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知名媒体人、《南方周末》创始人左方去世,他的一生有哪些值得铭记的贡献? 第2页

                    

user avatar   kong-shan-niao-yu-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往好处想,按照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模样来描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这不就是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奔头嘛。至于其实养成了一群群坐等灯塔王师天降的祥瑞,顺带自己盆满钵满,这都是意外。


user avatar   wanger-4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方周末》“南方系”中的很多人抛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很多时候连起码的客观公正都做不到,造谣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南方系”把“言论自由”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在自家报纸搞起“一言堂”,几乎看不到其他派系人士的文章。三是通过骂政府、骂体制、骂官员来迎合部分群体。媒体监督政府、批评政府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批评要基于事实,要客观公正,要带有建设性目的。“南方系”的一些人养成了逢政府必骂的习惯,丧失客观理性,不顾事实,误导公众。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对待中美两国政府的态度截然不同,逢中必骂,逢美必赞。此外,选择性报道,选择性失明,大肆炒作负面事件,捏造、歪曲事实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有时甚至造谣传谣,完全突破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底线。

这几年“南方系”不光彩的事做了不少,令新闻工作者蒙羞。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南方系”发表的一篇题为《天佑吾民》的评论写道:“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作者对中国人民的苦难幸灾乐祸,完全站在了仇视民族的立场上,不仅缺乏基本的民族情感,连起码人性道德都丧失了。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南方系”发文《今夜,我们都是是美国人》,谄媚恶心程度令人发指。2011年,“南方系”用头版隆重纪念美国“911事件”10周年。然而几天后,当中国国耻日918来临时,南都却毫无动静,引发网民强烈谴责。南都不得不于次日,即9月19日,追加纪念918的版面。更有甚者,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网名@西门不暗),竟公然调侃国耻,悍然发布猥琐言论:“918这天,中国女青年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来纪念这个国耻日,对于老公男友的求欢,一概拒绝,坚决抗日”,这不但是对抗战遇难同胞的不敬,同时也是对全国广大女性的不敬。“南方系”做的种种丑事,不一而足。这些事件折射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南方系”的某些记者编辑缺乏基本的民族情感,缺乏对人的起码尊重。如此办出来的报纸,丢失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炒作、渲染、选择性报道,是“南方系”近年来的一贯做法。2013年新年伊始,《南方周末》又上演了一出“悲情大戏”,南周的编辑和一些“公知”把“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炒得沸沸扬扬。此事的真相很简单,就是该报编辑自摆乌龙,犯了常识性错误。但是他们隐瞒真相,把矛头指向宣传主管部门,联合一部分“公知”在网上轮番炒作,以受害者的角色哭诉“内幕”,上演一出好戏,让人啼笑皆非。

尽管“南方系”的某些编辑和“公知”们入戏很深,表演得十分投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这几年来多次穿帮的表演,早已在公众面前露出马脚,信任度一落千丈。

“南方系”还是趁早结束闹剧,拾起新闻职业操守,练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办报,以好的新闻作品来吸引读者,这才是南周的出路。

附:近年来“南方系”无德、造谣事件

1、诅咒“汶川地震是天谴”

汶川大地震时,“南方系”发表了一篇题为《天佑吾民》的评论。作者朱学勤写道:“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

这种“天谴论”观点,完全站在了中华民族的敌视立场上,对中国人民的痛苦幸灾乐祸。作者的指向非常明确:即使汶川地震的那些遇难者不应该遭此劫难,中华民族也完全应该有此“报应”——在南方系媒体人看来,中华民族是有原罪的,应该受到惩罚。为什么中华民族有“原罪”呢?大概就是南方系恨之入骨的“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以及“向陆不向海”的《河殇》论调。

2、奥巴马访华,矫情开天窗

奥巴马访华时,点名要见南方系。会面后,南方周末把报纸头版和二版开天窗。这给人一种强烈的暗示是:“中国有关部门压制了敏感内容的报道”。然而,白宫公布的会谈内容,和南方周末自己报道的内容,二者并无不同——南方系想玩悲情玩矫情,却被美国白宫无情打脸。

