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同在一岛,为何海地和多米尼加的经济状况差距如此之大? 第1页

  

user avatar   mo-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米尼加国运非常有讽刺性,有些“因祸得福”的意味。

多米尼加早年经济模式和海地类似,农业和种植园经济为主。由于同样人多地少,也走上向自然索取的道路。大地主砍伐森林扩大种植园,失地农民毁林开荒,有势力的家族砍伐松树林(多米尼加有加勒比最大片的松树林)卖钱,穷人砍树烧木炭生火。照这么发展下去,森林毁灭,水土流失,农业减产,砍更多森林补充,最终这个国家将在贫瘠荒芜中走向崩溃,那和海地就是一个剧本了。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个独裁者出现了,特鲁希略。特鲁希略是个贪婪、残暴的军人,杀几万海地人再赔钱就是他干的。但是他和西边的同行不一样,讲究一个科学捞钱。他请了一个专家评估,看看我们国家到底什么最值钱,我从哪捞起划算。专家研究了一下说,你们国家没什么矿,种咖啡地方又小,就那片松树林值钱。专家统计方式比较简单,用森林总蓄积量乘以市场价,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特鲁希略一看,原来卖木头这么赚钱,马上下令不许别人砍了,要垄断这门生意。别人再砍树,就有种偷他钱的感觉。特鲁希略自己还是砍的,但是比较节制。经济学有个概念公地悲剧,没主的森林大家有种自己不砍就亏了的索取竞争,被视同私产反而知道心疼了。特将军每片采伐地会保留部分最健康的树用于自然恢复,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可持续林业理念。另外特鲁希略50年代修了个水电站,多米尼加是个岛国,小环境是很脆弱的。专家告诫他你这个水电站靠的是山上的河水,河水靠的是山林涵养,山林要是完了水电站也完了。将军觉得很有道理,水电站所在的山林一律禁伐。

特鲁希略客观挽救了多米尼加的森林,不过主观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天下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而且人地矛盾没有解决,老百姓要吃饭,要烧炭。所以特将军统治时期,偷伐偷垦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发展势头被遏制住了,没有像海地那样无法无天。60年代特鲁希略被刺杀后,伐木业又死灰复燃。

这时又一个神人出现了,华金巴拉格尔。华金是特将军的学生和部下,崇拜特鲁希略。严格意义上,华金不能算独裁者,是民选总统,虽然也动过改选票的脑筋没有成功,只是政治生命特别长,两次当选总统做到90岁。这老哥很有意思,不同于特将军为了垄断产业,华金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他不让别人砍树,自己也不砍。也不光保护森林,从湿地到鲸鱼,环保事业他都很热心。保护手段也比较粗鲁:开枪。经常动用军队执行环保任务,林地里砍树,杀;富人保护区盖别墅,拆;穷人垦荒,赶,无差别迫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各路人士。华金作为民选总统经常被打成独裁者就和这些环境大于人权的行为有关。在华金的高压统治下,多米尼加从向美国出口枕木变成了自美国进口木材,成为拉美极为罕见的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国家。不过,使用进口木材,天然气代替木炭,再加上暴力驱逐垦荒穷人,多米尼加老百姓经济压力是加大的。但长期来看,华金的强硬措施造成了两个后果。树也不让砍,炭也不让烧,本来就人多地少的乡村经济难以为济,多米尼加人纷纷进城打工,结果生育率下降了。华金上台时,一个多米尼加人生5个孩子,到96年彻底下台时,一个多米尼加人生不到2个孩子,人口爆炸被按下去了。另外一点,80到90年代,旅游业开始兴起,加勒比近水楼台承接美国游客。多米尼加保护下来的绿水青山可以通过旅游业兑现为金山银山,经济盘活了。如今的多米尼加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其中旅游相关比重很高,农业占比降到了5%。和海地至今还靠已经毁差不多的土地里刨食对比鲜明。

