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尼有742种语言,他们是怎么沟通交流的呢?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答案,当然是Bahasa Indonesia。

关于印尼语的前身今世,维基上写的很清楚,我就不多赘述了,我只讲关键。其实理解印度尼西亚很简单,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海南五省加起来,人口和印尼差不多。如果你去统计方言,可能比印尼还多。但实际上不影响各地方交流。

这里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通行语/。中国的通行语是普通语,标准音在河北承德滦平。有了标准音,在学校教育,还有媒体推广就好。这当中最关键一点是,「通行语只要传播推广就好,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完全掌握」,举个例子,阿里和腾讯如果要谈业务,马云和马化腾相互懂就可以,不需要俩公司所有人挨个交流。

第二,理解海洋。很多人觉得,印尼都是岛,交流会很难。相对平地,海洋是难,当是相对山区,海洋其实算容易。这点理解很关键。

第三,Bahasa Indonesia自身。很多人常问一个问题,「学哪门外语最容易?」这问题其实没答案,因为学哪门容易,很大程度取决你会哪门。但无论怎么比较,马来语系的语言都是非常容易的。第一书写用拉丁字母。第二没有时态。


user avatar   hei-zhi-sheng-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确实答案就是“印尼语”三个字,但印尼是个语言情况相当特殊的国家,本回答将先做横向对比,然后再纵向简述印尼的语言历史。

一.对比各语言数量丰富的国家

如果按语言数量来看,全球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尼日利亚、印度、中国、墨西哥、喀麦隆、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根据各国通行语(未必是官方语言)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类:

  • 有使用人数长期占绝对优势的语言:中国(汉语)。
  • 本土语言占多数、且存在大范围通行语(然而并不基于人口占比最高的民族):印尼(马来-印尼语,母语者最多的是爪哇语)。
  • 本土语言占多数(其中存在地区性通行语)、但总体通行殖民者语言:印度(英语,印度斯坦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等)、尼日利亚(英语,豪萨语、约鲁巴语等)。
  • 本土语言占多数(其中缺乏通行语)、通行殖民者语言(或基于殖民者语言的克里奥尔语):巴新(托克皮辛语,英语[1])、喀麦隆(法语&英语)[2]
  • 殖民者语言占优势、且本土语言也有相当一部分使用者:墨西哥(西语)。
  • 殖民者语言占绝对优势、且本土语言衰微: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巴西(葡语)。

事实上,上述国家中除了中美澳之外,在早期很大程度只是个地理概念,各民族间还不能形成统一的国族认同,在这种情况下选用殖民者语言就成为了一种跨文化的中介手段。然而,一对比就不难发现,印尼需要用一系列限定条件来单列——既没有采用殖民者语言(荷兰语),而通行语又和母语者最多的语言不重合,显得很不可思议。这样一种通行语是怎么会产生的?

总之,印尼的通行语不能仅仅考虑现代“印尼语”(实则基于马来语廖内方言)在印尼建国之后的发展,也必须要同时涉及其上位形式马来语,这也是在“印尼”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所奠定的基础。

二.印尼的语言历史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自Subhan Zein的Language Policy in Superdiverse Indonesia和唐慧《试论印尼语国语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先上个印尼的地图,下面会涉及一些具体的地名:

1.印尼历史上的政权与语言更替

尽管主要讨论发生现在印尼国土上的情况,但历史上和今马来西亚所处的马来半岛是不可分割的:

  • 在7世纪早期,末罗瑜王国(也就是Melayu)的官方语言为古马来语,开始向周边传播作为通用语。
  • 之后,三佛齐从苏门答腊岛东部兴起,取代了末罗瑜,于9-10世纪达到鼎峰,并继续采用古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
  • 14世纪满者伯夷从爪哇岛兴起并取代了三佛齐,官方语言定为爪哇语。但其语言影响力并没有三佛齐时期那么强,导致爪哇语的传播比较有限。
  • 同期,马六甲王国兴起,其语言可以认为进入了中马来语/古典马来语阶段,相比于吸收较多梵语借词的古马来语,中马来语受阿拉伯语的影响更大。
  • 15-16世纪葡萄牙人来到马六甲海峡。17世纪荷兰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现今印尼的部分领土(在东印度公司破产后由荷兰政府接管),但控制力量(包括荷兰语的推广)一直较弱(具体见下);直至20世纪初,殖民地范围才扩展到最大值,成为了今印尼国土范围的基础。
  • 在语言层面,归功于从三佛齐时期开始的马来语传播,加上对于殖民者语言的吸收,一种基于古典马来语的低变体(或可以认为已经克里奥尔化)——市场马来语成为商贸用的主要通用语,并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又不断与当地语言克里奥尔化,形成了更多的方言/语言(比如在马鲁古省首府安汶的安汶马来语)。
  • 1942年日本侵入,结束了荷兰的统治,试图消去荷兰语的痕迹;并希望先以马来语作为过渡,然后再逐步推广日语。
  • 当然,很快二战就结束了,日语的推广还没开始就已终止。1945年印尼独立,确立印尼语为官方语言。