3、八毛钱治好十万元的病

深圳新闻网付大伟首先报道“八毛钱治病”事件后,南方系媒体跟风炒作,大肆渲染医患矛盾,为博眼球,不做实际考证和客观分析,只是一味强调“八毛”和“十万”的巨大反差,严重误导民意撕裂社会。而事实是,八毛钱并未能治好患儿的病,最终还是要手术。

4、歪曲报道“缝肛”门

2010年7月,陈某妻子在深圳市凤凰医院生孩子。助产士张吉荣见到产妇痔疮处出血,就好心帮其在病处结扎止血(这不是助产士的职责)。陈某夫妻却误认为是因为没有给助产士红包招致报复从而肛门被缝。南都介入后,没有深入区分“在肛门上缝针止血”和“缝合肛门使之无法排泄”之间巨大的差别,而是为求轰动错误报道,并且在后续报道中持续歪曲污蔑院方,造成当事护士失去工作,当事医院蒙受不白之冤和巨大压力。最终,央视《新闻调查》节目还原真相,南都造谣记者肖友若在央视记者王志安的追问下无言以对。

5、炒作“坐视老婆被强奸”事件

2011年10月23日,深圳宝安区联防队员杨喜利打砸男子杨武家,毒打并强奸杨武妻子王娟。事后,南方系媒体不顾受害者感受,不经主人允许蜂拥而入杨武家,给当事者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6、下流辱骂航天员刘洋

2012年3月,神舟9号飞船顺利升空。正当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和两位男性战友遨游太空执行任务之时,南方系记者曹林华在微博上发表猥琐下流言论:“2男1女上天,要是下来后检查怀了怎么办?这是不是国家培训太空人的计划之一?”此内容引发无数网友抗议,曹林华不得已辞职负责。

7、抹黑白酒产业,编造“白酒故意添加塑化剂,是为了酒精不沉淀”新闻

南方日报:【中国人喝酒等于喝酒精+水+塑化剂】勾兑酒(包括众多所谓“名牌”)在勾兑中用的所谓“食品添加剂”就是塑化剂,作用是防止出现液体分层,如果勾兑不添加塑化剂,长时间放置会造成上半部分喝着是水味,下半部分喝着是酒精加香精味。一业内人士称,年份酒纯属一个噱头。酒精和水是以任意比相溶的(即无溶解度,物理变化)——本来就可以完美互溶的两种液体,有必要加其它物质来帮助溶解吗?记者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那就是溶解之后,各个部分的性质均匀一致的混合液。它怎么会分层呢?有网友怀疑,此种抹黑中国白酒的污蔑性报道,是为了替洋酒打开中国市场。这种怀疑尚无实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能说都是历史。

在本世纪初,连重大事故都很难让央媒之外的媒体报道,更遑论调查了。央视新闻频道能第一时间直接报道事故现场,并且让人们将其视为理所当然,本来就是这批人二十年前与体制内保守力量博弈的结果。

而再往前追溯,在那些地方性的《日报》,《晚报》,《周末》大规模出现之前,就连娱乐新闻的报道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禁忌。

其它各种事情也一样,不去谈贡献或过失,二三十年前的传媒行业与今日天差地别,在这几十年飞速演进的历史中,他们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一种权力——舆论的权力——被分离出来,交给一个新的行业运用。他们推动过不同的潮流,引发过各种事件,这里面有一些会被后人评价为贡献,另一些则会被评价为可耻的腐败。

以后见之明来看,一种非制度性的权力,如果没有足够强健的社会共识作为基础,当然很容易在缺乏监督的自发迭代中走向疯狂。就连威权体制下的中央政府都要承受其治理造成的社会后果,而国内这些媒体——尤其是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的,这些从体制核心分裂出去的传媒精英——居然可以对他们造成的社会后果近乎无所顾忌。

梦想破灭,权力腐化,曾是理想主义者的人成为自己所讽刺的对象的注脚。

都是人类,都是历史。


user avatar   Jackknife1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有人赠予专业徽章的那个JOJO的答案,逻辑大概如下:

“因为我是属于自由派的,所以孙志刚案是我推动的,我对社会的贡献,高于你们这群**远甚,你们居然还有脸指责我?要不是我所属的派别做了贡献,你们这群人早就被图图了!你们居然还这么脸大跳梁于人世间?”