到现在,虽然多米尼加人均收入也不是很高,略低于中国,但是在加勒比国家还是不错的,比邻国海地更是十倍差距。同岛的衬托下,就显得很优秀了。历史上先后两任武装环保的统治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海地和多米尼加差距还不大,而且都是错过拉美同时期的“自由主义”时代的班车,这一时期,海地和多米尼加,由于政局不稳,外加经济作物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欧美的资本、技术、劳动力进行发展,修建基础设施,出口海外市场。

自独立后,海地也有曾经不错的发展,比如波耶,也就是曾经吞并多米尼加的海地总统,出台过“农业法典”,理想状态下有效地指导和干预农村的经济,一方面维持海地革命后的小土地制,一方面又为了偿还法国的赔款而发展种植园经济,种植甘蔗、咖啡以供出口。这部农业法典,甚至在欧洲出版过。

但是多米尼加,在19世纪后期,经常发生军人政变,而且介于独立以来,多米尼加的军人在对抗海地占领、西班牙的再次殖民中的重要作用,军人在多米尼加的地位很高,但这一时期他们并不懂得发展经济。多米尼加并没有像墨西哥迪亚斯时期的大庄园大地产,更多的是私人家庭的中小地产,种植咖啡等投资较少、成本较低的作物,这些地产的经营模式落后,也保持着原始的生产方式,缺乏技术,也缺乏广阔的海外市场,许多人非常贫穷,国家也难以从出口经济获利。

海地和多米尼加两国真正拉开差距,恰恰是多米尼加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统治时期(1930-1961)。特鲁希略在拉丁美洲威名远扬,不仅以专断残暴、贪婪腐败著称,无论是对内,还是对边境居住的海地人(在20世纪30年代,特鲁希略受种族主义影响,下令用大砍刀杀死居住在多米尼加的海地人),而且在私人生活上还是个十足的很太。但是特鲁希略统治时期,有一些手段促进了多米尼加经济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对于拉丁美洲乃至世界上的国家,都在经历一些相似的转折。在拉丁美洲,无论是墨西哥卡德纳斯的革命制度党,还是古巴巴蒂斯塔第一任统治时期,无论是阿根廷的伊里戈延,还是尼加拉瓜的索摩查,虽然有的是民粹进步政党,有的是个人独裁者,有的是军人集团统治,都倾向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发展民族工业,减少自由主义时期对出口经济的依赖。

特鲁希略统治下多米尼加也不例外。在20世纪30年代,特鲁希略开始了多米尼加的土地改革,这一时期,虽然作为独裁者,并没有真正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并且让自己的家族和亲信获得最多利益,许多普通农民分到的是远离灌溉区、铁路与公路的贫瘠土地。但是特鲁希略大规模分配、拍卖那些无主的公有土地,以及被没收的私人土地,的确极大提高了多米尼加的土地利用率,让那些荒地得到有效开垦。他的土地改革还重视以国家力量和美国资本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兴建和改善灌溉系统,并且推广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建立许多较为现代化的甘蔗种植园、养牛场,使得蔗糖、牛肉、牛奶的出口大幅度增长。而且,特鲁希略的改革,的确让许多包括士兵在内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的支持度。

特鲁希略还注重以国家力量发展一些与初级产品加工相关的工业,并且延续了多米尼加的军事传统,比如让自己的亲信军官还经营这些行业,而且在石油等管理上有很大的补贴,这样保证了这些军人作为基本盘的支持,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特鲁希略,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拉丁美洲权力最为集中的统治者,即使是尼加拉瓜的索摩查,也不过是保持了军人、大地主等集团的平衡和支持,而特鲁希略则通过铁腕统治和经济进步等方面巩固了自己个人的权力。

虽然特鲁希略是个残暴自私的人,但他在外交上十分圆滑,为多米尼加的经济发展争取了一些好处。特鲁希略作为美国占领时期扶持的国民卫队的军官,践行国民卫队保护私人财产与美国资本的义务,借助美国对多米尼加的控制,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当美国对其产生反感时,比如砍杀海地人受到美国的谴责,特鲁希略就安排自己的亲戚当总统,自己在幕后继续实际控制权力。美国在二战、朝鲜战争中,对原材料和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增加,特鲁希略就借此机会大量出口蔗糖、牛肉,使得多米尼加的经济较快发展。

