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奥地利学派为何会成为中国民间经济学爱好者的最爱? 第1页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来贴图了。

@约伯

贴的是中级教材,

@张宵宇

认为一般均衡存在的证明就是高等数学的矩阵运算。我们来看看介于中级和高级之间的教材:

这是我们要证明的东西。

那么,如何证明呢?

然后:

然后:

最后:

我不知道谁在高等数学阶段学过这些东西。

贴这些图知道你们肯定不会看。我是来支持大家的。国内的奥派肯定看不懂这些。不过其实真正的奥派也不向国内奥派一样,不学无术。猜猜这是什么:

还有这个:

和这个:

这玩意叫做哈耶克三角。你没看错。国内奥派的偶像哈耶克。以后你们看哪个国内奥派不顺眼,把这玩意扔给他,让他们解释解释,看看他们会不会。

最后,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你们高中文科或者考研时候学的政治经济学。推荐大家看一本很奇特的书: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

(美)约翰·E. 罗默著当然你会觉得你觉得是老外闹着玩,或者国内的研究落后,国外的研究好。事实上,国内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讨论的东西也已经不是你们学的资本论什么的了。例如cnki一下“转形问题”,你们可能看到的都是这些:

这些:

和这些:

当然,人文经济学者,和正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参考:

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斯诺登《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

荣兆梓 《马克思转形模型的技术结构与转形问题的症结》《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 年第9 期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今主流的经济学派一般认为是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和新凯恩斯学派(Neo-Keynesian)。

这个问题下面奥地利学派的支持者有意无意把奥地利学派和新古典学派或古典学派混同,居然有人说里根也是奥地利学派的支持者。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真是要哭昏在厕所了。奥地利学派真没这个地位。

就如今的知名政治人物之中,恐怕只有Ron Paul是奥地利学派支持者。绝大部分共和党都是新古典学派的支持者,而不是奥地利学派。

这么说吧,经济学也是按照科学的路径来发展的,虽然受限于所研究的系统的复杂度而不能极为严格地验证很多理论和假设,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要通过数据和事实来说话的。新凯恩斯学派所讲究的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也是要通过数据来验证、支撑的。新古典学派的涓滴效应,也是要通过数据来验证、支撑的。它们相互之间的论辩,归根结底都要看现实数据和分析方法。科学不是说你有一套听起来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就行,而是要拿到现实世界里和真实数据对照才能确认是否正确有效。

奥地利学派受到国内一部分民间学者这样异常追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标杆人物往往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铁杆反对者;另一方面可能是奥地利学派天然排斥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因此自称“奥地利学派民间经济学家”要比自称“新古典学派民间经济学家”容易得多。起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里面那大把大把的公式、模型都不必懂了。

——这么说吧,如果只是喜欢小政府、不喜欢凯恩斯主义、排斥计划经济,那么新古典学派有哪里不符合他们的心意呢?为什么要舍弃拥有各种分析工具的、主流的新古典学派而去信奉一个早已边缘化的古董经济学派呢?

————————————————————————————

至于有人说哈耶克预言了计划经济的失败所以牛,虽然哈耶克抨击计划经济和理性建构颇有洞见,但预言计划经济失败倒也不是独树一帜。

另外,眼下的两大主流经济学派如果能被这里的人以几句话就指出荒谬之处,那么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授还是都自杀好了。

还有人说“奥地利学派可以给出答案,而其他经济学只能分析问题。”

我们不妨这么讲:物理学、医学、化学都只能通过分析问题、分析数据来得到答案,但神棍总是可以直接给出答案。那位知友把奥地利学派称赞地像个神棍,这还真不知道是捧还是捧杀。


user avatar   yue-bo-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成为一个“奥派”门槛太低。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内容:

设(x1,x2)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消费束。按这种价格和收入,有能力购买(y1,y2)意味着满足预算约束p1y1+p2y2≤m。因为(x1,x2)是按既定预算实际购买的消费束,所以它一定满足等式形式的预算约束p1x1+p2x2=m,联立可得在预算束(p1,p2,m)下有能力购买(y1,y2)意味着p1x1+p2x2≥p1y1+p2y2,如果这个不等式得到满足,且(y1,y2)确实是不同于(x1,x2)的消费束,我们就称(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