然后这位“自由派”就把评论区给关了。

“闭嘴,你们这群**!虽然我所属的自由派有万般不是,但是你们怎么敢指责我?”

我很好奇这**是谁?


至于怎么评价,我只能说,作为一介平民,我现在对任何一种构造信息的强力都抱有最深刻的不信任感。而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想这种强力在我的有生之年只会越来越强且越来越混乱。我不知道是信息本身出了问题,还是信息介质的构造使得这种强力出现。在一个知乎热榜提问总是“发生了什么”、“真实情况如何”的年代,你问我怎么评论一位老创刊人的贡献?

我从来就没有在他的那个年代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活过啊。一个虚幻的、掺杂着各方情绪的剪影,你让我怎么评论?


被举报不友善了。

“你怎么可以如此不友善?”

“我怎么不友善了?”

“你居然敢把大人的话复述了一遍。你这**!”


user avatar   mao-qi-shi-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造反派摇身一变成了自由派,这种荒诞感很熟悉,就像知乎上某些ID,声泪俱下的控诉wg造反派的罪恶,但有人提起西纠联动的时候它们就像失忆了一样。

好人,就是死的太晚了。


user avatar   bei-tiao-ta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左方

岭南千里遍豪英,白山黑水染污名。番禺书生疑照眼,建州遗种不安心。

曾经造反喧南方,今朝办报祸中华。珠江妖氛散犹聚,南海空送血魂吟


左老爷是汉人,但是因为出身买办阶级的传统,对东北地区的工业化社会极度憎恶,所谓“要倒回去”、“回归中国新闻的旧传统”,故南方系抹黑东北,自左始。

00年代,他派他的一个学生北上,他的这个学生不是汉人,极度仇视汉族和共和国,做梦都想重建伪满。学生在北京创办了一家新报纸,新报取名的时候,不敢叫满洲报,于是用了伪满首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报纸,对外谎称是致敬民国时期的某大报。学生出于破坏东北人民和关内人民民族共同体的目的,在抹黑东北问题上与他身为汉人的老师如出一辙,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左老爷和他的学生,因为不同的目的,共同走到抹黑东北的这个道路上来了。

x这个学生后来还有个小徒弟,罗某,在经过富察XX的牵线搭桥下,结识了当时还在服役的某梁姓军官,后二人联合做局邀请一个大骗子共同行骗,使罗某相信存在策反一个驴重建女直军的可能,直接导致了08年该学生公开喊出“打到XXX,重建女直军”的口号。

当然,事后证明罗某被骗了,因此被圈子人尊称为“罗驴座”。其实这个骗局里,富察XX和梁某都是为了骗钱,只有罗驴座是真心为了复国大业,可怜啊

“驴座,和这么一帮虫豸在一起怎么可能复国?!”

如今,左老爷已驾鹤西去,学生远逃海外公开支持ZDJDMDGDTD,罗驴座则成了阶下囚,还供出了富察XX,命运就是如此的无常!


user avatar   lxy1928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早已落后于时代、为时代抛弃的人没什么可评价的,反倒是这个问题下某些有关“南方系”的想象存在诸多可审视的地方。这不禁令人发问,南方系真的承受得起加在它身上的那些“光环”吗?

一、南方系是激进媒体?

这个问题,我曾在想法中讨论过:

个人认为,“南方系” 明显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媒介“神话”。2016年,雷雅雯在一篇发表在ASR上的文章[1]中进行过测量,结果发现南方系媒体中批判性报道占比仅为0.2%(即一千篇报道中只有两篇),作为对照组的北京媒体和人民日报则分别为0.1%和0.08%。
当然,雷雅雯作为一个擅长在美国社会学顶刊灌水的台湾学者,马上巴拉巴拉地开始讲,京广两地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如何造就了两地不同的媒体行为。但我的问题是,在批判性报道绝对数量如此低的情况下,0.2%、0.1%、0.08%的差距真就那么大吗?
综上,我不认为广州媒体的新闻生产与其他地方有本质性的不同,南方系其实是由新传学术界和个别明星记者共同炒作的“神话”。这个神话放在二十年前是为了鼓吹新闻市场化,放在二十年后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顺带一提,美国媒体中批判性报道的占比为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文章发表于2016年,但该研究实际上起始于2009年。雷雅雯在2009-2010年和2011-2014年分两次完成了91个深度个案访谈,而用于文本分析的报道则搜集自2003-2006年。换句话说,雷雅雯的研究刚好覆盖了南方系的两个高峰时段,一个是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作为纸媒的高峰时段,另一个则是2010年开启“微博元年”后作为第一代网络意见领袖的高峰时段。然而,哪怕是南方系最“如日中天”的时段,其新闻生产也没有偏离所谓的“北方系”、“人民系”太多,更遑论作为一种“崭新”的新闻模式对中国新闻生态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南方系死于国家控制?

