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深圳中学「豪华」教师阵容超 4 成是博士,博士当中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第1页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蠢人才说清华北大博士当中学教师是大材小用,

聪明人都知道深圳市政府这一手真是小才大用。


如今中国各地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压力越来越大,

各地政府都在拼命地抢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家都知道,未来人口急剧崩塌,房子会过剩,

不能坐以待毙,得吸别人的血来维持自己的命。


如果抢得到人,就有人交税买房,政府就有钱,

如果抢不到人,就没人交税买房,政府就没钱。


如今全国大部分城市政府都靠土地出让金过活,

深圳虽然没那么严重依赖,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怎么抢人?首先解除户口限制,让人想来就来。

其次,增加吸引力,让人更有动力来纳税买房。


拿什么来吸引人呢?首先当然是好工作高收入。

深圳这一点没问题,绝对吊打其他一二线城市。


其次,就是教育医疗等涉及小孩子的配套设施。

毕竟中国人宁可苦着自己,千万不能苦着孩子。


但深圳是新兴城市,教育医疗方面落后太多了,

普通打工仔可能不在意,反正他们也留不下来。


但能买得起深圳房子的那些人,他们可不一样,

他们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被深圳的教育而拖累。


所以深圳这几年疯狂地向医院和学校砸钱买人,

快速有效地收割其他地方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


说实话这么做性价比非常高,实在是太聪明了,

高薪雇几个教师医生花不了多少钱回报却极高。


比收入比环境比气候,哪个城市能比得过深圳,

只要深圳把医疗教育短板补上,人才不请自来。


以前高级人才往北京上海跑,因为高考很容易,

现在北京上海考二代扎堆儿,竞争已经白热化。


大家觉得北京上海高考容易,那真是老黄历了,

那是因为以前参加高考的还是老北京人的孩子。


二零零几年时,京沪放宽了户口限制放人进来,

大批九八五高材生涌入,他们的娃快要高考了。


而深圳却还是一片蓝海,就算以后深圳也内卷,

那也没事,因为深圳可以挤压广东其他的地方。


如今北京上海的顶级中学已经把名额快占光了,

如果进不了几大名校,基本上就没有出头之日。


但是即使深圳内卷到极致,照样也还能卷下去,

广东十几个市的高考指标,都能被深圳拿过去。


如果深圳以后真的把教育医疗短板全部补齐了,

那么上能超车北上广,下能吊打其他二线城市。


提升医疗还得花点时间花点钱,不能立竿见影,

提升中小学教育太容易了,使劲儿砸钱肯定行。


中小学又不像大学或医院一样得花大钱买设备,

不过招几个老师而已,比起卖地收入九牛一毛。


其他城市教育再好高考再容易也不行,如天津,

因为就业收入完全没法和深圳比,提鞋也不配。


北京上海就业能和深圳竞争,但环境气候不行,

而且以后北京上海的教育优势很难继续保持住。


除非政府给北京上海大量增加大学录取的指标,

否则等北京上海的考二代高考时大家就明白了。


深圳官员真是太聪明,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四两拨千斤,用正大光明的阳谋胜过其他城市。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仅博士当中学老师是大材小用,博士去对冲基金、甚至博士创业都是大材小用。因为很少有可能用到他博士期间的专业训练。当然大家不会觉得后者是大材小用,无非是待遇更高,社会地位更高嘛。

市场经济是按供需关系来决定如何分配的。才学不一定直接跟需求相关。就好比数学类的内容要变现,那最大的市场肯定是中小学数学、高考辅导、考研辅导这一块——难道会有很多人愿意花钱来听你讲“微分几何最新论文赏析”吗?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还是被宏大叙事洗了脑,只要跟自己无关,就根本不在乎别人的个人生活感受有多重要,也不明白对地方政府来说到底什么更重要。

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生读这么多年书,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才算"人尽其才"是自己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人家和花钱培养他的政府不觉得他的才华和学历被浪费,哪怕去做生产线工人也轮不到别人操心大材小用(清华本科读到博士的谢邦鹏,从上海电网的一线检修工干起)。

前段时间就写过一个回答,谈了清华北大毕业生去收割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这个现象,具体链接如下:

发现很多人还是对深圳在编中学教师的收入待遇,这个待遇水平的含金量,以及编制在东亚社会有多重要缺乏认识。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2020届招聘广告,里面很清楚写明本科生年薪26万+,研究生28万+,全年带薪休假165天带事业编,稳定压倒996不再让你颠沛流离

