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几年前就看到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最后自己跑来北欧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北欧的高福利的支撑根源,我认为是北欧人的单一文化和高度趋同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才能构建出足够稳固的信任关系,信任你的邻居,信任这个国家其他的陌生人,信任政府。必须要绝大多数人都高度互信且负责,才能维持这种社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基本上北欧几国都有失业保险,一旦失业了在短期内都有国家保障。但是这个系统能够维持的前提条件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刻意为了拿到这笔钱而去失业赋闲在家吃福利。只要这样做的人多了,这个机制就维持不下去。
北欧有大量的福利都是类似的状况,能够维持的前提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去欺骗这个系统。欺骗的人一旦多了,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把整个国家陷入债务泥沼。事实上欧洲有相当多的国家都是类似的问题,一旦失去这种互信,就会逐步陷入恶性循环,这时候再提高税率都没有用。
北欧的机制,直接搬到另一种文化下,立刻会变成一种灾难。北欧模型,只有在北欧才能有效,事实上,由于近些年的消费主义文化对年轻人的侵蚀,移民接受问题,北欧模式也是岌岌可危的状态。能不能走下去,还要看他们能不能作出足够深刻的分析和改变。
北欧国家维持高税率的基础是高人力资本或者高技术水平。根据政治经济学来看长期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力资本。而根据发展经济学来说,长期经济增长大部分来自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大部分劳动生产率是来源于技术进步。这两项因素都是有内生性的,很难排除。
北欧国家的人力资本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同时技术进步速率很快。这导致北欧国家技术进步是在欧洲发达国家或者整个发达国家中处于中游水平,而不是逐渐落后的。
不管是人力资本,还是长期的技术进步,都是通过劳动市场(labor market)来作用的。高福利国家导致的经济增长过低往往被认为是增加了竞争成本,但是北欧国家相对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其弹性较高的劳动力市场,高度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增长率的增长是高度相关的。这是导致福利国家盛行的欧洲整体经济不振,但是劳动法改革后的西班牙、德国和北欧等劳动市场灵活性更强的国家,经济维持较好的根本原因,以上是日本中央银行的研究结论。
通过衡量短期失业率变动占人口比例的劳动流动性,可以看到北欧国家在欧洲内部,属于劳动力市场高度有效的国家。所以高福利的北欧模式,其实并不显著影响北欧国家的竞争力,因为一定程度上北欧国家牺牲了劳动市场的保护。
类似的是,C Dustmann (2014 )将德国从欧洲病夫到经济明星的关键归因于导致极大弹性的劳动市场的改革。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没有做出类似德国的改革,可能因为他们并没有遭受德国在90年代遭遇的困难情景——包括合并东德使得德国更早接受东欧剧变带来的低价劳动力冲击;也因为他们不具备和德国一样的产业关系,例如意大利和法国的工会谈判是基于全国的,导致劳动市场过于僵硬并要求更艰难的政治改革。所以我们看到大量欧洲发达国家陷入持续性经济危机,这些问题在劳动市场相对灵活的北欧国家是不存在的,北欧国家的经济危机更多是周期性的。
以上都是为什么北欧国家能维持领先国家地位并提供高福利,但是相当多的富裕国家是不提高福利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实际上早在90年代瑞典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已经和美国收敛了,2000年左右芬兰等“后发国家”也收敛了,即使依旧和美国保持了20%的效率差距。在过去100年,美国一直代表技术领先国家,但是始终没有发展出与欧洲相似的福利系统,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A Alesina (2001)的结论是相似经济水平下北欧倾向于高福利社会分配模式与利他行为高度相关。利他行为与种族有很大关联,一个可能的解释人类在基因上具有“内外分组”(in-group-out-group)的倾向,这得到大量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支持。从这种解释来看,美国人更倾向于认为穷人属于其他种族,而欧洲人更倾向于属于本种族。
而贫穷者和非贫穷者的种族差异倾向于创造出一种“他者”的认知,地理上的种族隔离也有这种倾向,导致美国人对贫穷者缺少同情。
根据Luttmer, E. F. P. (2001),如果他周围的福利接受者更多的为同种族的人,那么他更倾向于支持福利分配;相反,如果他周围更多为其他种族的福利接受者,则有更低比例支持福利分配。这说明了人们对于其他种族的福利接受者更倾向于表现敌意,而对本种族的福利接受者更多表现出的是同情。
根据这种理论,美国比欧洲拥有更低比例的福利分配,更多归因于美国社会的异质性更高,同时少数民族不成比例的拥有远高平均的贫穷水平。后者同样重要,因为这排除了比利时、瑞士这种民族同样高度分化的国家,因为荷兰语比利时人和法语比利时人的经济水平高度接近,几乎没有欧洲国家存在美国黑人这种远高出比例贫穷的民族,从而导致福利分配不成比例流入到了美国黑人、西裔等群体。
