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晋国为什么这么强?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ling-t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王小时候和弟弟叔虞玩过家家,模仿周公分封,拿一片树叶当玉圭赐给弟弟分封,这一幕被史官记录下来,天子一言九鼎。

等叔虞成年后被正式分在唐地,这就是唐叔虞创国的由来。

西周的唐地,也就是今天山西翼县一代,在当时,这里是蛮荒之地,而且紧靠戎狄,也就是说这个封国和早期的秦国一样,要承担抵御戎狄的责任。

虽然晋国的爵位是侯爵,但根据周礼,侯国方百里,也就是说晋国是一个建立在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又紧临戎狄之地的百里小国,可想而知,跟随唐叔虞开国臣仆也必然不多,开国条件说和楚国一样筚路蓝缕也不为过。

这样的国家想要生存下去,其统治阶层必然要殚精竭虑事必躬亲苦心经营,发展生产(开垦和水利),增加人口(生育和引进),勤修军备(城池和练兵)。

是的,这基本和秦国早期的外部环境一样,秦国为了抵御西戎,连续几代国君战死,父死子继,最终把西戎打趴。

晋国也一样,在现今发掘的晋国大墓群里,有多座晋太子墓,甚至一个晋公大墓周边就陪葬三座太子墓,考古发现,很多太子都是死于刀兵,遗骨上多有刀兵的痕迹。

在这种国君/太子都要时刻面临战死沙场的国家,如果能够生存下来,其统治阶级必然没有办法安逸享乐,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上去,其国家的主要矛盾是抵御住戎狄生存下去,这样必须要统治阶级睿智干练高效管理,使得国家上下一心。

这种迫于生存压力形成的睿智干练会影响好几代人,一旦国家迈入轨道,后几代人会愈加激发出进取心,这也就是为什么秦晋早期,好像都没什么昏君,大多都是英勇锐达之辈,因为有这样的人领导,国家才能生存并发展下去。

区别于晋比秦率先强大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位置,秦早期在渭水上游甘肃那一带,农业生产受地形和气候限制,所以秦是在平王东迁以后才拿到关中平原这个基本盘,而晋的优势在于其封地本身就在汾河谷地上,生产条件更有利。

对于北方的戎狄,晋国并不是一味的靠打,而是萝卜大棒一步一步蚕食同化,晋公娶戎狄之女是常态。

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晋国一边需要应对来自中原压力,一方面又要征服同化北边戎狄。事实上形成了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既接受着中原先进生产技艺和组织模式,又融合了戎狄精简高效的行事作风,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政治手腕。


以上是晋国强大之前的历史背景,主要说明在晋国强大以前,就已经是极具潜力和进取心的国家了。

现在我们来说真正直接激发晋国强大的突变事件:曲沃代翼。

晋国自叔虞开国,经历数代人的开拓进取,到穆侯时期,已经成为颇具实力的诸侯国,能经常跟随周天子讨伐蛮夷和不臣。

有一次去讨伐戎狄打了败仗回来,夫人刚巧生下嫡长子,穆侯还沉浸在吃瘪中心中一万个不痛快,所以给长子取名姬仇,觉得这个儿子是灾星,一看到就会想起那羞辱的败仗,自然不待见嫡长子,但碍于礼法被迫立为太子。

后来又一次出去打仗回来,又碰巧夫人生了个儿子,这次就非常高兴了,因为这次打了大胜仗,给儿子取名姬成师,这个是福星宝贝儿子,爱得不得了,直接就把成师当接班人培养,想着废嫡立幼,奈何当时宗法制实在太硬,死活拗不过。

心爱的幼子不能在政治地位上优待,老父亲那是满怀愧疚,自然要在其他方面补偿,比如给最肥沃的封地,给最坚固的城池,给更多的臣仆。

尽管在姬仇成为晋文侯后恰逢协助平王迁都大捞了一笔,但文侯一死,情况就瞬间逆转了。

这直接造成后来姬仇的儿子昭候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把当时晋国最大最富的曲沃城封给叔叔成师,从此曲沃成师一系在实力上稳稳的压住翼城姬仇一系,曲沃三代人数次攻破翼城,但不是被翼城保嫡势力击败就是被虞、虢等国击败。

不过晋国这种不服输,富有进取心的优良传统倒是在曲沃这一系发扬光大,哪怕冒天下之大违,在嫡长制势力根深蒂固的环境下,仍然屡败屡战。

终于在曲沃武公继位以后,吸取以前的教训,抓住时机一举攻破翼城并击杀晋侯,在事实上完成了对冀城的吞并统一晋国,再以怀柔手段贿赂周王氏,威逼利诱获得了合法爵位。

不过这毕竟有违当时的周礼,中原诸国对于这个新的晋国是抱有敌意的,就不要说再去支援它打戎狄,晋国从此只有自强一条路可走。

这就是晋国历经数十年的曲沃代翼之乱,旁宗可以取代嫡宗,嫡长制不再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事件对后来影响很大。

