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乎大神的问题就cue到我了?
我强答一波吧。
一
90后的小年轻可能感受不深刻,我们这些「老人」真是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短短几十年,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现在又进入信息社会;体量这么巨大的国家,升级速度如此之快,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而从农业到工业,从工业到信息的跃迁;从限制人口流动,到小城镇化,又到如今的大型城市群化。人口的迁移、社会的重组、生活的升级、信息传递的改变,有多少发财的机会啊。
抓住了,做大了,就成为英雄了。完整经历过这些过程,到如今还不算落后的企业家,可能只有张瑞敏了吧。海尔最初只是一个乡镇小工厂,如今成为家电巨无霸,并且在物联网上、企业内部组织形态上也一直在探索和发力。
我想说的是,在这种时代剧变的大背景下,出现一代一代的英雄是必然的。尽管这些英难所得到的赞誉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能力。比如,把双马扔到印度、印尼、埃及、巴西,甚至美国,投资体量一样,他们能干出比肩当下的成就么?肯定不能。没有利维坦,没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母国,再好的英雄也出不来。
所以,是时势造就了他们,也就是说是自然(潜移默化)形成的。
二
人类历史,是由英雄人物推动的。
西方白左的博爱,张华、李萍、我都有光明的前途,立场令人尊敬,但更多是一种安慰和麻醉剂。历史和社会的背后决定力量,都是精英。
在学术界,有大牛画圈,中牛挖坑,小牛灌水的说法。
对某一个具体行业来说,也是这样。远的,比如史蒂夫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身边的,比如罗振宇,重新定义了学习(在一个环节)。乔布斯和罗振宇,为后面的人拱出空间,引来了多少投资,创造了多少就业。
新的行业,需要英雄来定义;行业的空间,需要英雄来拓展。
三
可能在人类的DNA里,就埋藏着对英雄的崇拜和呼唤。
对人,对伙伴的信任,沿续了几百万年了,这是天然的,这是人们没有来由的倾向性。
而企业是什么?企业最多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人们对企业的印象还大多停留在谋利的、没有个性的等等。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历史不长的企业来说,在形象展示方面,由创始人(英雄)来代言,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方式了。
如何让员工的价值在企业形象展示上的贡献,得到肯定?
这个问题问得好高端啊。。。
成功的案例是海底捞?大家都知道海底捞的服务好,服务员的态度好,对于它的创始人新加坡首富张勇,反而不太了解。
一介小员工,无非图利,图名的背后最终也多是导向利益。
我觉得吧,当我想跳槽,到就业市场上,人家一看,我是从xxx公司出来的,就愿意给我机会,愿意给我更重要的职位、更高的薪水。
算不算我为企业形象所做贡献的某种肯定和回报?
认识一个土老板,坐路虎,挂北京牌照,车里面放的是大院通行证。他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他的生意,人脉,亲戚,仇家,都在一个县城里。私底下,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会坐路虎,挂北京牌照,在车里面放大院通行证的人,于是与他交流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答案是,县城虽小,但也有各色人等,银行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他矿上资金还能不能周转得开,仇家在想他还得势不得势,基层的人在想他还能不能敲开这个那个大佬的门,连网吧台球厅里的小混混都想什么时候能趁乱从他那里揩油。他这路虎不是给自己坐的,而是坐给别人看的。如果他把路虎顶出去了,换一辆低调的车,第二天街上就会有说法,有说法就不好,不能冒这个险。
县城是一个混沌的地方,没有风险评级,没有季报半年报年报,却有一点极端先进:所有人的都知道,无形资产,关系,人脉,面子,远远比有形资产重要。没有人知道老板实际做得怎么样、有多少钱,老板也不会想让他们知道——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
在这种发展迅速,形势不明朗,大多数人对大多数事情没有太清晰的认知的情况下,人们也需要评估,需要判断形势,也需要一些指标,哪怕是间接的指标,不沾边的指标,也聊胜于无。在有些时候,当大家都相信一个指标的时候,也就是大家都有信心的时候,它还真就有效。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虽然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事儿也有几十年了,但是对于大多数股东,社会大众来说,它并不如传统行业的逻辑那么明确,你说你一栋大楼在出租,大楼在那儿跑不了,大家就信你,你说你包下里某工程了,公示在那里,大家就信你,你说你有一个互联网的产品,你靠什么吸引传统的投资者,靠哪些指标给中小投资者信心?他们会懂你的指标吗?
马云的脸之于你我,等于路虎之于县里把钱放在老板那里的人,盲人摸象,无中生有。
等互联网公司这种东西在投资者——不仅是陆家嘴和金融街的机构投资者,还有拆迁暴富的投资者——那里更加成熟、成体系、可评价的时候,可能关键人物的色彩就会淡化。
大概就是背心上缺个log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