(节选自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第七章,显示偏好)

值得一提的,这只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由萨缪尔森大爷提出并诠释,可以说不理解这个定理,很难对之后现代经济学对于个人这一对象的所有数理分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如果你觉得有点简单,那再看这个:

(还是出自同一本教科书,内容比较多,直接截图了)

这是主流经济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瓦尔拉斯均衡。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以数学的形式推出,论证了市场的优越性,至今仍是经济学本科生的必修内容。

我想一个正常人在书上看到这些东西的感觉肯定是:WTF!!然后心里一万头草泥马飞过,扔掉书本,就此放弃经济学。

奥地利学派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

有了奥地利学派,面对政府税收,你不需要按照主流经济学那样通过收入供给曲线论证税收会造成剩余的无谓损失。只需要知道税收是政府对市场的强制干预,而米瑟斯说了,政府干预市场不好,所以政府税收肯定不好!

面对商品需求随着价格涨落,你不需要按照主流经济学那样了解无差异曲线,不需要理会斯勒茨基和希克斯的两种曲线移动方式,甚至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吉芬品。只需要知道门格尔说了,价格涨买的人就少,价格跌买的人就多!

面对针对主观价值论的质疑,你不需要知道主流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结合序数效用论的精妙构思,也可以无视神经元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只需记住不坚持主观价值论就容易造成射秽主义!吓人!

在奥派看来,经济理论不能通过数学来诠释,任何模型的建立都仅仅是对现实的假定和虚构。他们讨厌公式反感计量模型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米瑟斯甚至声称“特定的定理是不能够用经验事实去证实或者证伪的”,并且批评主流经济学是“伪科学主义”。奥派类似宗教信仰般,拒绝数理分析,甚至拒绝以实证资料验证理论的治学理念被奥派学者罗斯巴德称之为“激进先验法”(radical apriorism)。由于这一极端的立场,米瑟斯之后的奥地利学派,无法对现实生活做出任何有用的分析,在事实上变成了一种价值判断的工具,无论其自身是否承认。

因此如辉格所言,他们在政策评价上的任务就变得极其简单,只需要对任何管制Say no就行。但这样简单的任务,显然不足以支撑其进入登学术圈之堂门。不过还好有向来爱好剑走偏锋的民科界接盘。所以一如特斯拉之于科学史,左小祖咒之于民谣音乐,奥地利学派成为民间经济学爱好者表明立场,体现逼格甚至挑战权威的武器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user avatar   huang-zi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拉倒吧,作为美国经济系在读研究生,准Ph.D.表示。。。现在没有哪个认真搞学术的人会把奥派观点当主流。。。奥派只是一种思想流派,在现代主流经济学崇尚实证分析,数据挖掘,数学建模与估计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这和政府喜欢谁不喜欢谁屁关系都没有,政府照样不喜欢很多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依旧是主流经济学的一大流派就是因为它在Mankiw, Aklorf, Stiglitz, Romer一批人努力下把凯恩斯的观点数理模型化,并且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微观基础和实证研究。说得极端一点,现在的奥派死硬分子是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学民科。主流经济学就两个流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奥地利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不是主流经济学,因为首先他们的方法论已经被现代经济学摒弃了。不用搞出一幅自己被迫害的感觉,这让人看得更像民科了。。。我以前在本科的时候,记得罗卫东老师在一个讲座上说过一句特别有深意的话,他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像古罗马的竞技场一样,当你站在他面前,你会感觉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壮丽,会惊叹于人类的智慧曾经达到了如此的高度”,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哈耶克等伟大的经济学先驱。但是对于现在民科化的奥派,我只能表示呵呵。很多时候,确实缺乏和民间奥派讨论问题的基础,因为我们从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方法论基础,假设开始就不一样了。如果奥派否定了现代经济学的统计计量方法,那我无话可说。


user avatar   weijie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说奥派经济学是民科最爱,既贬低了奥派经济学又抬高了民科。

不系统学习主流宏观经济学,也领略不了奥派经济学的睿智与洞见。因为奥派的历史传统就是挑战主流,奥派体系就是专门用来掐主流体系的,如果不学习主流宏观,可能连奥派在对什么“抬杠”都是不清楚的。

