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陈朝皇帝宗室为什么没有像宇文家一样被杨坚赶尽杀绝? 第1页

  

user avatar   medievaltim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朝宗室北迁以后的的确确是混得还不错了。

贴一下资料(来自《陈书》,由复旦葛教授汇总):


可以看到,不乏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等高级官员,也有不少人混到少卿、郡守、给事中等不错的职位。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没什么,但是要知道,南朝的家族,很多在陈亡以后就完全没了踪迹,像陈郡谢氏,入隋唐以后就出了一个县令谢偃(琅琊王氏还是比较显赫的,唐朝四宰相,官至五品的也有不少人,其他的陈郡袁氏、济阳蔡氏、汝南周氏、河南褚氏、陈郡殷氏等,隋唐也有一些名人,总之也不能一概而论,像谢氏这样衰落彻底的也不少)。

而且,《元和姓纂》也把「长城陈氏」(也就是陈朝皇室)作为唐朝陈姓的首要家族,仕宦也最为显赫。

《元和姓纂.陈氏》:长城。谌曽孙凖,晋太尉广陵公。陈武帝称凖后。孙逹,晋长城令,因居之。九代孙文、瓉,瓉生茂先。茂先,梁右卫率,生文帝顼。顼生后主叔寳,四帝三十四年,为隋所防。武帝覇先,生衡阳王昌,昌生徳、防,梁州刺史。文帝生伯山、伯固、伯仁、伯义、伯谋。宣帝生叔寳、叔英、叔卿、叔明、叔坚、叔武。叔寳生允、深、庄、蕃。蕃,唐忠州刺史。豫章王叔英生宏、徽,宏曽孙履,华州夔州刺史。徽生元凯,申州刺史。建安王叔卿,孙正循,王傅。宜都王叔明孙绎宏、绎侍,御史。宏,荆州刺史。义阳王叔达,唐侍郎、礼部尚书,江忠公,生政徳、元徳、贤徳、绍徳。政徳曽孙义,少府少监。元徳生仲方,顺州刺史,贤徳水部郎中、汾州刺史。绍徳曽孙盩厔县令。叔武,光禄少卿

而颍川陈氏早在东晋已经衰微,更别提隋唐了(PS:陈霸先自称颍川陈后裔,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元和姓纂》也懒得提了,因为找不到名人了。


user avatar   yu-chen-tia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隋文帝优待个鬼的陈朝宗室。稍微查查陈后主以及他兄弟们的遭遇都不会得出这种结论吧。

入隋之后陈朝宗室诸王的经历,正史和他们各自墓志都可以印证。在隋文帝时代,绝大多数人的下场只有一个,被打发去西边种地:

“文帝以陈氏子弟既多,恐京下为过,皆分置诸州县,每岁赐以衣服,以安全之。”,“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余人......因从后主入长安。隋文帝并配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南史》)

或许还有人会说,去地方上当大地主,这小日子也不错啊?可以说是优待了吧?

那你可太天真了。从《陈书》里关于长沙王陈叔坚的记载可知,这群人真就是去当普通农民的,估计每家也就领到一小块田地,得自己耕作才有饭吃:

“三年入关,迁于瓜州,更名叔贤。叔贤素贵,不知家人生产,至是与妃沈氏酤酒,以佣保为事。”(《陈书》)

瓜州,大家都知道在敦煌那边。把长沙王安置在那,难道是去享福的?

陈叔坚则由于养尊处优惯了,完全不知道田该怎么种,最后只能跟老婆沈妃一起在酒馆做小工维持生计。

这里必须要说一句,陈叔坚可是在陈后主刚即位的时候,空手接白刃,把他从造反的陈叔陵手上硬救下来的大功臣,在陈朝皇室里地位不一般。连他都如此,别人还用说吗?