其他原因可能是包括互惠利他主义(Reciprocal altruism),意思为人们对对他们好的人表现出利他主义,对利用他们的人表现出负面态度。在福利系统中,互惠利他主义表现为,如果人们相信福利系统会帮助他们,他们会更可能支持福利系统;如果他们相信穷人在利用福利系统得利,则会反对。
由于美国人普遍拥有一种收入是来源于努力工作的信念等等,贫穷更大程度是个人问题等等,所以导致美国人并不愿意接受互惠的行为。
另一方面可能也包含政治制度的问题,例如北欧有长达百年的社民党统治基础,欧洲其他国家社民党时间也十分长久。而美国则由于选举人制度和独特的法院系统,从来没有诞生社会主义党派。然而,政治制度很大程度是内生性的,由其他因素所解释。
根据Lee & Roemer(2016),美国独特的种族社会环境极大影响了美国提高税率。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反联合(anti-solidarity):穷人以黑人和西裔为主,白人选民不愿意提高税率支持系统性偏向其他族裔的福利系统;一种是捆绑政策(policy-bundle):民主党支持再分配并且对黑人、西裔很宽容,共和党不支持再分配但是对黑人、西裔很严厉,一部分支持再分配但是反对宽容政策的人就分流了。
这两点导致美国的税率水平损失了11-15%,所以美国本应该实现和欧洲相近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种族等问题而流失了,政治制度实际上只是代理变量。
参考:Japan's Way toward Strong,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Growth: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suggests the sun also risesSpeech at meeting hosted by the Japan Society and 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in London
Dustmann, Christian, Bernd Fitzenberger, Uta Schönberg, and Alexandra Spitz-Oener. 2014. "From Sick Man of Europe to Economic Superstar: Germany's Resurgent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8 (1): 167-88.
Alesina, Alberto, Edward Glaeser and Bruce Sacerdote. “Why Doesn’t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European-Style Welfare State?”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s Activity (Fall 2001): 187-278.
Luttmer, E. F. P. (2001). Group loyalty and the taste for redistribu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9, 500-528. doi:10.1086/321019
Lee, Woojin & Roemer, John E., 2006. "Racism 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Elsevier, vol. 90(6-7), pages 1027-1052, August.
看到很多回答都在说制度和文化优越,真是令理工科的网友哑然失笑。
没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源源不断的攫取全球利润,北欧拿什么支持高福利?
就拿瑞典蠢驴(无贬义,P社玩家都懂)的家当说吧,人口不到1000万,相当于黑龙江人口的四分之一,地皮和气候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省,汽车、军工、电气等领域的工业巨头却有一堆,沃尔沃、萨博、爱立信、伊莱克斯等等公司在世界上赫赫有名,还有山德维克这些机加工工具供应商。搁在国内,这就是就是1个东北的省却能有上汽、北方军工、华为、海尔、三一重工等等公司。瑞典在世界地图上很小,但他家的萨博1988年就首飞了JAS 39“鹰狮”战斗机(相比之下歼10首飞的时间就整整迟了10年)。如果战斗机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兵器知识》还有个更骇人听闻的例子:美帝搞鹅害鹅级核潜艇,但做不出大直径的单壳体钢壳艇身,于是向瑞典“租”了 Ursviken 卷板机;苏联也来借,但瑞典人没给(虽然瑞典在冷战中算中立国),于是苏联的核潜艇就一直是双壳体了。
前面不少回答已经介绍过了沃尔沃、爱立信这些企业,我提一句加工工具和重型机械供应商山德维克吧,它家的加工刀具在机加工工具市场上的水准和它南边的德国厂商都能一教高下,类似瑞典的哥特兰级柴电潜艇总能跟德国的2xx型抢订单。明明是只有41670名员工的公司,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2018年营业额折合人民币约720亿人民币,利润就高达134亿人民币,算下来利润率18.6%,已然跟大洋彼岸美利坚的手机厂商苹果一样。*
