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2019年是“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元年。这一年太多规则发生了改变,太多隐患被主动爆出来解决,太多高楼宴客的轰然崩塌,太多新的机会与发力点。
变局伊始,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很多过去被普世证明的商业逻辑改变了,“短贷长投”、“资本杠杆”、“高负债率发展”、“资本门槛”开始大面积失效,然后很多的先行者称为变革的祭品。
我们胆子小,怂,游戏业务一直慢吞吞的,错过了多次大风口,只是靠手艺吃饭,一直被大佬们鄙视。
今年一些大佬爆雷了。一些跟大佬合作资本化的朋友也被牵连。
“超额杠杆”要还钱,“虚假业绩”要补钱赔钱。
据说某被国企天价收购的游戏公司,目前对赌没完成,被查出来虚假业绩,被要求3倍返还收购款项or被判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估计是后者了,因为创始人拿到钱就去投资了锤子。
还有很多瞬间垮掉的案例,不仅仅在游戏业。开工厂的某朋友,过于依赖贷款,银行停贷之后,守着几亿的资产,没有现金还债,即使未来被执行拍卖了,这些资产可能只能卖出去20%的价格,还是会破产老赖。
庆幸,庆幸不那么激进。后怕,若脑子一热当年也加入拼命扩张扩表资本化的路线,今天必定很惨。
坚持吧,坚持靠手艺吃饭。
因为其他的所谓竞争力,在当前变换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太容易变成毁灭力了。
太轻易得到的,必然容易失去。
看上去好走的路,往往走不久。
诸君共勉。
说出来不怕俗气,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自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自强。
2019 年,过去深信不疑的东西在瓦解,曾经以为很遥远的威胁,如今就在身边。
一月份的时候,杜克大学一名教职人员劝阻学生在教学楼内讲中文。当时我和几位法学院的朋友,决定一起通过社交媒体和学校所提供的投诉程序,要求学校对背后的歧视行为进行调查。那时候,我还对在程序的框架内解决歧视问题充满期待,甚至有些不愿意承认对中国学生的差别对待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三月份的时候,华为起诉美国政府,依据是美国对华为的销售限制违背了「剥夺公权法案条款」(Bill of Attainder),违反了「正当程序条款」(Due Process Clause),违反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当时我接受了腾讯科技的采访(难得有跟美国宪法相关的东西,还真真专业对口),主要说的是,咱别整天扯一盘大棋,看看这事情在法律上如何进行攻防。
后来的一系列事情,用残忍的方式让我意识到,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当以法治作为正当性来源的政府,开始习惯性地用紧急状态来超越常规程序、当标榜开放中立的媒体,开始只盯着种族和国籍做文章的时候,再去当一名追随者似乎已经不够了。如何参与制定规则,怎样在旧世界的正当性根基消解时,给出新的方向,这都需要有自强的精神。
宏大叙事容易起腻,说说个人吧。
我是 2018 开始工作的,很令人意外的是,其实并没有去律所,而是来到了国内互联网某非一线厂。(知乎未解之谜:王瑞恩到底是干啥的)。18 年底,这个行业被裁员潮吓破了胆,我亲历了行业的恐慌,看到有人离开,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己。
可能是因为对冬天的印象过于深刻,所以直到今天,哪怕看上去一切都很顺利,也开始带着自己的 team 到处怼人、搞事。(划掉),也都只觉得是如履薄冰而已,不过是鞠躬尽瘁而已,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份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别搞砸了。
转眼间似乎什么都拥有了,转眼间有似乎什么都有可能失去。周围人又何尝不是呢,都在游泳,没有人能肯定自己已经上岸。凛冬已至,有的人,可以从存款和其他资产中获得安全感,而我愈发觉得,只能从自己身上获得安全感,也很开心这一年给自己积累了更多可以傍身的东西。
2019 刮起的风暴,不会随着新年钟声敲响就自动平息,2020 也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没有一帆风顺,唯有行健不息。
【第一次】
1、未来
没有主见、跟风这些都是贴在我身上的标签,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不论是否有成熟的想法,都会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
“策划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节能减排策划”……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
每次失败,我都会安慰自己:获得经验就好,过程并不重要。看着身边其余同学,稳扎稳打,参加一个获奖一个。我才明白:无论你多努力,错了方向,也只能是感动自己。
我第一次对于未来有了新的思考,在我的20岁我开始思考以后的人生。
2、方向
一个接着一个教育机构的兼职面试失败,自信心已经被摧残的所剩无几。
看来我真的比别人要差一些,我以后还能去做什么!