在隋文帝手上得到不错封赏的,在陈后主的兄弟之中,只有晋熙王陈叔文。而原因也很简单,谁叫这家伙带头向隋军投降呢。

隋文帝虽然也讨厌陈叔文不忠,但无奈伸手不打笑脸人,得表个态度出来,遂加封他为刺史:

时叔文自湘州还朝,至巴州,乃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文帝虽嫌其不忠,而方欲怀柔江表,乃授开府,拜宜州刺史。(《陈书》)

至于陈宫的女眷们,遭遇就更加离谱了。韩擒虎就曾被弹劾“放纵士卒,淫污陈宫”,可想而知当时她们受到了什么对待。

而之后像贺若弼跟杨素都被隋文帝赏赐陈朝公主为妾,可见这群昔日的金枝玉叶此时跟女伎也没什么差别。

纵然陈朝宁远公主“宣华夫人”后来被文帝宠幸,“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终文帝一朝,也没能改变兄弟们一齐去种地的命运。

真正让陈朝宗室再次翻身做主人的大恩人,其实是隋炀帝。

陈后主的女儿被隋炀帝宠爱,封为贵人,爱屋及乌,陈家才在大业二年被集体召回,封官作宰:

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封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

不过隋炀帝的恩宠也并不是毫无底线。在沅陵王陈叔兴的墓志里就称,他因为身有疾病,被排斥在此次授官名单外,连虚职都没捞到:

大业二年,奉敕预参选限,为身染疾,不堪集例,官遂未成。(《前陈沅陵王故陈府君之墓志》)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这位沅陵王陈叔兴可以确定是宣华夫人一母同胞的亲哥哥。

即便妹妹把文帝、炀帝父子都迷得神魂颠倒,他也没享受到什么特殊对待。

在《南史》中可以清楚的找到隋文帝不授予陈朝宗室官爵的原因,连陈后主的爵位都是他死后追封的:

“昔苻氏所征得国,皆荣贵其主。苟欲求名,不知违天命,与之官,乃违天也。(《南史》)”

前秦苻坚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苻坚一向厚待那些投降的亡国皇室。燕国慕容家的子弟在各地担任封疆大吏不说,甚至他在淝水之战前,已经预先给晋孝武帝封了官。

可这么优待人家,赚点子虚名有何意义?淝水之战刚一战败,慕容家就在各地造反,苻坚最后的下场多凄凉啊!

所以隋文帝极其反对重蹈前秦这种“崇虚名而受实祸”的做法。不滥杀陈国宗室也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你们也别妄想。

连陈后主亲自开口讨封,也不过换来隋文帝一句“叔宝全无心肝”。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一点,隋文帝灭陈可不是把建康打下来就结束的。

仅仅是陈后主投降的次年,开皇十年(590年),江南就因为受不了隋朝新政,暴发了大规模叛乱,“大者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杀害长吏”。隋朝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将其平定。

平陈时候,隋朝所收户口仅仅两百万人。在此次平叛活动中,被“元帅杨素”俘虏诛剪的就有“三十余万”。《江苏通史》认为正是由于这样的杀戮,导致了之后上百年里江南文化的没落。

考虑到在江南群起反抗的时候,文帝也没对陈朝宗室下手,以绝人望,在这方面算稍显仁厚(当然江南那群叛军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恢复陈朝)。不过怎么也都跟优待扯不上。

如果仅仅是让你活着就可以被某些答主称作优待,我看这个优字也没什么必要存在了。


user avatar   ling-ye-la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反感的风气,就是抹黑受害者。加害者的行为洗不白,就从抹黑受害者入手。比如把韩信彭越说成自作死,比如把“朕非五胡”的宇文邕打成妄图胡化中原。哦对了还一个宇文泰摘桃论(贺拔胜:李虎喊我摘桃我不去,我大概率是个傻子)。

杨坚这个人,生前死后都运气极好。他能篡位是多么祖坟冒烟但凡了解过那段历史的都有数,不多说了。至于死后,一个以亲戚之身夺人皇位杀人全家的人(前段时间那个岳父杀女婿全家的新闻大家什么感想?杨坚比这位岳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明清两代帝王庙都不带他玩的人,一个被教员评价为统治“蕴藏大乱”的人,因为是以汉人身份篡了鲜卑人的位,借民族主义之光都快被吹成千古一帝了。提醒很多网友一句,这个民族英雄可是一直给北周打工的,他不可能是预料到宇文家会接连两任皇帝暴毙可以趁虚而入才潜伏敌营卧底,要有这算卦能力就轮不到广大帝即位了。也就是说如果是没有发生皇帝接连暴毙事件的时间线,这位民族英雄大概率是作为北周的臣子跟着去灭陈,如同跟随着齐王灭北齐一样。而且这位民族英雄在毁建康城的时候,就像当年他爹打江陵一般,一点没手软。我汉族有数不尽的民族英雄,是夸都夸不过来的那种,哪怕仅限定于南北朝时期都不少,实在没必要吹捧这么一个狠毒的阴谋家为民族英雄,我觉得这是对民族英雄的侮辱。