什么概念呢?我国的汽车制造业里领军的上汽利润率是2%,手机和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的利润率是8%,互联网行业网易、腾讯是20-30%,瑞典人硬是把实体经济做出了我国赚国人钱的IT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整个北欧有一堆这样的高端制造业公司,而且靠的还不是地方保护政策,因为瑞典的国力也根本无法强迫全世界买他家的机加工设备,但它就是有这个实力做出客户高价格也不得不买的产品。如果1000万人口光靠着代工鞋子和衬衫,你制度再先进高福利也搞不起来的
*https://www.annualreport.sandvik/en/2018/
*关于瑞典的气候,诚然瑞典的南部可以说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暖流影响,气温并不是很低,但北部不一样。不能光拿斯德哥尔摩的气候当作全瑞典的气候哈。
占坑,准备码字,先上结论,瑞典是典型的第二世界国家,通过剥削本国的一些人和其他国家来得到利润,严重依赖西方市场。
主席将欧洲划为第二世界,不单单是西欧的老牌资产阶级列强也包括北欧和东欧。
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瑞典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瑞典在苏芬战争中支持白芬,并且提供志愿军和军火,同纳粹不明不白,排挤瑞典共产党很“社会主义”了。
首先,我们看看瑞典的特征
瑞典独特的地缘优势:瑞典位居波罗的海心脏地带,一头连向拥有上亿名消费者的波罗的海地区,一头连向欧盟,可谓是海外企业进入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桥头堡。即使是在未能进入全球化的近代,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贸易节点。
瑞典发展的历史机遇:1850-1910年瑞典出现的移民高潮(当时瑞典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120万)让瑞典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农村贫困化和大批失业现象;而在一战前四十年,瑞典一直是一个大量输入资本的国家,仅在1908年,外债就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单利息支付就占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1]。但由于未有卷入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比起残破的欧洲和饱受侵害的亚洲,瑞典得以保留了大量未有遭受过战争损害的机器和整整一代的男女青年;而且大量的债务由于外币的贬值得以减轻,瑞典因此得以用便宜的马克和法郎还清了债务。这相当于是说,瑞典凭借币值的变化获得了一笔无偿的工业建设基金。随后瑞典更是在二战期间和纳粹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这也是其能够维持中立地位的重要原因),接受了大量纳粹德国的资产[2],并为此大发横财,再度避免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遭受战乱的诸国的巨大损失和惨剧。
接下来我们开始主要分析瑞典的工业,瑞典19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本身就是经济就要依靠林业(类似芬兰?)和铁矿的出口,本来就是外向型经济。
瑞典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
瑞典工业化过程中清洗“多余人口”和引进西方资本,加上其外向型的特点,注定它的经济要严重依赖西方资本主义
当然瑞典也发展军工,出售军火,比如著名的博福斯公司……
二战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瑞典经济受到了发展,瑞典积极扩展国外市场
瑞典这一时期搞出口转向??(贸易依赖西方资本市场)
前文说了,瑞典的经济发展依赖西方资本,西方资本40-60年代对于瑞典的投资
当然瑞典也向外国输出资本(主要是欧美??),也向第三世界输出???
当然由于瑞典资本和工业严重依赖西方,所以70年代经济危机瑞典首当其冲,好像危机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大?
80年代又开始大规模提高生产(好像90年代以后才又是高潮???)
当然瑞典资本也不单单立足第二世界,还“进军”第三世界
瑞典对于第二世界的贸易逐渐减少(转移到第三世界???)
瑞典也借“援助”之名搞商品倾销和资本控制???(有点小帝国主义的意思啊)
好吧,这两年瑞典的外国投资好像某国越来越大???比如
而2017上半年中国在对欧洲投资的各国中,瑞典最多为36亿美元,其次是对英国的16亿投资、对德国的15亿美元投资、以及对法国的14亿美元。
还有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也是例子。
综上所述瑞典的高福利是在依赖西方资本市场和资本剥削的基础上建立的。
以后抽时间再补充材料吧。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二十年前看舰船知识,介绍国外军舰各种高大上,介绍国内翻来覆去的112、113、167,还有四艘破现代,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撑门面的军舰了。
说多了都是泪,真的不容易啊。
当年6000吨就是神州第一舰,如今4万吨小平顶下水竟然可以悄无声息,想都不敢想。
海军的发展真的太快了!
中途岛战役……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怎么看待?这种话他要是敢当着我的面说,我就敢当面打爆他的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