我对奥派认识也很肤浅,但是粗略看过一些奥派思想之后,不得不感叹其敏锐的洞察力,对于在业界的人来说还能指导投资与市场研究。

在欧美有很多做global macro的基金经理,还有很多大机构的chief economists,他们大都是系统学过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当chief的都是名校Econ PhD),但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观点都带有一点奥派的味道(比如对冲基金大佬Mark Spitznagel甚至还写了本关于用奥派理论做投资的书)。

比如,一般做global macro策略的都要研究经济周期,干这行的都知道理解经济周期对投资和研究有多重要,因为能判断出来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就能对大类资产做出基本的方向判断,特别是在周期的转换阶段,各大类资产都有非对称的投资机会纷纷涌现出来。

我们学过主流宏观的都知道,主流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用的从70年代的Real Business Cycle到最近20年来的New Keyenesian对经济周期的解释都没啥说服力,仅仅就是为了fit data或者是能求equilibrium而炮制出来的。前者说经济周期来自技术的shock,后说经济周期来自各种shocks加上名义或者真实刚性(nominal, real rigidities)。

能指导投资吗?估计很多经济学教授不知道怎么操作。多年前我还问过我导师这个问题:新凯恩斯研究框架能指导投研吗?他挥挥手答道: Don't kid yourself, it's not meant for that。

投研界的一句老话:Facts tell, but stories sell。先不说主流对经济周期的描述是不是facts(大概率不是),仅看stories都不能说服人,而且还晦涩艰深。但可惜的是,至今为止主流学术界都是看不上其他周期理论的。宏观投研圈都知道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v wave),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被主流宏观称为“迷信”,而奥派经济周期被说成“肤浅”。

但你见过Ray Dalio, Stanley Druckenmiller, Louis Bacon这些顶级宏观大佬跟媒体聊“人生发财靠技术冲击/刚性/均衡”吗?

再来说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周期的看法。

奥派对经济周期的看法相对来说就更加简明易懂,下面是根据我自己对奥派周期理论的理解复述出来的,也许与其本意有出入,但我相信不大。

奥派认为经济周期是都是被央行整出来的,央行通过降息扭曲了利率这个极其重要的市场信号。企业看到降息后,对市场的认知也会被扭曲,所以会热火朝天地加杠杆搞投资,特别是通过长期贷款来投入生产周期长,产出价值高的投资。如果消费者愿意通过储蓄来推迟消费,消费者得到的利息就能覆盖未来价值更高的商品,市场自然出清。

但消费者得到了相反的信号,消费者看到利息这么低,认为储蓄就没多少意义了,还不如消费。此时投资和消费都在推动经济上升,所以处在上升周期。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结构问题,企业现在加杠杆的产能是未来才会有的产出,而消费者想要的是现在的消费。

这个结构问题反映出来的就是总需求是超过总供给,那么通胀就会升温,同时因为低息,居民也会寻找高回报资产,资产价格会被推高。

央行如果为了遏制过热的经济和去杠杆,收紧货币就会让企业承受很高的财务成本,从而吃掉利润,企业只能选择裁员,失业率升高,居民收入下降,接下来便是recession的到来。

这个时点上,为了防止衰退,央行可以再来一波流动性灌注,但以上的过程会被重复一遍,recession却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被推迟。

如果你觉得这套说法很熟悉,感觉真实世界中都见过多次了,你不是头一个有这个种感受的人。

如果用严格的学术标准来看这套理论,奥派经济周期理论确实有些逻辑缺陷,表述也很含糊。但对投研来说,it's better to be approximately right than exactly wrong (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更重要)。

最后,我认为像奥地利经济学或者后凯恩斯经济学这些学科都应该在大学选修课里面。如果普通大学都能像北大清华那样请到机构的chief economist或者是fund manager来讲讲宏观,那才是让学生离开“曼昆”画下的美好宏观世界,看看真实的宏观是怎么运行的。

