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回答这种问题,毕竟是脱离时代看问题。
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明天让这两本书彻底消失一本,会选哪本,那么肯定会选后者了。
毕竟我姥爷的絮叨如果整理出来,复原论语70%以上的内容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还可以整理出蒙古文/汉语双语少儿插图版。但无论如何,我估计他老人家是复原不出几何原本来了,虽然几何原本的内容并不深奥。
顺便说一句,我姥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生活在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上,擅长套马的平平无奇一般路过“鞑子”,认识我姥姥之前可能连汉语都不会说。
几何原本不仅是数学巨著,还是哲学巨著
如果说人类文明要被天顶星人彻底消除,只能保留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只能是几何原本,因为目前来看,只有几何原本能带动现代科学。
大家应该知道比萨斜塔扔铁球的故事,其实故事真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扔铁球之前,伽利略已经用逻辑推理过了
伽利略认为:
首先假设重的铁球下落的快
那么,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就会出现:轻的铁球会拖慢下降的速度,下降会变慢
但是!两个球绑在一起,更重了啊,下降应该会快啊
所以!重的铁球下降不会比轻的铁球更快。
这就是逻辑推理,而不是张三是打鱼的,后来厉害了,李四是修城墙的后来也厉害了,王五是种地的后来也厉害了,所以,你要想厉害,就要先吃苦啊!这种完全不讲逻辑的瞎扯淡。因为和张三李四王五一起打鱼修墙种地的人多了去了,厉害的也只有张三李四王五啊,所以有个屁的关系。
我们看大学里边关于逻辑的课本
而儒家在和封建统治者合流以后,更不用讲逻辑了,因为他没有必要说服你,只要官比你大就行了,比如以前是大儒讲课给皇帝听,清朝是皇帝讲课给大儒听,大儒讲四书毕,皇帝发议论,大儒赞皇帝;大儒讲五经毕,皇帝再发议论,大儒再赞皇帝;最后,诸大儒赞皇帝帝: “圣学高深 ,洞悉天人一理之源 。是以开示精切,发前儒之所未发。臣等今得与闻,诚不胜欣幸之至。”“大儒讲四书毕,皇帝阐发书义,臣工、讲官暨侍班官跪聆 ;大儒讲五经毕,皇帝阐发经义,各官跪聆。”
几何原本是数学书,也是哲学书
谁敢说论语是哲学书?最铁杆的儒粉都不敢说
我们看古代印第安人谚语、古代毛利人谚语、希腊人民间谚语等等等等,哪个民族没有几句这种正确的废话??
实际上论语被抬起来这么高
要感谢两个少数民族
一个是元朝,规定科举的题目只能从朱熹修订过的四书五经里出
一个是清朝,规定科举答题也只能从朱熹修订过的四书五经里答题(“乡会试为士子进身之地,文律更严,三场对策,除钦定诸书外,向不准用国朝人所著书籍,更何论同 时见存之人。“)
而且因为阅卷的问题,考官一般只看第一道题,就是四书题(“近时考官专取头场首艺,二三篇但能通顺,二三场苟可敷衍,均得取中。”)
红楼梦里提到过贾宝玉看诗经(也是五经之一),他爹就骂他,说你看这个干什么,老老实实看四书才是正经事儿,这其实就是当时科举的一个反应。
那么,这加起来几百年的时间,整个中国最聪明的一批人啥都不干,就对着四书这些字研究,得发散出来多少东西?
我们就说,你科举题目是:
这批人能不能写无数精彩的文章出来??
“国初时,嘉兴县县试全案已定,惟甲乙二人文笔并佳,不能定案首。屡试之,皆然,以致全案难出。最后乃以《四书》之‘O’,命各作一破题。甲所破题曰:‘圣贤立言之先,得天象也。’乙曰:‘圣贤立言之先,无方体也。’乃定甲为案首。后二人咸贵,甲官至大学士,以功名终。乙官至巡抚,缘事伏诛。” 这个故事在李伯元《南亭四话·庄谐丛话》中也有记载。一则记其破题曰:“圣人未言之先,浑然一太极也。”又一则曰:“先行有言,仲尼日、月也。” 还有的书上记载的破题为:“夫子未言之先,空空如也。”
一个圆圈都能破题这么多,何况一堆字呢?
但是这个圆圈真的有用吗?
没用
只不过是蛮夷觉得这是少数统治多数最好的工具,拿来用罢了·····
康熙本人自然科学水平很高,阿哥们甚至能用拉丁文写信,但是!汉人还是老老实实学孔夫子考科举
传教士都吐槽,说特喵的只让我们学满语,我们还传什么教啊·····
康熙作为一个汉人金庸都夸奖的“千古一帝”,还是金庸说的:康熙比李世民厉害,李世民只是有胡人血统,康熙全是胡人血统之类的巴拉巴拉巴。反正康熙就是中国第一人了
他这么厉害,却坚定的让汉人老老实实学孔夫子
那么你说,这孔夫子,学还是不学?
匠与帅的差异。
学孔孟之道,只推荐《论语别裁》和《原本大学微言》。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