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查找话题
首页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学对管理知识几乎没有贡献?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学对管理知识几乎没有贡献? 第1页
1
zhou-shi-y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不请自答了。分几个点聊一下:
管理学科的有效性。我们总是看到一些问题,文学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用?其实这都是学习者的迷惑。公元前三世纪,希腊的柏拉图在他的学园入口处写道:“不懂几何者,禁止入内。” 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数学是所有科学的语言,物理很能解释宇宙,但因为需要实证,所以现在看来还是不那么完美,还有不能解释或是矛盾的地方,大一统的理论完成尚早;而化学理论远没有物理成熟,知识结构更加支离破碎;生物其实就是极其高级的化学反应,有着更多未解之谜;医学是特定的对人类的生物学,只能说是应用科学;心理学是医学(脑和神经)的分支独立门户出来的,成熟度更低;而经济学其实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算是某种心理学分支的自立门户;而管理学,我认为它是经济学在职业场合的特殊应用(你说成心理学在职业场合的应用我也认同),根本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目标是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就学科的成熟度而言,管理学的历史是很短的,它被上溯到泰勒时期,也就百年;经济学被上溯到亚当斯密,这个快三百年;医学不得了,现代医药的发源可追溯到400年前柏拉塞尔修斯;物理学的祖师是公元前的亚里士多德。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他是极其年轻和不成熟的,所以,相应的,有效性很不可靠。这么说吧,你让世界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或是大学管理学教授来给企业做管理改善,项目成功的概率远低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发射卫星。但这不奇怪,比它更古老的经济学教授可以在股市赔一个底朝天,因为经济学的成熟度也很低。
管理不能全部看作科学。我觉得经济学也好,管理学也好,他们不那么有效的原因其实很容易分析,那就是研究对象是人类或是人类群体。就好像前面说的发射卫星,有能力发射卫星的中日美成功率都在90%以上。因为我们发射卫星是一个对物体的控制,而改造一间公司的管理,是对人的控制,后者变数极大。或者不用变数这个词,而是未知领域极大,现在科学对管理的研究,可能只是探索了很小的部分。总是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艺术的成分占到百分之多少?
历史上中国是人治为主,法制为辅的国家。法制本身也算一种方法论,现代管理其实是大量的方法论,所谓批量的制造管理者,也只有方法论可以做到。但人治就不行了,多少年才能产生一个张居正?不世出的王阳明有没有复制的可能?自古中国人的骨髓里面对于建立好的管理制度和培养好的管理者之间,更愿意得到后者。放在对社会的管理来看就是喜爱清官、喜爱青天。这一点,也限制了中国人对管理知识的探索。
西方人的话语霸权。讲真,管理学是谁最先定为学科的?西方,主要从工厂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蔓延到各个管理领域,中途一些工厂工程师、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的加入,完善了这门学科理论。但是,中国这样的国家真的没有开展过管理方面的研究?我读1972年XXX的信件,读到了一段XXX评论某人:“我只知道他在工业方面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是搞托拉斯,一个是要搞计件工资制。搞托拉斯,我们试验过,这意味着工业的更加集中,对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方针是有很大矛盾的。搞计件工资制(他为此专门在天津搞了个调查材料)是意味要进一步地搞物质刺激,这肯定不如‘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相结合’的制度好。”我是在想,不是我们不做,就算做了研究,西方的把持学术话语权的不承认你是管理学,是不是也是你们觉得“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学对管理知识几乎没有贡献”的原因之一,也或者我们国家的学术当局真不屑“管理学成就”这枚小小的奖章。
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很多看似管理的东西不能叫管理学,他们不是对人性的研究,而是对人性的要求,放在今天不是管理学,而是成功学。我们知道卡耐基、陈安之这是明面上的成功学,危害并不大,但是好像刘一秒之类披着管理学的成功学混淆了管理学,就好像今天你看德鲁克及其徒子徒孙那一套东西,也并不是对人性的研究,而是对人的要求一样。中国人会崇拜德鲁克为什么远超美国人,我在美国人的大学教材,看到德鲁克占到篇幅真是只有“目标管理”那么丁点儿,就好像你在一个大餐厅的菜单上看到一个你以为应该是主厨推介的菜式,原来只是不起眼的一道菜。一部分企业老板会更喜欢“管理学样的成功学”,我在企业的时候以前被老板人手一本管理学教材《把信送给加西亚》,我从中并没有学习到如何管理别人,感觉这就是一本“自我管理”的书籍,如果是有方法论的书籍就算了,它没有手段,只有目标;不论过程,只谈结果。正因为大量的“伪管理学”的思想进入到管理学,导致管理学变得“很水”,尤其是中国。以德鲁克刘一秒之类的伪管理学,什么心灵鸡汤之类的东西,搞得大众眼中的管理学乌烟瘴气。(学院可能会好些,但学院难逃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命运,也就是有效性和科学性。)你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最大获得就是如果你以后做了管理者也给你的下属安利《把信送给加西亚》。
研究禁忌。我如果没有记错,我国对于学者们在经济领域的研究还是非常开放的。但是并没有对管理学的研究同等开放,导致学院内的管理学的学者只能对国外的新的研究理论进行跟随性的验证研究。国内这一点不展开。说国外来举例吧,其实对管理学的研究也是束手束脚的,比如我们某位研究者认为黑人很懒,这个能写进教材吗?政治必须正确导致你都不能痛快的研究,还谈什么贡献?或者说,政治不正确的成果也不会贡献出来,也不能贡献出来。