然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此后晋国动乱频发,但影响范围一直仅限于统治阶级上层,特别是宗室力量薄弱,对于基层地方行政和生产影响有限,其后的骊姬之乱、六卿互轧甚至包括后来的三家分晋都是如此。

在晋武公统一后,晋国就像是一个刚刚在蓝海领域站稳脚跟的独角兽企业,公司眼前是一大片广阔的蓝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高效的管理,有精明的领导,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到武公的儿子献公继位,晋国已然控制了整个山西北部,有汾河谷地这个粮仓,又有太行山这种战略高地,对周边小国已然具有碾压之势。

献公时期开始大肆吞并周边诸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其中最主要的是假虞灭虢。

虞虢在当时都不是什么小国,都是公爵国,特别虢国,这是周天子的京畿护卫国,保有着一只强大的军队,当时,诸侯稍有不法,王命虢公伐之。

曲沃代翼期间,曲沃武公攻进翼城,眼瞅着就要成功了,结果虢公携王师一到,只能灰溜溜退回曲沃。

可以说曲沃代翼以后,晋与虞虢等国是世仇,但真正促使晋千方百计都要灭掉虞虢,还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虞国在黄河北岸中条山一带,对于晋国就是卧榻之侧,虢国在河南三门峡一代,是晋国进入中原的门户。

晋国想要逐鹿中原,就必须拔掉这两颗南下之路的钉子,晋献公采纳荀息的建议玩了一手假虞灭虢,一箭双雕震慑诸国,从此中原门户大开。

此时的晋国,北筑坚城震慑戎狄,西托黄河虎视关中,东出太行浸略河北,南下中条逐鹿中原,更兼有河西、河东以及部分河北平原,俨然已成霸主之势。

天时地利具有,就差一个人和了,由于骊姬之乱,晋国上层忙于君主之位的争夺,无暇他顾,就等一个稳定的君主了。

国内动乱频发,公子夷吾许诺秦穆公割让河西之地获得秦国支持返回晋国,是为晋惠公。

不过惠公不是个安分的主,登位以后立马翻脸拒割河西之地也就算了,《烛之武退秦师》里说的“朝至而夕设版焉”。

关键是晋国缺粮人家秦国大大方方给了,人家秦国缺粮你却反倒去趁机攻打人家,秦穆公心里一万个草泥马,转头就支持重耳去了。

周王派召公访晋,惠公又傲慢无礼拒绝一切要求,把周王室和中原诸国得罪了个遍。对内只委任支持他登位的自己人,急切的迫害支持重耳的人,包括部分中立人士,把国内也得罪一大片。

惠公一死,场面就压不住了,重耳在秦军的护卫下返回晋国,是为晋文公。

文公得位以后,对内修明政务,广施恩惠,对外交好秦国,重修秦晋之好,得到秦国的支持。采纳赵衰建议效仿齐桓公“攘夷尊王”帮助周王室肃清王子带之乱,拿到河内之地的封赐。

军事上改设三军六卿,出兵救宋于楚围,在退避三舍之后大败楚军于城濮,遏制住楚国问鼎中原之势,获得了对中原诸国的影响力,先后在践土、翟泉会盟诸侯,彻底奠定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文公死后襄公接霸中原,继而又在崤之战大败秦,泜水之战大败楚,此后偶与秦楚交战,互有胜负,但晋国领土一直持续扩大,哪怕国内动乱频发,都有赵盾这种权臣出面主持会盟。

自文襄经灵成景五代,到晋历公时期,晋国军治万乘,先后阻挡秦国东进,楚国北上,齐国西扩的步伐,至晋悼公新政,霸业到达顶峰,达独霸中原之势。

纵观晋国霸主之路,开国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平王东迁拿到了河东这个基本盘,曲沃代翼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周王室衰弱的天时,区别于中原大地那些早早就占据风水宝地只图享乐的国君,奋发图强先后扩张至河西、河内,河北以及河南地,囊括了一大部中原的先进生产力和战略要地,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事,强大是必然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的大臣普遍能文武两用? 
  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那个虢是哪个虢? 
  田单复齐以后,距离齐国被秦国灭亡还有50年的时间,齐国难道就无法恢复国力收复失地重新崛起吗?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条件也是不错的,几乎占了整个南方,那为何不是楚国统一中国? 
  齐伐楚盟于召陵这一战争,齐国攻打楚国寻找的借口是否立得住脚,是否符合道义? 
  为何周天子自己不掌握军队而导致诸侯做强做大? 
  春秋时不太注重的贞洁观念为什么到后世越来越看重了? 
  晋国六卿,怎么被灭掉了三个? 
  如何评价齐襄公?他和文姜是不是真爱? 
  《曹刿论战》中鲁公怎么会让一个乡间村夫曹刿来打这么关键的战役? 

前一个讨论
家里装修拆了原来柜子才发现墙面渗水严重,物业说刚好5年7个月,过了质保期不修。我因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果地球上其他人都消失了,只剩下你和一个异性,人类创造的所有设施和物资保存完好,应该如何重建文明?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