2.荷兰语未能推广

荷兰姑且也算殖民大国,但相比于葡西英法而言,确实在语言推广层面弱了许多,知名度高一点的例子也只有南非西部的南非语(地位也比不上英语甚至祖鲁语和科萨语),另外像苏里南、阿鲁巴、库拉索等存在感又实在太低。没能在印尼留下荷兰语的地位,似乎也往往成为荷兰被调侃的理由,但这种问题还是要视国情而定。

事情缘起于宗教传播。最早葡萄牙人来的时候,就强推用葡语来传播天主教。[3]而荷兰则是要传播新教,为了彰显不同,就改为原本就已广泛使用的马来语;在1731和1733年,马来语版的《新约》和《旧约》出版——这么一来,可以说反过头来又扩大了马来语的影响。[4]

但直到19世纪中期,荷兰政府才开始真正重视起东印度的语言政策问题,关于是否推行荷兰语有两派声音:

  • 支持者认为,如果能有100万知识分子掌握荷兰语,那就算之后荷属东印度脱离荷兰,还是能保证与荷兰的联系。(成功的例子可参考巴西等
  • 反对者的主张五花八门:比较正常的观点还是认为在当地已有通用语的情况下,没必要再去推一门外来语言了;也有人认为荷兰语代表了更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水平,学会荷兰语之后有渠道接触到更多新思想,会激发反抗情绪。而另外有些观点就比较奇特,比如语言纯化论者认为语言推广后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方言乃至克里奥尔的“东印度-荷兰语”,有辱荷兰语的纯正……

总之,1864年荷兰当局决定不把荷兰语作为当地的普遍教学用语,只专门用于培养上层精英,从而维护统治。与此同时,荷兰还对于本土语言“异常重视”,鼓励各地用地区性的通行语教学,以便打压马来语原本一家独大的局面。既没有荷兰语也没有马来语作为工具,那么要形成统一的认同似乎也就难了——然而事实也未必如此。

3.选用印尼语

20世纪早期,荷属东印度的民族运动兴起,当时的人们就面临了在马来语/荷兰语/爪哇语中选择的困境:

  • 1926年穆罕默德·耶明在第一届印尼青年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采用廖内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马来语的优势在上文中已充分阐释,问题只是母语人口太低,仅占总人口约5%(毕竟“马来语正统”主要地区又不在印尼境内)。
  • 荷兰语的问题也正如上面所说,由于过分和精英阶层绑定,荷兰当局根本没有让它作为通行语的打算,使用比例实在太低,况且还带有殖民色彩。另外,荷兰语在国际上的通行度也不够高,比不上英语或法语。
  • 爪哇语确实是第一大本土语言(当时有47.8%的人口使用),但考虑到印尼有着“超多样”的(也就是本书标题中的superdiverse)民族和语言情况,将这样一种占优势(但又达不到绝对优势)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后很容易引起其它民族的不满。而且,爪哇语有着复杂的社会变体(有高中低三种语体),不仅不方便学习,更加被视作带有“封建色彩”,与民族运动者追求的平等主义相悖。

经过商议,在1928年第二届印尼青年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廖内马来语的地位,并改名为“印尼语[5]。之后再经历数十年的民族运动,最终1945年独立时确认成为官方语言。

4.印尼语的推广

刚独立时印尼民族主义热情高涨,人们非常期待一门官方语言的出现,所以印尼语得以迅速推广开去。在苏加诺政府时期,印尼语和印尼国族建构紧密相连,成为了任何正式场合必须使用的语言。随后,在1972年确立了现行的印尼语正字法,以取代原本荷兰语痕迹明显的旧版正字法,如/ʧuʧu/“孙子”原本拼作⟨tjoetjoe⟩,现作⟨cucu⟩。

