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怯!国外见多了各种非英语母语的操着各色英语一顿乱喷。国人可能是因为性格内敛吧,很多不敢开口的。搞得我这种开口说英语的一开口就被人夸英语好......
其实,大胆克服胆怯,说起来就好。
英语不说了,我开始在法国的时候习惯说英语,后来发现法国人实在英语烂的可以,就开始说法语,法国人还挺耐心地听,交流。
我觉得这与中国的教育方式也脱不了关系。想想看,明明可以在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下熟练掌握的东西,却偏偏要分成许多部分花几年来学,主要是还无法熟练掌握。我自身也学了小语种(有系统的学习),其实花了半年那门语种的水品就和我小学学了六年没什么区别了。西语和英语的难度水品去搜一下就知道了,可见这真的不是中国人的学习问题,而是教育方式可能有些偏差。
很多人学英文都很刻苦,但埋头书本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一个问题:
我找谁去用呢?
学了英语,结果没处用。
这是个让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
【五分钟Q&A】当中,我和 Rodgers 教授讨论了这个话题,剧透一下,Rodgers 教授给了一个非常狡猾机智的做法,我觉得可以有!
【五分钟Q&A】怎么找机会用英语呢?
讲师介绍:
Rodgers 教授任职于 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这所学校怎么样?请看这里:有一种美国大学叫做“低调牛掰”)他教授主攻 K-12 阶段英语教学,在亚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负责英语教师的培养,去年九月他为我们的海外项目做了许多贡献,和塔客学院的老师们一同听课、批课和讨论、一同参观学校,受到大家的欢迎。
崔冕 (网友称塔主)夏威夷大学全奖应用语言学硕士、香港大学全奖新闻学硕士,有趣有爱的线上教师社群塔客学院创始人,常年穿梭美国和中国两地,为老师们提供智力支持!
这是youtube上一个马云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的视频下面的评论:
反正哪怕你牛逼如马云,还是逃脱不了被人挑剔英语的命运~
关于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障碍是其他中国人这个观点,我在这个回答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不过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却是有一些困难,这主要是体现在中文和英文这两门语言的差异上。
1. 他,她,它不分。因为中文里这三个字的读音一样,所以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很容易混淆。
2. 代词的主格与宾格不分。这个也是因为中文里没有这种规则,从而给初学者带来困难。
3. 无法正确掌握短元音的发音。中文的韵母没有长短之分,因此很多人习惯于把每个元音都读的一样长。
4. 末尾辅音音节化(多见于北方方言使用者),末尾辅音不发音(多见于闽粤方言使用者)。例如单词red,有的人读“rai得”,有人读“re—”
5. 重读所有音节,例如interesting 读作因吹斯汀(请你们不要听风就是雨)。还有exciting
6. 说一句话时,单词没有强弱之分,不能连读,每个词都读得清清楚楚。例如:I have a bottle of milk. a 和 of读得太重。have a和bottle of无法连读。
7. 学习美音的同学,儿化音太多,甚至连单元音都要儿化。
8. 还有一个连英语母语者都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动词时态语态错误。不用说,中文里我们是靠补语状语来表达时态的。我研究生时的导师(美国人)就说过,看一个人的英语好不好很简单,看看ta说话时会不会带第三人称单数~结果我被她矫枉过正了,偶尔在说第一第二人称时也会动词加s。
以上都是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总结的,看看你中了几条?
对于在全球500强工作5年,去过10多个国家,在国外项目技术开车会上能用英语搬回技术败局的我(sha ye bu shi,jiu kao chui ),全场就我一个中国人,怒答一下!
就一条,面子! 怕丢面子,不敢说,张不开口!
有没人试过一天10小时,只说英语,不说汉语,你试个半年就知道我说啥了。
还有我单词量10000+,有人问咋背的啊?这么多? 大学英语4级 4000单词量,6级6000单词量,GRE背完,你单词量还不过万可以来找我。用的时间么?请参考10000小时定律。
有空我就写背单词的详细方法给大家!
觉得写的有用的就给点个赞啊!