特鲁希略虽然跟随美国,极为仇视苏联,但是依然与苏联建交,并且向苏联出口经济作物。此外,特鲁希略还曾访问过西班牙,与法西斯主义者佛朗哥有密切联系。

最后特鲁希略的统治受到不仅是多米尼加的进步人士,还有整个拉丁美洲进步人士的反对,许多革命者像当初卡斯特罗一样,乘船在多米尼加秘密登陆,试图结束特鲁希略的统治,最后特鲁希略遇刺身亡,结束了他31年的统治。后来美国在1965年登陆多米尼加进行占领,以防止苏联-古巴威胁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势力范围。

而同期的海地,同样经历过美国的占领,被控制海关要求偿还债务,同时美国也兴建基础设施,设施学校、医院,引进农业技术,但是美国后来认为这一地区缺乏经济机会。

海地的统治者们,在权力方面与特鲁希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经济上不如特鲁希略。比如像杜瓦利埃父子并没有有效利用国家力量和外资发展出口经济,修建基础设施,实行土地再分配,而是单纯地被外资控,处于低效落后的状态。

杜瓦利埃父子在权力上花的精力太多,某种程度上,19世纪经常发生的黑人与莫拉托黑白混血人的斗争继续进行。杜瓦利埃父子打着反对莫拉托人的旗号,支持巫毒教作为海地民族主义的旗帜,对天主教的反对者进行压制。杜瓦利埃这样的政策,不仅不利于内部的和平,而且也阻碍了对外国先进技术、文化的学习,可以说缺乏像特鲁希略那样让经济进步成为维持统治的工具的做法,单纯以铁腕手段。即使是杜瓦利埃父子之后,也很少有统治者能够让海地有较好的发展,毕竟连续错过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的趋势,海地即使是初级产品出口经济也难以与其他国家竞争。


user avatar   count_pala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要点按历史阶段整理如下:

  1.两国之间差异的形成始于17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对该岛的分治。

  2.到18世纪末,法属圣多明各(未来的海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经济价值的殖民地,而西属圣多明各(未来的多米尼加)仍然处于相对贫穷和边缘的地位。但法属圣多明各的繁荣是经济压榨高度集中的奴隶制种植园的结果,这一背景是海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最沉重的历史包袱。

  3.在海地革命后,出口繁荣伴随土地所有制变化迅速瓦解,与此同时在国际社会遭遇空前孤立;多米尼加共和国在19世纪先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动荡,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是在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海地相对多米尼加都是强国。

  4.在1870年后,海地经济持续恶化;而多米尼加共和国则在美国资本扶持下以及特鲁希略独裁时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至此,多米尼加共和国才取得了相对海地的优势地位。


1.殖民地时期

  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哥伦布建立殖民地的第一个岛屿,也是殖民地制度和城市规划方式的第一个模板,更是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的第一个大本营。因此,说伊斯帕尼奥拉岛是西属美洲的基石并不为过。但是,西属美洲很快确立起了以墨西哥和秘鲁为中心的格局,韦拉克鲁斯-塞维利亚航线的开辟导致主要贸易线路改道哈瓦那,伊斯帕尼奥拉岛这块基石似乎就被遗落到一旁了。直到17世纪末,该岛都几乎不受西班牙殖民当局的重视,当地人口稀少,产业不发达,城镇零零落落。而在17世纪时,法国人把该岛西部占为己有,作为走私和海盗活动的中心(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海盗胜地托尔托加就位于这一区域)。在1697年,西班牙事实上把岛屿西部1/3的土地割让给了法国,标志着岛屿的两部分命运分道扬镳的开始。