抱歉,说的很偏题。


user avatar   rong-jian-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有的答案已经够好了。我只想补充一点:考察奥派的方法论立场,要考虑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奥派主要是以方法论立场(而非具体政策立场)作为其主要区别性特征的。而奥派的方法论立场是在与德国历史学派撕逼的过程中澄清和形成的,甚至“奥地利学派”这个名称都是敌对的德国历史学派送的帽子。

德国历史学派的主张有如下几点: 1)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性,每个民族是一个有机体,不存在脱离集体而存在的个体。研究经济学应以民族为单位出发,而非从个人出发;(方法论集体主义 vs 方法论个体主义) 2)由于民族性是分殊的,经济学研究需要考察每个民族的特殊环境,这只有历史和统计研究能做到。抽象演绎推理法,包括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以斯密、李嘉图、密尔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代表,是不可靠的;任何社会和经济规律必须从各民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法总结;(方法论经验主义 vs 方法论演绎主义) 3)经济学要有民族性,要考虑国家利益。英国古典经济学从不可靠的方法论得出的鼓吹自由贸易和减少国家干预的结论也是不可靠的,德国必须实行保护关税和国家出面干预保护工人;(自由主义 vs 国家主义)

(当代不少经济学民科通过自悟无非独立得到一个多世纪前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

奥派的一些极端的方法论主张,可以很明显看出是和德国历史学派对着干的结果。例如德国历史学派主张方法论集体主义,奥派干脆反对加总(aggregation)本身,釜底抽薪;德国历史学派反对方法论个人主义,奥派主张彻底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和主观价值论,甚至主张只靠内省和先验推理;德国历史学派反对一切抽象演绎推理,主张只靠统计和历史分析,奥派干脆说所有经验研究都不可用。

奥派和历史学派的撕逼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一定要评判的话,现代经济学方法论上更接近于奥派而非德国历史学派。虽然经验研究特别繁荣,但还是主张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当然,对于现代经济学来说,奥派的确矫枉过正了,只能视为历史上一位勇敢的前驱(1880年代奥派与历史学派方法论论争的结果之一是历史学派的学阀们清除所谓“抽象学派”学者的教职)。

最后,补充一点八卦。与德国历史学派撕逼的当然不止奥派。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由于语言原因,第一批评论几乎全部来自中欧。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有些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把马克思视为反自由主义的盟友,马克思的朋友,医生库格曼报告,“有名柏林学者一直对《资本论》印象颇佳,想要提名马克思在德国一大学中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职位”(乔纳森·史博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然而也有别的学者看出马克思的方法论与历史学派的本质区别,同一本书也提到:

由罗斯托克大学(University of Rostock)教授海尔曼·吕思乐(Hermann Roesler)在1869年撰写的评论——也是《资本论》首批学术性批评中的一篇,称赞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调查。文章同时也驳斥了他的经济学有些抽象,之处马克思对劳动力的描述和“斯密主义习惯于呈现它的方式一样”,而且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和李嘉图”一起设计的,和“斯密、约翰·穆勒”以及这个学派其他的人提出的它的方式相同。

德国历史学派的学者说某样东西和斯密、李嘉图很像,那绝对是在骂人。马克思也不客气。马恩著作中骂“柔顺的讲坛社会主义”,指的基本上就是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在马克思看来,这帮人甘心做普鲁士高级官方五毛完全是人格丧尽(德国历史学派公然以“霍亨佐罗王室的智力保镖”自居),鼓吹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基本是欺骗群众,反对自由贸易纯粹是逆历史潮流的反动,蔑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推理方法彻底是无知无畏。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与奥派结成奇异同盟的唯一例子。在20世纪为早期奥派反对aggregation的立场做出最有力辩解的是同情马克思主义的英国左翼经济学家琼·罗宾逊。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对个人有益,不过对社会整体无益。

大白话聊聊:如何理解经济学?本文傻子都能看懂。

首先经济学很简单,把经济学说的复杂,都是故弄玄虚,比如美联储动不动就喜欢说什么“量化宽松”,这™是人说的话吗?不就是印钱吗?你印钱就说印钱,为什么要说量化宽松?就这么怕别人发现你在印钱吗?

