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智氏要攻击同宗的中行氏? 第1页

  

user avatar   han-peng-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亲相爱

智氏和中行氏原本是同宗,两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比之赵氏和邯郸氏还要亲近。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祖先,也即提出假道伐虢之计的荀息(又名原氏黯)。原氏黯的儿子叫逝敖(出自《世本》,《太平御览》中称为舞嚣),史料中没有事迹留存,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却鼎鼎有名,分别是荀林父、荀首。

这其中荀林父在文公时期担任过中行将,故又称中行林父,是为中行氏的开门老祖。荀林父在灵公即位初期就担任了中军佐,但由于与赵盾不和,一直到二十年后的景公时期才终于坐上了中军将的位置。邲之战后,荀林父清除了反对势力先縠,并提携他的弟弟——也就是智氏的创始人——荀首进入卿行,开始了两家相扶相携的光辉历史。

这其中尤为让人感到暖心的,是智氏第二代领导人武子(罃)去世之后,智氏先后有两代宗主都是年幼而立。先是智罃的儿子朔早夭,智罃老年丧子,在去世前将自己年仅六岁的孙子智盈(悼子)和整个家族都托付给了中行偃。中行偃去世后,又是在中行吴的扶持下,智盈才算是保住了在六卿中的地位。

待到智盈长大,智氏总算迎来了复兴的曙光。然而不幸的是,平公二十五年(前533年),年仅三十三岁的智盈在赴齐迎亲途中去世,又把偌大的家业留给了尚年幼的智跞(文子)。彼时晋平公又开始动置换智氏的念头,智氏家族再次滑入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样一个危难关头,又是中行吴扛起了保护智氏的重任,直到智跞长大成人。

以上是他们相亲相爱的历程。

反目成仇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到了智跞执掌家业的时候,智氏和中行氏之间的关系却急转直下。

智氏和中行氏之间的矛盾,最晚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距离智盈的死才刚刚过去二十年。当年智跞一手导演了祁氏、羊舌氏的冤案,而后执政的魏舒则主导了后来瓜分土地的进程。在这次瓜分的十个县中,有赵、韩、魏、智四家的余子都得到了封地,却唯独没有范氏和中行氏,可见彼时智跞已经开始向赵、韩、魏靠拢,而与他的本宗中行寅逐渐疏远了。这种嫌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剧,以至于再到十几年后的范氏、中行氏之乱爆发时,智跞更是明目张胆地站在了赵氏一边,公开与中行氏决裂。

每念及此,我们便不由得会产生一个疑问:智氏和中行氏本就是血缘亲近、关系融洽的家族,且后来若不是中行氏的保驾护航,智氏是否能够安然走过这近百年的历程恐怕都是个未知数。两家人之间的关系本来更应亲密才是,何至于后来反目成仇,竟至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史料中并没有给出任何说明,因此我们也只能在没有实据的情况下以人情猜度。

心理动机

在君主制下,君主寿命的长短对于家国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处看,晋国君权的速衰便与君主寿命过短密不可分;从远处看,东汉王朝的疲糜不振也与居帝位者长期年幼有着莫大的关联。在晋国内部凶险的环境之下,两代君主早夭必然会对家族发展构成致命打击。好在彼时的智氏还有一门显赫的亲戚,在中行氏的细心呵护下,智氏才在两代幼主的领导下不至于被边缘化,也避免了在后来的卿族瓜分土地狂潮中被其他家族所灭的命运,顽强地延续了下来。

与此同时,历史的实践也往往证明,年幼即位的君主与其保傅之间的关系素来都不会太融洽。尤其是当保傅过于强势的时候,更是容易激发君主的逆反心理,帝师对于幼主管教的越是严苛,等到帝王成人后自己的命运也就会越悲惨,在这个方面,张居正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中行吴与智跞之间的关系虽与之不同,却也有着很强的可比性。

在晋国内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稍一不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因此作为卿族的家长,必须要有过人的智慧和勇力。中行吴在战场上是智谋过人的常胜将军,在其家中也是说一不二的政治强人,在对智盈、智跞父子言传身教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其望之深而责之切,从而激起智氏少主的逆反心理,这是智氏与中行氏反目的心理基础。

推动因素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个设想。春秋末期各国卿家之间互相兼并蔚然成风,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各国内部斗争的结果必然是走向“田氏代齐”那样的结局,“三家分晋”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斗争的结果是万宗归一,中行氏和智氏就算是都活到了最后,也总要合二为一,那么就不如趁着中行氏强、智氏弱的机会,提前实现两家和平归一。与此同时,两家合并可以让荀氏家族保持更加旺盛的竞争力,显然要比各自为政、被人各个击破要好得多。

与之相对的,我们还可以从同时期赵氏内部的冲突看出一些端倪。范氏、中行氏之乱爆发的导火索,是赵氏大宗和小宗邯郸氏之间的冲突。这两个家族的矛盾表面上看,是由邯郸氏交付卫贡五百家的迟缓引起的,可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两家人也不至于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陷入全面战争。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邯郸氏强烈的分离主义倾向,和赵氏大宗强烈的集权倾向之间的冲突。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智氏之于中行氏,与邯郸氏之于赵氏,这两者冲突的实质是一致的。中行氏和赵氏都有集中权力的冲动,但对于智氏和邯郸氏来说,他们显然不会希望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对自己的亲族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这既是邯郸氏反抗赵氏的原因,也是智氏反对中行氏的直接推动力。

原图链接如下:




  

相关话题

  韩国为什么算是战国七雄之一? 
  活在楚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为什么郑国、宋国、鲁国这几个春秋初期版图相对较大,地位也很高的国家到春秋后期乃至战国却成了弱国? 
  战国时期李牧究竟有多强大? 
  《红楼梦》中贾府的生活方式能算顶端的贵族生活吗? 
  战国初期,魏国为什么要劳师远征,宁肯隔着赵国,也要灭亡中山国? 
  春秋战国时,为何因材施教的孔子,会在业务上惨败给同行少正卯? 
  西周时申国君侯联合犬戎攻灭周幽王,算不算华奸行为? 
  为何秦人可以打败犬戎,生存下来。而周王室必须东迁洛邑?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呀? 

前一个讨论
赵襄子打败智瑶后,为何没有想办法独吞晋国,是人性的问题还是客观条件的不允许?
下一个讨论
如今的哈登算不算超巨?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