  在18世纪,法国在法属圣多明各全力建设大种植园经济,主要产业是当红的蔗糖业,同时也出产一定量的棉花、咖啡和染料,到法国革命前夕,法属圣多明各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经济价值的殖民地,凭借高度集中的奴隶制,法属圣多明各的蔗糖也不仅产量极高,而且成本低廉,在欧洲以及独立后的美国市场上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单独提供法国海外殖民地收入的2/3。在欧洲七年战争(1756-1763)之后,英国在谈判中要求拿占领的法属加拿大和西属佛罗里达交换法属圣多明各以及另外两座加勒比岛屿,但法国拒绝同意,宁愿放弃加拿大,并且把路易斯安那交给西班牙作为对盟友失去佛罗里达的补偿。可见对于当时的法国而言,圣多明各的价值比整个北美殖民地都要大!但是这些成果是由45万非洲奴隶暗无天日的高强度工作所创造的,这一畸形的状况为独立后长期的衰退做出了预示。

  在同一时期,波旁王朝的西班牙政府也对西属圣多明各进行了改革,但是该地并不是西班牙政府关心的重点。西班牙在这一时期鼓励种植园发展,并且引进了更多非洲奴隶,但是到法国革命前夕,该地的主要产业仍然是传统的畜牧业,整个地区有12.5万居民,其中包括大约4万名白人地主,2.5万名穆拉托人(非欧混血)自由人以及6万名非洲奴隶。此时的西属圣多明各依然是个贫穷,人口稀少,位置边缘的殖民地,尤其是和临近的法属圣多明各相比。同时期有圣多明各地主说,虽然法国人更加富裕,但它们才是岛屿的真正继承者,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征服者们的后代——这无疑只是某种自我安慰罢了。


2.海地革命时期及之后

  1792年,法属圣多明各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当地白人种植园主和英国合作,既反对起义奴隶,也反对法国政府(因为白人地主的对手穆拉托人地主刚被法国赋予了公民权)。在情况危急之时,法国政府明智地选择在殖民地宣布解放所有奴隶,从而把黑人奴隶争取到了自己一边。在这场战争中,对圣多明各垂涎三尺的英国人在6年内损失了2.5万名军人,被迫放弃。而一位奴隶出身的将军杜桑.卢维杜尔在战争中浮现了出来,并且镇压了战后的反对力量,成为了法属圣多明各的实际领导者,以及后世尊称的海地国父。

  1800年后,杜桑开始对殖民地经济进行整顿,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维护原先的种植园经济,并且以游手好闲罪为由强迫原先的奴隶们回到种植园岗位上,但是他也规定种植园1/4的产品必须分给劳动者。在法国重新征讨圣多明各期间,杜桑去世,其继承者德萨兰领导海地人民击退了法国的进攻。德萨兰也是杜桑的政策继承者,试图力保种植园经济体制不变,但是这一政策引起了人们的持续不满,并最终导致德萨兰遇刺。海地随后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北部继续实行种植园经济,南部的佩蒂翁总统改变了之前的土地政策,把大土地划分给自由劳动者,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不再也无法再继续耕种原先的高价值经济作物,而是成为自给自足的小自耕农。由于土地改革,蔗糖的年产量从杜桑时代的6000万镑降低到1818年的不到200万镑,棉花的产量下降到原先的5%,咖啡产量下降到原先的1/3,而劳动密集型的染料生产已经完全消失。佩蒂翁的继任者布瓦耶重新统一了海地,并且把土地改革推广到北部,因而深受民众拥戴,然而这些政策虽然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农民阶层,却葬送了海地曾今具有的经济繁荣。革命前后海地社会的畸形状况正在于此:奴役带来繁荣,解放就要拥抱贫穷。1826年后,海地政府打算挽回经济衰退的影响,重新立法规定工人必须为种植园长期劳动,但是这项法律根本没有执行力,因为负责执法的士兵也都是新生的小土地所有者,对大庄园和种植园劳动深恶痛绝。

