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到PMI指数的时候讲到一个概念,荣枯线。就是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现在49.5%表示都已经枯了呀。
可预见的是面对全国开花的疫情和各地的封城措施,4月份的数据可能更难看,还的继续枯下去呀。持续枯下去的后果其实也没什么,也就是失业率上升、消费进一步萎缩、我们这些代价可能没有饭吃而已。
财新3月工业 PMI 是48.1。如果,财新的指数,还在原来的外国东家 Markit 手里,不知道会标多少。
本人经营珠三角化纤工厂,讲一下1季度的个人体会。
最近几年里,有几个比较艰难的时刻,分别是2019年下半年,2020年疫情爆发伊始,以及现在,2022年1季度。个人情况,产销量最低的是2019年下半年,情绪最悲观的是现在。
2019年下半年,是贸易战开打一段时间以后(差不多1年),恶果逐渐累积,造成了订单的快速下降。但那个时候相比现在有两个好的方面:第一,那是一个产能出清期,因为悲观情绪从2018年4季度开始,慢慢累积,导致产能一直是在下降的,大家不投资,只有退出的同行,没有新来的同行,所以那个时候的竞争格局比较好;第二,那个时候原材料价格不贵,一些有实力的大厂,愿意做库存来养工人。
2020年春节,疫情爆发,那个时候很多人在哭惨,但服务业是真惨,制造业是在装穷。事实上只有3月4月是比较难组织生产的,5月已经恢复正常了,但是订单2020年一直是很好的,而且2020年的原材料价格非常之低。所以那个所谓的低谷是非常短暂的,回头来看是一波复苏的起爆点。
今年1季度的情况是,因为此前两年全世界的量化宽松和疫情影响,导致商品供应不足,造成了2020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全年中国私营部门的疯狂扩产能,个人观察,现在低端制造业的产能水平是最近5年以来的最高峰,形成了供应端的严重过剩;刚好遇到了美国带头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全球消费需求下降,形成了需求端的快速下降。这是一波供需双杀。
3月我们的产销量还没有到很低的水平,是比19年下半年的产量要高的。是因为这是一波衰退的开始,后面会越来越困难。按照经典的基钦周期(库存周期),衰退的时间不会短于1年,现在正处于 需求下降+库存上升=被动建库存 阶段,现在还不是最差的时候。后一个阶段是 需求下降+库存下降=主动去库存 阶段,这个阶段伴随着产能出清,后面才能慢慢好起来。
个人认为,本次制造业PMI位于荣枯线之下,与当下热门的事件关系不大,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发生的货币超发和需求暴增。所以,即便是此后俄乌局势缓和,疫情防控成功,并不会很快修复制造业的景气度,如果没有主要经济体站出来继续超发货币的话,这一波下行会至少持续到4季度。
谢邀。
散发疫情封控和俄乌战争,回落一下很正常。
3月制造业PMI是49.5,五个月以来又掉到了枯荣线以下,回落幅度0.7。
但其实这数字不算难看。你去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你就粗暴理解成大服务业,包括餐饮文娱运输房产买卖租赁这些),3月数据是是48.4,下降了3.2。
线下业态更难看。
3月制造业PMI拆开来看:
生产指数49.5,新订单指数48.8,都在枯荣线下,分别下降了0.9和1.9。
下单和生产的活跃度都在走弱,供需两弱;
纺织大类(从面料到生产)和通用设备(齿轮阀门那些)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在45低位以下。
不仅是供需两弱,45低位会有不少工厂收摊,这块估计要析出不少失业;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7.2和46.9,分别下降1.8和1.7。
知乎上不是有很多人喜欢批判外贸板块么,没事,外贸在收缩,如您所愿;
同时,大宗商品高价没有变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66.1,出厂价格指数56.7,分别涨了6.1和2.6,为近五个月最高。
其中,石油煤炭及加工、有色金属及加工、黑色金属及加工的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指数均超过70,就尼玛离谱。
内需外贸双走弱,大宗商品高价,散发疫情下的线下业态收缩,美联储可能的至少3次加息所引发的资本潮汐,房地产暴雷继续。
看得我都想昭和了。
3月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48.6,又下降了0.6,一年以来最低。
经济结构上进入K型复苏的平台期:
大型企业PMI是51.3,跌了0.5,但还是在荣的那一端;
中型企业48.5,下降2.9,到枯的那一端了;
小型企业46.6,涨了1.5,说明税制改革和减免有成效,但还是枯着。
经济依然明显分化,中小企业持续收缩。
知名缓则财新也有自己的制造业PMI口径,3月的数字是48.1,20年3月以来最低。我不敢全信,仅供参考。
现在是几个明确的压力:
内需不用说,居民杠杆率摆在这,不敢花也没几个钱花,更没什么空间去借;
外贸是大宗商品高价的高成本,特别是能源和矿产;欧洲经济衰退也会有直接冲击,毕竟一年8000亿美刀的双边贸易;
房地产主要看横盘成效,严防连环爆雷(但最近还是违约停牌了一堆)。
最贴脸的是今年1600万人的新增就业需求。
结构性失业,赶人去工厂是没啥效果的,尤其是那1076万的大学毕业生。
可以通过大基建来补一点,但缺失房地产(横盘不是加码)的大基建无法提供太多新增就业。
如果有服务业的繁荣可能会好些,但散发疫情摆在这。
内压其实不小了。
中美十年期利差已经缩小到了50个基点,该赶在资本流出前发力了...吧?
在房企纷纷爆雷,房地产行业萎缩的情况下PMI居然才降了这么点,我觉得这已经算是阶段性胜利了。
要搁以前,房地产是支柱性行业,什么叫支柱性?就是经济的顶梁柱,每年的GDP全都指望房地产撑着,如果房地产行业萎缩爆雷那对经济的冲击简直就不可想象。
但是现在房地产这么惨了,还叠加疫情反扑,PMI还没怎么降,说明经济支柱已经成功切换到别的上面去了,切换到什么上去了呢?电动车、光伏、芯片之类新经济上,以及新基建这类更有前途,更有想象空间的领域上去了。
当然这个切换还不够扎实,各地又开始出台救房市的政策,但是这次中央的态度就比较暧昧,没有叫停各地救房市。一方面可能是判断房地产再打压可能会真的崩盘,另一方面可能是认为再救市,房地产也回不到从前了,因为市场共识已经确立了。现在救房市,可能出发点更多的是让房地产慢点躺平,不要一下子死掉这样子。
另外还有一个风险在于不要让市场再次形成一致的衰退预期,就是现在这个病人刚刚切除肿瘤开始恢复,已经可以不靠输液而靠自己喝粥维持生命活动了,但是喝粥的力气还很弱,这时候输液还不能一下子就停,要保证病人能够继续有力气喝粥。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防止内外部突发事件再次打断这个过程。
泡沫已清,利空出尽。。。经济发动机没有不启动的理由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