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西贝莜面村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大做营销? 第1页

  

user avatar   xi-bei-xiao-mian-c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势营销”这事,有点像女人的长相,如果人美心善,那就是女神,如果人美心恶,那就被称为妖艳贱货...西贝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做营销,经常被奉为餐饮行业的经典案例,这一点咱也不谦虚(傲娇脸)。但大多数人其实只看到了西贝的营销,却没看到西贝在产品上耗费的心血。

一、舌尖1和黄老汉的黄馍馍

西贝的黄馍馍,在黄老汉的工艺上做了很多改良。黄老汉的黄馍馍,主要由硬黍糜子面和软黍黄米面制作,吃起来发硬、粘牙、有点酸,口感粗糙。西贝则在黄老汉的基础上,赠加了小米面、白面、玉米面,五种面的配比也经过了上百次的调试。而且,面的粗细度,也对口感有重要影响,西贝的大厨们60目、70目、80目地不断测试,才最终确定了黄馍馍用面的粗细度。

测试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虐人的过程,每次准备十几盘不同配比和粗细度的面进行测试,天天吃黄馍馍的体验你们感受下~主要是,最初的黄馍馍并不像现在这样好吃。2012年,研发黄馍馍期间恰逢北京暴雨,老板贾国龙从亚运村打包了几个黄馍馍回家,到家后发现黄馍馍的外皮因为太干太沙,已经被颠碎了。有一次,西贝高级副总裁张慧试吃黄馍馍,咬了一口说:“我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噎过去……”

相比用面的种类、配比、粗细度外,面的发酵是最难的环节,难在不稳定性大,酸碱度、温度、湿度、发酵时间,都会影响到面的口感。黄老汉制作黄馍馍完全是传统工艺,把面放在热炕头上发酵,这没办法复制到西贝。所以西贝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非常多的试验,专业醒发室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用精确化的数据控制,比如发酵后的花要开多大、直径多少、高度多少,这样才能保证出品的稳定。

此外,西贝对黄馍馍的馅料也做了改进。黄老汉的黄馍馍,馅料使用的是当地的红枣,并且不去枣核。西贝的黄馍馍,采用的则是新疆和田大枣,并且完成去枣核流程。在红枣与红豆的配比、甜度、粗细度、湿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良,并把测试的最满意结果标准化。

不骗你,经过西贝改良后的黄馍馍,黄老汉都觉得比自己做的更好吃。签下黄老汉做代言人后,黄老汉经常带着小孙子去各地巡店,黄老汉的小孙子也特别喜欢吃西贝的黄馍馍,一次吃俩。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些活动,召集顾客去黄老汉家学做黄馍馍,很多顾客去了都很惊讶,原来黄老汉的黄馍馍味道是这样啊,确实跟店里的口感不一样。


二、舌尖2和张爷爷的手工空心面

不得不说,手工空心挂面的工艺复杂程度远胜于黄馍馍。和张爷爷确定合作关系后,西贝派遣大厨到张爷爷家学做手工空心挂面。张爷爷每天四点就起床开始和面、醒面、搓条、盘条、绕面、饧面、撑面、上架、晾晒……细分的话可以有30多道工序,西贝的大厨也跟着四点起床,一道一道跟着学。当时村子里的人碰到西贝的人就问,你们干什么来了?我们就说,学做挂面。村民说,别学了,这个面离开了我们这里的水、天气、气候,到别的地方根本挂不成,距离很近的绥德人都学不会,你还要学到北京、上海去,根本不可能。

挂面的工艺虽然复杂,可毕竟不是玄学。张爷爷做挂面凭借的是多年的经验,但对西贝来说,靠经验无法做到稳定的质量,所以西贝的大厨就不断地测量每个环节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手工空心挂面最核心的工艺环节是六次醒面:

第一次醒面:时间2.5小时,温度22-28,湿度55-65;

第二次醒面:时间6 小时,温度18-22,湿度55-65;

第三次醒面:时间1.5小时,温度22-28,湿度55-65;

第四次醒面:时间30分钟,温度20-22,湿度80-85;

第五次醒面:时间60分钟,温度20,湿度85;

第六次醒面:时间40分钟,温度20-22,湿度85。

但数据是死的,环境却是活的。每个城市的气候都不同,要把空心挂面搬到上海、深圳等湿度较大的城市去挂,则又增加了难度。当时在深圳就是怎么都挂不成,一挂就断。后来西贝把所有深圳地区的大厨都集中到一个试验室,每天研究在深圳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把面挂成,最后还是突破了技术难关,空心挂面在全国门店现挂现吃。