  在内部结构变化导致海地经济迅速衰退的同时,外部压力也给海地带来巨大负担。海地在国际社会当中饱受孤立,周边地区的统治者都恐惧出现海地模式的社会革命,而且十分鄙夷这个黑人共和国。此外,法国虽然没有能力再度奴役海地,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封锁逼迫海地交纳1.5亿法郎的巨额赔款(这笔钱及其衍生款项让海地一直还到了1947年)。

  但是,相较于先天弱小的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而言,海地在这一时期仍然是咄咄逼人的强国。它的人口相当于多米尼加的三倍,经济体量更加庞大,而且意识形态上对整个岛屿抱有主权要求。在1822-1844年间,多米尼加被迫接受海地统治,但是海地的强行同化政策引发了多米尼加人的不满,反抗使得他们重获独立。独立后的多米尼加共和国依然恐惧海地的入侵,甚至在1861年选择重新并入西班牙,不过西班牙的统治事实证明也很糟糕,因而多米尼加人民在1865年通过反抗再度获得独立......不过幸运的是,在此之后海地不再对多米尼加抱有野心,多米尼加在经过动荡的半个世纪后终于迎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3.从1870年至今

  1870年之后,多米尼加共和国开始出现经济变革,建立了大批种植园取代原先的畜牧业经济,经济活动的活跃吸引到了加勒比、欧洲和奥斯曼帝国的移民,也吸引了美国资本的注意。但是在进入20世纪后,多米尼加又开始了一连串的社会动荡,直到1916年遭到美国干涉。美国在多米尼加建立了指导性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这一体制在美国撤军后被军人出身的特鲁希略接管。特鲁希略是多米尼加历史上最为强大和恶劣的独裁者,在他执政期间,多米尼加取得了人口增长和制造业的进步,但是由于他的腐败使得经济成果主要落入特权者的手中。1960年左右,多米尼加处于持续的经济衰退当中,美国政府担心这一形势会导致多米尼加共和国复刻古巴革命,因而支持了对特鲁希略的暗杀。特鲁希略倒台后,多米尼加进入了长期的政治和经济转型期。

  看看上面这段文字,应该没有人会觉得1870年后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发展的很好,但是相对于持续衰退的邻国海地,它还是显得太幸运了。

  海地在1870年后处于长期的政治动荡当中,军事政变层出不穷,政权更迭频繁,被美国长期占领(1915-1934),期间还存在“终身总统”(杜瓦利埃父子,他们的统治时期是海地历史的黑暗时代)。经济上则一直保持农业国的地位,大多数土地属于自耕农,少数土地属于跨国公司的大种植园。在1930年后,经济持续衰退,生态系统也不断恶化,到今天为止,海地已经成为拉丁美洲最不发达国家,在历史进程上和地区整体的出口繁荣/进口替代工业化过程也都是脱节的。也正是在1870年后的历史进程当中,多米尼加共和国才终于“超越”了海地。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Vox有一档栏目叫《Borders/边境线》,是专门讲这种问题的,当中有一期就是谈海地和多米尼加。结合它的观点,我从头梳理下。

我们通常称欧洲及亚洲为旧大陆,美洲为新大陆;新大陆最著名的三个文明是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西班牙人登录新大陆时,阿兹特克和印加都是鼎盛时期,除此之外,新大陆上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文明部落,这里就不细提了。总之了解一点就好,西班牙人到新大陆时,新大陆不是白纸。

西班牙人先到了加勒比地区的海岛,但是海岛以及现在的巴拿马地区,其实不富庶,西班牙人是比较投机的民族,他们敢为人先,其实还是想挣大钱,然后就四处打听找寻,下来的故事就是科尔特斯登录墨西哥湾,毁灭阿兹特克;皮萨罗翻越科迪拉山,征服印加帝国。

