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大教授称「农村孩子想出头,比城里孩子难十倍」,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第1页

  

user avatar   lao-k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以为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后来才发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生活经历没交集了,经验就无法引发共情。


user avatar   dan-si-yuan-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的是实话。

北京一对一家教,一个大学生要300两小时。

普通老师400一小时起步,补课效果暂且不讨论,明显寒门子弟就学不起。

另一点是优势资源集中。不论人才资源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偏向于经济发达地区的。

退一步说,一个北京户口,对于上清华北大算是降维打击了,对于上其他北京当地的大学更是如此。

相比之下,河南本土只有一所211,河南考生只能去外省上好大学。而外省名额,大多由于地方政策而偏向本地学生而非外地。(当然这是地方为了抢人才所做的决策,也没什么错)

可以看出,教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罢了。最近这些时日过去,我发现教培消灭了。但是教育差距反而拉大了。有优势资源的家长花高价(价格抬高是因为补课市场变为灰色产业,相当一部分老师承受着被抓包的风险,因此把这部分风险成本也计入收入之中)获取教育资源,普通学生更没戏了。进而,其中个体差距进一步被拉大。

而整体差距,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生产力要素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又没有先富带动后富的资源平均的说法,使得个体差距又在整体上被进一步拉大。

总得来说,校外培训代表的是个体差距。学校教育的差距代表地区整体差距。而高考各省的竞争差距代表了省里发展的差距。在贫富差距加速的今天,寒门当然难出头。

其实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先富带动后富。但是邓总早都有了结论——看后人的智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剥削有功论」? 
  为什么网上一边是似乎年薪百万遍地是,一边是清北毕业毕业收入只有七八千而已,钱都被谁赚走了? 
  《收入低、学术要求高……部分高校师资博士后陷困境》一文反映了怎样的现状? 
  硕士女生,是继续考公还是企业就业? 
  中国可不可以走一条不靠中产阶级崛起的路? 
  资本涉足教育会否变成精英教育? 
  如果美国和外国势力持续几十年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中国的后代们会做出像苏联那样的解体错误吗? 
  如何看待刘浩存妈妈因指导不当导致 10 岁女孩下肢瘫痪一事? 
  宁波工程学院外教杀人事件一审公开审理,被告可能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专业没选好,未来还有出路吗? 

前一个讨论
北京或者一线城市,年收入达100万(税后的家庭或个人多不多?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些文科生心中清华大学地位也很高?





© 2025-04-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