如今的某些叙述常常将南方系之“死”归之于2016年的某事件,将死因定性为国家控制,并将其与某个大的时间节点上的政治气候的变化联系起来。

但事实上,南方系大规模的人员流失从2012年开始,每年离职人数在20%左右,多为一线采编人员[2]。2014年,南都总经理陈朝华加盟搜狐担任副总裁及搜狐网总编辑 ,南周副总编辑伍小峰加盟万达集团 ,成为了资深媒体人离职的第一个小高峰。同年,南都离职82人、南方日报离职39人、南周离职38人,南方系核心采编团队基本瓦解。因此,早在2014年,南方系就已事实上“死亡”。此时,政治大气候尚未改变。

这些记者和媒体高层出走的原因也大多与政治无关。一项针对新闻从业者离职前工作状态的调查显示,从业者对“晋升空间”、“福利待遇”、“收入报酬”的满意度最低,而对“工作中自主程度”的满意度却相对较高[3]。换句话说,新闻从业者离职更多是出于经济原因,而非外部力量(政治的或组织的)对其工作的干预和控制。

三、南方系是什么吗?

南方系既不是激进媒体,其死亡又早于政治气候改变。那么,南方系到底是什么,又因何而灭?

考察语源。南方系,即“南方报系”。“报系”一词最早出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2003年前后,南方报业受困于集团规模扩张,各类子刊、孙刊层不出穷,难以管理,且内容高度同质化。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南方报业建立了“集团——报系——子刊”的三层管理结构。其中,集团管理报系,制定个性化的品牌发展战略;报系管理子刊,负责具体新闻生产。因此,南方系实际上是一个产业概念、经营概念。

进一步地说,南方系兴于90年代末的新闻市场化改革,死于2014年的互联网大潮,虽然有个别突出报道,但离大众想象中的“专业媒体”、“激进媒体”相去甚远,本质上仍是一家商业媒体,其报道也没有超出中国新闻业的常规,更不用说被作为一种“典型”或“异例”去纪念了。

而催生了南方系的新闻市场化本身也有诸多被诟病的地方,其最显著的后果就是媒体趣味“中产化”。随着广告收入成为报业集团盈利的主要增长点,城市中产用户作为对广告商来说最有价值的“商品”,逐渐占据了媒体舆论的声量。在以南都为代表的都市报、晚报兴起的背后,是各大报业集团纷纷裁撤旗下的农民报、妇女报、工人报,社会底层群体日益边缘化,媒体对郑州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等底层抗争事件的关注也越来越带有城市猎奇式的目光。这种小市民式的刻薄、猎奇的心态某种程度就体现在了后来从南方系出走、又在互联网上掀起大浪的咪蒙身上。

另一方面,孙志刚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中国新闻社区的两大hot moment,被反复提及、引用和纪念[4][5],恰恰说明这些案例对市场新闻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哪怕在自诩为商业媒体“标杆”的南方系中也显得如此另类,所以才要额外标注出来,以掩饰市场化带来的乱象。最终,通过这种简单的二元叙事方式,南方系“好”的一面归给了市场,“坏”的一面则甩给了国家。而随着南方系于2014年瓦解、其核心人员随市场浪潮进入互联网行业并扎根,这些人过往所属的南方系更是被抬到了一个高不可及的“神话”地位,成为他们现在仍垄断着新闻权威的根据。

总而言之,回看南方系过往二十年的经历以及新闻市场化改革,只能说是一地鸡毛,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这种想象却在日渐成为新的“正确的记忆”。在这个意义上,当下新闻业缺少的并不是南方系。

