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看待发达国家地区的去工业化?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明智极了,现在有点不对劲了。

发达国家地区去工业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掌控核心技术、高端技术,而资本可以自由流通到劳动力的价格洼地。

这一切,都是在飞机大炮坦克的的监督下完成的,它们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分成三六九等,让各个国家的代理人,用价格合适的劳动力为自己打工。

以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为例,当时的东南亚就是发达国家转移工业的对象,先把美元拿过去投资,帮当地建立起工厂,造成一时的繁荣,产生优质的资产,然后利用需求周期,在繁荣破裂之前,主动撤出资本,资产价格迅速下降,最后低价收购,完成收割。这种玩法已经玩了好几个周期了,屡试不爽,而小国有美国驻军,当一个国家没有军事独立的权力,那就没有限制资本的权力。

打个比喻吧,美村资本家拿着枪和钱,来到东南亚村工匠家,提供给工匠做鞋的机器。工匠这个村100来个人,美村200来人,那么以前一天只能做一双鞋,一年才能满足自己村和美村需求。现在,做2个月鞋就能满足所有人需求,工匠迅速暴富了,贷款100万买了房子,他家的股票全村人都想买,于是美村资本家全卖给村民了。然而,鞋要一年后才能穿坏,人们一年后才需要买新鞋,所以没人买鞋了,工匠贷款没得还了,经济危机来了。全村都买了工匠家股票,咋整?坚决不让美村资本家揣美元走!

这时候,发现美村大兵的枪指了过来,于是全村人只好破产。富起来的时候,盖的房子啥的,漂漂亮亮的,现在就值10万了,让美村资本家买走了。

所以原来发达国家打的算盘是,不断在亚非拉美玩这种游戏。让这些国家一直保持在中等国家陷阱,这招在东南亚和拉美确实玩得很好啊。

没想到出了中国这个bug,因为中国也有枪。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质就是太有钱了、掌握太多资产,不用干活了,用钱、用资产就能赚别人的钱

好比地球村的一个大地主,地很多,钱很多,而村的里穷人都希望向他租地、借粮、借油、借钱。

然后地主呢,地租给你,一半谷子归我;借粮一斗还两斗;借油一斤还两斤,借钱一块还两块。就这样,地主就控制这些人的土地、闺女、人生自由。

他就更不用干活了,躺着收租、收息就足够花了。

美国通过放出美元,全世界收购体质企业和资产,华尔街三十万人每年赚的金融服务费就比咱们几亿人辛辛苦苦搞出口赚回来的钱还要多。

华尔街赚钱了,就带动了会计、律师、管理人员等的收入提高,这些人的消费又会带动房地产、教授、医生、餐饮等等各服务行业人员的工资,进一步还会带动汽车、建筑、农业、运输等各制造业行业工资的增长。

所以,后面提到的这些制造行业经营成本就会越来越高。最后他们发现,生产出来的东西,还不如进口的便宜。从外国直接进口商品,赚得比从国内生产还要多得多

那还搞生产干吗?还要什么工业化?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只谈美国从冷战末期尤其是冷战以后开始的去工业化。美国的去工业化和全球化是同步进行的,简单的说国内的很多制造业转移到了新兴国家。我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强势崛起,至少从美国统治阶层的角度看,美国的去工业化就成功了。

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现在的土地上分散着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不超过2亿人,然后他们像欧盟一样保持着内部的关系,同时其中比较好的几块依然像现在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等可以承载西方的去工业化的转移产能。如果这是平行世界中的现实,美国统治阶层其实是赢了。

是的,他国内依然会因为全球化而出现民粹,可是那又怎么样?没有任何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可以联合起来挑战美国的绝对的经济核心地位,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军事上挑战美国。由于这两个原因,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政治模式上挑战美国。美国统治阶层可以从全世界抽取财富来养主力在国外的精兵(既压制外国又隔绝精兵与国内中下层民众),抽取全球科技人才,豢养反团结极有心得的传媒。也可以从全世界抽取财富像养猪一样地养着美国的下层,美国下层无钱无组织无先进理论无强大武力而内耗又厉害,不会是颠覆性威胁。这个局我不知道能做多久,但再做半个世纪恐怕不是什么太难的任务,而在那之前美国恐怕又搞出新技术革命了。

所以我能理解在冷战结束之初美国统治者无所顾忌搞去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心理,毕竟彼时的中国确实不像是能崛起如此之快而又政治不破功的。美国的去工业化败就败在中国这个极为反常的地球内卷王的出现,既生瑜何生亮啊。