浑浑噩噩,一上完课就回到宿舍睡觉。
那段时间,陪着我的只有王者和创。
再网上寻找挣钱的方法,看着令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文章,心里怒吼着:这一次,我一定会成功。
文章看完,点个赞,合上手机的那一刻。我又开始迷茫,“打两把游戏吧”我安慰自己。
这一幕,每天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上演着。
直到2019年4月15日晚上,我接到了人生中第一次代写需求。
我记得那一次是晚上11:00接稿,一千字30元,第二天早上需要交稿。
我从11:00一直忙到凌晨2:00多,第二天成功的收获人生中第一笔50元。
从此,熬夜这稿成了习惯。有时候一个月靠代写能挣一两千,可都没有当初那第一个50元来的兴奋。
也是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文学功底的欠缺,逻辑的混乱。
现在,我已经很少接稿。上完课,背着书包去图书馆看看书,开始尝试写不同风格的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就业or考研,这也是我第一次开始习惯一个人的孤独,逐渐坚定前行的方向。
3、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以前总是跟同学一起出门旅行,这一次我尝试独自一人份旅行。
提前一个月做攻略,查地图看评价。直到出发前一天才最终确定住的青旅,背上书包踏上成都的火车。
20多个小时的旅程,没有一丝疲倦,带给我的只有兴奋。
看着窗外慢慢驶离熟悉的地方,跟梦想中的成都越来越近。
从最初的诗与远方,开始有些怯意,甚至开始懊悔不该如此冲动。
当我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宽窄巷子、春熙路、太古里、大熊猫……
五天六晚,每天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到青旅,偶尔中午回来休息。其余时间都在路上,很累但是很值得,毕竟那是我日思夜想的成都。
这个暑假,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独自一人出门远行。原来一个人并没有那么可怕,我甚至开始有点享受一个人的旅行。没有计划、没有目的,这或许就是我下次的旅行。
4、恋爱
离2019年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失恋,删掉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只留下仅存的几张照片。
轰轰烈烈的爱情仅仅维持了不到四个月,嘴里跟兄弟要强:我没事,我怎么可能会为她伤心,我才不会哭……
只有晚上关了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翻看以前的照片
每天晚上的失眠已经成为惯例,偶尔还能在梦里遇到她。
前前后后又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算彻底忘记,只不过到现在我还不晚上敢看以前照片。
照片,我也没有删。真的舍不得删,毕竟那是我爱过的最后的证明。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从18年夏天延续到19年的夏天才算整整收场。
「空」。
今年我做了很多事情,付出了许多精力,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今年,或许是我距离爱情最近的一年,但因为自己莫名其妙的小傲娇,还有异性的欺骗,一次次失之交臂,结局是一场空欢喜。
今年的我,很多的事情都不如意,自认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可是呢,这老天一次次跟我开玩笑,使我忍不住独自在深夜里空流泪。
我这些年积攒了一些钱,算是几个年轻朋友中比较富有的人,可是今年因为被欺骗,因为突生疾病,散尽私财,几万块钱风一般溜走,我如今已一贫如洗,两手空空。
我今年很多的计划完成了一半却因各种原因施展不下去,给我带来极大的遗憾,留下无尽的懊悔,空有一个好开头,却没有一个好结尾,最后还是空空如也。
「空」字,最能代表2019年的我。
困
福报日愈,睡眠不足,身困。
焦虑泛滥,摆脱不得,心困。
进退失据,内忧外患,势困。
收入徘徊,支出飞涨,贫困。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
首先,《华阳国志》对此有很明确的说法——
杨仪自以年宦在琬前,虽同为参军、长史,己常征伐勤苦,更处琬下,殊怨望,谓费祎曰:“公亡际,【吾当举众降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
既然是“举众降魏”,那杨仪想投的自然不是魏延,而是曹魏。