而网友晒出的深圳中学待遇如下:

  1. 毕业第一年到手工资40万。
  2. 正式事业单位编制。
  3. 解决城市户口问题。
  4. 从幼儿园到高中,个人小孩的教育问题全部由深中买单,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5. 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每个月一万二以上。
  6. 每年带薪假期160天。

年薪40万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按照25岁入职,60岁退休,工作35年计算,如果工资永远不变人生总收入是1400万人民币。根据日本《东洋经济新闻社》的调查数据,2020年东亚人均GDP最高的大城市日本东京都内500家大公司的员工生涯总收入平均数为2亿2588万日元,合人民币1411万。目前深圳的人均GDP在3万美元,东京都的人均GDP在7万美元,深圳在人均GDP只有东京都不到一半的时候,深圳中学教师的收入就达到了东京都500家大公司的平均生涯收入,且东京都的企业工作日肯定要上班甚至加班,而深圳的公立教师每年有少一半的时间都在带薪休假,只能说深圳的公立中小学教师工资真是高,待遇真是好。如此好的待遇,吸引最顶尖人才难道不是正常。在深圳很多企业高管都非常头疼孩子怎么读深圳中学的问题,深中学区房顶很多白领一辈子的收入,深圳中学的老师直接一步到位还不够吸引人吗?

在通俗观点下,清华北大的博士毕业生干什么才不算大材小用?大概是去大学科研院所做教职科研,去企业当高级工程师,或者创立一家知名的企业。但如果以简单过好这一辈子为标准,上面这些所谓"人尽其材"的工作能好过深圳中学的编制内教师?现在去大学做讲师搞科研,是去编制化的"非升即走"制度,即做不出成果到时间就得走人,很多年轻教职严重过劳苦不堪言,而且大部分大学的经费并不宽裕,许多年轻大学教师的工资并不比深圳中学的老师多。再比如去科研院所工作,如今也都是没有编制的劳动合同,逐年开启末尾淘汰制度,不仅工资不高,工作压力大加班多还得防着别被优化。至于去华为或阿里腾讯这类企业,看起来收入还行,但随时被优化的中年危机可就比大学研究所大得多。至于创业那就更是九死一生,要知道房贷可不在乎你失业与否。因此在东亚国家,要想没有后顾之忧的过完这一生,就会知道编制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比起质疑人家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深圳当中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我们更应该想想,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可以"人尽其材"的工作却没有保障?

因此就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对于深圳,到底是大学和科研院所重要还是中小学?这自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如果大学和科研院所重要的话,那深圳的发展程度怎么会超过西安武汉?就当下的深圳来说,招募清北毕业生对城市的发展远比建设好大学重要的多,且投入产出比大得多。如今的深圳因为资源高度集中导致房价极高,别说普通市民,就算许多高级白领也在定居职业上面临很大的压力。而深圳又是十分依靠移民的城市,如何让移民顶着压力心甘情愿地继续涌入深圳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北京上海因为户籍及历史沉底,都有极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给子女教育更高的起跑线是很多人去京沪打拼的动力。可如今深圳的房价已经超过京沪,上海在不断放松户籍,如果深圳的教育医疗水平还难以服众那将会对依赖年轻移民的深圳模式造成极大冲击。

每年招100位清华北大毕业的中小学教师按照人均年收入60万不过年财政支出6000万,开一个套均价300万的上车盘卖30套房这点钱都能轻松收回来。这些清华北大毕业的教师普遍是高考的赢家,不管适不适合教学对学校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都有提升的。更重要的是在宣传作用上,可以让所有深圳市民及潜在深圳市民觉得只要定居这个城市,就能让孩子的老师都变成清华北大毕业的精英。所以他们要在深圳买房尤其是学区房,看到高房价为了买房融入这个城市他们就会更努力的工作,市民们努力奋斗经济就能继续高速发展,房价就能更高,财政收入就能升,名校教师就能更多,公务员和教师们的收入就能再上一层楼。一些觉得成本高压力大的本来想离开深圳的老板及企业中高层也会为了孩子的前途选择留下。

