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其实都是高度特异化的玩意,相互之间也没少借鉴。就比如,贵阳1号线雅关站前后那个展线,在山里转悠那么长,就是为了降低坡度。而雅关站前后的隧道基本上还是矿山法施工,不是地铁常用的盾构法,也是因为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刨开地面上几米到十几米的土就直接花岗岩石灰岩基岩,只能炸药开路。
2016年10月6日23点10分,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雅关隧道左线贯通,10月5日,该隧道右线贯通。这标志着1号线最典型最复杂的喀斯特地质难题被成功攻克,最长区间隧道贯通。
雅关隧道全长2372米,由两个建设单位同时施工,中铁二十一局从雅关向蛮坡推进,中铁十四局从蛮坡向雅关推进。该隧道位于岩溶盆地溶蚀、侵蚀残丘洼地、河谷地貌区,地形起伏大,岩层多变,多为Ⅳ级围岩,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且属岩溶强烈发育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质隧道,极易造成突发性的涌水、突泥等恶劣地质灾害。
自开工以来,两个建设单位先后克服地理环境艰苦、征地拆迁难、炮损阻力大等一系列难题,有效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成功穿越10处断层,战胜20多次岩溶涌水,处理溶洞30多处、溶洞群5处,攻克了一系列喀斯特地质难题。(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最长区间隧道贯通 全长2372米)
这种隧道施工难度明显就是贵州的铁路隧道常规难度,所以施工方法也就只能按铁路的方法走。当然如果地形及地质条件合适,铁路下穿城市的隧道也可以直接盾构。
由于地铁与高铁的高度特异化是因为其特异化的应用场景产生的,所以没法找出一种共通的场景进行比较,就像JR新干线系统跟CR高铁系统无法比较一样,各自的技术沿革、运用习惯、历史包袱等等,导致该学不来还是学不来。
但是高铁与地铁这俩技术总门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压缩运行时间已经做到极致,只是表现方法不同。地铁的多车门高加减速,是为了压缩时间,高铁的大号道岔无砟轨道以及飙高速,也是为了压缩时间。另外一点是技术发展跟经济效益适配,地铁基本上就没有高压交流电供电,那么就不需要背上变压器死重;高铁需要大功率,那么背上变压器用高压交流电并分散之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如果要列不同还可以列很多,但是懒得列举了,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