《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出身于蜀中大族,且生长于蜀地,我觉得他大概是从先人那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所以认定“魏氏”指的是曹魏,故而这么写,我觉得常璩的看法应该是可信的。
另外,《三国志》的原文说的是“以就魏氏”,这里就涉及到了“就”的一个含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
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就”本身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
杨仪这里悔恨自己当初没有“人往高处走”,投奔更强大的曹魏,所以才说“就魏氏”,而投魏延显然就没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了。
综上所述,“魏氏”指的是曹魏,应该没有疑问。
学生党的话我个人认为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买到适合自己的就好啦
马丁靴对于爱美的女生来说简直不要太好搭配,出门纠结选哪双鞋子的时候马丁靴出场绝对分分钟搞定^_^
我买的这双是荔枝软皮马丁,收到的时候简直太满意了,皮质就不细说了,有硬皮软皮的,相对来说软皮的穿起来会舒服一些
还有一个大家穿关心的问题就是磨脚,磨脚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出在硬皮靴子上,因为硬皮的皮质原因会有磨脚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款荔枝软皮我穿了几个月时间以来完完全全不会有磨脚的情况,穿起来感受很舒服,脚感也很nice
虽然不如硬皮的亮亮的,但是是自己喜欢的款式,就想着搭配裙子或春秋穿胜过硬皮是非常温柔的,而且上脚挺舒服的,软皮的还比较贴近腿部,更舒服,如果是硬皮的话应该比较修饰腿型,码数的话还是挺正的,软皮的话建议穿小点的因为穿着穿着会大一点
然后推荐几个比较喜欢的搭配,可咸可甜
最后价格的话相比好多人买的某猫的我买的三百可能有点小贵,但是胜在性价比高,质量好,一般太便宜的鞋子也不太敢买,穿不了几次就开胶烂掉的挺让人心疼,毕竟穿在脚上的,走路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选自己喜欢最适合自己穿衣的风格就好(*∩_∩*)
西元15世纪,在一个闷热的夜晚,君士坦丁哼着感伤的希腊民谣,加布里尔嘴里嘟囔着诘屈聱牙的拉丁语祷词,李华默默写着永远寄不出的信,穆罕默德闷了一大碗葡萄汁,跳起了苏菲派的神秘舞蹈,纪念他们的毕业,也纪念他们的走散
这几个意气风发又彼此间惺惺相惜的年轻人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他们中的三位会在一个叫《欧陆风云》的游戏中成为热门角色,另外一位则会成为全国中学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也绝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们会在战场上再次碰面
我不得不承认,自从V走后,我变得愈来愈像一条懒狗,研究论文才打了几个字,就像一滩淤泥一样瘫倒在新公寓并不舒服的单人床上
我现在搬离了我和V曾经的家,与其说我是想逃避曾经和她在一起的回忆,倒不如说我微薄的津贴实在支付不了市区高昂的房租,我来到了郊外一座破旧的小区楼,房东是一个带眼镜的大龄青年,他热情的接待了我:
“我叫阿杰,他们都叫我杰哥,我一个人住,我的房子还蛮大的,欢迎你来租我的房子,不想住了就直接退房,没问题的”
从此我就成为了杰哥的房客,不得不说,虽然他看上去很奇怪,也经常带一些小朋友来家里过夜,但总得来说还是个不错的人,只是有时候,我会想:摘下眼镜的他又会是什么样子
还是说回我自己吧,在这个疯狂追捧理科专业的年代,一个学文科而且还是学历史的,要么就是钱包没问题,要么就是脑子有问题。我认为我只是暂时不属于前者,V却认为我永远属于后者
为了远离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在发完最后一条微信之后,V离开了我。按理来说,我这种没有未来的家伙,应该在午夜的天台抽完一条烟之后纵身一跃,给清洁工留下一个大大的麻烦。不过一位山西籍舞蹈家曾经说过:“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我谨遵前人的教导,继续制造学术垃圾以求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
事情正在起变化,在剿灭了北美奴隶主匪帮最后一个据点之后,伟大的领袖曹丰泽宣布,帝国的历史研究将以何新同志的理论为标准进行
何新同志认为,西方所谓的历史都是一群在几百年前被蜥蜴人进行基因改造的白皮猴子编造出来的。他的思想成为了官方学说,这对于研究西方历史的我来说打击是非常巨大的,毕竟,如果研究对象根本不存在,那么你怎么靠他混饭吃呢?