建一所知名大学需要花巨额资金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南科大成立快十年深圳也砸了不少钱,至今好几个专业招博士还不是得依赖哈工大的学位证。深圳这些知名大学不也都是依托现有大学成立的异地校区。大学也没有学区,更没多少人会因为哪个城市的大学好就去哪个城市发展,否则西安武汉的房价得多高?拿点小钱给中小学"买"几个清北毕业生弄点大新闻,岂不是比长周期大投入建大学,不知等到哪任班子才能看效果更好。培养大学生搞学术研究这些吃苦不讨好的事情交给广州武汉西安等城市去做就好,到时候自有高薪吸引大学生来深圳,自有营商环境吸引有成果的教授来深圳。

民众怎么认为清华北大毕业生"大材小用"一点意义都没有,更多是把宏大叙事渲染下过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加于人。深圳当局想要什么,清华北大毕业生如何活得舒服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如果全社会继续宏大叙事,对菊厂996狼性文化等顶礼膜拜,忽视具体到个人的生活幸福感,那清北博士去中学当老师,去街道办当办事员这种"大材小用"的争议只会越来越多。民众想拔苗助长让名校毕业生去"人尽其才",可名校毕业生偏不。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会从培养人才逐渐转变为谁成绩好就让谁拥有躺平的优先权。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来就是东亚文化的核心,”我做题就是为了当人上人,你们居然让我非升即走享受福报做个工具人,啊呸!“


user avatar   zhang-yao-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大材小用。你说博士教学质量也非常好。害,我用造航空发动机的材料做的钉子,那肯定比普通好用。

但是没办法。人家学校能给这么多钱,又稳定,每年还有假期。比起做科研,苦哈哈的做实验发论文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到底谁更重视人才,别扯虚的,就看工资单和福利待遇。

以前还能说,做科研是情怀。前两天又是茅台院士,又是“实验不必可重复“的。我看最后一点情怀也快要耗尽了。钱也比不过,心里又受委屈,怪不得人家跳槽。


user avatar   an-de-lie-ze-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博士去教中学有啥好大惊小怪的?法国博士去教中学这种事不要太多。尤其路易大帝高中这种顶尖中学,别说博士,高师师范生+博士也不少,这可比深圳中学招的这些人的学历稀罕多了。

教过中学的杰出科学家也不少。我知道的例子,比如Andrey Kolmogorov就曾经亲自跑到莫斯科大学附属中学教书,从莫大退休以后更是被莫大附中返聘全职任教。他不但自己教,还把自己的学生也拉上了,比如Vladimir Arnold。就这两位中的任何一位,目前活着的全体华人数学家加一块,学术成就怕都顶不上别人吧?光是我知道是在莫斯科大学附中和莫斯科57中担任过专职或半专职教师的杰出学者就包括:

Andrey Kolmogorov: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奖和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Victor Vassiliev: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人、国际数学联盟原副主席。

Isaak Kikoin: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奖得主、苏联核科学研究主要负责人。

Valery Kozlov:俄罗斯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

Yuri Nesterenko: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Ostrowski研究奖得主。

Victor Ginzburg:现芝加哥大学教授、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

‪Leonid Levitov‬:现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

Ivan Yashchenko:现莫斯科大学教授、57中数学教研室主任、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

Michael Finkelberg:现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

Michael Verbitsky:现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

Dmitry Kaledin:现俄罗斯科学院Steklov数学所主任研究员、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

而且也没人规定中学教师就不能搞科研不是?我认识的几个莫大附中数学教研室的教师都一直有科研论文发表,有人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相当于国内的博士生导师资格),还有人拿过欧洲科学院颁发的科研奖。

当然,如果中学只是想对付高考,博士当中学教师确实是比较浪费,但问题难道不应该是这些顶尖中学应该怎样发挥博士的作用么?比如像莫大附中,开设的课程还有丢番图逼近、分形几何、非线性动力学这种东西,那别说找博士来教课,找院士来教课那也是很正常的啊!


user avatar   wang-xian-nan-da-tia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大材小用,因为人家博士的工作压根就不是教书育人,而是炒热拉高周边房价。

房价高一点、再高一点,这才是深圳本地从平民到XX的共同诉求。

引进一个博士几十万,很多吗?师医公这种强稳定性职业,人才引进发的看起来是现金,其实就是购房满减券/租房优惠券,一套房子就全赚回来了。

顺便还能掏空人才流出地一个小康/中产家庭的流动资产,别怀疑,能供出博士的家庭没几个特别穷的,这样一个尖子家庭被南方房价掏空,带来的又是当地产业的好几个上游就业的连环垮塌,低韭不也跟着挤出来了嘛。