经济学的二件事:

1、赚钱经济学

2、分配经济学

赚钱经济学理解为:改革开放就好了。

分配经济学理解为:打土豪分田地就好了。

美国的经济学家很坏,总是喜欢把二者对立起来,因为美国的经济学家大部分都是资本家资助的狗腿子,所以只谈怎么发展,闭口不谈分配,或者假装谈分配、实际上是慷他人之慨。

比如最虚伪的就是巴菲特,巴菲特说富人缴税太少,说自己居然比自己的秘书交的税还少,希望美国提高赋税,我说你这不就是扯淡吗?

确实,比如在2016年,巴菲特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185万美元,比他秘书低,那是因为他通过慈善基金会操作,避税的差不多了。

你之所以比你的秘书交的税还少,不是因为美国对富人收税少,而是你自己搞专业团队,把税务避的干干净净,你真想多缴税,你把避税手段给撤了不就得了?我保证你可以交个爽。

美国富人说希望给富人加税,其实是呼吁在给中产阶级加税,因为中产阶级有点钱,但是请专业的避税团队还是请不起的,而类似巴菲特一样的超级富豪,可以通过避税团队,把税务降低到等于0的状态,特朗普这么多年才交了750美元的税,这和等于0,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西方社会中的:假装谈分配、慷他人之慨。

你尽管加税,反正交的不是我。

加!加税的钱,你来出。

西方中产阶级缴巨额税务以后,就被转移给了底层无产阶级,自然底层人就不会搞事情了。

再回来谈经济学。

赚钱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奋斗逼,尽管今天的躺平族都很讨厌听见奋斗逼的事迹,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奋斗逼文化,确实就是发展经济、搞活效率的核心精神。

事实就是,发财是离不开奋斗的,发迹的人,基本都是打鸡血一样的存在,看过华尔街之狼的都懂。

奥地利经济学派、芝加哥经济学派,都是奋斗逼文化,就是发展、效率放在第一位,把活力放在第一位。

——这就是赚钱经济学。

什么是分配经济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和“马列主义”都是分配经济学。

分配经济学的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本来是很富裕的,但是资源都被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所以我们需要做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注意:如果社会里面没有土豪,你还非要强行去打土豪,最后结果就是:全国低效率、而且很穷。

打土豪的前提是,社会得有土豪。

分钱的前提是,社会得有钱。

那么这两个经济学谁是对的?

答案是都对,但是分配经济学更对。

为什么说都对?

1、首先社会是需要发展的,没有效率就没有发展,更没有财富的积累。

2、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积累,奋斗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享福,而不是为了奋斗一辈子。

所以在社会整体财富过少,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就别讲什么人权、劳工权益了,你都快饿死了,你还在意996或者007吗?对你来说吃饱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反过来说,在社会整体已经富裕起来以后,资本还要人家去996一辈子,但是自己抠抠搜搜的,你说的过去吗?

所以都是对的,只是不同社会阶段,用不同的方法。

但是为什么说分配经济学更正义?因为你种树就是为了吃果子的,吃果子本身才是目的啊,赚钱是过程,分钱是目的啊。

所以说分配经济学才是更对的存在,努力上班,不就是为了拿到股权等分红吗?对吧。

西方社会无耻的地方就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用所谓的契约精神消解了分钱这个结局,他说自己的钱是自己赚的,我们要讲法制,讲商誉,不能乱觊觎别人的财富。

所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马克思说的经济危机周期,就是因为老百姓太穷了,消费就没了,最终就开始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正确的做法是:灯塔水母化。

什么叫灯塔水母化?灯塔水母据说是目前已知的一种永生生物,他会在生命到头以后,开始蜕化成为小宝宝,然后重新开始长大。

顶级富豪,就是游戏里面满级的人,满级的人太多了,游戏里面的资源就全部被他们吃光了,普通玩家都做不到装备了,根本无法升级,这游戏是没法玩了。

怎么办?顶级富豪应该变成灯塔水母,你发现自己满级以后就开始退,从大富豪退到一个小富豪,把过多的财富吐出来,给那些没钱的人,这样游戏就可以循环下去。

那如果他们不愿意退怎么办?


