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啥就说啥了,“白俄罗斯”这个概念既可以指“拥有白俄罗斯国籍的人民”,也可以是“民族认同上属于白俄罗斯人”的人们,所以我们得分情况讨论。
如果你所说的白俄罗斯人是指拥有白俄罗斯国籍的人们,就人口和民族构成而言,2021年白俄罗斯共有一百多个民族,共934.96万人。其中白俄罗斯族占84.9%,俄罗斯人占7.5%,波兰族占3.1%,乌克兰族占1.7%,其他少数民族占2.8%。就目前来说,白俄罗斯的主体民族占比进一步提升。
你也知道白俄罗斯规定了白俄罗斯语和俄罗斯语两种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国籍意义上的白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据说截至2017年,约80%的白俄罗斯人只会说俄语,鉴于该国拥有大量少数民族,实际上的族际通用语言也还是俄语。不过波兰族人、部分白俄罗斯族人和部分利普卡鞑靼人对内使用波兰语或者其他语言。
目前白俄罗斯的另一种官方语言白俄罗斯语的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和乡间百姓。但鉴于白俄罗斯是一个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其本身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而且城市人口占比日渐提升,那么白俄罗斯语日渐式微的情况更加值得注意。有观点认为,乐观估计白俄罗斯语的使用人口不足总人口的10%。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白俄罗斯语已经接近灭绝的边缘。
如果你说的是民族意义上的白俄罗斯人,那么得分情况讨论。全世界有近1000万白俄罗斯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今天的白俄罗斯共和国境内。如上文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使用俄语。而其余多数白俄罗斯族分布在俄罗斯、美国、乌克兰和波兰,他们一般使用所在国的语言,部分人群可能对内使用本民族语言。
现代意义上的白俄罗斯人基本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历史,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属于周边的大国波兰和沙俄。而且由于大多数时间都被置于同一个政体中的缘故,白俄罗斯人并没有像乌克兰人那样强烈的民族意识,据说一些人甚至认为白俄罗斯人在20世纪“没有统一的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模糊”,他们常举的例子是在波兰、立陶宛等地存在大量讲白俄罗斯语但民族认同为波兰人的百姓,甚至使用“波莱舒克方言”这一人群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白俄罗斯人民中存在大量民族身份极为模糊、族群认同相当模糊的群体。
另一些人提出一种需要引起注意的观点,他们认为白俄罗斯的革命家们大多来自“波兰化”的天主教贵族家庭(更不用说他们往往拥有波兰血统,身份认同也是波兰人),他们接受的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的高雅波兰文化实际上让他们难以接受“建立在白俄罗斯语和白俄罗斯语基础上的种族白俄罗斯观念”,因为在此意义上的白俄罗斯语被他们当作乡民的语言,而白俄罗斯族当时拥有相当庞大的农民群体,那么也就意味着白俄罗斯的革命家们和群众之间是疏离的。而沙俄的俄化教育和宗教改革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白俄罗斯革命家不得不面临更大的阻力。
注意:这点在立陶宛方面则不同,立陶宛的革命家能够很轻易地摆脱历史的桎梏。当沙俄境内禁止以波兰文化的时候,大多数出身农民家庭的立陶宛革命家接受了俄化教育。这些立陶宛革命家虽然“出身微寒”,但因为立陶宛语和斯拉夫语在客观上差别很大,因而他们在领导、发动人民群众方面比斯拉夫的主教、革命家们更有优势得多,在西部以立陶宛族为主体的地区就更是如此。当然,这条并不适用于利特温人这样逐渐白俄罗斯化的特殊人群。
而从词汇角度来看,与白俄罗斯语最接近的是乌克兰语,据说二者有84%的共同词汇,然后是属于西斯拉夫语支的波兰语,再次才是俄语,但一些观点也认为波兰语和俄语仍然有50%的词汇相似,所以实际上白俄罗斯语似乎是一种介乎于俄语和波兰语的过渡性方言。而白俄罗斯语日渐式微也是有缘故的。
这是因为在漫长的时光里,波兰及波兰化的白俄罗斯族上层人士统治着白俄罗斯族的人民。即使在沙俄等国瓜分波兰初期,这种情况也没有明显的改观,或者只是换了一个“讲俄罗斯语”的老爷而已。对于当时的许多白俄罗斯族革命家来说,他们不需要在意乡间百姓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因为革命家本身是也是高度波兰化或者高度俄化。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华沙、克拉科夫等大城市从事民族解放运动的白俄罗斯族革命家发现他们几乎完全在波兰人和其他民族的海洋中,几乎无法得到白俄罗斯族人的帮助,因为白俄罗斯族在城市中几乎都不占多数。