周边房子一涨,幸福感那是翻着翻的往上去啊。

税收抽个几成转移支付,面子也有了嘛,稳赚不赔,稳赚不赔。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高一的物理老师是应物和计科双博士,用一台当时最新锐的ThinkPad x31讲ppt,印象很深。

高学历当中学老师其实也算是一条不错的路啊。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惯例,别的专业我不管我不知道情况,所以我不谈。生物和化学专业,这种现象是博士严重过剩造成的。当然深圳待遇好也是重要的原因,不过我们这二线城市重点中学也充斥着各种重点院校博士,也不乏清北的,当然我们这待遇没那么好,所以无法构成一个大新闻。

像我们专业,清北博士毕业根本不够看,卷完博士学历还要卷第一学历,卷完第一学历还要看导师是谁,卷完导师是谁还要看是男是女。所以问题来了,有网友问为什么不去做科研,那回答就是:科研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吗?

当然懂得人肯定会说,博士要看论文发表情况的嘛,可是现在问题就在于生物和化学领域科研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而人的分布也都是橄榄型的,出类拔萃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不上不下,所以靠文章是无法分辨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岗位,科研行业是一个专业极度细分的行业,一般高校进人,专业匹配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指标,而一个学校的细分专业一年能开1-2个岗位就算很多了,就这样可以收到10倍以上的符合要求的简历,里面不仅有清北,还有各种海归。

所以我们这些专业的人现在经常去争夺二本的教职,现在已经卷到三本了,上次某XX学院问我们要人,口气甚大,大家虽然心理上感觉不爽,但也不敢吱声。高校现在还变着法子折腾,待遇低不说,某些高校搞非升即走还只学个皮毛,启动招生名额一概没有。这就是把人当韭菜割了。这说明人太多了在就业市场没有话语权,真的和韭菜有共通之处。

最近博士走选调的人很多,还有考公和考事业单位的,经常街道办岗位都是争夺的对象,但是要注意除了选调生,考公其实只要求本科毕业打底朝上,根本没要求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吧,更没说一定要博士,所以在一口锅里其实更卷,博士也不一定能考上。还有最近博士还可以去卷辅导员岗位了,辅导员岗位占满了就去卷中学,下来还可以卷小学。实际上小学早就要天坑专业硕士学历的老师了,我师妹就去小学了。

至于你说博士教中小学会教的怎么样?这个得看人,学历高和能教好书那不一定能划等号。例如我去教可能能胜任,因为我没那么聪明,能体谅学生为什么想不通。换成我某个聪明的同学就难了,因为我那位同学太过于聪明,所以他以为学生什么都能一点就通,结果可想而知(当年我同学在补习班教课,学生听不懂他把学生踢了一脚,这种放网络时代就是大事。)。

再次声明,上述只针对生物和化学。材料和环境会更卷一些,因为专业不对口中小学不好入编。

最后回答是不是大材小用?也许是大材小用,但是无可奈何。更有可能是材没用对地方,但是现在这个经济状况你说怎么办?友情提示:新冠造成的影响使得就业未来三年会更难。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是的,高中年纪的学生也可以很聪明,在苏联的教育体系崩掉之前,15岁的聪明人甚至可以被老师带着学大把本科课程。参考

但在现阶段的国内恐怕确实是,因为选拔制度已经把高中生的上限钉死了。

博士本来就不该有多金贵,麻烦的是从业者都已经换成一堆博士了还没有产业结构改革。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大学教书只是图一乐

去中小学才是搞科研




        

相关话题

  普通一本计算机类大一新生如何在今后make a difference? 
  如何正确看待在欧美的黑人? 
  如何评价抖音短视频创作者「大logo」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 
  长大以后,你悟出过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如何看待相亲男说“你爸妈是农村的,配不上我是985毕业的农村人”? 
  如何看待贴吧纳年纳兔纳些事吧? 
  怎么教育孩子!?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人性的摧残? 
  怎么看待所谓的精英意识? 

前一个讨论
印度有能力追上中国的制造业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天才指挥家」舟舟的境遇:从红遍全球到靠低保度日,以及他父亲对他的教育?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