印尼语的母语者在20世纪80-90年代大概在1700万-3500万之间;到2011年达到了4200万(占全国人口19.94%),同时已经有92.08%的人可以阅读印尼文。民族和宗教冲突尽管偶尔发生,但并没有对印尼语的推广造成太大阻碍,堪称奇迹,可以说比二战以后任何一个多语言国家和地区做得都要好。

然而,这总是把双刃剑。印尼语的推广对原住民语言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linguistic genocide)。原书对于新几内亚岛的介绍比较少,但我个人觉得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几内亚岛由印尼和巴新一分为二,然而印尼那一侧只有大概380种语言,而巴新一侧在700种左右[6],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另外,毕竟原书讲的是印尼,所以就并未提及“没有对印尼语的推广造成太大阻碍”的一个重要反例——东帝汶,因为独立出去了嘛。东帝汶原本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不属于荷属东印度的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时葡萄牙放弃海外殖民地,但东帝汶独立后很快就被印尼入侵并成为“东帝汶省”,持续爆发激烈民族冲突;最终1999年全民公投后决定独立,2002年建国。从语言政策的角度来看,印尼语在东帝汶的推广就是失败的(尽管仍然会作为通用语),在建国后不仅将原本的民族语言德顿语升级成为官方语言,甚至又把原宗主国的葡语请了回来(虽然使用范围局限在首都帝力,对其它阶层和民族而言不太公平),可谓是葡语世界在新世纪的一桩大事。——东帝汶没有接受印尼语,就像印尼也没有接受荷兰语那样,都是侵略的象征。只是相比之下,葡语的侵略色彩好像就没有那么重了。

三.马来-印尼语以外的地区性通用语

在马来语以外,其它也有一些语言在特定地区成为了通用语。比如吐康贝斯语(这甚至在IPA手册上有),在苏拉威西岛西南的吐康贝斯群岛上使用,并随商贸扩散到了马鲁古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新几内亚岛沿海、爪哇岛、加里曼丹岛,甚至苏门答腊岛和新加坡。

而英语作为强势外来语,也逐渐在一些场合朝通用语的方向靠拢。

其它地区性通行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提了。


总之,本回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释为何印尼语(廖内马来语)以原本并不出色的母语人数一跃成为了官方语言,所以附带着涉及了一下印尼历史上的一些政权交替、以及马来语本身的发展——但并不是试图写印尼语言简史,和语言政策关系不大的内容就跳过了,历史爱好者请不要太纠结。

参考

  1. ^ 二者均为官方语言,实际上英语的使用比例较低,主要通行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托克皮辛语,这在原住民人口占主体且语言丰富的美拉尼西亚较常见,包括所罗门群岛(皮金语)、瓦努阿图(比斯拉马语)等。
  2. ^ 法语为主,英语主要是因为西部有一小部分是原英属喀麦隆。
  3. ^ 但毕竟印尼不像巴西,后者普遍生产力水平较低,也缺乏大范围的通行语,推广葡语是有用的;但印尼这边本来就有通行语,强推葡语反而会成障碍。
  4. ^ 当然,传教士学会当地语言后再传教在诸如西语美洲是常见做法,但西语美洲和东印度的国情完全不同,西语美洲事实上也只有克丘亚语等少数大范围通用语,就算用当地语言传教,也不会对语言本身有太大的推动作用。
  5. ^ 有点相似的情况是巴基斯坦,乌尔都语的母语人口并不算多,第一大语言是旁遮普语。但乌尔都语之前已经作为穆斯林间的通用语存在,而印巴分治的关键又是宗教问题,所以这种纽带关系应该是要强于印尼语的。
  6. ^ 巴新总语言数大约是840种,去除布干维尔岛、新不列颠岛等后估计如此。

user avatar   duo-lin-guo-duolin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尼有国家通用语“印尼语”,90%以上的人都能阅读和听懂。

但是,多数人并不经常用它来沟通

即使用到,也和书本上学到的标准印尼语有很大区别。

母语不同的印尼人交谈,可能的情况至少有以下几种:

  • 使用各自母语,相互能听懂。
  • 使用不同层级的区域通用语
  • 使用全国通用语——印尼语
  • 使用某种外语,特别是英语

多数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是某种区域通用语

即使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生活中印尼语的使用率也不算很高。

如果拿汉语普通话来类比,二者只是在官方正式场合的作用类似。

在非正式场合的使用情况,则有天壤之别。

汉语普通话在许多特大城市北方中小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较大的地区,都已成为日常交流的主要用语。不同地方的人虽然带有不同口音,有个别用词习惯差异,但基本不妨碍相互听懂。