p.s.杨家和李家,同样发迹于西魏北周,李家基本上是个打酱油的,杨家可是没少给皇汉口中的胡人出力。结果摘完桃没多久就搞得天下大乱几乎重演十六国的杨家成了民族英雄,“胡无人汉道昌”的李唐反而因为独孤信和宇文泰传下来的那点鲜卑血统天天被皇汉diss为胡化汉人(不知道废学校的人算不算胡化汉人?),这都什么事啊。


user avatar   jojo-3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做贼心虚,更何况本来普六茹那罗延就没什么道德可言。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毕竟知乎这个地方先手很容易被找茬儿,但是看到题主的某些观点,我实在是有些不舒服。所以针对于题主的一些观点还有问题自身,我就来一一回答吧。

一、北周篡西魏所以带隋篡北周不心虚。

讲道理,我觉得这个观点蛮搞笑的。

我就问很简单的一件事——没有宇文泰,你西魏能抗住高欢么。

就说小关之战吧,当时整个西魏战场看出高欢计策的只有四个人,也就是宇文泰、苏绰、达奚武和宇文深。

而其他诸将,什么赵贵、李虎、独孤信、寇洛这些大股东人属于哪种——不言而喻了吧?如果没有宇文泰坚持己见,而是任由这些人操作,那么结果……估计第一波西魏就中计,然后被东魏收割了。

既然西魏的命都是宇文泰给续的,那还谈何心虚?

不如看看在野史中,宇文泰死前看到的幻觉是什么。

明年冬,泰猎于陇右,得病,见孝元及坏为祟。泰发怒肆骂,命索酒食与之,两月泰卒。

就算出现幻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那也是对邓叔子和萧七的背弃。什么?西魏?没宇文泰他能续命?既然如此哪来什么心虚不心虚。

然后是杨坚了,我再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杨坚在北周又是什么东西?

他的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是他老豆的遗泽。

他的柱国大将军和定州总管是宇文邕看在他是外戚的面子上,让他跟着宇文宪刷战功得到的。

他的上柱国是他女婿宇文赟看在他老丈人的身份,让他进入中央而得到的。

说白了他的上位就是靠着老豆和宇文邕父子。

最后还把宇文家屠戮殆尽。

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心虚——估计就真的是不知什么是廉义耻礼了。

没有宇文泰,西魏很有可能刚开国就被灭了。

没有杨坚,北周还是北周,3000万人口的北周对200人口的南陈本就是碾压,统一是必然的。

就算是尉迟迥或者其他人篡位也好,宇文皇室都不会绝嗣,偏偏是杨坚这个心狠手辣无比恶毒的家伙。

所以说什么北周篡西魏和带隋篡北周是一样的,这种话——一言蔽之感觉像沙口。

二、变夷为夏。

其实我觉得叫变夏为夷也不是不行。

既然那罗延能算华夏,那石勒也可以是华夏了,毕竟石勒不仅没废学校,相反还重视学校呢;好歹石勒还知道学习呢。

勒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尤高者赏帛有差。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其天资英达如此。

不知道某位史论里面明写不学无术的丘八,怎么连自己认的祖宗杨彪是谁都不知道?

开皇初来朝,上谓之曰:“卿亦悔不?”建绪稽首曰:“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  上笑曰:“朕虽不解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也。”历始、洪二州刺史,俱有能名。
但素无术学,不能 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

所以有的时候真搞不懂老丘八怎么好意思说华夏正朔。

至于礼乐,就更有意思了。

本来身为正朔的“雅乐”在晋就没了,你跟我说正朔?