而一些资料证实,在19世纪中叶,“几乎没有人”只会白俄罗斯语,而且白俄罗斯语书籍既没有合法的出版途径,也没有受众群体。更为糟糕的是,当时沙俄境内并没有以白俄罗斯语授课的学校,而白俄罗斯族不同于乌克兰族,白俄罗斯人的居住地完全被沙俄控制,几乎完全无法避免被同化的命运;白俄罗斯族也不同于波兰族和立陶宛族,白俄罗斯族的受教育水平最低、民族意识最弱,而且很多人日益被同化到波兰人和俄罗斯人的海洋中。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当时的白俄罗斯老百姓眼中,白俄罗斯语也被他们认为是“农民的”方言,而波兰语和俄语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些使用白俄罗斯语的平民不自觉地将波兰语或者俄语视为高雅的、“有学识的”语言,而正因为白俄罗斯语和波兰语及俄语都很相似,那么一种向“高雅文化”的转化就成为了可能,白俄罗斯语似乎成了一种过渡语言或者中介语言。
总之,白俄罗斯族人的情况远不如乌克兰族乐观。其一是乌克兰族无论是从体量还是分布区域都比白俄罗斯族要大;其二,在1795年波兰被彻底瓜分之后,乌克兰族分布区域实际上分属于不同的政治实体,一部分地区成为奥属波兰,这些地区在1939年之前从未处于沙俄、苏俄和苏联的统治范围内,这一地区的奥地利政府也没有从根本上实施过民族同化政策。
不过也有一种非常奇怪的观点认为事实上白俄罗斯族是可以在总体上被同化到波兰人这个群体中的。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在1795年波兰亡国时,居住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农民有4/5信仰为东仪天主教会,如果在18、19世纪波兰语的这种优越性不受任何限制,那么实际上白俄罗斯语就会是波兰的一种方言,白俄罗斯人就会是波兰人的一个民系,毕竟白俄罗斯人在基因上更接近波兰人,而不是俄罗斯人,更重要的是白俄罗斯人在波立联邦时期波兰化程度很高。
当然,实际情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苏联境内的白俄罗斯族人的俄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二战前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白俄罗斯族的波兰化程度日渐加深,根据当时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白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东波兰的维尔纽斯省、新格鲁代克省、波莱谢省、比亚韦斯托克省境内。以维尔纽斯省为例,当时有60%的居民使用波兰语,23%的居民使用白俄罗斯语,但实际上该省一半以上的人口为白俄罗斯族。
像比亚韦斯托克省的情况则更加特殊,当时67%的居民以波兰语为母语,白俄罗斯语使用者仅占16%。当然,认同自己的波兰人属性的人民还要多得多,实际上当地大多数人民认同自己是波兰人(可能是族群概念上的认同,也有一部分似乎是国籍概念上的认同),有趣的是一些认同自己是波兰族的人民,实际上也使用白俄罗斯语或者某种过渡性质的方言。
根据1939年时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人口普查数据,当时波兰总人口约3510万,白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3.1%,大约是109万人。由于二战期间因为屠杀、割地等因素造成的人口损失,以及波兰在二战后相当成功的民族融合政策,实际上根据2002普查数据,波兰总人口为38230080人,当时白俄罗斯族在整个波兰是第二大少数民族(若将西里西亚人视为单一少民则白俄罗斯族为第三大少民群体),共有48737人,占比约为0.13%。
而根据2011年有关数据显示,波兰境内仍然有大量的白俄罗斯族,人口在50000—70000之间,他们世居于今天的波德拉谢省的比亚韦斯托克市等地。而就波兰境内的白俄罗斯语使用的情况来说,许多波兰的白俄罗斯族不再使用白俄罗斯语,因为就2002年的实际数据来说,仍然在使用白俄罗斯语的人口也只有40650人。
而波兰和立陶宛境内还有一部分非常特别的人群,这些百姓自我认同为波兰族或者利普卡鞑靼人,但实际上他们却使用白俄罗斯语。因此,排除这些民族认同为波兰人或者利普卡鞑靼人的白俄罗斯语使用者,实际上波兰的白俄罗斯族使用白俄罗斯语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不过他们的波兰语似乎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