欢迎各位关注我的营销帐号 追风的树叶,拖延现象专栏答主,目前关注我的,我全互关
始终记住一点:要大量阅读以至于碰到这个话题就能有几段话或几个论点在脑海随时能脱口而出,那么这个话题或领域你才算过关。 也别怕,逐渐你就掌握规律和套路了。再次提醒,你需要大量阅读,从而将很多领域或话题的结论或观点放在脑中(也就是从英语世界中建立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专业知识等),等跟别人交流的时候直接提取就是,而不是说话的时候才想论点。
[我这么辛苦求赏个赞吧,以后会不定时补充细节以及新感悟进行更新]
不对啊,这个问题的的高赞很多都答偏了,说的是学习英语的困难。
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障碍难道不是用不着吗?
除了很少数出去定居和需要与外国人沟通的职业外,你去考公务员,去当产业工人,去大公司上班,去小公司上班,十个里九个连一句英文都用不上。
到最后,英语就是一门课而已,去学用不上的东西(不是绝对没用),没有动力是很正常的,没有动力学不会也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用就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是——思维
你舞跳得真好。
你拿了我的铅笔吗?
儿子的鼻子象我。
那首歌是怎么唱的?
是不是很简单?应该是具有初中水平的学生就可以做的。然后再请大家对照参考译文:
You’ re a good dancer
Do you have my pencil?
My son 8 nose is from me
How does that song go?
怎么样?和自己的翻译有没有差别?我相信还是有差别的,或多成少。如果你的翻译是下面这样的或者近似的:
You danece very we
Did you take my pencil?
My son’ s nose looks like mine
How do you sing that song?
这说明你的英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汉语的影响,你还没能够培养起自己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并不是我们平时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很高深的、难以企及的目标,它只涉及到了一个看事物的角度问题,我们所说的英语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指我们 在用英语组织语言的时候时候要适时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注意到了这种差别,并通过集中训练强化这种转换意识,英语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可以说人人都能做得到。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汉语很直观,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比如这个例句: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他老婆醒了。
这句话发生的情景是他老婆生孩子晕死过去了,汉语中在此处用的“醒”也可以表达睡醒,而英语明显把两者区别开了,这儿的“醒”是苏醒。
又如:
你念过书没有?Have you been educated?或者Hace you gone to school?
不管哪种表达,在文字上都比汉语更加贴近实质,“读书”则表象化一些
2、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比如我们常听长辈唠叨的“这孩子,啥时候才能懂事”。懂事这个词是比较主观的。什么叫懂事?是知道好好读书叫懂事还是懂得人情世故?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和判断。即使你年过30,不能叫父母满意也不能算是懂事。在英语中。懂事这个词翻译成“grow up”它既有年龄概念,也有表示不再孩子气、敢于承担责任的意思,比汉语的懂事要客观的多。
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英语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我们常见的例子就是姓名和地址排序。中国人的姓名,家族姓氏在前,然后才是个人名字;欧美多按个人名字、父名、家庭姓氏排序。收件地址、日期写法也都是从大到小。
4、英语的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比较松散。
英语除祈使句外,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等主干成分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一些连接词交代清楚。而汉语则没有这么严谨,经常会出现成分缺失的情况,成分间的逻辑关系不一定非得做出交代,只要意思上能够理解就可以。
I 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so I took them off.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I can't get them back on!
裤子穿着太热了,我就把它脱了。但不知是因为出汗后裤子缩水了,还是因为我的腿热胀了,怎么也穿不回去了!
这段内容总体上是在叙述一件事情,即“因为裤子热”“就把它脱了”,“结果却穿不回去”,用“so”和“but”做连接词表明句子之间的因果、转折关系。然后用了两个“from”说明裤子“穿不回去”的可能原因,不但句子成分齐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交代得非常清楚。
与之相反,汉语句子结构在形式上则要随意得多,经常借用前面的语义将句子的某个成分进行缺省。以下是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里面葛优的一段台词:
“让警察逮着是小事,你要是在我手里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是死罪。”
如果加上缺省的句子成分以及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上句子的完整表述应该是:
“(我)让警察逮着是小事,(但)你要是在我手里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是(要被判)死罪。”
那怎么转换为英语思维呢?