到南朝的《清商乐》里面又包括了很多吴歌,也有雅乐里面所没有的琵琶。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
其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十五种,为一部。
及进见上,上亲御琵琶,遣敏歌舞,大悦。
高祖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

某喜欢胡乐的皇帝,真好意思说什么华夏礼乐啊。

我看就连人家鲜卑人长孙绍远,都比那罗延和题主懂什么叫礼乐。

长孙绍远为太常,广召工人,创造乐器,土木丝竹,各得其宜。为黄钟不调,绍远每以为意。尝因退朝,经韩使君佛寺前过,浮图三层之上,有鸣铎焉。忽闻其音,雅合宫调,取而配奏,方始克谐。绍远乃启世宗行之。绍远所奏乐,以八为数。

至于论正统,那就更搞笑了。

讲道理啊,南陈这玩意儿好意思谈华夏正统?陈霸先什么东西,南朝正朔tm是南梁,南陈这个连江陵都没有的弱鸡真好意思说啊。

有的时候真是难以分清侯景和陈霸先的区别。

毕竟我们仔细看看,侯景死前是只控制了建康周围,陈霸先死前也只是控制了建康周围。

侯景死前上游的萧梁政权马上要打死他,陈霸先死前上游的萧梁政权(王琳乃萧梁忠臣)也要打死他。

只是侯景运气不好被打死了,陈霸先死的及时,死后又有陈蒨侯瑱带飞反杀了王琳。

所以我觉得侯景真可惜,差一点也成为南朝正朔了不是,人家国号还是汉呢,不比陈正朔?

哦对了,说到华夏。

人家隔壁的山东大儒李德林才是正统的山东士人汉族文官。而他都为北周皇室求情,结果杨坚这个丘八听了么?一点也无华夏应有的德行。不仅如此,终杨坚一朝,山东人士基本上是进入不了中央的,对于文化正朔的山东如此,只能说杨坚这个丘八的本色暴露无遗。

更别提这货还废学校,毁邺城、建康。

我可没听说过什么废除学校毁灭文化遗址的正朔啊。

所以你要论鲜卑化汉人,杨坚不比高家合适的多?

三、宇文家自身的实力。

回到问题本身来,宇文家本身的实力其实还是很强。

虽然静帝本纪说什么:

静帝越自幼冲,绍兹衰绪。内相挟孙、刘之诈, 戚藩无齐、代(这里我觉得应该是写错了,毕竟代王还活着并且属于威胁比较小岁数也比较小的,没那么强,所以我推测这里说应该是不久前死去的谯王。)之强。

然而余下五王——不对,七王,实力还是很强的。

汉王控制宫廷,毕王控制关中,五王控制山东。

而赵王、陈王、越王本身就战争阅历丰富。

其中赵王、滕王更是在士人当众也有相当的声望。

就算除去这七位,其余的宇文皇室基本上也是人手一个爵位。

比如说,颜之仪就曾经打算拥立辅政的大将军宇文仲。像这样没有太多记载的宇文皇室恐怕也不少,现在所出土的各种宇文家相关墓志也能说明。

所以说,宇文皇室当时看上去还是有些实力的。

虽然最强的七王已经被解决掉了,但是杨坚本身就做贼心虚,自然……更何况杨坚在之前也不见得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所以……

四、结论。

既然杨坚没什么素质,又于国无功,南陈也不是什么正朔,宇文皇室看似还有不小的力量,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就是普六茹那罗延这个鲜卑化丘八,做贼心虚于国无功,加上他本人几乎没有的道德品质,所以杀完宇文皇室,以求内心安稳。

而南陈本身就没多正朔,没什么威胁,为了体现那罗延那“宽广”的胸怀,所以没有屠杀南陈宗室。

当然也只是不杀就是了。

就这样。

最后用清人小说的《庸盦笔记》结尾,来看看古人眼中的杨坚和宇文邕。

第十七层狱……判官指之曰:“此为隋文帝。此明永乐皇帝也。夫隋文帝毫无功德,欺外孙以篡其国,而杀机深险,至尽灭宇文氏之族……隋文帝阴毒尤甚,故使坐针棘之上,每一动则痛彻心骨”……忽闻左边呼痛声甚惨,则隋文帝也。遥视其室,则四周皆以赤棘为藩,针长数寸,令人心悸。
俄至一处,宫阙巍然,冈丽无匹。适闻内殿传呼开门,中门洞启,祖师谓某生曰:“神圣帝王将入矣……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唐高祖,后周世宗……”