我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伟大的帝都,这里到处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不过正在操心下半生饭碗的我并没有心情加入他们的游行
在第七次上访后,有关人员终于接待了我,她以一种领袖家乡的口音对我说:
“害搁这儿捣鼓世界史啊,国师都说了,什么希腊罗马通通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崽啊,找个厂子看门吧,不丢人”
“如果,我能写一篇论文,证明西方历史是存在的呢?”
她以一种极其怜悯和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仿佛面前的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她抛出一句话
“那到时候政府会另行考虑”
对于这句明显敷衍的外交辞令,我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构思我的论文。我用原本打算和V买房的钱,在某个要倒闭的博物馆买了四封信,据说是一名古人写给他的外国朋友的,我相信,通过对这些书信的研究,我一定能证明西方文明存在过。说不定V听到这个消息,也会回到我身边
第一封信是用阿拉伯语写的,在我们这个年代,除了躲藏在沙漠里的一些反曹份子,几乎没人会用这种语言。不过我恰好是例外,经过我的一番解读,这封信的内容终于能以汉语的形式展现出来:
亲爱的穆罕默德
你好
毕业之后我们已经五年没见啦,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是不吃猪肉?我真的搞不明白,猪肉这么美味,你们的圣人为啥不让你们吃?
你的信上说,加布里尔那小子在罗马干的不错,已经成了主教,我就知道他行,我在大明这边也挺好,皇上很宠幸我。你知道君士坦丁那货在搞什么吗?我离的实在太远啦,麻烦你们多照顾照顾他,他读书的时候脸色就臭的跟咸鱼一样,真是担心啊。
我知道你喜欢喝酒,特意拜托郑公公带了一桶我家乡绍兴的黄酒,还有几斤茴香豆。你记得温一温再喝。放心,我知道你们的规矩,酒缸上面写的是葡萄汁。
皇上叫我斗蛐蛐去啦,这信就写到这里吧,祝你安好,再见。
你的老伙计
李华
落款的日期已经模糊难辨,不过从书信的文法和羊皮纸的成色来看,应该是在公元15世纪左右写的,而那几位人的身份,我也模模糊糊的猜到了些许
紧接着,我开始了对第二封信的破译:
穆罕默德
见信安
你知道吗?我曾经很羡慕你和君士坦丁的友谊,你们是那样的亲密无间,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在一起。可是我没想到,你现在居然会那样对他,和他的国家
你当年不是很向往我大明儒释道一家的氛围吗?你还说回国之后要劝你父亲放下屠刀,为什么你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写给我的信满口都是圣战?我希望你能听我的劝,回头是岸,这个世界很大,能容下两个罗马
如果你实在执迷不悟的话,我就只能找加里布尔了
李华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年轻的君士坦丁在被西方拒之门外时,同样年轻的穆罕默德在他身后大喊道:“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加起来都比不上你!”
未完待续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