相较西班牙人,法国人参与地理大发现以及后续的殖民活动是很晚的。海地和多米尼加所在的岛叫伊斯帕尼奥拉,通过战争,法国人获取了岛的西侧,也就是现在的海地部分。法国人如获至宝,立即运输来大量非洲黑奴,对海地进行开发,但因为这个岛只是帝国中的一部分,所以它的角色分工很单一,种植的作物也很单一,这是非常致命的。西班牙快钱赚习惯了,对修地球的工作,就不像法国人那么热衷,所以西班牙所拥有的多米尼加一侧,就没怎么开发,更没有进行奴隶贸易;基本就是西班牙人和当地土著在靠天吃饭。



后来海地黑人就革命了,而且革命成功了,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奴隶起义建立的国家。但这个成功,带来了很多不利问题,例如其它白人国家的封锁,以及法国的逼债。但最最重要的一点,Vox节目中没讲透,就是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换。简单说,闹革命其实不难,只要你能提出一个较为可行的纲领(例如推翻殖民统治),然后能团结大多数(劳苦大众),那革命胜利的基础就已经具备了,无非是谁流血,流多少血而已。在执行层面也很简单,法国往东,海地就往西,对着干就好,不用动太多脑子,也不需要知识积累,需要的就是勇气和决心。

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是困难的,革命可以对着干,但执政不能,不能说法国搞全球贸易,海地偏不,海地就自给自足;法国搞环境保护,海地偏不,海地就砍树当柴烧,这样不行。全世界八成革命胜利的国家,都在转换这跌了跟头,走了弯路。总得来说,如果是文化比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发起革命,通常成功后的调整会顺畅;但如果是海地这种奴隶暴动,那就得给它时间,让它学习,也许一百年,也许两百年。这就是“政府机关的真空”背后的原因。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多米尼加被赞誉过头了,一个典型的靠旅游业部分人暴富的国家,外表光鲜亮丽,但是里面还是非常落后的。就好比国内的一些旅游城市一样,账面GDP代表的不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而是城镇物价水平。上层社会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当地普通人从旅游业当中未必能够得到多少收入,而且物价远远超过邻近的古巴,社会福利却差很多。

多国的经济水平远超领国海地,在加勒比海国家里面也能排到前列,但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比较落后的国家。13年开始教育改革后,小学生才开始一天上8个小时的学——改革前他们每天居然只上4个小时的课,教育水平可想而知。

隔壁的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没有之一,和海地相比,多米尼加是幸运的。

多米尼加的道路是经典的“民主道路”:残酷的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杀人如麻,贪污腐败,把政府部长们的妻子全部XX,勾结美国,our son-of-a-bitch据说就是这位大独裁者。在他二十多年的铁腕独裁统治下,多米尼加的经济得到了增长,虽然大部分成果都落入其家族手中。日益成长的中产阶级,以大学教授、商人、医生等为代表,对于这个暴君越来越不满,终于在暴君对出身良好、年轻美貌的米拉瓦尔三姐妹逼奸不成而将她们暗杀之后,达到了顶峰。天主教会和美国也抛弃了这个暴君,中情局成功策划了一次暗杀行动,从此多米尼加虽然后来也有过动荡,但是从此走上了正轨。


两国同处一岛,自然条件基本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人种和文化背景。

@莱茵行宫伯爵 补充很重要的一点,独立后的海地,“纯种”黑人与穆拉托人(混血黑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种族矛盾(虽然我们看来都是黑人),种族矛盾还穿插着巫毒教和天主教的矛盾、锁国还是开国之间的路线矛盾,此外还有臭名昭著、但是却又曾经深受海地民众拥戴的杜瓦利埃王朝。

海地独立战争中,让-雅克·德萨林在宣布独立以后,就对白人进行了屠杀,为了发展经济,他开始恢复种植园经济,德萨林被暗杀以后,海地分裂,南部实行小农经济的终身总统亚历山大·佩蒂翁和北部维持种植园经济、大封贵族的海地国王亨利·克里斯多夫,都是穆拉托人。

海地的穆拉托人父系祖先一般都是白人,往往都是自由人身份,由于从小受过教育,在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和天主教会关系密切,而成为独立后海地的贵族,他们基本上垄断了海地的军界和商界。穆拉托人再加上少数独立战争开国元勋的后代、历次兵变的暴发户及其后代,这批人是海地的高等种姓。高等种姓黑人和底层黑人之间的鸿沟几乎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高种姓穆拉托人讲正宗的法语,而普通黑人讲的是克里奥尔语。

