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和救文物,我肯定救文物。
救文物和救人,我肯定救人。
无他,人对人要有良心。
对猫,对不起我一直没觉得猫和人的生命能相提并论。不同物种之间的性命价值并不平等,不然这场火灾里我是不是还得把一堆蚂蚁救出来?
跟伟大又崇高的现实意义相比,文物意义没那么重要。
如果救了《祭侄文稿》,那《祭侄文稿》就会被盖上这样的戳:这是白白牺牲一个普通人生命换来的,《祭侄文稿》就是表达生命的崇高,对暴行的挞伐,你这不是反着来吗?
如果救了人,即便以后展出摆上一副复制品,也可以赋予这样的意义:这是一副复制品,原作因火灾中毁坏,毁坏原因是在救人和就救作品的必选项中我们果断选择了救人,我们认为很值得,因为《祭侄文稿》表达的就是对生命崇高的礼敬,《祭侄文稿》的精神意义比文物意义更重要,相信颜老在世也会这么选择。
即便是复制品,也会赢得更多人的向往。何况,扪心自问,99.99999999999999999%的普通人,看得出原作和复制品的区别吗?
请尽管放心,台湾两个都不会救。
民进党会攻击救真迹是大陆的阴谋。
国民党会攻击救游客是为了让真迹被烧掉。
架还没吵完,真迹和游客都烧光了。
这是一道定价题,如果这幅巨作在抗战的时候遭遇艰险,牺牲了几条人命才保住了我国文明流传的力证,你还问吗?
当然是救游客,无论什么情况下,游客的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
即便是游客是一个逃犯,也是如此。
因为作为救援者,没有客观的审判权和裁决权,而只应当具有遵从普遍人本价值立场的主动性。
同时,无论是否救出游客,《祭侄文稿》的价值,都会是只增不减的。
因为它附着的,不再仅仅是颜真卿文本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其本人的历史象征的符号价值。
它附加内化的,还有着为了人本社会做出被动牺牲的主体价值。
在封建社会,一个人可以毫无愧疚地遗弃游客而转向《祭侄文稿》。
因为在实用性上,一个游客的功能地位远远比不上《祭侄文稿》;在价值评判上,历史文化规训也成为束缚人本存在的立场前提。
甚至于,游客会被认定有牺牲自己来救出《祭侄文稿》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在现代社会,个体权力的合法性被公共化展开和承认。个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不可被物化,也不能被物化原则所束缚。
由此,《祭侄文稿》的牺牲,只会让它的艺术价值从创作表达,升华到人本本质的高度,并更为长久、稳固地存活于历史记忆和文明脉络之中。
由此,在救游客的前提下,《祭侄文稿》虽死犹生。
当然,如果对方是蔡某。
你可以拥有自由裁决权。
鉴于短短一个星期,弯弯地区就两次令国宝级文物《祭侄文稿》遭受火灾风险,且令一个游客一只猫受到生命威胁。
我们有理由怀疑弯弯的文物保护实力,为维护中华文明的传统,保护华夏文物的传承,现在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让《祭侄文稿》安然回归大陆。
以我们的消防实力,我们可以老虎苍蝇一起打,游客文物两手抓!
出题人的想法就是逐渐加码,考验你的所谓的道德并不牢靠,如果你还就文物,他就从1个人到100个往上加,最后整个地球垒起了。。。
类似就是以前有个著名的问题就是一个火车刹车失灵,现在到岔道口,一边五个人,另一边一个人;不管就是挂5个,现在又可以选择变道,那么就是挂1个。但是那个人是因为你变道而死。也就是你杀了人。如果就此判刑的说你救了五个人,还是杀了一个人??
还有一就是所谓的给你10万,到1000万,让你放弃你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甚至亲人)来佐证所谓的人的虚伪。
其实这类问题,就是人家挖了坑,让你跳,你是自己跳,还是让人家踹一脚进去,差不多的道理。
但是问题的核心压根不是这些,就像你天天996就是为了不用回答,你老婆是否会因为多少钱离你而去一样的逻辑。
同时科技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有些压根不需要你想那么多。
就像在柯南的剧场版《烈火的向日葵》中一样,梵高的名画遭遇大火,没人会问这些问题,因为逻辑的核心点就是如果你认为他真的国宝,本身就会在安防的时候,考虑到这个问题。毕竟有必然的解决方案。这个压根就不是你一个普通人需要操心的事情。
其实大多数事情及时随遇而安,你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很简单。就像这个问题,要是救人,结果这个人你背不动,你想救画,可是这个画卡在里面,取不出来、最后的结果可能什么都救不了。那你又能如何??
这让我不仅想到当年英语课本有有一副类似的图画,就是你是要给消防员,现在一个楼里着火了,每层困着不同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子,有女人,反正各类人都有,现在你只能救一个,你想救哪个?
我记得当年老师说,这个事情就是哪个离你近,你就救那个吧。毕竟不管那个人,都是一条命,在灾难面前,没有必要选择哪个更加贵重,哪个轻贱。有时候随遇而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原则上救人第一,如果游客是台独分子,那就救真迹!
我拍照写十万+
《若是宝岛解放,国宝不会遭遇劫难》
《火灾警讯:宝岛解放后仍需警惕台独分子蓄意破坏》
《宝岛最美的风景是人!目击我消防战士抢救国宝现场》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