首先在叙述顺序上,汉语是先整体后局部,而英语和 汉语正好相反,英语是先局部后整体。英语倾向于把句子的主体部分先说出来,即主谓宾先说出来,然后才是其他的句子成分,等于是让大家先看到主要事件,然后再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等次要的东西说出来,让你对要描述事件的环境、条件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再把要描述的事情说出来。
介词是英语的灵魂,首先要找出那些汉语中没有对应词汇的介词,也就是over、across、along、off、through、against等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介词,重点分析他们所代表的空间含义,并通过查词典或者图示等准确掌握他们的空间含义。其次,要通过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尤其是汉译英,逐渐把握汉语中相关句子成分与英语中介词进行转换的规律。最后,我们要学会从空间角度来理解一些抽象事物。
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是种考试科目,我们关注用词错误,关注语法错误,关注语气错误——关注的全是与标准答案的区别。
这完全是十年寒窗培养出的习惯,说出来的话就像交上去的卷子。老师眉头一皱,你就回家挨揍。
然而英语它是什么?是工具啊!是用来交流的啊!你跟别人交流项目、讨论学术,人家不会对你的英语水平打个分啊!
能让对方懂得英语就是好英语,就算Chilish了又怎样?洋垃圾来中国说Engnese的时候我们还鼓励人家说得好呢。
你以为说不好英语是水平不够嘛?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9359860573581312最大障碍:是听得太少!
来美好几年了。每天在学校跟人打交道、上课、看书、写作业,英语跟吃喝拉撒一样,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我再也没有像出国前那样,把英语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家老大从8岁来美伊始,就不需要我的帮助,直接进入美国三年级,学习成绩全A,阅读也是全班排名前几位。不到一年,她的英语就已经地道得如同美国土生土长的小孩。而我,则只能听着她越来越地道的英语,焦虑那一点一点被她忘到九霄云外的中文怎么办。是的,中国孩子的父母总是有很多焦虑,英语不好就焦虑英语,英语好了焦虑中文。
一直有很多亲问我当年是怎么教娃英语的,到美国来无缝衔接,没有上过一天英语培训课(如果英语不过关,正常上课之外学区还要给学生上英语课,直到达标),而且第一年就拿了很多奖,当年结束被选入天才班(算是个荣誉吧,叫做 Gate Program)。她的阅读能力测试(AR)也是一直走在很前面,现在她的阅读成绩是12年级,就是高中毕业(没法再高了)。
老母亲现在英语是没她地道了。跟她吵架,我还要打磕。没办法,谁叫咱们是半路出家的呢?今天看书实在累了,那我就来回味回味当年的英语启蒙之路吧!会比较长,所以会分成几部分来写。
先来说我自己吧!
作为一个80后,从初中开始学英语,标准的考试英语,一步一个脚印,高考考了好像128分,在我们四川那个农村高中,也不算很差。为了应付高考的听力考试,我们学校给我们一星期练两三次英语听力。晚自习前统一给我们听半小时。除此之外,再没听过英语。没有英语听力课,当然更别说口语课。所以我的情况适合大孩子或者成人学英语。
说起成人学英语,大部分就是这种感觉:
或者这种:
我大学英语专业。第一天上课,老师问了我们一个什么问题我忘了--好像是问我们阅读还是口语,或者听力,但是我的回答我记得可牢了:“Because we didn’t have elough time!”对,没有打错,我就是这么说的。老师没有听明白,我的另一个也来自南方的同学替我解释了一下,她才明白。可以想象,那种冲击有多大。
大学四年,其他课我都吊儿郎当,英语专业课却是认认真真上的。每一本教材,上课前都认真逐字的读下来,不认识的单词查词典。当年的朗文高阶词典出了缩印本,60多块钱,每天都带在身上。买回来我就很珍惜的用透明胶布把封皮缠得牢牢实实,毕业时皮还是要掉了。每天早上起床就把短波收音机打开听VOA,听到上课为止。到大三大四两年,因为喜欢文学课,找了很多外研社出的英语经典小说来读,词汇量上去很快,因为都是很认真的查词典啃下来的。大四考专业八级时,我没有背过词汇书,也没有练过什么题,一次通过,良好。
不过,即使这么兢兢业业的学习,听力和口语却始终是我的短板。口语课倒是不难,外教也并不会故意为难我们,所以考试是很容易应付的。但是,自己的水平自己知道。
一个问题在于生活化的词汇不够大。我们学的都是书本上的语言,没有生活。学校有不少外教,我常常去跟他们交流,有时还去他们宿舍玩。但是,真的很难深入交谈。一个是对他们的文化习俗不了解,没法跟人进行有思想层次的沟通。搭完讪以后,我就要绞尽脑汁想接下来该说什么。每次从外教那儿离开时,我都是头晕脑胀,累死!
