进步做增量市场,后者是用互联网为手段重构贸易与服务链条的。
大家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只不过阿里,百度的口嗨把自己包装成科技公司了而已。但本质上这些家还都是互联网企业,与科技企业有根本的不同。所以骂骂这些吹牛行为即可,不用再深入了。
马斯克倒是也想抢呢,沃尔玛分分钟教他做人。大家都是逐利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一说。
中国资本家情愿把钱埋在后院烂掉也不会去投资高科技的,
原因之一是中国还有资本可以跑马圈地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马斯克背后有NASA,有美国的盟友体系,它可以保证只要肯花钱美国的民间商用火箭公司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商业公司可能得到的最好技术。它可能不知道最终哪家公司会成功,但他可以保证,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成功那它一定是一家美国公司。
中国可能吗?海思筚路蓝缕,卧霜露,斩荆棘,刚见到曙光,美国一纸禁令,你十数年的坚持和努力瞬间就成了笑话。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谁也不敢投中国高科技,也只有跑马圈地才能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子。你说蚂蚁金服100倍杠杆风险高,蛋壳公寓高进低出风险高,这点风险和美帝的长臂比起来算个p,你斩不断这条咸猪手,在中国高科技就是个稳陪不赚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