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造的,最早作用是用来音译“蛮族”语言,中原民族这个习惯很不好,比如满洲人入主中原后,也曾经给外国鬼子的音译词随便加个口,很多字都没留下来,就像当年的大英吉利国的写法。很多少数民族(包括日本人)最初写汉诗时也用这个字去表示一些他们自己的发音,我们只会汉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成为猫叫声的表达,最早出现在清朝晚期,应用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比如曹去晶的《姑妄言》、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续》,乃至于后来张恨水的《水浒新传》等。台湾早期拟声词一概用注音字母,比如喵是“ㄇㄧㄠˉ”,现在也开始用这些汉字了,估计是嫌麻烦了。
另,许应龙有诗句“一节忠喵绍祖风”,不解何意,大概是抄错了,但这时候北方已经全是大蒙古帝国了,也不排除是外来语。还有一些古籍的抄本偶尔出现“喵曰”,如果不是恶意卖萌,那只能说是抄错了,比如咄唶原意是叹息时间飞逝,但就有人抄成“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