可见古人,亦认为杨坚不过一阴险贼人尔。

PS:有的地方或许有些情绪化,然而是人都有立场,只能说我今天情绪不太好,还是应该尽可能避免情绪化才是。




真烦啊……没想到陈粉真的是体力流无限。

本来我都说了我这个回答是有故意黑霸先的成分。

既然如此我索性就来论证一下,为何我说陈霸先死前是【陈霸先死前也只是控制了建康周围。】。

首先,陈霸先只控制建康周围,这句话出自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原文是:

【陈文帝即位后,陈的号令仍不出建康四里之外。】

这当然是夸张,陈霸先死前扬州周围基本上还是控制住了的。

那么问题就在于岭南。

我认为,岭南并没有被陈霸先控制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认为,控制分为名义控制和实际控制,而我在这里算的控制是实际控制。

首先是,欧阳頠之前,独断岭南的是萧勃,而萧勃明显和陈霸先敌对,所以此时岭南显然不属于陈霸先。

待之后,岭南状况是【岭南扰乱】,所以陈霸先让欧阳頠去担任衡州刺史,意图控制岭南,但是其子欧阳纥已经攻占广州,被迫承认欧阳頠为广州刺史。

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衡州刺史,始兴县侯。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改授都督广、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罗、爱、建、德、宜、黄、利、安、石、双十九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节、常侍、侯并如故。

也就是说,欧阳頠实际上已经不为陈霸先所实际控制。

而此时,和岭南的交通要道,也就是豫章:

及周文育攻余孝劢于豫章,昙朗出军会之,文育失利,昙朗乃害文育,以应王琳,事见文育传。于是尽执文育所部诸将,据新淦县,带江为城。
熊昙朗之杀周文育,据豫章,将兵万馀人袭敷,径至城下,敷与战,大败之,追奔五十馀里,昙朗单马获免,尽收其军实。昙朗走巴山郡。

豫章处于前线,并且一直被敌我所争,换句话说,通往岭南的要道并不是被陈霸先完全控制,也就是说,岭南没法从这路支援建康了。

豫章到底有多重要?我们不妨看图。

可以说,建康走岭南,这一路是第一要地,当然走巴陵也可以,只是——那个是确实不在建康朝廷控制下。

事实上,当初刘裕平定卢循的广州,就是主要走这一路。

所以尽管欧阳頠名义上臣服陈霸先,有【頠自海道及东岭奉使不绝。】之说。

但是实际上也仅仅是从海道而来的使者,也就是说岭南并没有真正出资源支持到陈霸先,或者说出力帮助南陈抵御王琳。

他真正帮助南陈是哪一次了呢?都是后面陈宝应叛乱了。

那当时的沿海要地在哪里呢?

陈宝应,其所据正是晋安郡。

而当初,刘裕海路偷家广州,也是从晋安出发。

虽然此刻陈宝应名义上臣服陈霸先,然而之后呢,陈蒨时期他干了什么?

此人依旧是土霸主,让你使者路过还可以,但是要是想让大规模的资源路过的话……

【 梁代晋安数反,累杀郡将,羽初并扇惑合成其事,后复为官军乡导破之,由是一郡兵权皆自己出。
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以郡让羽,羽年老,但治郡事,令宝应典兵。
是时东境饥馑,会稽尤甚,死者十七八,平民男女,并皆自卖,而晋安独豊沃。】

你觉得……这人会乖乖只是让他们路过么?

也就是说,岭南连资源都过不去。

对比一下其他人。

曹操攻袁绍时关中给予曹操资源和帮助,征孙吴时,刘璋也送给曹操士兵,但那个时候曹操算是实际控制关中和蜀中么?

同理,尽管名义上,欧阳頠确实臣服于陈霸先,但是要道被隔绝,海道并不能让岭南真正的投放大量资源给陈霸先,既然利用不了其资源,谈何真正控制到岭南?

