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题目中的「四宫辉夜(しのみや かぐや)」和「阿倍仲麿(あべ の なかま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关于前者,许多姓氏或名中都会有这样的「の」,在地名中就更常见了。「四宮(しのみや)」这种「の」表示从属,可以看作是姓氏或名内部的结构,这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大姓「井上(いのうえ)〔ゐのうへ〕」[1]「井下(いのした)〔ゐのした〕」「木下(きのした)」「一ノ瀬・一瀬(いちのせ)」等。除了「の」,还有同样代表从属的助词「な」「が」等,比如「渡辺(わたなべ)」「高橋(たかはし・たかなはし)」「川辺(かわべ・かわなべ)」「戸辺(とべ・となべ)」「五十嵐(いがらし=い+が+あらし)」「土谷(つちや・つちがや)」「熊谷(くまがい・くまがや)」「吾妻(あがつま)」。
而「阿倍仲麿(あべ の なかまろ)」和「源義経(みなもと の よしつね)」的「の」,则涉及到人名结构的问题,而与具体的姓氏无关。本来这个问题在下面这个古老的知乎问题下已经有非常好的回答了,不过我在这里想要进一步整理一番。
最早人们都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是为了区别人与人而有的。那么姓氏呢,姓氏则是由于需要强调出身家族和出身地区而产生的家族名。其中,日本也和中国类似,有「姓(かばね)」「氏(うじ)」之别,另外还有一种「名字(みょうじ)〔みやうじ〕」。
一般称呼古人所采用的是「氏ノ名」[2],比如 阿倍仲麿(あべ の なかまろ) 是 阿倍(あべ) 氏,姓 朝臣(あそみ),名 仲麻呂(なかまろ)。「姓」则一般不用于称呼。
而称呼人「名字」,则是不需要「の」[3],比如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自称 源(みなもと)氏[4],姓 朝臣(あそみ),名 家康(いえやす),名字为德川(とくがわ)。德川家康改名改姓前又叫 松平元康(まつだいら もとやす)〔まつだひら もとやす〕,名 元康(もとやす),名字为 松平(まつだいら)〔まつだひら〕。
而「姓」除了神话时代的人名(「彦(ひこ)」「姫(ひめ)」「根(ね)」「岐(き)」之类)以外,很少用于称呼。
随着大和王朝的氏姓制度确立后,「氏」和「姓」均由朝廷授予。
「氏」象征着血统,是贵族所独有的,有名的氏族有: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阿倍氏(平安后称安倍氏)等等。氏族内的家族以「氏」作维系形成政治集团。比如 安倍晴明(あべ の せいめい)和 源博雅(みなもと の ひろまさ),他们分别是安倍氏和源氏。
「姓」象征着等级,也是贵族所有的,类似于爵位或官职,世袭,有:真人(まひと)、朝臣(あそみ)、宿禰(すくね)、忌寸(いみき)、道師(みちのし)、臣(おみ)、連(むらじ)、稲置(いなぎ)、国造(くにのみやつこ)、伴造(とものみやつこ)、直(あたひ)等等。
「名字」[5]是平安朝产生的,是家族的名称,氏族进一步分家后的名称,例如本姓为源氏的有:足利氏、新田氏、松浦氏等成千上万个。
日本中世后期到明治为止,一直是区分「氏」与「名字」的。
平民一般是只有名,而不称「名字」(并不是都没有),更不用说「姓」和「氏」了。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新政府要改革现有的身分制度,于是出台了明治三年的《平民苗字许可令》和明治八年的《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等。此后,所有平民不但都可以有而且必须要称「名字」了。
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姓氏完成了一元化,姓=氏=名字。现在的日本人名,只有姓名之分,也不需要添加「の」来称呼了。比如 山田太郎(やまだ たろう),姓 山田,名 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