除了工艺的挑战外,西贝还对手工空心挂面的选材做了改良。张爷爷的挂面用的是河北地区普通的冬小麦,西贝换成了河套平原的春小麦。河套平原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小麦生长期长,使得河套平原小麦所制成的面食口感柔韧爽滑而筋道,且耐泡性好、不易坨、麦香味浓郁。后来张爷爷的后人张家山觉得西贝用的面粉确实要更好,也逐渐更换了,之前40块钱一袋的面,换成了180块钱一袋的面,成本增加了4.5倍。

和很多传统手艺一样,因为制作手工空心挂面过程繁琐(需要20多个小时)、劳累、产量低(熟练的艺人也只能一天做25斤面),所以当地基本已经没有年轻人再愿意学习做空心挂面了。在这么好的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时候,西贝拿起了接力棒,这件事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值得骄傲的。


舌尖3:西安经典美食水盆羊肉

西贝水盆羊肉的研发过程也颇为曲折。舌尖3播出后,老板贾国龙凭借30年做餐饮的经验,觉得水盆羊肉太有爆品相了,西北传统经典小吃,味道好,吃的住,有工艺壁垒,所以当机立断决定在西贝全国门店推出水盆羊肉,并使其沉淀为西贝菜单上的经典菜品。

春节期间,西贝的产品经理们就奔赴西安去考察学习,前前后后走访了90家店,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味道。于是决定,在四处搜罗的一些秘方的基础上,凭借着西贝多年的牛羊肉烹饪经验,研发西贝自己的水盆羊肉。

吃水盆羊肉,关键是喝汤,所以骨汤的熬制是最核心的环节。最初,熬出来的效果并不让我们满意,骨髓没有完全熬化,出油率比较低,汤的膻气也较重。最开始熬完汤后骨头长这样:

之后,大厨们对配料和烹饪流程进行了多次优化,比如,按照100斤水加入250g生姜50g花椒试制,高压煮制时间由3小时变为5个小时,出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之后熬完汤后的骨头成蜂窝状,骨髓融化,骨胶原最大程度熬出:

很多西安人都知道,西安最知名的水盆羊肉店是澄城水盆羊肉,澄城水盆羊肉的煮肉工艺,是先煮制再拆骨。最开始西贝也是按照这个流程制作的,但发现羊肉比较零散,碎肉较多:

于是开会商讨,决定采用先去骨再炖制的方法,后期计划采用后腿包,保证出肉完整,而且,拆骨之后泡水,更容易泡出血水:

此外,西贝水盆羊肉,最开始使用的是含盐量0.8%的汤,味道有点咸,所以后续将汤减至盐度0.6%。

整个研发流程里其实有很多故事可以讲,限于篇幅,我们下回更细致地分解。这里放几个数据,可以直观展现,西贝是如何在40天完成一道菜的上市的。在整个水盆羊肉的研发流程中:

考察走访90家店;骨汤测试13次;煮肉测试45次;骨料油测试11次;香料测试18次;酒曲测试16次;盐度比测试20次;羊后腿测试12种;牛羊骨测试13次;西贝三大央厨测试25次;羊肉缓化测试34次;走过全国20个城市, 历经100000公里……

总之,通过工匠精神向中国的经典美食致敬,是西贝一直所追求的。所谓的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就是爱和美食都是需要用心去对待的,不能有丝毫的虚情假意。

今年2月,@王凯同学 的文章《舌尖一为什么好看?因为写的是食物和乡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文章中提到了一则往事:“因为黄馍馍而成名的靖边县的老黄被西贝莜面村的老板叫到了北京,准备弘扬光大西北美食。听到消息后,胡迎迎非常生气,她说她打电话把那个老板骂了许久。”

胡迎迎是舌尖1第二集的导演。当时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找老板贾国龙核实是否真有其事。老板哈哈一乐说确实有,当时有个导演打电话言辞激烈地训斥了他好几分钟。胡导觉得“老黄就应该在山崖上充满自信地做他自己唯一的黄馍馍”,西贝很尊重这种捍卫传统文化的姿态,但西贝认为,传统文化要得到弘扬,靠的不是躲在深山,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所以西贝要走的路是,通过商业化和工匠精神向中国的经典美食致敬。




  

相关话题

  为什么饭店里的鸡汤很清,而且还特别的好喝? 
  瑞士机械表和钻石一样是营销骗局吗? 
  去天津玩两天一夜,如何安排行程? 
  雷军的微博评论里有大量的非理性言论和直接回复是什么现象? 
  如何评价日本开发的白粥盖浇饭? 
  如何评价章丘铁锅的走红? 
  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好吃的想推荐? 
  儿子吃饺子喜欢蘸辣椒不蘸醋怎么办? 
  中国哪些城市的羊肉最好吃? 
  有哪些「外面卖很贵,在家几块钱搞定」的美食? 

前一个讨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吗?
下一个讨论
川普扎了中兴一刀,是不是中国的制造业和实业要回暖?如果回暖,势头最好的是哪几个行业?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