真相很残酷。在自然科学领域,一旦发现了新的科学理论或是现象,科学研究讲究一个“新”字,绝大多数科研学者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成果,这是科学界的绩效机制决定的,只有你是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者,你才能垄断这一成果之后的学术利益,比如获奖、比如冠名、比如当教授做院士。但是和社会搭上边的学科不一样,我问大家,最适合的政客候补是谁?最适合的银行家候补是谁?最适合的企业家候补是谁?其实就是政治家的子女、银行家的子女和企业家的子女。这些领域的激励机制可不是“获奖、冠名、当教授、做院士”,而是现实现世的利益。我比如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成功的企业家,他毕生的功力和知识他会拿出来和社会分享吗?不会的,他会藏在心里,只分享给他的子女,甚至只分享给子女中作为继承人的那一位,方便他管理其他的子女。而继承人,从大学毕业就跟着父亲,每天熏啊熏啊,就是资质再差的人,也会成合格的管理者(可以守业),或是优秀的管理者(可以做大做强)。这里举一个例子,李嘉诚的儿子中作为事业继承人的李泽钜,此人198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就加入长江集团,开始在他父亲身边工作。2018年3月16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向大众宣布退休,这是33年熏陶。作为管理者的人,会将自己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和人们分享吗?这和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你想都不要想。如果管理一间企业可以比作屠龙,那么大学里面99%教授屠龙之技的人,一条龙也没有屠过,甚至组队屠龙都没有过,最多解剖龙的尸体。换个角度讲管理秘籍算是某种商业机密吧,说出来就不值钱了。
即使以上这样不堪,我认为我们企业主、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现场员工等都需要学习管理学。这并不是一门给我们描绘了完整图景的学问,但是从他破碎的拼图,我们依旧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建立足够的感性认识,在未来遇事缴最低的学费。这就好像我们学习驾驶去看事故集的视频,你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
直觉
。然后就是你的职业生涯只要是上升的,那么工作内容中管理的部分只会越来越多,专业的部分越来越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学习管理是一种
人生态度
。最后,无论多么不准确,管理学毕竟是一门学问,毕竟是写在教材上的知识,在企业里掌握管理知识可以帮助你在和别人的“官司”中取得胜利。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学对管理知识几乎没有贡献? 的其他答案 点击这里
1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王石、柳传志等都力挺褚时健?
怎么样才能管好自己的团队?
乔布斯高中毕业,是怎么镇得住人的?
如何看待员工自带电脑的公司?
为什么政府机关至今无法实现无纸化化办公?
考「PMP 」有哪些用途,社会认可度怎么样,如何有效备考?
为什么工厂管理那么难?
如何高效地开会?
如何看待华为再次成立十个军团?
任正非只有华为控股 1.01% 的股权,他是如何实现对华为的控制力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华中师范大学邀请伪国学大师”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热搜被撤?
下一个讨论
现世有哪些人死后能成为英灵被召唤出来?
相关的话题
将来想当资本家,大学期间应该学什么内容,看什么书,培养什么能力?
如何迅速地了解一个企业?
国企工作效率真的很低吗?
如何看待雷军「毛利率高其实是一条不归路」的言论?
开发软件费用为什么这么贵?
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少,毕业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工厂招工难,大学生找工作也难,如何理解这一结构性失业现象?
什么样的老板值得下属去追随?
为什么职场中的老员工都不愿意带新员工,连主管都不愿意多教?
从技术积累角度看,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储备,在二战中投入使用的?
为什么好多搞精益管理的公司最后都死掉了?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还是决策?
觉得老板愚蠢时,到底是老板真的蠢,还是我不懂?
如何看待网传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欧阳凡被妻子实名举报,与女下属不正当关系?
有一种说法“企业的利润是省出来的”,您认同吗?
怎样进行SWOT分析?
如何评价刘备和曹操的用人水平?
如何评价小米入围全球 500 强,雷军赠予每位小米员工 1000 股小米集团股票?
合肥一公司员工迟到一次扣一千,股东面对记者核实粗鄙回应「滚」,该规定是否合理?公司可能面临哪些处罚?
国企和私企最大区别是什么?
蒋凡被认定为杭州 C 类(经授权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你有什么想说的?
怎样进行SWOT分析?
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是否合规?是否可以推广?
4 月 26 日鸿茅药酒停播全部广告,进行自查并发布整改报告的行为,能挽回其声誉吗?
如何优雅地辞退员工?
深信服「行为感知系统」引热议,或用于监控员工工作效率、离职倾向等,该产品是否涉嫌侵犯员工个人隐私?
小型企业到中型企业再到大型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如何在农村免费种果树?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学对管理知识几乎没有贡献?
如何理解王兴说「谷歌所谓 20% 自由时间是狠毒的」?
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公司促进创新?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 2025-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