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卫凌贞
基本上,常见的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都存在文言的分离的现象。
锡伯文、满文的书面语和口语是有差别的。但这不代表你说书面语,别人就听不懂了,大家都听得懂,只不过,口语很少这么说罢了。
例子:
(最近很忙,等我有空........)
讲真,试试 @Hasuran Li 手动艾特一下偶像,偶像来答得话肯定能举很多生动的例子~
谢邀
口语和文学语言分离最厉害的当然是汉语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还请汉语言专家们科普。
本回答并不是专业性科普,纯属抖机灵。
我知道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官方文学语言。奥斯曼语的官方文学语言词汇是土库曼语和阿拉伯语词汇为主波斯语为辅,文学语言的词汇里土库曼语(突厥)成分才占33%,其余的的是以阿拉伯波斯语词汇为主。构词法、语法和后缀基本阿拉伯语和波斯方式,还形成了很多混合组合词,文学语言十分华丽,追求“高大上”的复杂大长句式,没学过的人很难搞清(并不是完全看不懂)。
奥斯曼口语的尤其是底层的语言的词汇中土库曼语成分比例较高,伊斯但布尔方言达到48%,东南部最高60%左右。底层口语语法简单好懂没有文学语言那样华丽复杂,也没有那么多波斯语式成分。而且,不同地域的奥斯曼人的口语也是很不同的,上层偏向波斯语(比波斯人更波斯),叙利亚边疆地区和阿拉伯区的更偏向阿拉伯语,巴尔干半岛的就跟本区主体族群语言更靠近,库尔德区域跟库尔德语靠近一些,还有亚美尼亚语成分的。
奥斯曼时期的文献并不是都是标准文学语言写的,底层的作品还是普遍以当地口语为主,上流社会才用奥斯曼官方语言。
上个世纪30年代在语言统一委员会的语言改革下开始革除阿拉伯波斯借词,奥斯曼官方语言(上层)大部分内容被革除,更多的注入底层语言,根据词根重新造词,形成了现代的土耳其标准语,其中突厥语源成分比例从33%多上升到65%。
有趣的是奥斯曼时期文学语言(上流社会)的突厥成分比普通百姓的低,而现在文学语言的突厥语成分比百姓口语高。也就是说虽然语言改革把文学语言里的阿拉伯波斯借词删除了,但百姓口语中保留了更多的借词,语言改革对文学语言的影响比对口语的大。
大字母有点麻烦我就不举例了,奥斯曼文学作品的华丽大长复杂句式折磨死人。
汉语的文字和口语发音是没有直接关联的,字基本没有变但是发音发生了变化,不管发音怎么变跟字没有关系。而维吾尔语不同,文字跟着发音走,发音发生变化文字也会发生变化。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方言的汉人书写方式基本相似,而维吾尔人过了几代就发生变化。
这是用现代维吾尔文转写的察合台语《和卓传》,明显很口语化,十分符合当时的喀什方言。
上个世纪根据中心方言基础上确立了维吾尔标准语和文学语言,也就是规定每个词语的统一标准发音,书写就是一对一用文字记录即可。同时制定了标准语口语,标准语口语和标准语发音和书写有些差距,部分词汇的一些音在口语里可以变化,这是纯属为了迎合中心方言的传统口语习惯而已,这不算文白分离。
文白分离指的是比如朱元璋说的是白话写的文言文,而且两者用的词、语法等等不一样的情况。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