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百度百科有哪些法律类词条内容错到堪称离谱? 第1页

  

user avatar   hu-yidi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上次写下这个如何看待收容教育制度?近期关于废除收容教育制度这一决定具有怎样的意义? 回答的时候,提到了一个绕口令似的概念比较:“收容教养、劳动教养,收容遣送,收容教育”。这几个概念放在一起可以说是“傻傻分不清”,果不其然百度百科君也没有很好的分清他们家几兄弟,而直接把劳动教养和收容教养混为一谈,彻底“李逵李鬼化”了。可以说是错的离谱了。

收容教养亦称劳动教养。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改造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1982年1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下列6种人可以收容劳动教养:(1)罪行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2)结伙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等犯罪团伙中,不够刑事处分的;(3)有流氓、卖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不够刑事处分的;(4)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分的;(5)有工作岗位,长期拒绝劳动,破坏劳动纪律,而又不断无理取闹,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碍公务,不听劝告和制止的;(6)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不够刑事处分的

在此全文引用,如果收容教养这个词条真的就跟劳动教养无限重合,并且可以引用劳动教养的法天,那干脆重定向好了(狗头)。

而目前我们所认为的收容教养,则应该是《刑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都提到的“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中提到的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矫正手段。而不是现今已经废止的“劳动教养”制度的同义。

不过我要来给百度百科洗洗地,我们看到这段话同样也是在编辑时全文引用的,其标注的来源是[1]郭翔.犯罪学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在这里公允的说,如果引用的来源可信的话,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确实收容教养跟劳动教养的使用区别没现在这么大,将两个概念划等号最多是不严谨还算不上“离谱”,现在我们所说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矫正手段在当时被称为少年收容教养,这个少年的后缀随着劳教的游离在法律大门外而渐渐去掉,成为只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矫正手段。

不过今夕何夕,劳动教养都已经送进法制史博物馆了,现在还挂着这么明晃晃的“收容教养亦称劳动教养”,让收容教养作为防治未成年人犯罪重要的制度而言,真是“情何以堪”啊。

以管窥豹,这足以让我们反思百度百科法律版的几大弊端:

1、引用资料落后,几本20世纪出版的大辞典养活了n个词条

2、编辑者维护意识不足,这虽然也可以从上一条推出来,但是也可以举证得出

我们常说,立法者一改,法典容易成为废纸。但是百度百科上很多词条都并没有见随之更改的印记,只有少数“热门”法律词条才有人维护

3、逻辑混乱

因为允许所有人编辑,并且较为随意的引用,便容易出现同一词条内很多上文不接下文,“我自己打我自己,我自己都怕”的情况。

比如在王老爷子的词条中,一方面可能不想用民国纪元,便将出生年月写作公元纪元,但却在最下面来一个“民国80年代”,乍一看还以为是非大陆地区的表述。放着1991年不写,而如此表述,这也可以杠精一下说是很“离谱”了。

以及还有前面刚说不在外校上课,反手就给出了两个兼任学校。

所以,鉴于此,推荐大家可以更多的优先关注或是参与 @知识库 发起的“十万个是什么”活动,使用很加专业,由知友们贡献出来的更为优良的定义。在此全文摘录由@知识库选出的优秀内容:

@王瑞恩

十万个是什么:如何解释法律中的「对抗制」?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逆权侵占」?十万个是什么:如何从专业角度解释「蛋壳脑袋规则」?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汉德公式」?

@TEDCJK

十万个是什么:如何从专业角度解释「避风港原则」?十万个是什么:如何解释「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买卖不破租赁」?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公序良俗」?十万个是什么:如何解释「劳动仲裁」的含义?

@蒋段子

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占有推定」?

@姜源

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自然法」?

@棠邑小廌

十万个是什么:如何解释「继承权恢复请求权」?

@DoonnerDie

十万个是什么:如何从专业角度解释「无限自卫权」?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假想防卫」?

@吴声威

十万个是什么:如何解释「法不溯及既往」?

@丁大龙律师

十万个是什么:如何从专业角度解释「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月姬魔夜

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沉默权」?十万个是什么:如何从专业角度解释「一般累犯」?

@一丁

十万个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中的「孳息」?

@陆六六

十万个是什么:「法理学」是什么?

也让我们期待有更多更好的回答~

早日送百度百科法律版的错误答案进法制史博物馆~~~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度百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词条有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放弃以种族和性别上的“怀疑”为由作出任何行政上或立法上的区分...」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_百度百科

懵,这是说对一个人的种族和性别存在「怀疑」,安能辨我是雌雄吗?

我猜测,这里可能是对于「可疑归类」(suspect classification)的一种机械翻译错误。可疑归类,是美国平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司法概念,指基于一定标准对不同人群的区分被认为极有可能构成歧视,因此称为「可疑」。

例如,如果公立学校明确表示只招收男性或者女性,这种基于性别的一刀切分类在判例法上就属于一种「可疑归类」,而不是像百科中所说,存在对性别的「怀疑」。对性别没啥好怀疑的,男就是男女就是女,就好比人是人妖是妖,还没有达到「人妖不分」的程度。

除了翻译错误之外,这一句中「放弃。。。做出任何行政或立法上的区分」也是错误的。「可疑归类」不是禁止一切基于种族和性别的区分,而是这种区分必须经受住「严格审查」(strict scrutiny),具体来说,要满足三点:

  • 必须要出于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利益(compelling governmental interest);
  • 范围必须紧密限定于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者利益;
  • 必须是对公民权利限制最小的完成目标的方式。

简言之,就是如果一种基于种族或者性别加以区分的政策或立法出于重要目标,非常「对症下药」而且副作用最小,那么也的确可以采用。实践中,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也的确存在,比如Korematsu v. United States, 323 U.S. 214 (1944)案中为了国家安全目的对于日本移民的限制(这个判例争议很大)。

简言之,无论是从翻译角度还是相关法律知识的角度,百度百科这一段描述都是充满误导性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微博@孙曼联MADAN因steam被盗,所以决定举报steam一事? 
  请求法律解读,我这个案子我已经起诉我用什么法律依据才有胜算? 
  杭州杀妻案被告人许国利二审维持死刑,多次供认预谋杀人,其检举揭发不能构成立功,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涉毒明星能复出,缉毒英雄能复活吗?” 这句话的逻辑奇怪吗? 
  别人说“法律只要背就行了”,你如何反击? 
  假如法律规定「喝果汁饮料必须先摇一摇,否则罚款五十」会怎样? 
  被精神病患者杀死只能认倒霉么? 
  上海政法学院的法学还是华东政法学院的社会学? 
  河北一男子卖掉 5 个亲生孩子获利 18 万被判 10 年,如何从法律角度分析该判决? 
  外卖员写字楼送餐只能坐货梯,高峰时段还被收 3 元代送费,物业称给外卖员多一种选择,此举存在什么问题? 

前一个讨论
B站市值这么高的依据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知乎不做私信群聊功能?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