一战至二战的时候,沙俄爆发了马列主义革命,沙俄资本家遇见了中国小品喜剧里面的情况:钱没花完,人没了。

德国爆发了纳粹主义,先抢国内犹太财阀的钱,然后开始全欧洲抢钱。

但是这二件事,本质是一件事,那就是本国底层人没钱了。要么刀口对内搞阶级革命,要么刀口对外,搞侵略扩张。

列宁还是小胡子,你总得被迫选一个。

这就是战争的来源。

战争的本质,主体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没钱了,要出去搞钱的结果。

其实今天无论什么经济学,都应该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

为什么?因为今天的任何西方经济学,都无非是在说:我们应该怎么搞钱?怎么改革那些搞钱阻碍的问题。

但是搞钱的根基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分钱啊。

所以奥地利经济学派是对的,但是他的基础:必须建立在马克思经济学上,就是说我搞奥地利经济学的效率来赚W,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分配。

不分钱,是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容易打仗,今天的科技太强大,人类已经无法承受战争了。

不发展效率也是不行的,不发展效率赚W,哪来的钱分?

这才是真正理解经济学的根本。

做人亦是如此,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最重要的就是微观,你的微观是什么?就是:别和我™的谈什么狗屁爱情,我™现在就是想搞钱(要合法)。

在个人创收角度,要多研究自由经济学,类似奥地利经济学派这样的内容,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效率,去赚更多的w。

但是在宏观角度,要反对效率至上,支持公平第一为基础的效率,要支持马克思经济学。

因为效率至上的自由经济学思路,只会构建一个冷血的赚钱市场,但是国家不是公司,他是一个共同体,是要讲国民关怀的,有些事不赚钱,但是对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很重要,这些事怎么可以算利润账?懂了吧。

个人角度提倡自由经济学思路,多去赚钱。

国家角度,提倡共同体思维,强调集体责任感,多管制大资本,支付转移回馈老百姓。

奥地利经济学的自由、效率,我要!

马克思经济学的分配、公平,我还要!

小孩子才二选一,成年人是我全部都要。

把效率装进公平的笼子里面,这就是我理解的好经济学。自由为表,马克思为本,这才是聪明人的思路。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用数学。


user avatar   bu-zhi-b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耶克及其所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的核心假设有如下两条。


其一,社会运作的复杂和混沌程度是如此之高,使得社会的规律被理性把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人的价值观是如此的混沌,以至于价值观的共识是不可能的,因而理性是完全没有运作的根基的。

例如,Hayek 1939 Freedom and Economic System 说: the inability of democratic assembly to agree on a particular plan, must strengthen the demand that the government, or some single individual, should be given powers to act on their on responsibilities.

哈耶克这里提的就是后来的阿罗不可能定律:一旦假设了人与人的普遍对立,那么追求理性就必然导致独裁。的确,如果社会没有任何可同意的目标,那么理性也失去了运作的方向。


其二,虽然理性不能把握社会,但是个人拥有独特的直觉,这种直觉可以把握部分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真理或知识(knowledge),这种直觉不是理性,它和理性不同,是不可言说、不可复制的,是基于个体经验的,因而也是分散的,哈耶克把这种状态称为dispersed knowledge。

例如,Leland Yeager 1996 Mises and Hayek on Calculation and Knowledge 说:entrepreneur makes business decisions partly on his intuition.... Much of what he thereby observes or senses he could not express in explicit words or numbers. A socialist system would let much such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go to waste even if it emerged in the first place.


第一条假设贬低了人类的理性共识。

第二条假设抬高了个人的神秘直觉。

因此,哈耶克的理论思想是反理性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的结合。

例如,Hayek认为“Far from assuming that those who created the institutions were wiser than we are, the evolutionary view is based on the insight that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ation of many generators may embody more experience than any one man possesses.”