印尼语几乎在印尼所有城市,都更接近于“辅助语言”。如果你只讲标准印尼语,他们能明白你的意思,也能用印尼语回应,但你几乎听不懂他们之间的任何对话。

在印尼,不仅找不到像深圳、石家庄、攀枝花这类典型的“普通话城市”,甚至很难找到标准语使用率能持平上海、杭州、苏州的城市,尽管后者当地的方言也有广泛群众基础。

如果要找个参照,印尼大城市的语言使用情况,有点像20年前的厦门、福州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印尼的区域通用语相对强势。

所谓的700多种语言,大部分是使用人数较少的民族语

笼统可分为两大类,

  • 属于马来语支的语言和印尼语关联相对紧密(但很多也无法互通)。对照国内情况,大概相当于除闽语外的各种汉语方言。
  • 不属于马来语支的语言有的和印尼语有渊源,也有的完全不同源。对照国内情况,有的相当于福州话,有的相当于安多藏语,有的相当于德宏傣语,有的相当于巴尔虎蒙古语。各种远近程度的都有,不能一概而论。

在这700多种语言中,大约有40多种,实际上是不同层级的区域通用语

印尼的区域通用语又分为两种,一种原本就是使用人数较多的民族语,另一种则是不同语言长期接触形成的混合语

从使用人数来看,处于第一阵营的有三种语言:爪哇语、巽他语、马都拉语。

这几种语言使用者总和占比过半,主要围绕人口最密集的爪哇岛和周边小岛分布。

它们不但和印尼语所属的马来语支差异极大,口语完全无法互通,而且文化源流也有区分,历史上受佛教影响较深,都曾采用婆罗米文字的分支系统书写(马都拉语借用爪哇字母)。

处于第二阵营的包括布吉语巴厘语、米南加保语巨港马来语班贾尔语等七八种语言。

其中,分布在苏拉威西岛的布吉语、巴厘岛的巴厘语,也是和印尼语完全无法互通,而且历史上曾经各自使用不同的文字

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的米南加保语巨港马来语、加里曼丹岛的班贾尔语则属于马来语支,彼此有点类似方言间的关系。

例如米南加保语,也称米南语或米南马来语,有许多基础词和印尼-马来语音系对应整齐:

  • dua - duo(二)
  • tiga - tigo(三)
  • apa - apo(什么)
  • sama - samo(等同)
  • kita - kito(咱们)
  • kelapa - kelapo(椰子)

它们也都曾借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其中米南语和巨港马来语的正字法相对接近。

剩下的几十种语言可归为第三阵营,其中包括 Basè Betawi、Bahasa Manado、Bahasa Pasar 等以印尼-马来语为基础,融入了许多当地语言和外语借词的混合语

最后,英语在印尼虽是外语,但也在某些场合也会作为印尼人之间沟通的辅助语言。比如大学里有些课程是直接用英语来上课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印尼人普遍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

延伸阅读:

如何理解电视剧《开端》的英文名 Reset?

《鬼灭之刃》中火之呼吸与日之呼吸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汉语有作为总称的羊而英语却没有?

中文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字母表的文字吗?

如何看待土耳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视剧出口国?

西班牙语中,自复动词和代词式动词是一样吗?

为什么翻译「巴伐利亚」时不是按照德语「Bayern」翻译为「拜仁」?

多邻国,免费学习印尼语以及英日韩德法西等40种语言




  

相关话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潜意识里不认为粤语是一门方言? 
  为什么学术中老是用“我们”来做观点的主语? 
  如何快速入门五种语言? 
  中国自行规范汉语的语言文字而无视其他国家(如新加坡)的汉语使用情况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常语速的情况下,各类语言的平均输出信息量都差不多吗? 
  为什么会存在语言黄金期? 
  该不该教孩子说方言? 
  如何评价波尔布特? 
  俄语和阿拉伯语到底哪个更复杂? 
  日语和韩语相比,哪种语言的敬语更复杂? 

前一个讨论
韩国人越南人为什么不认可 Chinese New Year 这个名字?
下一个讨论
泰国有几个主体民族,人种全部是黄种人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