海地称帝的独裁者福斯坦一世,曾经大兴巫毒教,以此作为自己的权力基础,对穆拉托人进行过屠杀,但是最后被穆拉托人法布尔·热弗拉尔推翻。而法布尔·热弗拉尔上台后,又改善了与欧美国家的关系,允许梵蒂冈在海地建立教会、传教、开办学校。这段时期的海地,虽然混乱不堪,但是其他拉美国家也是彼此彼此,所谓的考迪罗政治。

1915年,美国因为海地局势混乱(1911-1915年,海地政变频发,换了6任总统),无法偿还外债而入侵并占领了海地,控制了海地的内政和外交,但是也对海地进行了不少建设,开办学校、改善公共卫生、修建公路等等,这是海地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代,但是在底层黑人看来,这是白人统治的复辟,发自种族情感的不满情绪在暗中酝酿。而和美国占领军合作并且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自然基本上都是穆拉托人。

1957年的海地总统选举,号称是海地历史上最和平公正的选举,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当选总统。

当选总统以前的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出身于中产阶级,当过医生,并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过一年,参加美国发起的,在海地改善卫生、治疗热带病的大规模医疗活动,他语言和蔼,做事认真,广受海地平民的热爱,病人们亲切地称他爸爸大夫(Papa Doc)。他还发表过《黑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黑非洲文明与海地问题》等著作,宣传黑人民族主义。弗朗索瓦曾经担任过国家公共卫生署总干事、卫生和劳工部部长等职务,又因为抨击政权腐败而受到迫害,一度被迫藏匿乡村,直到大选。这看上去是一个很美好的开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服务贫苦民众、遭受腐败政权迫害的医生,在一次公正的选举中众望所归被选上了总统,海地人民应该从此过上了民主自由的幸福生活。

但是现实很残酷,好比满清垮台以后,国会选举出来的大总统,看上去像孙中山,其实是义和团大师兄。弗朗索瓦上台后大肆清除异己,巩固了权力以后,大力宣传巫毒教、黑人民族主义和自己的神化个人崇拜,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背书,同时在海地农村建立了被称为Tonton Macoute的组织,类似于克格勃与黑社会的结合体,而行事也嚣张残暴得多,动辄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全家,规模是军队的两倍。弗朗索瓦在国内大量清洗穆拉托人,把海地天主教会中不听话的外籍主教神父全部驱逐,换上听话的人。弗朗索瓦的亲信官僚军头、巫毒教巫师和Tonton Macoute特务暴力组织部分取代了原先西化的穆拉托人,成为了海地杜瓦利埃王朝新的精英阶层。

在弗朗索瓦·杜瓦利埃的统治中,至少有数万人被杀死,对共产党更是严厉镇压。由于至今存在的对杜瓦利埃和巫毒教的崇拜和长期的闭关锁国,详细情况根本无法深入调查。Tonton Macoute的首领,在弗朗索瓦·杜瓦利埃生病期间图谋夺权,因此遭到追杀,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得到报告,他已经变成了一条黑狗,于是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下令把全国的黑狗统统处死。这位爸爸大夫还会把政敌扔进硫酸池,或者把政敌的头颅放在冰里与他进行灵魂的交流,肯尼迪遇刺,他宣称那是因为他的下咒。很多人喜欢嘲讽基督教,基督教确实有不少槽点,但是被基督教取代的东西,往往都是非常邪恶的,《圣经·列王纪下》第三章27:(摩押王被以色列人围攻时)便将那应当接续他作王的长子,在城上献为燔祭。弗朗索瓦·杜瓦利埃统治国家直到1971年病死,拥有技能、受过教育的穆拉托人大量逃离海地,前往美国甚至非洲,因为和美国闹翻以至于美国取消了对海地的一切援助(这一段时期正是美国开始大规模对外援助的时期,也是多米尼加旅游业开始发展的时期,海地错过了)。尽管海地经济陷入崩溃,海地国内尤其是农村的大部分民众,对杜瓦利埃王朝忠心耿耿。