由这两条假设,哈耶克进一步推论:理想的社会,不应当有任何的理性设计的束缚,而应当给予每个个体最大化的自由,以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神秘直觉,这样社会就会自发地形成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秩序(spontaneous order)。因此,理性设计(rational constructivism)只不过是通往奴役之路,而市场就是依赖个体直觉而形成的良好自发秩序的最好明证。


【注:事实上,哈耶克推崇的市场的自发秩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是自由、和谐地“自发”的产物,历史上,它是由资产阶级有意识地主导和推动的,这期间伴随着对不同阶级和民族的斗争与压迫。哈耶克自己也承认推动自由市场,保护私有产权,这本身是需要有强制力的。个人自由主义,资本的自由主义,和拜市场教也不是人人都能同意。所以,哈耶克也不得不承认强制力和政府仍然是一个自由社会所必须的“恶”。尽管这违背了哈耶克自己对自由的推崇。这样的批评也可见于Viktor Vanberg 1994 Rules and choice in economics.】


可以看出,哈耶克论证自由市场的方式,就是把理性、设计和自由、自发彻底对立起来。两边不可得兼。在哈耶克那里,理性的约束不是帮助人类获取更大的自由,而是人类一旦接受了理性的约束就失去了自由。然而,即便是放任生物自由发展,事实表明,生物竟然进化出了自觉的理性,可见自觉的理性与自发毫不矛盾,乃至于理性自身就是自发的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类似的,放任人类社会自发发展着,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没有受到除了人类自身以外的高等生物的约束,然而,放任自发的结果恰恰是,人类自觉地建设和采取了种种制度,并在一些层面上形成了基本的价值共识。


现代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理性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

但是,哈耶克敏锐地察觉到理性主义中所蕴含的与个人自由主义相冲突的部分。

在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可以建成的历史争论之中,起初,反对者宣布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理性的计算是不可能的。然而,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数理化后,很快就表明,从理论上来说理性计算完全是可能的。因此,反对派只能论述,即便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在实践上来说,这种理性计算面临种种困难而不切实际。然而,随着超级计算机和经济学数理化的发展,当初所罗列的困难要完全解决现在看来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因此,反对派开始论述理性的计划统筹在社会主义中因为激励问题而无法实现。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导致同样的问题也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出现。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这些问题,经济学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能通过数学来处理信息和激励的问题了。制度设计成了一个可以被理性把握的东西。如果制度设计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那么,同样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用于构建社会主义。【Roemer 1994 A future for socialism 1995 An Anti-Hayek Manifesto】

在理性主义看来,一切都可以被理性所把握。然而,一旦规律被理性所把握,就意味着,这种把握是可以复制推广和标准化的,意味着自觉的设计是可能的。因此,理性,潜在的,就可以用自己的尺度去丈量现实世界的一切不合理,并改变使之符合理性。因此,经济学的理性主义越是发展,就越是把理性变得一般化,变得可以教导和规范个人行为,变得和绝对任性的个人自由主义相悖离。这样的危险是使得社会主义是否可行成了一个可实证的问题,乃至于可实践的问题,而不再是能被抽象原则所直接否定的提案了。

这对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反对理性,强调复杂、混沌和非均衡,就成了奥地利学派的一个重要内核。

对主流经济学来说,从原则上反对理性是不可接受的,这就使得奥地利学派如今沦落为了异端经济学的分支。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内核(反对理性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主义)注定了它自身的兴衰。每当资本主义社会遇到危机,急需反共的时候,奥地利学派就得以兴起,它负责向人们宣布,无产阶级是绝不可能把社会改造好的,而只会带来奴役。然而当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资本主义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治理需要理性的辅助,这时奥地利学派就会因为他们提不出什么让剥削更平滑、更稳重的经济政策而被边缘化,乃至于和它的敌人后凯恩斯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了异端经济学的分支。




  

相关话题

  为什么雷克萨斯在知乎上评价这么高? 
  如何看待 3 月 22 日美国新增 6670 例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累计已破三万例?是不是进入爆发期了? 
  印度有较多优秀工程师,为何是中国而非印度抓住了全球化的机会? 
  数据显示淘特年度活跃用户达到 2.4 亿,「下沉市场消费群体」有哪些明显特征? 
  为什么日本在世界上好感度这么高? 
  GDP 增速为 0 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 2016 年初上海房价一天飞涨 70 万元? 
  为什么1993年俄国那么虚弱的时候咱们国家却和他们签订了边界条约? 
  假设重回计划经济,当代青年如何择业? 
  人口负增长,有没有哪些行业会因此飞速发展? 

前一个讨论
日本的城市居民只有少部分人开车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电饭煲那么传奇?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