好了,如果未来印度不能强势崛起,那么对美国形成绝对规模优势后的中国就不会面临新的瑜亮之争,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搞相当程度的去工业化了呢?这里的“可以”二字不含道德和政治责任意味,纯粹指统治阶层的能力,即能稳稳当当推行下去并长期维持而不造成大危机(时间跨度至少五六十年以上)。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没有明显正确的回答。我也要多想想。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开脑洞。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会作死


user avatar   fei-yu-16-38-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去了趟超市,发现猪肉都三十多块钱一斤了。刚刚在某音上刷到某海外博主的逛超市视频,我惊讶为什么那些发达国家的商品能这么便宜。

其实我回过头想想了,也好理解。达到国家卖给你一台光刻机5亿,你卖给他们一件衬衫5元。他赚你一千万,你赚他一毛钱。这样就是说你至少需要卖一亿件衬衫赚的利润才顶得上人家卖你一台光刻机。

发达国家国家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说白了就是钱多,而这钱从哪里来,就是通过类似于光刻机换衬衫的交易形式获得的。所以他们超市里的商品才能如此便宜。

发达国家是在去工业化,但是去的大多是中低端制造业,像阿迪耐克现在已经将厂建到东南亚了。但是像那些高端的制造企业仍旧保留着,比如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虽然也在你大陆设厂,但是台湾的台积电厂永远要领先你几个量级。这种不对等的贸易才让那些发达国家有了干净的空气,富裕的生活。

其实咱们国家算是做的比较好的了,现在厂里的工人工资至少也有个四五千,如果再加点班,拿个六千应该不成问题,一个月能攒个三千应该问题不大,一年攒个三万块,工作十年,回到家乡的县城小镇上买套房子。

其实咱们如果没有像阿斯麦尔这种可以割其他国家韭菜的高科技企业,自己过剩的产能转移不出去,现在几乎已经发展到头了。

如果我们也想过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那种生活,在目前这种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同样必须将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然后再用我们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去换他们廉价的商品。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必然,也是衰落的根源。

手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升级的时候,列强通过工业剪刀差剥削殖民地。当时列强的底层工业人口每天要工作12到16小时。

在整个过程中,工厂的组织性塑造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这个组织性一方面为全民军事动员做好了基础,另外一方面,随着无产阶级的觉醒,资本家和统治者得地位岌岌可危。

在经历了苏联的挑战之后,列强们开始把国际剥削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赎买通知合法性,这样列强的无产阶级在利益上实际上成为了国际剥削的同谋。

这个赎买在提供稳定性的同时,使工业的人力成本上升了。这导致一些低附加值得工业无法维持。

在资本家将工业升级后,相对低附加值的工业必须向被剥削国家转移维持利润,同时也能够降低大宗民用品的价格,反过来降低赎买合法性的成本。

转移后空出的劳动岗位,则流入第三产业,并且抬高了第三产业的产值。

这个循环一直做下去,直到产业升级停滞,本来应该发生问题了,但互联网革命又来了,列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继续维持剪刀差。

这个模式的死穴在于,就是如果有一个集约化的超级工业国,这个超级工业国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有完全健全的工业产业链、有科研能力、有宏观调节的能力,那么马太效应会导致在人力成本没有极端优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维持低附加值工业。

这样的超级工业国,会吞噬从低到高的所有工业,在所有层次上占据优势,并且导致列强的剪刀差只能通过金融地位维持。

现在这个超级工业国已经出现了。

按照以往的剧本,这时候列强们应该合力把这个超级怪物打垮,经济上或者军事上。

然后继续剪刀差升级循环。

但这个国家无法被打败,有工业产业训练的容易全民动员的上亿人口,而列强们由于丧失工业,动员能力已经退化到前现代化水平了。

有枪,不好办了。

这个超级工业国就是未来的中国。

大势在我。

加油,诸君。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谈一些比较懵懵懂懂的看法,主要为帮自己厘清思路,思考一下市场。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个人认为其实不是明智不明智的问题,它更像一种“自然进程”。

因为资本是生产财富的要素,它总是倾向于高效地增殖。随着经济全球化,生产资料能够在各国之间相对自由地流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占地广大、劳动力要求较低的生产环节向着劳动力价格更低、土地价格更低的地区流转是很自然的现象。

去工业化不是目的,而是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凡是完成了这种流转和迁移的企业,就会有优势,更高的盈利率,获得更多的投资,占有更多的市场,所以这个过程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被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力肯定是被剥削了。但是,这些劳动力的收入相比于被工业化之前,仍然是上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的。虽然先发国家拿走了大头,但剩下的小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比被工业化之前要多。