弗朗索瓦死后,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继位,妻子西蒙娜·杜瓦利埃摄政。西蒙娜虽然是穆拉托人出身,但却是私生女,从小被歧视,和弗朗索瓦结婚后为丈夫的事业鞍前马后,被称为Mama Doc,在丈夫死后,她继续丈夫的巫毒教黑人民族主义和闭关锁国政策。

小杜瓦利埃是一个花花公子,但是很受海地平民的拥戴,被称作Baby Doc。继位后,出于想要收回大权和追求更奢侈的生活,倾向于改变政策,对外开放。1980年,小杜瓦利埃顶住了太后的压力,迎娶了穆拉托人咖啡富商的女儿米歇尔。米歇尔与小杜瓦利埃的奢华婚礼耗资300万美元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她也是一个权力欲望强烈的女人,婚后不久就和丈夫一起把太后西蒙娜赶回后宫,成为了真正的第一夫人。

小杜瓦利埃在夺回大权以后,显得比父亲“开明”了一些,杀人也收敛了很多。他允许了一些外国投资,还向美国卖血,当然是为了更好敛财以满足夫妻和退居二线的太后的奢靡生活。米歇尔比小杜瓦利埃有主见得多,而且在任何场合都非常爱出风头,这让老杜瓦利埃豢养的海地黑人官僚军头、巫毒教巫师、Tonton Macoute特务组织和愚昧的民众看来,那简直就是穆拉托人卷土重来。即使海地的经济一度略有起色,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不满情绪增加得更多,到了1986年,一场大规模的暴动,让杜瓦利埃王朝土崩瓦解。

讽刺的是杜瓦利埃王朝被推翻并不是因为它多么的残暴腐败,而是因为它的君主背弃了曾经的权力基础,杜瓦利埃王朝垮台了,但是腐朽的官僚军头、巫毒教巫师、Tonton Macoute特务组织,原封不动,虽然杜瓦利埃王朝被越来越多的海地平民所憎恶。几年的混乱和动荡之后,教会出身、深受民众拥护的阿里斯蒂德神父(解放神学派)立志要改革,清除腐败,当选总统以后,很快就被政变赶下台,包括杜瓦利埃王朝残余和穆拉托人的旧势力都对他充满敌意,曾经支持他的美国又指责他私有化进展不够,阿里斯蒂德三次执政,三次下台,其中还有国际社会对海地军政府的制裁。


推翻了白人,但是对于白人的治国经验、商业资本一味的无脑排斥,落后的巫毒教传统文化和狂热的黑人民族主义是海地落后的一大原因。


user avatar   he-lian-hong-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绝没有“因为有些人认为狗是伴侣动物”那么简单。

因为,自己的“伴侣动物”,不同于他人的“伴侣动物”,这是个非常显然的道理,或者说人之常情。鼓动禁狗肉那些人也不至于不理解。




  

相关话题

  智利铜矿资源丰富为什么没有像隔壁委内瑞拉那样陷入资源诅咒? 
  招商银行 2020 年年报显示,2% 的客户掌握了 80% 的财富,为什么会这样? 
  《哆啦 A 梦》里的大雄家在当年的日本算什么收入水平? 
  西班牙是如何成为比韩国还要富裕的发达国家的? 
  为什么江汉平原的农村大多依道路分布,华北平原的农村大多聚集在一起? 
  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南海仲裁之后对菲律宾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对中国的态度转变这么大? 
  我在卫星地图上看到的图案,感觉很诡异,谁能解释一下? 
  美国宣布重新豁免 352 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如何理解这一宣布?对中美贸易有哪些影响? 
  “观音山上观山水”能对出下联吗? 

前一个讨论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回复」?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讽刺的事?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