和王琳对抗的南陈政权又是否需要更多的资源?

【时外有强寇,世祖镇于南皖,朝无重臣。】

明显是需要的,那么,岭南给了么?似乎并没有。

所以我认为,南陈初期,南陈只是名义上控制岭南。

如果有人想反驳我,请写文反驳,我不想跟复读机聊天,如果没有分析,只是干看。

那如沈约写的自序,沈林子关中无双;北齐的胡汉矛盾也只是胡汉矛盾。

这适合么?这显然不适合。

因为我特意说了,这一个回答写的情绪比较重,所以是用比较苛刻的方式要求陈霸先。

就这样。


突然发现这个观点有一些问题。

又多致铜鼓、生口,献奉珍异,前后委积,颇有助于军国焉。

岭南的作用可能比想象中的大。

陈霸先还是对岭南有一定程度的控制的。

还是比侯景强不少的。


user avatar   hua-zhi-fang-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并且强弱程度不同。

杨坚是以宇文氏外戚身份篡位的,别看他得国时间很快,但是中央和地方的反抗非常激烈,内有颜之仪拒签伪诏、拒交皇帝符节玉玺,外有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起兵反抗,至于宇文宗室更是或设鸿门宴作殊死一搏,或在地方举事响应。是故杨坚在篡权准备期即开始大开杀戒,在宇文阐“禅让”前就已经杀尽了宇文泰诸子,“受禅”后刚五日更进一步杀尽除宇文阐外的宇文泰孙和曾孙,力度之大,相当疏远的宇文贵后裔也险些被杀。过了数月,又谋杀宇文阐。同年,杀尽宇文泰侄孙和侄曾孙,因宇文泰父宇文肱是宇文韬独子,于是宇文韬家族就此断绝。事后杨坚以宇文洛继位,而宇文洛是宇文韬之弟宇文阿头的曾孙,由此可知杨坚之恶毒。

相形之下,杨坚对高氏、萧氏、陈氏的态度是准许高仁英、萧琮、陈叔宝其各修本宗祭礼,但这是有原因的。

高氏方面,在北周灭北齐时,宇文邕已经对高氏来了一波“物竞天择”,高氏宗室高欢系/近支或处死(例如高纬、高延宗、高湝)、或流放(例如高绍义),幸免的只有高彦理(高演儿子,其女儿入宇文赟后宫)、高仁英(高湛儿子,非主流)、高仁雅(高湛儿子,哑巴)寥寥数人,远支则获得任用(例如高士廉的父亲、高欢堂侄高劢),力量上已经大幅削弱,不具备威胁性。

萧氏方面,西梁本来就是关中扶植的附庸,萧詧、萧岿、萧琮三代做狗,历事西魏、北周和隋,早就养得很熟了,狗主根本没想过狗还会反咬。后来隋废除西梁,部分西梁宗室逃亡陈朝,然而杨坚始终淡定、对听话当狗的萧琮集团继续政治优待,至于不识时务逃亡陈朝坚持抵抗的那一拨,灭陈后则是处死。

陈氏方面,隋军南下时陈叔宝等一众君臣的表现实在是太菜了,一点武德都没有,比当初刘禅还水,刘禅起码没躲到井里。灭陈之后天下统一,杨坚更要卖人设了,而且灭陈之后陈叔宝很乖,终日沉湎饮酒,甚至于还介意没有官位不便入朝。比自家养了几十年的狗还温顺,这么好的吉祥物杀了之后去哪里再找?


user avatar   nryanne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相关话题

  东吴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古代太监阉割后会不会再长出来? 
  为什么赵国不早灭燕国? 
  李世民对隋室成员的接纳度远超刘邦对秦朝的接纳度,为何汉粉对秦朝的接纳度远高于李世民粉丝对隋朝的接纳度?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何评价清文宗咸丰皇帝? 
  怎样理解明末何腾蛟这个人物? 
  如何评价李德裕? 
  为什么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 
  历史上有哪两件事听起来不在同一个年代,实际上却同时发生的? 

前一个讨论
步枪的发展进化在19世纪是革命性的转折点吗?
下一个讨论
《海豚湾》这部纪录片是否对事实有所隐瞒和误导?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