虽然不公平,非常不公平,但其实是“双赢”的选择。

如果科技能不断突破,始终引领经济繁荣的方向,那没什么。

但问题是,不是这样的。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英美产业的接收者。他们人口不多,体量小,迅速达到了刘易斯拐点,第三产业快速繁荣,然后进入富裕。因为体量小,他们的先进产业是偏科的。同时,伴随富裕,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和投资成本上升,从零开始发展新兴产业的ROI太低,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被锁在了现在擅长的方向上,国内的投资机会慢慢就没了,国内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然后我们就看到,这些国家的政府虽然超发了很多货币,但大部分留在商业银行出不去,一小部分换成外币投资新兴市场去了,还有一小部分流进全球股市和楼市资本空转去了,国内几乎没有增长。

所以说,个人认为这不是明不明智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自然进程。

美国不会因为预见中国的挑战和威胁就拒绝把产业迁移到中国。日本、德国也没法因为预见自己的停滞就阻止产业的迁移。

那么怎么破局呢?我抖个机灵吧

“泛亚合作,光宗耀祖”


user avatar   dihao19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而言之:

有枪,有钱,有高科技,干嘛还去干苦力活?神经病吗?

若能当官,若能经商,还去工厂打工996,神经病吗?

工业化,尤其是低端工业化,尤其是低端的人工组装工业,竟然还生出骄傲和沾沾自喜来………


去工业化正是发达的标志,普惠的标志,仁慈的标志,聪明的标志。



user avatar   song-cheng-ju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问这些发达国家把工厂、工人搬出来了吗?他们把那些工业化生产的知识丢掉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去工业化,是怎么去的?去了哪些?

所谓的高科技并非去工业化,它们仍然是为了提高商品生产、流通和利用等环节的效率,本质上仍然是工业的一部分,或者称工业的高科技化。

当然,说这些没啥用,这不是我们作为一个工业化才刚刚完成没多久的国家能够认识得到的。

就像非洲那些干三天玩两天,一天只吃两顿土豆照样很开心的人看我们一样,是无法理解的。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们自愿的,而且结果也是有利的

长期以来,对于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都充斥着嘲笑和贬低。但如果仔细审视,就会发现他们这么做才是最优解。

工业化本身是一种反人性的生产方式

它把无数人投入工厂,漫长的工作时间、巨大的社会压力都会造成矛盾激化,也因此在19世纪爆发了工人运动。正是去工业化,把矛盾转移出去,才保证了自身的稳定,扼杀左翼派系的生存空间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总体低于发展中国家,因为大部分人不需要终日磨在生产线上,心理压力也减小了。

在欧美国家,近85%的工作岗位是由服务业提供的,对心理的摧残程度远远低于工厂,我们可以从时间上对比一下

19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将工业产能大量转移到落后国家,而原本高涨的工人运动就逐渐进入低谷,最终基本消失了。

发达国家的国民富裕,很难再像19世纪那样每天14个小时在工厂里消磨人生。

去工厂里工作的人都会有类似体验,每天十多个小时工作从煎熬、烦躁到麻木,只要半年之后整个人都被消磨殆尽了。

发展中国家因为国民贫穷,为了收入可以接受这种反人性的环境,但发达国家的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就无法接受。去工业化也有企业实在招不满人的原因

实业资本家希望减少用工成本,工人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子女当工人,二者一拍即合,很难说去工业化是一条错路。

即便现存的工厂,如果技术含量不够高,工人里也基本充斥着非法移民....

发达国家的国民富裕,刺激了服务业需求的提升,服务收入高于蹲工厂,自然劳动力就会从工厂流失到餐馆、酒店。

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逆经济规律,让国民在更高收入的岗位,购买海外廉价商品,能显著降低社会对贫富差距的注意。

但很多人总觉得欧美精英们都是蠢货




     

相关话题

  未来的经济走势会怎么样?会大萧条么? 
  中国是全世界现在唯一在崛起发展的国家吗? 
  如何评价白宫的美国史上最壕发钱计划(2万亿美刀,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如果国外群体免疫成功了,中国怎么办? 
  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 第二季》? 
  为什么部分台湾人觉得大部分大陆地区都特别贫穷和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将北京定为首都? 
  什么东西可以商品化什么东西不可以商品化? 
  如何评价2017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37号公告? 
  如何评价 APA Hotel 酒店社长是日本极右翼?除了拒绝入住该酒店,是否还有其它抵制方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日本首相菅义伟就近 200 名确诊患者在家隔离死亡道歉「政府医疗准备不足」?
下一个讨论
你对当前中美关系走向和台湾问题有何看法和建议?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