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别忘了咱们“十年风水轮流转”的老话。中国改革开放仅30多年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算胜算渺茫,其他国家怎么会没有机会?
当前世界上,印度、土耳其、俄罗斯都有大国雄心,连印尼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可圈可点。在当前中美领导的自由经济的世界秩序下,各国(地区)经济体量的动态变化定会牵动世界格局。目前经济动力以肉眼可见的态势由西向东移继续,哈佛学者称疫情则加速权利从西向东移。
嘲笑印度的人,往往认为其国情配不上其雄心,一方面是实情,另一方面与大家对印度的刻板印象相关,这和欧美民众对中国的纯负面评价是一个道理。网上咱们看印度市民用树叶自制口罩是搞笑,看中国农村的老人家用橘子皮自制口罩是心酸,是宣传和共情的作用,理性来看实则同一类社会事件。
印度从尼赫鲁提出“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 奠定了其大国发展基调,从不结盟运动+亲苏联,到莫迪强人政府积极参与地区/国际事务+与美国眉来眼去,正说明这个发展目标从未动摇过。2030年超越中国成为第二,2035年成为第一,是印度公开将中国列为其追赶目标的具体数据。
莫迪的“新印度”和我国的“两个一百年”并无实质区别,即本国重要的政策目标,行动计划和国家战略。本质上都是制定谋求本国的发展和利益的计划和议程,阶段性地定位比自己强的目标国。不太一样的印度高调的态度与我国外交政策一直以来的低调(韬光养晦)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很多来自于领导人风格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是我们不理解印度时常口出狂言的重要原因。
印度这些年的成绩瞩目,有的是可信数据支持。每年都会有相对权威的机构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分析预测。有榜单称,到2050年,全球7大经济体将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除美国外,日德等现有经济大国都将被新兴经济体挤出榜单前列。
新兴经济体需要大幅改善其制度和基础设施等才能发挥长期增长潜力,用传统经验判断,工业化是印度的根本障碍。有人说印度的优势在于精英治国和IT等领军行业的成绩,同时印度市场大且人口年轻,第三产业(服务业)蓬勃;还有人说,印度在南亚的区域影响力不如从前,如何在多样和冲突的国情中破局是千古难解之谜题。都有一定道理。
除了卯足劲儿追赶中国的印度,印度背后也有一连串试图追赶它或者抵抗它的国家,并且,经济上追赶印度的方向中国一致,我们的实际对手远比已感受到的多。软实力和新型外交是中/小型国家的实现发展愿望的有力工具,在未来的外交事务上,有上进心的国家会更加忙碌,毕竟世界局势在疫情之后更加复杂多变。印度当前也许还不算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对手,作为我们的近邻的巨人,值得我们的持续观察,分析和研究。
永远不要轻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