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听力始终不够好!虽然每天早晚听英语广播,但是没有精听,所以听力始终不能有突破性的提高。那时候宿舍里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一台电脑,书店里只有几样练听力的电影磁带卖。加上自己也没有意识,就一直这么拖下去。直到大四最后一学期,我无意中从一个熟人那里得到全套《老友记》。天天追剧,两个月时间,听力大大进步!
所以,大人想提高听力,还是推荐看剧!看《老友记》这种生活化的英语剧。能够屏蔽字幕的最好。第一遍没字幕看不了那就留着,然后再把字幕关掉,强迫自己去听。我如果看着字幕耳朵就会偷懒,所以没字幕的剧反而听得更明白。然后就是,一定要反复去听!你可以等自己熟悉剧情了再听。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凭借声音来回忆画面,对白也是声音的一种。这样子反复的听,一集可以连续一星期,直到你已经完全听明白为止。大人没法一边做别的事一边听(我做不到,听中文我都要走神儿),那你可以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来静静的听。自己找出合适自己的办法,练习听力。这样追完一部剧,你再回头看,就会发现进步有多大!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你的词汇量已经很大了!否则你连基本的单词都听不出来,别提听力了。所以成人学英语,还是要先积累单词。单词怎积累,当然是重在坚持。现在手机上各种学英语都软件,百词斩,薄荷英语,这都是我从朋友圈看别人发的。使用起来具体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肯定:就是坚持去背,去读!我当年初中高中的词汇就是书本后面的那些,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专业八级的词汇据查大纲要求是13000词,熟练掌握8000词。所以那几年我的词汇已经有一定积累。而普通成人只能靠自己。找一本词汇书,不用太大,4000词的就够,最好有例句解释的,拿来每天读10来个单词,把例句看懂,用循环的方式来记,很快就会有效果。积累到一定量,比如两个月后,再用网上那些学习软件,阅读一些小短文。不认识的单词不要偷懒,查,再增加到自己要背的单词库里去。如果每天能坚持这么做,这样啃下来半年进步就会很大!一年下来看《老友记》问题不大。
口语跟听力息息相关。看剧和听剧的结果是,你的脑子里有正确的英语发音,对英语韵律和节奏有比较好的掌握,再加上你脑子里还有足够的词汇,说起来自然不会太差。当然每个人的语言能力都不一样,那么多人普通话都不标准,所以没必要按照native speaker(英语母语)的要求来衡量自己。
成人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心态,其次是时间。如果始终下不了决心要学习,总会找到一万个借口来拖延。没时间是最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个。如果有了决心,再能够坚持,英语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我对那些宣称想练好英语只要找人去说就可以的看法是持怀疑态度的!你脑子里什么单词都没有,你说什么?!你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你怎么说?除非你有打不死的小强那种韧劲,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很快你就会放弃的!那种挫折感,没试过的人很难想象。当然如果你必须跟说英语的人一起生活,那另说。因为你有先天的优势:时间和环境。这跟为了学英语去找人练习口语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美国小护士写医学科普。三个娃儿的妈妈,前英语老师,美国在读注册护士。坚持原创医疗科普,美国生活杂记。有时也会发发英语学习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