参考

  1. ^ 2016,雷雅雯,Freeing the Press:How Field Environment Explains Critical News Reporting in China
  2. ^ 2015,任孟山,媒体人加速离职与新闻专业主义隐忧
  3. ^ 2019,曹艳辉,“双重推力”与“单维拉力”: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流动研究
  4. ^ 2020,洪杰文,杨金,汤恋,创伤记忆的现实回访与自我书写——在线社区中集体记忆个案研究
  5. ^ 2014,张志安,甘晨,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

user avatar   yi-man-nu-er-kang-de-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记得第一次看南周时,在高三。

新闻是一个农民自制透析机,自我治疗尿毒症,靠吃墙灰补钙。

那天中午我躺在宿舍的床上,那种震撼感令我久久不能忘记。

南周的APP开篇语总是引用索尔仁尼琴的话: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份量都重。

我高中时候还小,不懂什么公知,也不知道什么自由派,新左派,右派等等派别,就记得那时候看南周,次次都有不同的震颤。

南周的影评栏目,人文板块,文笔极其老辣,我刻意模仿,参加我省作文比赛,得了二等奖。

等我后来意识到了南周所代表的自由派诞生了庞大的公知群体后,已经大三了。

那时候正处在黑砖窑事件的风头上,清华的孙立平写了长文,指出中国底层生存状态之悲惨,即便是黑砖窑的老板,到手的利润也不到十万块,但是为了十万块,他就要杀很多人。

再后来,我大学毕业,留学他国,没有再看过南周。

两年多以后,我回来,辗转开始读博。我又去报刊亭买了南周,但是看着却没有当年的感觉了,文笔似乎也变差了。

曾经南周做的年终总结,我都会背诵,去年的南周年终总结,写的真挺烂的。

我见过了南周笔下,人人堪称尧舜的,模范的理想的西方世界,发现南周到底还是骗了我。南周推崇的那些人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想,似乎并没有把世界变得更好。我开始反思南周的局限性和立场问题。

现在南周的创始人左方去世了,我突然有种时代洪流在我面前汹涌而过之感。那好像是一段辉煌的前进的不安的年月,又好像是一段悲惨的痛苦的无奈的时间。但不论怎样,都随着左方的去世,一起走了。


user avatar   111-70-63-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我的心中只有对南方周末的感恩捏,顺带一提,你们滋油派口中的滋油是指“只有作者关注的人可以评论”吗?



对不起,是我格局小了,在此我严正声明:感谢南方周刊救了中国!


user avatar   liufazuo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大的贡献就是创刊了《南方周末》吧。

左方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重申过自己的办报理念:启蒙和冲破《真理报》模式

启蒙是将科学和民主思想,通过日常报道普及给民众,同时让民众的生活状况被知识分子所了解。
冲破《真理报》模式就是恢复报纸的商品属性,使中国新闻回归忧国忧民、同情弱者的传统。

听起来还是蛮有情怀的,在八十年代也算有积极意义,只是,时代早变了。

什么是科学和民主思想?没研究过相关理论,没做过实际调研,能说得清楚?而且知识分子早就是民众的一员了,怎么和民众搞成了不同阶层似的?

忧国忧民、同情弱者确实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该崇尚的道义,只是,为了同情弱者颠倒黑白,诬陷造谣其他的弱者,这恐怕也不是所谓“道义组织”该做的事儿吧?

据说,《南方周末》的传统是“可以有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

扪心自问,你,你们,做到了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为什么要生二胎》这篇文章? 
  看bbc的人哪来的优越感,bbc真的没有立场,完全真实吗? 
  南华早报是怎样的一份报纸?(或者是怎样的报社?) 
  最近大众对景甜的印象和评价是不是好转了? 
  2019年你从哪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学习了有趣有用的知识? 
  如何看待观察者网的《逸语道破》系列节目? 
  一定要举办春晚的意义是什么? 
  哪些人在用端传媒? 
  李白得不到重用是因为缺少儒家思想教育吗?有何依据? 
  你认为,哪个字、哪个词最能代表你的 2019 年? 

前一个讨论
大龄剩女(35+)最大的痛心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先用md5,再用sha1,这样密码会安全一点吗?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